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

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388 更新时间:2024/1/18 7:08:47

[摘要]: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道光一生崇尚节俭,为何大清国库反而一空再空?上席必燕窝烧烤,中席亦鱼翅海参。西安活鱼难得,每大鱼一尾,值钱四五千,上席五桌断不能少。其他如白鳝、鹿尾,皆贵重难得之物,亦必设法购求……大宴则无月无之,。康熙晚年为什么财政会那么紧张?康熙晚年统治阶级自身开始腐化堕落,奢靡之风盛行,比如康熙多次下江南游玩,消耗银钱巨大。其次整体来讲吏治腐败,贪污受贿买卖官爵等比较盛行。综上原因财政。道光勤俭治国,大

康熙的功绩,这些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了,下面我们就说一下大家都说“康乾盛世”,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呢?

1、康熙一直在打仗,像是平定三藩,收复tw,对葛尔丹,还有对沙皇俄国,不排除还有一些对于反清复明的镇压所耗费的钱。连年战乱相当费钱,比如说我们一直说汉武帝是个好皇帝,可是他在位的时候其实挺穷的,因为一直对匈奴打仗,这个看他的陵墓就能看出来(汉朝好像是把国家收入百分之多少来修皇陵,而汉武帝的皇陵比他爹的小很多。)

2、康熙时期治河也花了不少银子。当时不仅黄河,还治理了N条。工程之大不亚于现在的三峡大坝、青藏铁路、沪杭高铁。。。。是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兴修水利之一。

3、反正什么时候都有腐败的贪官污吏,吞了不少钱。康熙末期争夺皇位闹的很厉害,康熙注意力不在那,所以可能也放松了对贪官得打击力度。况且个人认为,康熙那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在古人的范围内),多少也是有点力不从心。

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最后总结如下:

第一、战事频发,所耗无度;

第二、吏治混乱,官员贪腐;

第三、人口增加,田亩不足;

第四、明朝宗室,无力奉养;

第五、满族渐多,费糜日重;

第六、分配不均,税法不健;

第七、地方耗羡,恶性加派;

第八、地主身贵,贫民位卑.

虽然康熙日子过的紧巴了点,但为雍正乾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说的教科书一点,毕竟那个时候处于封建时代末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总归是不发达,所以也是造成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一方面原因吧。

关于“为什么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那么厉害”的问题

道光一生崇尚节俭,为何大清国库反而一空再空?

上席必燕窝烧烤,中席亦鱼翅海参。西安活鱼难得,每大鱼一尾,值钱四五千文,上席五桌断不能少。其他如白鳝、鹿尾,皆贵重难得之物,亦必设法购求……大宴则无月无之,。

康熙晚年为什么财政会那么紧张?

康熙晚年统治阶级自身开始腐化堕落,奢靡之风盛行,比如康熙多次下江南游玩,消耗银钱巨大。其次整体来讲吏治腐败,贪污受贿买卖官爵等比较盛行。综上原因财政。

道光勤俭治国,大清为何越治越贪?

感谢邀请!道光勤俭治国,大清为何越治越贪?个人认为勤俭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说,勤俭节约不一定能大富大贵,但一。

专家说康熙如何爱好科学,为何清朝没有一点科学发展?康熙道统治统合一,不能强推?

康熙个人爱好科学,并不意味着他愿意全国推广。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康熙自己研究科学,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清朝科学没有发展,康熙不推广,主要是清朝实施愚...朝。

为什么说康雍乾盛世是造成晚清的悲剧呢?

大概来说就是乾隆爱面子总是弄一些形象工程记得有本书上说那时候有外国人来朝见发现百姓的生活比从前差的N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火器乾隆自己对。

崇祯和李自成都难以解决明末财政问题,为何满清却解决了?

满清解决什么问题了?清初也还是用比明朝还重几倍的赋税来弥补财政赤字,到了顺治八年才290万顷耕地,还不到万历时期的一半,康熙五十年也还没赶上,还不是靠抢...而。

康熙六下江南的目的是什么?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长达60年,算是一位长寿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曾先先后后多达六次到江南地区来巡游。皇帝到各地巡游视察,历朝历代都有,是古代封建帝一...他。

清朝“养廉银”最高是工资的100倍,清朝官员们为何却还不够用?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养廉金”的由来。养廉银为清朝特有的官员俸禄制度。由雍正创立,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

雍正继位之夜时间?

