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

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15 更新时间:2024/1/16 13:29:53

[摘要]: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推行的措施_作业帮1、施政特点:“以民为本”、“存百姓”2、贞观成就:(1)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皇帝充分发挥臣僚作用,减少了政策的失误.其根本目的在于实。唐太宗的革新措施哪些?政治上任用人才,完善制度,从谏如流,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促进了经济发展。军事上平定突厥,攻打高句丽。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唐太宗贞观之

唐太宗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分权行政

中国君主专制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中央集权。这种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中国君主专制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

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当时的贤臣魏征就供职于门下省)。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在一些方面与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有相似之处。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帝王个人可能作出的不慎重的决定。

君臣论治

隋末民变,使唐太宗认识“民依於国,国依於民”的道理。隋末之混乱,使二十七岁登基、英气勃发的太宗时时引以为戒,叮咛自我克制欲望,与大臣们经常议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叮嘱臣下勿惧上不悦而停止进谏,致力纠正前朝君臣猜疑之失,这是贞观君臣共济致治的基本因素。

选贤任能

唐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因此能够从各阶层搜罗许多杰出人才。

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此外,太宗能不计前嫌,选用俊才。如文臣武将之中,魏徵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李建成另一旧部王珪,降将秦琼等也都得到重用,可谓人才济济。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谏如流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也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也是贞观时期被称为治世的表现之一。

唐太宗重用人才,虚怀纳谏,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

太宗以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後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臣下直谏。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颜直谏,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纳,又如王珪、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唐太宗在位23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5人,其中魏徵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魏徵死后,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唐太宗能够兼听众议,注意纳谏。其臣下敢于犯颜直谏,形成了中国君主专制社会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风气。

整饬吏治

唐太宗十分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一时政治清明。

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基本没有贪污的历史时期,这也许是唐太宗最值得称道的政绩。在唐太宗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唐太宗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防范贪污主要取决于一套科学修明的政治体制,光靠事后的打击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子上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社会土壤。

完善体制

唐太宗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於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这些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

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订律轻刑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

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在重视法治的同时,唐太宗让臣下按宽简原则修订法律,制定出《贞观律》。减轻刑罚,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贞观时期的社会秩序稳定,最少的一次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唐太宗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第二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关于“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举措”的问题

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推行的措施_作业帮

1、施政特点:“以民为本”、“存百姓”2、贞观成就:(1)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皇帝充分发挥臣僚作用,减少了政策的失误.其根本目的在于实。

唐太宗的革新措施哪些?

政治上任用人才,完善制度,从谏如流,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促进了经济发展。军事上平定突厥,攻打高句丽。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

【唐太宗贞观之治在农业和政治上有什么好处结果是什么?】作业帮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融洽,被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

唐太宗为体现于民为本的治国理念采取了哪些措施?

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2、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

一、唐太宗1、政治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

本着上述思想治国,唐太宗有哪些突出的治国措施和业绩?

措施:政治——居安思危,民为邦本,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经济——修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法律——民本思想,慎用刑法文化——文。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概念、措施分别是什么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

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形成了盛世?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

有关于唐朝的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唐朝政治制度不仅为唐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对唐以后各朝的政治制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角。

列举唐朝时出现的两个治世局面。_作业帮

贞观之治开元之治

标签: 太宗措施贞观之治

更多文章

  • 唐朝为什么实行募兵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兵制,募兵制,府兵制

    [摘要]:唐朝为什么实行募兵制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募兵制是哪个朝代出现的?募兵制取代征兵制,为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宋朝不论禁兵、厢兵,还是南宋的屯驻大军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宋朝募兵制是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自唐五代以。唐代府兵制和募兵制有什么区别,为何府兵制会被废除?要说府兵制和募兵制的区

  • 宋朝皇宫规模小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汴梁,皇宫

    [摘要]:宋朝皇宫规模小的原因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宋朝那么富裕,皇宫为什么那么小?宋朝给我们的感觉一直都是经济强军事弱。宋朝的经济在整个中国历史可以说首屈一指,但是如此富裕的宋朝,皇宫却只有汉唐的四分之一大。可以说皇宫规模小且简陋,。宋朝那么富裕,皇宫为什么那么小?s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人文主义情怀最

  • 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的外交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开元,贞观之治

    [摘要]: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的外交成就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有什么不同?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就能很好的概括大唐帝国的两个盛世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是在隋末唐初社会衰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贞观之治”为。描写唐朝外交的句子?1.关于唐朝的对外交流朝开明的对外政策表

  • 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宗,贞观,贞观之治

    [摘要]: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时期,轻徭薄赋,严修法律。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时期,轻徭薄赋,严修法律。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请你简要评价一下唐太宗时期的统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

  • 619年5月23日 王世充废掉皇泰主杨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北朝,王世充,隋朝

    [摘要]: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废掉皇泰主杨侗是一段隋朝历史的历史,王仁则是隋朝哪个王部下?隋末唐初郑国皇帝王世充的哥哥齐王王世恽的儿子。619年,被王世充封为唐王。王世恽劝说王世充杀死隋朝的皇泰主杨侗,王世充派王仁则及家奴梁百年毒死皇泰主。。公元585年是北周吗?585年是乙巳年(蛇年),是隋朝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如何评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祖,女真,完颜

    [摘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如何评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是一段辽金西夏的历史,完颜阿骨打是什么人?完颜阿骨打(1068—1123)即金太祖。金王朝的创立者。女真族完颜部首领。12世纪初统一各部,并多次打败辽国。辽天庆五年(1115)称帝,建国号金。曾命人创制女真。完颜洪烈和完颜阿骨打有什么关系?完颜阿

  • 傀儡皇帝隋恭帝杨侑离奇之死究竟有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阴,皇帝,隋朝

    [摘要]:傀儡皇帝隋恭帝杨侑离奇之死究竟有什么秘密是一段隋朝历史的历史,隋恭帝是怎么死的?隋恭帝,名杨侑(605-619),隋炀帝孙,李渊攻入长安,立他为帝。在位半年,又为李渊所废,次年被杀,终年15岁,葬于今陕西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隋恭帝,名杨侑(6。为什么宇文化及要杀杨广,让他当傀儡

  • 唐朝大食是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罗斯,阿拉伯

    [摘要]:唐朝大食是哪个国家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唐代大食国是哪里?唐代的大食国是现在的阿拉伯。当时的大食国实力强大,以阿拉伯半岛为依托向周围扩张,把伊斯兰教传到这些地方,消灭了其他的异教徒。可是在唐朝天宝年间,由于安。大食人俑是哪个国家的?大食人俑是古代殉葬用的人偶之一,大食是唐朝人对阿拉伯人的专

  • 河汾门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语,金枝玉叶,龙马精神

    [摘要]:河汾门下是一段隋朝历史的历史,成语合汾门什么?不是“河焚门下”,而是“河汾门下”。河指黄河,汾是汾水。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隋末大儒王通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魏征师父?魏征的老师是王通584—617)绛州龙门人,字仲淹。幼好学。仕隋为蜀郡司户书佐。文

  •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金末帝完颜承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完颜,最短,皇帝

    [摘要]: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金末帝完颜承麟是一段辽金西夏的历史,【中国历史上做皇帝时间最短的人是谁啊?】作业帮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金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末帝完颜承麟.他从即位到身亡.还不够一天的时间.1233年,金哀宗完颜守绪被蒙古军队追赶到。完颜承麟到底算不算金朝最后一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