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章引以为傲的淮军家底,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出现过的雇佣兵

李鸿章引以为傲的淮军家底,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出现过的雇佣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36 更新时间:2024/1/16 12:38:24

19世纪的中国,是一段动荡和屈辱的历史,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不断。太平天国运动加剧了动荡的局面,而西方殖民者肆无忌惮地侵犯和掠夺,更是让原本摇摇欲坠的国本和政体陷入无限的混乱之中。

01淮勇成军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国进军上海,驻扎上海的清军无法抵挡,上海地方官派代表向时任两江总曾国藩求援。曾国藩请示朝廷后命李鸿章招募兵士,于同治元年二月(1862年)在安庆编制成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乘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与洋人侵略军合作对抗太平军。

图1:洪秀全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首府被攻陷后,淮军被部分裁撤,但尚预留五万余人。1865年至1868年间,淮军先后在曾国藩﹑李鸿章率领下,作为清军主力与捻军作战。镇压捻军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李鸿章正是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

02谁扶持的淮军

淮军的组建,一方面是因为八旗军衰败不堪,不得不依靠汉人来打仗;另一方面还得到清政府勾结的洋人在背后支持。由于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腐败不堪,国库空虚,无法支撑组建一支较大军队的开支,而江浙沿海的洋人又不断受到天平军的攻击和袭扰,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推动了淮军的组建。

图2:淮军

据载,淮军刚成立时共计六千五百人,1862年四五月抵上海后,不但以外国侵略者支持款项和上海海关税收购置了洋枪洋炮,还扩编部队至数万人。至1864年,淮军先与英﹑法侵略军和常胜军相勾结,在上海周边对抗太平军;继而配合湘军在江苏、浙江等地进攻太平天国。

图3:太平天国局势图

而在联合对抗太平军的过程中,淮军除了与西方侵略者的正规军勾结外,实际上还跟外国另外一群武装分子搅和在了一起,那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出现过的雇佣兵。

03曾出现在中国的雇佣兵

雇佣兵这种职业,在西方很早就有了,吃的就是打仗的饭,谁给钱就替谁卖命。西方在封建时代,某些封建主由于“国家机器”不够强大,但又时不时的有仗要打,下面的骑士用起来太麻烦不说,还不一定顶用,于是诞生雇佣兵这一职业。但在晚清以前的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雇佣兵组织。

图4:晚清雇佣兵组织“洋枪队”

中国境内最早出现雇佣兵是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清军和太平军打成一团,无暇顾及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产生的那些个富豪和西方租界或殖民地界的侵略者,所以给了西方雇佣兵掺和其间的机会。那时候大批雇佣兵辗转上海,一方面是洋鬼子看上这块地方,处心积虑在这里安营扎寨;另一面太平军到处攻城略地,大批长江沿岸的富豪都往这儿涌,托庇于洋鬼子寻个太平,于是就诞生了一支常备雇佣兵组织——“洋枪队”。

洋枪队的首领是一个美国的海上牛仔华尔,他纠集了一批想趁着动乱发财来到中国的西方人以及美国殖民地的菲律宾人,拼成了一支雇佣兵队伍。而直接雇佣这支队伍的中间人,是上海著名的钱庄老板和洋行买办杨坊。

图5:辛酉政变时的慈禧太后与恭亲王

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态度极其温顺,想借助西方军力来剿乱。而太平军在江浙的扩张,无疑促进了清政府与西方侵略者的苟合,逼得清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下定了借洋师助剿的决心,也逼得西方在动乱中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得不支持清政府平乱。这样一来,使得雇佣兵组织洋枪队在清政府和西方的双重扶植下,迅速成了气候,从洋官洋兵,到洋官中兵,队伍达到5000多人。

04雇佣兵与淮军的瓜葛

雇佣兵军队虽然得到了清政府和洋人官方的认可与支持,但真正要让这支队伍运转起来,还得靠金银财宝和女人。当时洋枪队雇佣兵的军饷,即使是加入其中的中国兵,也要高出湘军、淮军数倍,而洋枪队里的洋兵和洋官,则要高出中国军队士兵十几甚至几十倍。华尔和副领队白齐文都有了中国妻子,华尔还是杨坊的女婿。

图6:太平军大战洋人军队油画

不仅如此,晚清朝廷封赏华尔“副将”官职,使得他不管走到哪都可以对牛逼哄哄地向其他人炫耀他是少将军衔。而清廷大臣为了挽回“借洋师剿乱”的颜面,一个劲儿鼓吹洋枪队的洋人们是仰慕大清国强盛,仰慕中国文化,自愿来帮助朝廷的。他们还强调洋枪队头子华尔是多么推崇中国文化,除了没有剔发之外,都穿上了华服(满装),而且还入了中国国籍(这是中国第一次有国籍的概念)。

不过,在对抗太平军这事上,清政府每个月支付的6、7万两银子也算没白花,洋枪队在与太平军的对决中,还真是起了作用。洋枪队装备精良,不仅有先进的后膛枪,还有蒸汽动力的兵舰,和大量的开花大炮。关键在军事制度、训练和技术方面,都比太平军更有优势。步兵打起仗来会排西方的方阵,排枪射击,炮兵更是出色,搞得太平军还没有弄清哪里在开火、放炮,仗就打完了。