公元1722年12月24日(农历1722年11月17日),雍正登上帝位康熙61年严冬康熙帝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驾崩,并遗照传位于皇四子胤禛。康熙末年朝廷国库空虚,吏治腐。

明清时期为什么要闭关锁国,难道他们不知道海外贸易能挣钱吗?

相对于大明的严格海禁,向来被说成闭关锁国典型的满清政府其实在这个方面反而有所松动。因为此时海上的环境得以好转,倭寇基本绝迹。而东南亚地区也逐步发展起。

标签: 康熙清朝雍正

更多文章

  • 明朝哪个皇帝废除了活人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制度,明朝,活人

    [摘要]:明朝哪个皇帝废除了活人殉葬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秦始皇时就已取消了活人殉葬,为何明朝仍旧执行?活人殉葬一直在帝王家得以延用直至明朝中期才真正取消,神权天授的封建礼教一直在宣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守土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连明。明朝残酷的活人殉葬制度,是如何开启又如何被废

  • 四川安宁河流域发现川西南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云南,夏禹,都江堰市

    [摘要]:四川安宁河流域发现川西南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存是一段上古时代的历史,请教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的历史沿革都江堰市地处四川省东南距成都市48km。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云南红的发展背景-汇财吧专业问答成因云南东川高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摘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段周朝历史的历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古文翻译花园中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处悲伤地鸣叫

  • 李景隆为何被称为朱棣内应?朱棣为何看不起李景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之役,奉天,武松

    [摘要]:李景隆为何被称为朱棣内应?朱棣为何看不起李景隆?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是李景隆造成靖难之役的最终失败吗?李景隆真的是朱棣的内应吗?至少人家李景隆在洪武年间是实打实地凭自己的功劳升的官。《英雄记》曰:初(孙)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对。李

  • 元代周致中《异域志》看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始皇,成吉思汗,章太炎

    [摘要]:元代周致中《异域志》看日本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历史书上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怎样评述的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近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负面评价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在大海岛中,岛方千里,即倭国也。其国乃徐福所领童男

  • 蒙古大汗贵由汗简介,贵由汗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朝,成吉思汗,蒙古

    [摘要]:蒙古大汗贵由汗简介,贵由汗是怎么死的?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贵由汗有三个儿子,都已成年,为何贵由的汗位没有传给儿子们?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在翰难河源被蒙古各部拥戴做了成吉思皇帝,铁木真继承中原法统建立大蒙古国。他这个皇帝是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而不是尊中原王朝...旭烈兀西征

  • 中国历史上最惨的“末代皇帝”,只能管3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末代,王朝,皇帝

    [摘要]:中国历史上最惨的“末代皇帝”,只能管3万人?是一段周朝历史的历史,历史上几大王朝末代帝王的下场有多惨?说几个比较大的朝代吧。1秦朝秦王子婴:在位46天。秦朝的末代统治者,在秦二世胡亥死后公元前207年赵高将其拥立为帝,后来刘邦入关,其投降,秦朝宣布灭忙,一...金。中国历史上死最快的皇帝?

  • 南明为何不能算做明朝历史的延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明,崇祯,明朝

    [摘要]:南明为何不能算做明朝历史的延续?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正史为什么不承认南明?从客观和严格的立场上而言,南明和南宋性质属于相同的,但和东西汉是不一样;因为前者属于帝国版图收缩实质性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而东西汉,是中间有一个新朝。南明和明朝是一回事吗?是的。南明(1644年—1662年或16

  • 董鄂氏,顺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福晋,董鄂妃,顺治

    [摘要]:董鄂氏,顺治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董鄂妃和顺治在一起几年?4年董鄂氏18岁入宫。其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董鄂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年仅22岁,追谥为。董鄂妃的一生资料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

  • 对付元军、明军,老百姓是墙头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明,朱元璋,王朝

    [摘要]:对付元军、明军,老百姓是墙头草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朱元璋最恨的一个姓,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你知道是哪个姓吗?为什么会这样?我是陈杰铭,分享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前言俗话说得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朱元璋如此痛恨这么一个家族,这样一个...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