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彼得卢》著名的英国报纸《卫报》,因为这次事件后而诞生的

《彼得卢》著名的英国报纸《卫报》,因为这次事件后而诞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068 更新时间:2023/12/31 15:06:37

《彼得卢》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1819年8月16日,大量民众聚集在自由工会旁边的圣彼得广场上,和平抗议当时的选举制度,曼彻斯特市政府用暴力方式镇压,最终酿成15人死亡的惨案。

大多数生活在美国的人都没有听说过“彼得卢”,所以迈克·对导致1819年8月16日大屠杀的事件的重现,既是一节历史课,也是一部精心制作的(尽管太长了)电影。在这个臭名昭著的日子两百周年之际,李以这个悲剧为契机,展示了彼得卢时代的社会政治事件与今天的社会政治事件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对政府的极度不信任和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平等。事实上,这部电影的政治色彩有时非强烈,几乎让人觉得,虽然对有社会良知的电影并不陌生,但李已经被肯·洛奇(Ken

Loach)取代了。

这部电影和真实事件一样,故事发生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几年后的英国曼彻斯特,在威灵顿在滑铁卢的胜利之后,英国经历了长期的饥荒和失业,这引发了一波激进的政治活动人士的浪潮,他们要求(除其他外男性)普选权,结束(导致面包价格飙升的)《玉米法》,以及政府改革。曼彻斯特爱国联盟正在组织一场8月16日的示威活动,以著名的激进分子亨利·亨特(罗里·金尼尔饰)为主角。超过6万名观众聚集在圣彼得广场参加这一活动。

当地地方官员和业主对人群的规模以及他们所认为的激进言论的危险感到震惊,骑兵被召来逮捕亨特和他的同伙并驱散人群,人群迅速陷入恐慌,造成15人死亡,600多人受伤。报纸对后来被称为“彼得卢大屠杀”的报道铺天盖地,大多数人都对这些报道感到震惊。然而,摄政(蒂姆·麦金纳尼饰)赞扬了士兵们迅速而果断的行动,消灭了一些有害和危险的东西。

李对这一事件的记录很长,长达154分钟,这部电影充满对话的前半部分颇具挑战性。虽然有人会说,有些演讲对于建立政治氛围和让观众意识到工人阶级的处境有多糟糕是必要的(包括一名患ptsd的士兵找不到工作),但当无数的演说家得到镜头的全部注意力,时而冗长(且华丽)地抨击当前的体制时,叙事有时会变得单调乏味。“不自由毋宁死!”44年后,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用同样的声音喊道,彼得卢跟踪了一些活动人士的活动,其中一些人在示威发生时已被监禁。

影片的前半部分需要耐心,而后半部分则专注于对彼得卢的直接描写,并结合历史信息和猜测对事件进行详细剖析,既对人有吸引力又充满悲剧色彩,李充分利用了他的预算,用CGI“重建”了背景,以代表在那个重大的日子里圣彼得球场的样子。他使用电脑来扩大200名额外演员的数量,以填满屏幕。在与长期合作的迪克·波普的合作下,李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大漩涡,手无寸铁的平民被骑着马的士兵挥舞着弯刀袭击。

《彼得卢》是一件合奏作品,模仿了当时生活在曼彻斯特的各种个体,我们熟悉了他们的一些面孔,有瘦弱而愤世嫉俗的奈莉(玛克辛•皮克饰)和她更加乐观的丈夫乔舒亚(皮尔斯•奎格利饰),改革家萨缪尔·班福德(尼尔·贝尔饰)帮助组织了这次示威活动,但被告知他不能对群众发表演讲后就离开了,约瑟夫(大卫·摩尔斯特饰),惠灵顿军队的一名士兵,回到家乡后陷入贫困,以及副警长纳丁(维克多·麦奎尔饰),他是一个讨厌的恶霸,喜欢揍那些挡他路的人。

然而,除了爱打扮、自命不凡的亨利·希尔,书中并没有突出的人物,李更关心的是政治气候和发生在圣彼得球场的事件,而不是参与其中的人。

尽管这部电影的长度和不均匀的节奏要求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忍耐,但它细致而有效地再现了一个许多人(尤其是那些不是当地历史一部分的人)可能不熟悉的事件。造成人民动荡的根本原因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些现象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会让许多观众错过,它给了彼得卢一种直接的感觉,这是一些基于历史的电影所没有的,我们以观众的角度上学到了东西。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28岁的你》回顾百年历程,不同时代的28岁将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28岁的你》总导演/制片人陈震表示,28岁是许多年轻人的重要人生转折点,面临诸多选择。节目会通过现场舞台演绎,聚焦革命先辈的28岁,回望他们的青春风华,探寻党的精神传承。1921年,毛泽东28岁,当时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就是28岁。23号就可以看啦!2号才听说邓伦作为第一期嘉宾去录节目,好