图7:淮军与洋教官

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洋枪队与淮军联合作战,双方交往密切,让淮军也得到了装备和训练方面的改良和提升。淮军营制,出自湘军,虽承袭湘军制度,但得到洋人的帮助后,其它方面较之有许多改进。淮军每营五百人,并聘有西洋军官为教习,训练用洋操,兵器用洋器,改抬枪、小枪等队为洋枪队,劈山炮队也改为开花炮队,跃然成为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一段时期内是晚清的主要国防力量。

图8:装备精良的淮军

华尔死后,戈登接替统领洋枪队,他与淮军的合作更为紧密。后来太平天国起义被平定后,洋枪队虽解散了,但洋枪队的所有装备连同训练方式,都搬进了淮军,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淮军的操练口令都是英语,淮军成为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军队,淮军士兵走路都能横着走。

随着1884年中法战争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淮军都遭遇惨败,淮军势力便逐渐衰落。后来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广招淮军旧将,成为清末的主力,即是民初北洋军阀的雏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四个人,没想到被电视剧洗白,反而成了正面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遗产,它让我们认识到过去的经验,理解当前的现状,展望未来的方向。然而,在我们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很多外部因素会干扰我们的判断,特别是随着影视作品的流行,许多观众很容易将剧中的虚构角色误以为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实际上,为了追求更高的收视率和引人入胜的戏剧效果,很多影视剧对历史人物的

  • 皇叔怕打仗亡了大清,却誓死不做汉奸,从地摊小贩逆袭为人大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爱新觉罗·载涛是清朝光绪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宣统皇帝溥仪的叔父,他3岁被封为二等镇国将军,15岁晋多罗贝勒,17岁进入陆军贵胄学堂学习军事,从他的履历可以看出他从未经历战场却身居高位。那么看似仕途一帆风顺的载涛,他的生活真的是顺风顺水吗?载涛4岁时父亲去世,11岁被慈禧太后一套懿旨过继给了嘉庆皇帝之

  • 众人都知道谭嗣同将被砍头,他亲爹贵为湖广总督,怎么无动于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此人在历史上可谓大名鼎鼎,他所写的《仁学》是当时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思想史的重要著作。谭嗣同一直致力于让朝廷实行新政,早年间他还开办时务学堂,后来一直在宣传变法维新,有着非常前卫的思想。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并领导戊戌变法,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失败了,这一点

  • 朱瞻基为何炮制“戴纶案”,隐藏着什么黑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明宣宗朱瞻基在明朝的皇帝中评价很高,被后世的学者称为明代五圣君之一。他的一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推崇,而他执政的宣德年间还被认为是明朝国力最为鼎盛的时代。可是从史书上看,这位明代圣君也不是毫无缺点的,反而留下了不少让人诟病的话语。比如说朱瞻基贪图享乐,喜欢各种文化艺术,因为好斗蛐蛐而被称为促织天子等。但

  • 两朝风云刘宋皇帝三次设立顾命大臣,为何都引发弑君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纵观南朝刘宋短短数十年的国祚,却出现了三次废杀新君的动乱,而这三次动乱的起因都与前任皇帝留下的顾命大臣有关,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设立顾命大臣的传统,最早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而像刘宋这样因顾命大臣引发如此高频次的动乱,而且每次都以弑君而告终,确是独一无二的。于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提

  • 垂帘听政始于何时?历史上那些执政太后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NO.1:秦国宣太后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宣太后出身于楚国,为秦国相穰侯魏冉之异父姊、后为秦

  • 明朝胡惟庸案:朱元璋的容忍,是废除延续千年丞相制度的需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有一官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职位就是丞相,先秦时期,各国有丞相与相邦之名,而在那个时期的丞相,权力吧大,它只是相邦的副手,秦朝有名的人物吕不韦曾居相邦之位,到了汉朝,西汉模仿秦朝制度,依然设置相邦(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三国以及晋南北朝年间,除了蜀国和东晋初年

  • 洪秀全不是服毒自杀?清廷为啥没留下记载?专家:死因太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一说起太平天国,想必很多人都熟知这段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起义军领袖,有关于他的历史自然受到了很多史学家的关注。尤其是他的死因,由于当时并没有留下记载,所以至今争议不断。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走向了末路,湘军攻陷了围攻多年的天京,并直

  • 杨秀清死后,唯一的后代辗转到美国,已经延续到了第六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856年,在洪秀全的指使下,北王韦昌辉半夜发动突袭,把东王杨秀清及其府上的2万余人全部杀害了,杨家人凡是露过脸、在天京的,都没能躲过这场血光之灾。唯独一个刚刚出生、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逃过了一劫,据考证,这个幼儿便是杨秀清和女状元傅善祥所生的儿子,也是杨秀清仅存于世的嫡系后代。杨秀清有两个亲妹妹,其

  • 他统一过外蒙古,却因先天性格不足,死在了冯玉祥的枪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原本派系林立的北洋军阀,变得四分五裂,各路能人粉墨登场。徐树铮是皖系头目段祺瑞手下的一员大将,文武皆备,给段祺瑞出过许多主意,很受重用。1918年6月,徐树铮被任命为西北筹边使,于是他改编成立了以收复外蒙古为目的的边防军,并陆续向外蒙开拔。在徐树铮看来,外蒙古是被俄国人胁持、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