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功高震主的名将,最终什么结局?

秦国功高震主的名将,最终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74 更新时间:2024/1/21 3:07:43

秦国功高震主的名将,最终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秦国的崛起,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最艰难的,地处西部,常被其他诸侯国当做蛮夷,楚国虽然也被看不起,但是楚国一直以来实力都强大,而且也出过很多人才,楚国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但是秦国几乎给人的感觉都是穷兵黩武。

秦国崛起过两次,第一次是春秋秦穆公时期,让秦国跻身春秋五霸;第二次是战国秦孝公时期,秦孝公感受到秦国国力的衰弱,常年的穷兵黩武,让当时的秦国已经在灭亡的边缘,虽然有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但却掩盖不住秦国的困境。

甚至当时的秦国,已经被山东六国所排斥,而魏国步步紧逼,大有亡秦之心;秦国损兵折将,河西之地尽失;秦孝公继位之后,遍访贤才,欲为秦国找到一条出路;所幸,商鞅在魏国并不受重用,最终辗转来到了秦国,秦孝公推心置腹,委以绝对的权力进行改革。

虽然商鞅后来死的很惨,但是秦国变强大了,这是的的确确的,而且虽然商鞅死了,但是商鞅的变法,却被当做国策被坚定不移的实施了下来,这在整个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在历史上,一般都是变法人死后,变法也就被废除了,典型的如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秦国强大后,就开始展开獠牙,对外扩张,宣示自己的存在;从秦孝公变法后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这段时间里,秦国总共诞生过三位功高震主的名将,分别为魏冉、白起王翦;这三人都是秦国历史上战功赫赫的顶级名将,但这三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令人唏嘘。

先来看看魏冉,很多人对魏冉的了解远远不如白起和王翦,但是却不可否认魏冉在秦国历史上存在的地位和功绩。魏冉是秦宣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襄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

之后魏冉凭着他与秦昭襄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襄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约齐湣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攻赵,并三分赵国。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被苏秦的合纵破坏。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由于他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公元前266年,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卒于陶邑,葬于此地。

再来看看白起,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可惜后来由于将相失和,在范雎的进谗之下,秦昭襄王最终将白起赐死于杜邮,据说白起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自杀。

最后再来看看王翦,王翦可以说的并不多,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身为四朝元老,历任多位相国,无论是范雎、蔡泽,乃至吕不韦,都对他十分尊重。

当他攻下燕都之后,迅即上表告老还乡,此时统一大业已经完成一半,但重头戏还在后头,但他向秦王推荐由其他将领来完成。而当他再度出山灭楚后,无论秦王怎么劝都要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王翦还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是非功过自有历史的评判,有人说魏冉功劳最高,如果不是秦昭襄王听从范雎的建议,将魏冉贬黜的话,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根本不用等到秦始皇,魏冉不但军事能力卓绝,而且还是一个综合性高端人才,这是白起和王翦比不了的。

简单来说,魏冉只是遭到贬黜的原因是魏冉在朝堂之中实在是党羽众多,尤其是在军队中,秦昭襄王也不敢逼得太甚,而魏冉不反的原因,想必与秦宣后有关,毕竟秦昭襄王是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自己还是他的舅舅。白起之死就简单多了,白起在军队中虽有威望,也不是一手遮天,朝堂之中更不用说,几乎无根基,而且白起还是魏冉的铁杆心腹。王翦就不用多说了,急流勇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冯王妃:婆婆不喜丈夫憎恨,两次被赶出家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冯王妃,宋朝,野史秘闻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皇室发生一起离婚案,岐王赵颢与王妃冯氏不协,由神宗皇帝做主,判冯氏出家修道,与岐王赵颢分居,其实已经相当于离婚。就是这起普通的亲王离婚案,牵动神宗、哲宗两朝朝局,涉及一个太后,两个皇帝,成为帝后之间争夺权力打压对方的利剑,起伏动荡足有二十年。1,纵火案引起的离婚案宋

  • 曹彰为什么会在吕布死后开始被曹操重用?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彰,三国,风云人物