  • 鲁迅笔锋尖锐,没少骂国民政府,为何没被抓?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鲁迅是民国时期文人中最大胆的一位了吧,因为只有他敢多次写文章批判民国政府。要知道,当时文人志士那么多,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有鲁迅这般的气量和胆识,明明知道对方是民国政府,但是该说的还是必须得说出来。只不过,政府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是非常严肃的存在,又怎么能容忍鲁迅这般批判呢?鲁迅在世的时候没少骂民国政府

  • 孙中山竟然只是备选!1912年民国大总统4位候选人,谁才是众望所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人们普遍知道,孙中山是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而后袁世凯玩弄权术,使得孙中山等革命派被迫向他交权,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却少有人知道,在孙中山之前,革命政府其实已经选举了一位“大元帅”——黎元洪。另外,拨开历史迷雾,袁世凯真的自始至终都那么不堪吗?孙中山1孙中山并非革命党属意的临时大

  • 她活了25岁,死后却有30万人为其送葬,当天还有7人随她而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935年3月14日,整个上海都处于悲伤中,这一天,有30万人为一个女人送葬,让人惊叹的是为其捧棺的12人也皆是社会名流,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报刊还特意报道了这场葬礼,将之称为”近代国际上最大葬礼“这位葬礼的主角,就是被誉为“默片皇后”的阮玲玉,她当年25岁。1910年,阮玲玉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困家庭

  • 抗美援朝珍贵文物重出江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套《抗美援朝战争画史》原稿作品共有出兵朝鲜、第一至五次战役、最后一战,共六章,590幅绝版手绘原稿,描绘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全部采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历史的真实人物和事件,其艺术创新大胆,内容丰富,图画精彩,功力深厚,服装武器细致精湛,领袖人物栩栩如生,鸿篇巨制波澜壮阔,前所未

  • “清末怪杰”辜鸿铭,是个顽固的知识分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喜欢民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西方曾经流传一句话,那便是“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而说到辜鸿铭这个人,其实在电视剧《觉醒民代》中阐述得很清楚,在民国时期中他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子。辜鸿铭不仅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中语言,还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

  • 山海关之战有多惨烈?李自成手下18万精兵几近死绝,大将折损15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1644年,山海关之战以李自成战败而告终。李自成看着不断被打败的士兵。路上到处都是农民士兵的尸体。很难相信,就在前一天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还处于优势地位。那个时候,李自成信心满满。谁知仅仅一天之后,战局就发生了逆转。明将吴三桂残部的顽强抵抗被击溃,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的清军骑兵直冲而来。仅仅一天的时间

  • 巴士底狱被攻陷,为什么路易十六却在日记里写“今日无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中,有一座特殊的建筑非常出名,在当时有着特别深厚的政治含义,那就是巴士底狱,它曾是巴黎人民畏惧的王朝的象征,很多年以来,法国百姓都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样痛恨这座巴士底狱,而说起它的毁灭,就要从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说起。法王路易十六执政时期,法国频繁遭遇了旱灾、雪灾等自然灾害,致使法

  • 外交奇才顾维钧:舌战巴黎的青年外交家,感情犯桃花,却是条好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泰戈尔说,人在历史中奋斗着才能露出头角,但人在他的历史中无法表现出他自己。“外交奇才”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舌战群儒,慷慨陈词为中国的主权利益据理力争,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铮铮铁骨好汉形象。哪怕他一生中感情犯桃花,几经周折,四遇佳人陪伴他不同的生命旅程,但他为中国外交事业所作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奋斗史是中国

  • 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开历史画卷 展示文化遗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于近期公布,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列其中。邺城曾是古代中国北方重要城市,金戈铁马之后是千年的沉睡。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历史画卷得以慢慢打开。自曹魏时期起影响深远的中轴对称都城规划、十六国时期建筑技术、东魏北齐时期的佛教艺术等,都将在这个遗址公园得以重现。我们特约考古工作者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