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如果古代人近视怎么办?

揭秘:如果古代人近视怎么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317 更新时间:2024/1/23 14:45:48

要说古代近视的比例,那是远远低于现代人,毕竟古代科技水平不发达,处于农耕社会,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是日出去耕田,日落回家休息,也没啥能刺激眼睛的东西,所以基本上不怎么得近视,但有一类人不一样了,那就是“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所以这类人是最容易近视的,正常来说,只是读书不会造成眼睛近视的,但古代的读书跟现代不一样,最大的一个差异就是灯光,大家都知道光对人眼的刺激是非常大的,而现代社会读书有很多的所谓的护眼灯之类的,可以有效的协调眼睛与光照,在比较亮的环境下读书,只要姿势正确是不会得近视的。

古代读书人最容易得近视

但古代可没有这些灯,古代都是煤油灯,光线很暗,所以看书都会眼睛用力,而且离书本很近,像有一个成语叫“凿壁偷光”说的就是没有灯,我想读书怎么办?借用月亮的光芒看书,你就可想而知光线怎么样了,久而久之自然就会造成近视了。曾经有好事者根据史料列出了一串古代近视的文化名人,有战国时期法学家韩非子,唐代大诗人韩愈白居易,还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明代大才子祝枝山,以及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等等,那么他们得了近视之后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各出奇招的古代近视解决方案

第一:“土豪法”;代表人物就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他成名之后比较有钱,所以就专门雇个书童给他读出来,南宋就有记载说“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欧阳文忠说的就是欧阳修,欧阳修小时候家境贫寒,穷人想要翻身只能拼命读书,考取功名,可惜古代没有现代的这种环境,烧的也是灯油忽明忽暗的,这眼睛能不近视吗?好在他的勤奋没有白费,后来真的飞黄腾达了,这人有钱了看不清字算什么事啊,没关系,请人来读给他听呗,好在也仅仅是看不清字,对他的生活倒没造成太大影响,不过这请人来念也是挺土豪的,一般人也请不起啊,更何况也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啊。

欧阳修也近视

第二“中药法”;古代人毕竟不像现代人对近视眼的研究这么的科学,在古代人看来,眼睛看不清字,看稍远一些就模糊等等现象都应该是眼睛出了疾病导致的,那既然是病自然就要找医生按中医理论开药方了,比如著名医学家“药王”孙思邈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介绍了多种恢复视力的药方,其中就有一个秘方:加了磁石和朱砂的“神曲丸”,据说吃了以后可以治疗眼病,看书到100岁都没问题,这个也不知道真假,反正目前还没听说有这个东西呢!另外绝大多数人还都知道缓解眼干眼涩,眼疲劳就要多喝菊花茶,决明子茶之类的茶饮,因为可以明目,其实这种茶饮的作用并非虚假,而是来自于古代各种医学典籍。

第三:“热敷按摩法”;代表人物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轼独创性的发明了一种治疗眼疾的方法,叫“外洗法”。啥意思呢?就是先打一盆热水,然后用双手捧起热水,撒在紧闭的眼睛的周围,其实这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护眼仪、眼贴很像,都是通过热量疏通眼睛四周的微循环,可以起到按摩眼部的作用,能够很好的缓解眼疲劳,只不过现代人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香味,比如薰衣草啊、菊花啊等等,原理跟“外洗法”一样。

苏轼通过按摩治疗眼睛近视

古代解决近视的必杀器

以上这些方法好像也没有从正面去科学的解决近视眼的问题,那么古人难道就真的技穷了吗?千万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在近视镜出现之前,我们古人就已经发明了一个读书必备的利器“放大镜”,东汉王室刘荆的墓中就曾出土过一件水晶做的放大镜,还镶了金圈,能够放大物体整整5倍,用来看书那是完全不在话下,当然这种在古代算奢侈品了,并没有普及开来,但到了明代崇祯初年,苏州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名叫“孙云球”,享年仅34岁的他,是明末光学仪器制造家,发明家,被誉为“明朝科学巨人”!

