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报纸大肆渲染西班牙侵华,这场没有爆发的战争,是怎么解决的?

报纸大肆渲染西班牙侵华,这场没有爆发的战争,是怎么解决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39 更新时间:2023/12/20 13:16:41

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初期曾称霸欧洲数十年,但随后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兴起,使西班牙在整个世界近现代史舞台上相当落寞。1840年中国被迫开埠以后,西班牙也想来分一杯羹,甚至在1870年代,还曾出过西班牙侵华风波。那么一个实力相当弱小的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风波呢?

一、西班牙侵华风潮的出现

1862年,西班牙的索博拉那商船在中国台湾淡水附近遭遇海浪袭击,船只被迫在岸边搁浅,上岸的西班牙人遭到当地的匪徒抢劫,船上货物也被洗劫一空。

中西两国都无力查清案件的真相,案发当时西班牙政府也未曾向清政府提出赔偿要求。但就在十几年后的1876年,国内许多报纸上突然出现西班牙要入侵中国的风闻,原因正是西班牙十几年前的索博拉那船案索赔一事未能达到要求,因此要派兵侵华。

淡水是台湾著名港口

经由各大报纸的报道,西班牙侵华一事迅速在国内发酵,总理衙门随即下令福建巡抚丁日昌,令其重十几年前的案件并进行详细调查,以应对西班牙的外交责问。但当时的台湾正闹匪乱,局势十分混乱,且案子已经发生了十几年了,很难调查清楚。但面对国内报纸接二连三爆出西班牙要调遣军舰侵略中国的这一情况,总理衙门与沿海各省的督抚也无法置之不理,总理衙门还下令沿海各省要做好海防准备。

眼见消息传得越来越离谱,总理衙门决定召见西班牙驻华公使,向其询问是否确有此事。面对总理衙门的询问,西班牙公使伊巴里态度十分强硬,他指出并不是因为十几年前的旧案,而是与古巴华工事情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在古巴的华工饱受虐待,清政府曾多次接见国外驻华公使,就保护华工问题展开交涉,清政府坚持若各国继续在古巴虐待华工,则将停止古巴的招工事宜。西班牙是在古巴招徕大量华工的西方国家,在这件事上西班牙由于有英美等国的庇护,所以坚持不接受清政府的要求。伊巴里借民间传闻向清政府正式提出古巴华工事宜,并称西班牙在东南亚有20多艘兵舰与3万多海军,一旦清政府不妥协,则将真正向清政府发起进攻。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二、清政府的应对

眼见传闻有可能变成真的,但清政府并没有向西班牙妥协,反而开始准备调遣军队以应对西班牙的进攻。时任北洋大臣李鸿章下令南洋与北洋的海军舰队同时展开巡逻,并下令严防北洋各港口,以防止西班牙海军对北京城造成威胁。在沿海各地,台湾孤悬海外,防守起来相对麻烦,甚至需要内地调兵前往支援。福建巡抚丁日昌请求中央政府拨划粮饷与福建、广东两省的陆军以及南洋、北洋海军前往台湾进行支援。

北洋海军

当时的清政府尚未在东南亚设立外交使馆,因此只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西班牙在东南亚的驻兵情况。根据情报,清政府得知西班牙驻有2艘船只与3000名左右的海军士兵,而且可能想要谋求台湾。丁日昌得知情报后再次向清政府发起求援,为此清政府于1877年初派刘坤一、李鸿章、沈葆桢等朝廷重臣调派军队支援台湾。但这些大臣并非都像李鸿章、沈葆桢那么积极,像福州将军煜、闽浙总督何璟,甚至是两广总督刘坤一等,都对调防一事采取拖延战术。这其实反映出清政府海防体制的致命性缺陷,那就是沿海各省军政要员各自为战,对于中央统一的要求并不在意,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西班牙舰队真打过来,沿海各省只能被逐一击破。

影视剧中的李鸿章

三、和平谈判的开展

清政府一方面下令沿海各省加紧军事备战,一方面开始与西班牙方面进行谈判,清政府知道西班牙是想让中国在古巴华工一事上做出退让与妥协,因此如何在保护古巴数万华工的基础上,与西班牙签署和平条约,成为清政府面临的重要难题。为防止西班牙派兵舰侵华,总理衙门打算在战争爆发之前便与西班牙达成和平协议。为此清政府委派唐廷枢会见西班牙驻厦门领事馆,先是就十几年前的船案进行谈判,清政府将对失事船只船主进行赔偿,以解决船案。

海外华工

船案解决之后,总理衙门接着就古巴华工问题继续与西班牙驻华使馆展开交涉,清政府希望西班牙尽快与中国签署华工条款,西班牙一方眼见清政府在船案一事作出妥协,已经无法再利用船案拖延古巴华工事宜的谈判。况且总理衙门要求西班牙在拿到船案抚恤金之前,必须就华工问题签署协议。为此西班牙驻华公使伊巴里在与西班牙政府讨论后决定与清政府签署古巴华工协定,就此问题做出让步。至此总理衙门历经多年谈判,终于通过法律协定的方式废止西班牙原有的华工招募制度,从法律上对华工权益做出保障。问题既已解决,西班牙侵华一事得以和平解决。

