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胡惟庸案:朱元璋的容忍,是废除延续千年丞相制度的需要

明朝胡惟庸案:朱元璋的容忍,是废除延续千年丞相制度的需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776 更新时间:2024/1/16 13:29:46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有一官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职位就是丞相,先秦时期,各国有丞相与相邦之名,而在那个时期的丞相,权力吧大,它只是相邦的副手,秦朝有名的人物吕不韦曾居相邦之位,到了汉朝,西汉模仿秦朝制度,依然设置相邦(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三国以及晋南北朝年间,除了蜀国和东晋初年外,丞相一位基本不设,隋唐宋时期,丞相也没有设置,用别的官职代替,尚书左仆射,右仆射,南宋年间,将仆射一职重新改为丞相,到元朝时期中书省设立丞相,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废除丞相,中国的丞相制度一直延续了上千年。

丞相制度自兴起与存在的意义,实际上就是协助皇帝管理国家一切军政大事,史称“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是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职位,关键时刻,实际上还是皇帝说了算,而随着丞相制度的出现至延续,逐渐的变成了皇权与相权的争夺,偶尔一个年代,如果丞相势大,他可能还要压皇帝一头,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曹操,就曾做过一段丞相,他当时势力大“挟天子以令诸侯”明朝时期,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权力占有欲很强的人,他对丞相分权很是不满,因而采取了一些小手段,通过胡惟庸案,将中国延续了千年的丞相制度,彻底的废除。

明朝建国后的矛盾,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争权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他任命李善长为丞相,李善长何许人也?早些年间朱元璋起义时,李善长前来投奔他,成为了他的参谋,在整个朱元璋打仗期间,李善长主要负责的职务大多数后勤和政务处理,而他的作为实际上就如同刘邦时期的萧何一般,打仗信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打的结果是怎样,后勤保障工作是一定要做好,李善长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建国后他被封为韩国公,并且任职中书左丞相,也就是百官之首,同时,他也是淮西集团的首领。

淮西集团用很简单的话来说,实际上这就是如同我们今天所说的老乡会一样,朱元璋是淮西人,李善长,汤和,周德兴等人皆是,因而他们在朝廷里便有了自己的小圈子,也就是淮西集团,浙东集团的首领是另一位老熟人,他就是刘伯温。

刘伯温是民间一位传的很神奇的人,据说他能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般,呼风唤雨,神机妙算,总的来说,在朱元璋当时皇帝的这一路上,刘伯温也是出了大力的,可以说将他称为朱元璋身边的第一谋士也是名副其实,可是建国后,刘伯温这么有功劳的人,却只是被封了一个“诚意伯”了解爵位的都知道“公、侯、伯、子、男”人家李善长是公爵,而刘伯温却堪堪是个伯爵,这其中实际上或许就是朱元璋的私心,刘伯温太聪明,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这或许也注定了刘伯温的悲剧结局。

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的争权,实际上就是李善长与刘伯温的斗争,朱元璋作为皇帝,他是明白这一点的,但是他并没有出手阻止,反而是纵容两人的斗争,“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也无穷”双方打的不可开交,无非就是想在重要的职位上安插自己的人罢了。

李彬是中书省都事,是李善长手下的大员,此人因贪污被刘伯温发现,当时朱元璋不在南京,李善长前往刘伯温处求情,刘伯温一点面子不该,当即杀了李彬,随后,等朱元璋回来,李善长便煽动自己的人在朱元璋处进言,使得刘伯温失去信任,就此被赶回了老家。

最终,李善长的淮西集团取得了胜利,但是他不愿树大招风,因而找了另外的一个领头人,他就是胡惟庸,而这也是他走向灭亡的开始。

胡惟庸成为丞相,朱元璋忍让七年,最终废除丞相制度

胡惟庸是一个很胆大妄为的人,自从他当时丞相以后,仗着朱元璋对自己的信任,四处拉拢同伙,而他也知道自己的嚣张会带来麻烦,因而他竟然敢于在朱元璋之前将所有的奏章自己浏览一遍,凡是有关于陷害自己的统统去掉,不仅如此,在处理一些国家大事上,他也敢于挑战朱元璋的权力,率先下达命令,面对胡惟庸的所作所为,难道朱元璋不知道吗?