他从小勤奋好学,善于钻研数学知识,还喜欢研究器械制造,当时他看到视力不好的人很痛苦,所以他就根据从国外传来的镜片进行改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终于掌握了镜片打磨技术和对光技术,并且他还能做到根据近视眼患者的年龄大小、症状不同配置适合他们各自需求的近视镜,后来他还出了一本关于眼镜制作的书叫《镜史》,让眼镜制作的技术不再成为垄断,从那以后一般的老百姓也能买得起眼镜了。

孙云球开创现代近视镜

热衷于收藏眼镜的皇帝

刚才说了很多的名人都得了近视,那现在在来说一个皇帝得近视了怎么办?据说清朝的雍正帝就是个近视眼,他的近视是在青年时代就形成了,大概也是因为读书太过刻苦造成的,当时他的父亲康熙皇帝曾经赠送给他一副近视眼镜,他戴上以后立马感觉神清气爽,人也变得精明多了,等他当上皇帝后日理万机看的奏折更是多如牛毛,因此对眼镜也就更依赖了,据不完全统计,从雍正元年到雍正7年,这7年间内务府造办处专门为他制造的各种近视镜总数多达35幅,堪称清朝皇帝之最,我们一般人近视,顶多就两三副眼镜,带一副,然后留一两副备用,可雍正爷竟然囤了35副眼镜,虽说皇帝不差钱,但是这也忒多了点。就是每天换一副,一个月也戴不完。

标签: 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帝的饭不好吃!皇帝请客西汉大臣要跪趴着吃才行!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野史秘闻

    古代皇帝请客趣闻: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史记》记载说,西汉初年有一个大臣名叫石奋,他的姐姐是刘邦的小老婆。石奋退休后,“上时赐食于家,必稽

  • 郭嘉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他真的是神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郭嘉,三国,风云人物

    郭嘉,号称三国第一鬼才谋士,在三国演义中出场不多,却拥有大量的粉丝,很多粉丝力捧郭嘉,还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论。今天就来剥皮一下郭嘉,这位是人,不是神。郭嘉21岁的时候在袁绍手下做谋士,他后来了解袁绍为人好谋寡断,刚愎自用,于是选择离开了袁绍。曹操正在招贤纳士,荀彧向曹操推荐

  • 唇亡齿寒是历史故事吗?成语唇亡齿寒的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故事,文史百科

    成语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唇亡齿寒的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出自]《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唇亡齿寒的历史故事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

  • 李广利征讨大宛不战而胜,为何却被称为“庸将”呢?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李广利,战史风云

    李广利(?~前88),中国西汉时期将领。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是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李夫人早卒,武帝曾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其兄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征和三年,李广利出征匈奴前与丞相刘屈髦密谋推立刘髆为太子,后事发,刘屈髦被杀,李广利投降匈奴。李广利投降匈奴后,亦被杀。

  • 赵姬身为太后,为什么还会与嫪毐生下两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姬,秦国,历史解密

    赵姬是秦始皇的生母,秦庄襄王的夫人,原为吕不韦的姬妾。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嫪毐,是咸阳城的一个小混混,传说他可以用身体的某个部位转动车轮,先不管是否是这样,总之名声是出去了。他的名声传到了当时的宰相吕布韦那里。当时吕不韦正在苦恼呢,所以便许以重利,让他假扮宦官混进了皇宫,伺

  • 她是历史上最美公主,被迫嫁父子两人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昭君,汉朝,野史秘闻

    古代女子地位卑微,因此古代女人都很羡慕出身在皇家的公主,因为她们自出生起就有着享不尽的富贵与权势,可是她们有所不知,公主中走上和亲之路一生不幸的也有很多,比如说今天的这位。她堪称是史上最美公主,一生却无奈嫁父子2人,且给每人都生下孩子。说起汉朝,曾有一句话荡气回肠的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随着汉

  • 明初重臣夏原吉简介: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刘备托孤诸葛亮可以理解,为何还要加上李严这位大臣?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刘备能从一个织席贩履之辈到坐拥荆州和益州还有汉中之地的三分天下的蜀汉君主,实属不易啊!刘备这一生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在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退守白帝城,不久就病逝于白帝城,在弥留之际曾经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很多人都很奇怪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可以理解为什么还要托孤于后来的李

  • 守护大唐西域半个世纪,安西军致死不忘报国!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

    唐太宗时期,大将侯君集率领军队攻灭了西域的高昌国,此后,唐朝就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用于管理西域事务,加强控制。从此,这里就成了大唐威震西域的一把国之利刃。巅峰时期的安西都护府在兵力只有2万多人的情况下便能威慑西域400余国家,控制着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如李世民所言,“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

  • 富察皇后尸骨未寒,三朝元老为何立马提出辞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廷玉,清朝,历史解密

    说起清朝的传奇女人,也许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位女人,她就是《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也许她生前并不出名,但是她去世后,可谓是一夜成名,因为她被撤职查办的大臣不计其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就是最出名的一位。此人就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三朝元老张廷玉。张廷玉出生于康熙十一年,父亲张英是清朝礼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