西班牙使馆

有人或许会对问题顺利解决产生疑问,但其实这很好理解,此次风波西班牙本就不占理,即使在1862年曾出现过船案,但清政府已经答应赔偿失事船只的船主。就古巴华工问题来说,西班牙更不占理,如若西班牙再以此为借口进行侵华,则完全站不住脚。而且相较于蛮不讲理的英法等强国来说,西班牙实力要弱的多,这使其很难在清政府面前太过强硬,因此此次风波才得以顺利解决。而对于清政府来说,问题的解决不但成功化解了一场可能到来的战争,而且还顺利解决了华工问题。此外,清政府通过战前的海防准备,发现清朝海防体制过程中的致命性缺陷,自此次风波之后,清政府有意融合南北方海防,增加双方之间的互动,尽力使中国东海岸联成一片,能够一同抵御外敌入侵。

沿海炮台

文史君说

1870年代的这场西班牙侵华风波虽没有真正出现,但对清政府来说也是一件大事,毕竟一旦发生战争,带来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此时的清政府已经不是几十年前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的样子,面临可能出现的军事与外交危机,清政府稳扎稳打,最终以和平手段化解风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溥仪的皇妃文绣,与溥仪开启了“婚姻革命”,年仅43岁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922年3月10日是文绣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文绣的亲戚们急于挽救这个没落的家庭,擅自把文绣的玉照放进了选秀妇女的照片里。然而,末代皇帝溥仪看到了四幅少女的照片,并将她们围起来。在当时的四幅美女照片中,除了文绣之外,还有一位长相像仙女的婉容,她就是后来的溥仪的皇后。为什么溥仪把它放在一个优美的圆圈

  • 历史冷知识:吃醋是怎么来的?还跟一名宰相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身为唐朝宰相的房玄龄,虽然在朝中地位崇高,却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本文将带您领略这位宰相在家中的另一面,究竟是怎样的一幕让他从此改变,成为了“吃醋”的代名词?房玄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与杜如晦并称“房谋杜断”。两位宰相的智慧和才能帮助李世民在国家大事上取得了不少成就。然而,房玄龄在家中却是个

  • 虽然李唐皇室经历了三次大屠杀,后裔还是如此之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李唐皇室后人被大杀的主要有3次:一:武则天时期,被杀的主要是高祖系,太宗系,高宗系,后面这三系可能还剩下十分之一左右,主要有腾王系,江王系,郑王系,吴王恪系,曹王明系,相王李旦系,这些系成为了当今李唐后人的主体,人数可能不下数百万;二:唐玄宗时期,这时期因为实行百子皇孙集中居住的原则,所以后面安胖子

  • 中国3大早逝神童,假如不死,中国历史必然会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词,那就是天妒英才,其实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神童,其中也有长大成人的,但是那些过早夭折的神童却总是让我们充满了惋惜,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三个神童,但是这个三个神童却是天妒英才这个词的真实写照,三个人一个比一个死的早,如果他们没有死的话,那么我国的历史一定会不一样的。第一位是周不疑,周

  • 清政府被骗,痛失大片国土,此地必须收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中华文明每每受到侵害,都是发生在北方。甚至有蒙古人作为外族征服了整个中国,并建立了元朝的事情。这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东、南有大海阻隔,而西北、西南有群山和森林环绕,只有北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最易受到攻击。事实上无论蒙古人,还是女真人都是从北方而来。女真人统治中原大地之后,历经268年之

  • 李自成进京之后其实没怎么堕落,但为什么仍然兵败如山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在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一个杰出的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完美,那么一次黑天鹅事件,就可能夺走他的一切。——读《明末农民战争史》有感李自成,在后来无数人的口述中,和他的大顺政权一道,成为了功败垂成功亏一篑的代名词。更有甚者,喜欢用贪图享乐,夺取江山以后不思进取等话术,说这是李自成失败的首要原因,还要后

  • 印在人民币上的人物今何在?过得怎么样?贰角女孩后来官至副厅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印在人民币上的人物今何在?过得怎么样?贰角女孩后来官至副厅长。自从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行人民币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之前人民币上印有许多的人物,很多人以为他们是设计师想象出来的,殊不知它们是有原型的。他们不仅是我国的缩影和印记,而且她们还有了一个特别的名字“人民币人物”

  • 这个中共要员被俘,敌人三次召开“庆祝生擒此人大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因为受到敌重兵追击,不得不返回赣东北,结果,途中主力被敌人隔断、包围。为了挽救主力,作为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方志敏趁着天黑,主动钻进了敌14个团的包围圈。他找到部队后,带领他们突围,受到敌人“围剿”。他躲在玉山县怀玉山区的高竹山。不料,他的警卫员魏长发逃下

  • 朱元璋为什么定国号为“大明”,而不用他的封号“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1386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同时定年号“洪武”、国号“大明”。这也引出了明朝被热议的第一个话题,身为吴王的朱元璋为什么不沿用“吴”这个国号?按照源自于商周时期的旧制,一个新的朝代诞生,其国号应使用君主的封爵名。不仅秦、汉、魏晋、隋、唐莫不如此,连夹在东西汉之间的“新朝”,也是从

  • 清朝妇女难产昏厥,被家人误认为已死下葬,300年后才知墓中惨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清朝时期,妇女地位较低,尤其是在生育方面,由于医疗条件落后,许多妇女在分娩过程中难产,这也是当时社会上常见的悲剧事件之一。而在这些悲剧事件中,有一个特别让人震惊的故事,那就是一位妇女因难产昏厥,被家人误认为已死,结果被埋在了坟墓里。直到300年后,她的墓被发掘,才发现了这个惊人的事实。据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