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巨是谁?郭巨到底能不能成为后人榜样?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郭巨埋儿表现了什么主题?表现的主题是: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说明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表现的主题是: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为什么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特别反感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是这样说的: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作者重点评价了
中国历史上流传有很多典故,或是警戒世人,或是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一般前者多是坏人得到惨烈结果,而后者多是忠孝礼义之士,得到好的结局。
不过历史上有一个人,他只是个平常人,却因为亲手活埋自己的儿子,美名传天下,以至于成为后世人效仿的榜样。活埋孩子,与我们的三观根本不符,更不符合儒家的“仁义”,为何成为榜样?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郭巨,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富贵人家,一家兄弟三人。他是长兄,父亲去世之后,家产应该拿大头,相应他也要赡养自己的老母亲。
但是在父亲去世之后,郭巨却选择将家产分成两份,分别给了自己的两个弟弟。而他和妻子两个人没留半子,独自抚养老母亲。
日子一天天过去,原本生活尚可的郭巨家渐渐贫困,甚至后来到了粮食不够吃的地步。夫妻两人孝顺,总是紧着老母亲的吃食。
后来郭巨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老母亲对这个孙子十分疼爱,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剩的食物分给自己的孙子。
郭巨为此感到不安,认为自从有了儿子,就妨碍了自己奉养母亲。于是郭巨对他妻子说:“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
大致的意思就是家庭贫困,本来就难供养母亲,如今儿子还要分去母亲的食物,不如将儿子埋了。毕竟儿子以后还可以有,但是失去母亲却不可复得。
郭巨妻子自然舍不得自己的儿子,但是却又不敢违抗丈夫,只得哭哭啼啼的抱着儿子跟在丈夫身边。
当天真无知的婴孩躺在母亲臂弯,睁着大眼睛看他父亲的时候。他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正挥动铁楸,挖坑准备埋了他。
郭巨挖坑大概三尺多的时候,坑中突然惊现一坛黄金,上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夫妻将黄金带回,可以让老母亲过好日子,同时也能养育孩子。此后郭巨不仅过上了富庶的生活,同时孝顺的美誉也传遍天下,也成为后世人效仿的榜样。
这个故事名叫“埋儿奉母”,又叫“郭巨埋儿”,在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宋代《太平广记》、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都有记载。
这个故事成为当时孝顺的典范,但是倒过头来看,却是骨血的残忍成就了这份孝顺。
现实不是故事,如果真有人效仿郭巨埋儿奉母,那么当没有挖出黄金之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那个刚出生,甚至还未来得及懂事的孩子就会被活生生埋进土里。
稚子无辜,生命等价,世上哪里有“儿子可再得,母亲不可再得”就牺牲儿子的道理?若是不能承担赡养母亲,抚育孩子的责任,郭巨为何要把家产全分给弟弟?为何要生下儿子?
再来说,郭母疼爱自己的孙子,如果知道自己可爱的孙子因此而死,她还能心安理得的享受饭食吗?
这典故,实在是错误的事例,根本不足为大家效仿!
关于“郭巨是谁?郭巨到底能不能成为后人榜样?”的问题
郭巨埋儿表现了什么主题?
表现的主题是: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说明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表现的主题是: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
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为什么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特别反感
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是这样说的: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
作者重点评价了二十四孝图的哪两个故事?
作品着重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这两个故事的作用: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
伟大名人的亲情的事例!今天就要用!
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05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2)对于“老莱娱亲”态度是反感,对于“郭巨埋儿”感到同情.高兴的是:①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
在朝花夕拾中的老莱娱亲的内容和作者情感_作业帮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
二十四孝图赏析50字?
无论忤逆,无论小水,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欣赏:写出了儿童心理的纯真,不诈作。和老莱子做...
为什么要坚持婚姻?一夫一妻制究竟有哪些真正的美好?
近些年,我国离婚率节节攀升,出轨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也关注了很多心理学公众号等。貌似现在,婚姻,亲密关系是火热的话题,不少心理学板块都把出轨这件。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哪些孝道故事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
你认为什么人最好?
小时侯,老师问,你们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小编想了好久,说长大要做一个优秀的音乐人,生活中,可能有人说,有钱人最好,长的好看的人最好,也有人说,品德...小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