    三国时候的历史还是让很多的人喜欢的,并且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有很多的故事,除了他们自己,我们自然也关注他们的儿子,而刘备的儿子比较少,刘婵更是成为了灭亡皇帝。而曹操就不同了,这也是曹操另外一个成功之处,一共有3个儿子,而且每一个都能够帮助到自己。曹操的大儿子其实并不是曹操最为喜欢的,对于这个儿子总是

  • 曹操为何不让猛将上马应战,反而让关羽斩华雄扬名立万?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关羽斩华雄,文史百科

    华雄在汜水关前嚣张跋扈,曹操手下的猛将为何不上马应战而让关羽扬名立万,大大地露了一把脸呢?这样的问题,一般都会从现实和想象两方面进行剖析。现实,指的就是事件的真实经过。想象,指的是小说家的篡改编造。先来说现实。话说,初平元年(公元190)正月,关东豪杰结盟起兵讨董卓,大家公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乌程

  • 战争年代的历史冤案:因遭林彪嫉恨而软禁至死的一代名将陈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光,林彪,战史风云

    陈光,曾是我军一名战功赫赫、指挥作战机智英勇,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名将。他1926年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部队到井冈山。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等职。作战勇敢,曾获红星奖章,长征途中和到陕北后,历任第二师、

  • 历史上的靖康之耻有多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靖康之耻有多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满江红》中的诗句。诗中的靖康耻,指发生在宋钦宗时期的靖康之难。当时金人攻破大宋都城,将宋徽宗和宋钦宗俘虏北上,北宋就此灭亡。靖康之耻是南宋人心中永远的痛。那么,靖康之耻究竟有多耻,会让南宋人始终

  •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会做出一日杀三子的糊涂事?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隆基,唐朝,野史秘闻

    人民安乐、百姓富足、国泰民安,开创了如此盛世的李隆基,看似一代明君,竟是如此冷血,在一日之内亲自下旨,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处死。而他唐玄宗一生有三十个儿子,二十多个女儿,又为何所杀之人盯上了李瑛、李瑶、李琚三人?同病相怜的三兄弟按理来说,在古代一般都是立长。在唐玄宗时期,长子李琮应为太子,可惜,大概是李

  • 为什么说魏延辜负了刘备、诸葛亮的厚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延,三国,风云人物

    在五虎将凋零后,魏延成为了蜀汉第一梯队的大将、镇守汉中的都督。常以先锋的身份随诸葛亮进行北伐,屡立战功。最后却悲惨收场,成为蜀汉目前已知唯一一位被夷三族的人。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曾经两次背主献城,想要投靠刘备。诸葛亮因此称魏延卖主求荣、有反骨,在诸葛亮临终前,为了防止魏延叛乱,特地留下遗计给马岱,

  • 八旗制度是为打仗而制定的,八旗兵的工资待遇究竟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之前的咄咄逼人,到最后的惨淡收场,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话题太大,今天咱们就仅从八旗的待遇问题来入手,看看八旗是如何一步步沉沦的。八旗不满万,满万无敌于天下。这是对八旗制度成立之初最好的评价。起于东北一隅,最终却能统治中原两百余年,也是最好的证明。但这仅仅是入关之

  • 为何诸葛亮后期输多赢少呢?是他江郎才尽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诸葛亮,战史风云

    为何刘备一死,诸葛亮就很少打胜仗?姜维死前说出真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在《三国演义》里面,有着这么一个传奇人物,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事三分,能够凭借自身的学识断天象,被称为“天下奇才”,这个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诸葛亮原本是个隐士,不打算过多参与朝政之事。而刘备三顾茅庐,肯放下一个

  • 战国时期的秦国和赵国是什么样的 两国真的是一家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国,秦国,历史解密

    对秦国和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三家分晋赵国建立到秦国灭赵国一百八十年的时间,秦国和赵国差不多打了有六十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也以长平之战最为重大和惨烈,秦将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如果四十万这个数字可靠,那我很难想象白起要挖多么大的坑才能将这四十万人一次活埋!秦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