答案是,朱元璋肯定知道,朱元璋是历史皇帝中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他白手起家,吃过太多苦,从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最后登上帝位,你说他糊涂,那是不可能的,那么抛去这些不可能的原因,那就只剩下一个事实,朱元璋要消灭的人,实际上并非是胡惟庸,而是他背后那延续了千年的丞相制度。

自古以来,皇权与相权都是每个朝代很重要的问题,对于有的皇帝而言,丞相帮他们做事,他们高兴还来不及,但是到了朱元璋这,那就另当别论了,朱元璋是一个对权力很有欲望的人,他可以容忍官员做任何的事,但是他绝对不允许的,便是有人来和他分权,而朱元璋也知道,丞相这个制度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总不可能一句话说废就废,因而,他便决定通过胡惟庸,正式的解决自己这个困扰。

胡惟庸不是个傻子,傻子也做不了丞相,他是和朱元璋一起从刀山火海中走出来的,他看过陈友谅的可怕,见过元朝起兵的强大,可是他们这些人都败在了朱元璋的手里,那么最可怕的人呼之欲出,他实际上就是朱元璋,了解朱元璋的个性,你就知道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些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不给其他人机会,这就是朱元璋的风格。

胡惟庸决定拉人,他要拉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的伯乐,原来的丞相李善长,李善长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同时,他的手里也有朱元璋颁发的一个铁疙瘩”免死铁劵”等于说,这个铁疙瘩的作用就是救你一命,让你多了一个脑袋,只要在临死前,掏出这个铁疙瘩,你就能多活一条命,明朝成立后,朱元璋没有给几个人这个铁疙瘩,但是李善长是其中一位。

李善长面对胡惟庸的拉拢,实际上并不愿意和他瞎搞,他是最了解朱元璋可怕的人,看到胡惟庸想挑衅朱元璋,他立刻表示拒绝,不过胡惟庸也会走曲线救国的道路,眼看拉拢李善长不行,他就开始拉李善长身边的人,胡惟庸的哥哥女儿正是李善长侄子的媳妇,通过这一关系,胡惟庸首先将李善长的弟弟拉下水,最终,李善长听得多了,也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我老了,等我死了,你们就看着办,这句话没多久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时间已经过去七年,朱元璋也忍让了七年,最终,他觉得时间已到,开始动手,刚好瞌睡,老天便送来一个枕头,这一年,胡惟庸的儿子坠马死在了马车轮下,胡惟庸胆大妄为没有经过司法部门的审判,直接将马车夫给杀掉了,了解明朝律法的人都知道,在明朝杀人不难,但是要合法杀一个人,那是很难的,而最重要的一点,要杀的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最终决定权都在皇帝的手里,如今胡惟庸越俎代庖,他的好日子,也终于是过到了尽头。

胡惟庸杀过人才知道慌了,此事被朱元璋得知,胡惟庸忐忑不安去告罪,朱元璋露出自己獠牙“杀人偿命”同时有占城国来明朝进贡,胡惟庸也不报告,还是等使者来到皇宫,宦官告诉了朱元璋,这让他十分生气,先是处决了礼部的人,最终,便找到了胡惟庸的头上,次年,胡惟庸被杀死。

胡惟庸的死后被人告发曾经想造反,朱元璋怒了,派人将有关此事的人全部杀掉,这也就是明初的“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锦衣卫抓了几年,最后杀人杀了三万人,可是还不够,还要接着杀,而等胡惟庸死后一个多月,朱元璋露出了自己真实目的,他立刻将中书省取缔,并且撤除了丞相这个职位,在皇权与相权中,皇权最终在朱元璋的手上获得胜利。

历史辩证法关于丞相问题,这是历史的规则,丞相总会被另一个名字代替

从一开始,无论是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的斗争,亦或是胡惟庸的一家独大,藐视皇权,这实际上都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通过事物现象看本质,朱元璋在胡惟庸死后,立马撤除丞相,实在上他并没有将胡惟庸作为自己的敌人,而是他背后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才是他唯一的敌人。

朱元璋消灭了丞相,将全国所有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可谓是风光无限,可是也仅限于洪武期间,到了朱棣时期,朱棣处理政务起来没有那么有精神,他又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内阁大学士”这些人实际上就是丞相的另一个名字,我们都知道,历史辩证法是存在的,这是历史的规则,朱元璋是个伟大的人,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国家,但是他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历史的规则。

明朝后期的内阁大学士,权力大的惊人,甚至超过以往的丞相,万历初年,明朝有一伟人张居正,他也是明朝最伟大的改革家,他就比之前的丞相更威风,而那时皇权旁落,被压制的厉害,这也是为何张居正在时,万历对他恭恭敬敬,待他死后,立刻掘棺抛尸的原因。

结语

朱元璋无疑是历史上诸多皇帝中,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他想要做的事,全部都做到了,不过对于历史而言,朱元璋实际上就是一个并不重要的人物,历史是要向前发展的,任何有不符合时代的东西,都将被崛起,硬要改变历史的规则,那终于会得到历史的惩罚。

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可是在历史浩浩汤汤的潮流中,他又是显得那么渺小。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洪秀全不是服毒自杀?清廷为啥没留下记载?专家:死因太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一说起太平天国,想必很多人都熟知这段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起义军领袖,有关于他的历史自然受到了很多史学家的关注。尤其是他的死因,由于当时并没有留下记载,所以至今争议不断。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走向了末路,湘军攻陷了围攻多年的天京,并直

  • 杨秀清死后,唯一的后代辗转到美国,已经延续到了第六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856年,在洪秀全的指使下,北王韦昌辉半夜发动突袭,把东王杨秀清及其府上的2万余人全部杀害了,杨家人凡是露过脸、在天京的,都没能躲过这场血光之灾。唯独一个刚刚出生、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逃过了一劫,据考证,这个幼儿便是杨秀清和女状元傅善祥所生的儿子,也是杨秀清仅存于世的嫡系后代。杨秀清有两个亲妹妹,其

  • 他统一过外蒙古,却因先天性格不足,死在了冯玉祥的枪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原本派系林立的北洋军阀,变得四分五裂,各路能人粉墨登场。徐树铮是皖系头目段祺瑞手下的一员大将,文武皆备,给段祺瑞出过许多主意,很受重用。1918年6月,徐树铮被任命为西北筹边使,于是他改编成立了以收复外蒙古为目的的边防军,并陆续向外蒙开拔。在徐树铮看来,外蒙古是被俄国人胁持、庇

  • 清末名臣被污蔑为汉奸,在照片上留下临终预言诗,如今却句句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清末年间,中国屡次受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对待。在这个危急存亡之时,也出现了很多爱国人士,尽自己的全力,积极救国,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名人,也是其中的一个。但他生前被污蔑成汉奸,他就是郭嵩焘。郭嵩焘一开始的人生并不顺利,两次参加会试都以落选告终,后来参加了第三次会试,才考到了进士。而在他

  • 倘若康熙传位给他,清朝很可能成超级大国,西方列强或许不是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些令人百思不解的假设与猜想。而其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便是如果康熙皇帝将皇位传给他,一个充满智慧与魅力的继承者,清朝会否成为超级大国,对抗西方列强成为他们的不可逾越的对手。王位之争: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展开的竞争在清朝时期,九子夺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历史事件。胤禩和胤禛分别代表了两

  • 主席交待贺龙:要解决大台岛,首先把西南小台岛解决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952年7月中旬,黑水战役期间,在川西剿匪的川东军区公安16团副团长面临两难局面:两个指挥部下达了两个不同的命令,该执行谁的?新中国成立后,战斗并未完全结束,还有不少残余势力四处搞破坏。黑水,位于四川西北部,它是岷江上游的一个支流;黑水地区南北长150公里左右,东西宽约120公里。当地居住的百姓以

  • 见证金陵600年历史 香林寺曾被曹雪芹写进《红楼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日前,玄武区香林寺沟片区历经两期治理,全面完成更新。香林寺沟片区因沿河的香林寺得名,而香林寺在清代又为曹雪芹家庙,被红学专家考证为《红楼梦》中铁槛寺原型,这就使得该片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那么,香林寺的历史延宕中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一座隐身于僻静院落中的建筑,何以会让南京文友流连忘返?记者进行了探

  • 一个外国人戳破了康乾盛世的骗局,内战猛如狗,外战怂如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欧洲出现了“中国热”,他们崇拜中国,认为清朝统治者以孔孟之道治国,充满仁慈,老百姓则诚实懂礼,整个国家如同一个大家庭,伏尔泰甚至说"中国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广阔、最富有的国家。"欧洲纷纷向清政府派遣使团,英国人马戛尔尼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来到中国。乾隆59年(1793),庞大的马戛尔尼

  • 多尔衮十世孙再现江湖!穿黄马褂大闹火车站,曾提要求:住进故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清朝年间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爱新觉罗.多尔衮可谓战功赫赫,一生荣耀。他是清朝开国时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地位显赫。而在其死后,还被追封为皇帝。虽然仅仅两个月便被废除,但即便放眼历史,也颇为惊人。而对于他的功绩,乾隆给出极高评价:“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多尔衮后人不过,祖先的荣耀毕竟属于

  • 如果这个中国人不死,抗战无需14年,日本人根本就没胆量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1927年的一天,一队本兵在大街上公然挑衅,对着一个卖瓜的小贩一顿暴打。恰好此时张作霖的两个手下路过,见状就和日军起了争执。日军仗着人多势众,竟开枪将二人打死。张作霖得知后,顿时火冒三丈,当即带着手下找到日军办事处,要求严惩凶手。可日本人竟趾高气昂,认为中国人可以随意拿捏。就以正当防卫为借口,甩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