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宣帝一世英名,为何却选择了刘奭当继承人呢?

汉宣帝一世英名,为何却选择了刘奭当继承人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84 更新时间:2023/12/11 9:41:15

众所周知,古代一直以来奉行“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如果皇帝要立太子,最先考虑的便是立嫡长子,因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如果实在不喜欢嫡长子,才会举行废立之事,从而另选其他皇子,不过这样的举动势必也会遭来很大的压力。因为朝中势力纷杂,废立太子会引起不小的动荡。所以在废立太子一事上,每一位帝王都是慎重不已,思考再三。

有一位帝王,明知道所立的太子难成大事,一旦上位必将把王朝带入万丈深渊。但是他却仍然没有废黜太子的意愿,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宫中阻力太大,还是另有缘故呢?

这位帝王便是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英明神武,在他的领导下西汉步入了鼎盛局面,这是他的政治成就。不过,他却没能挑选好下一任继承人。

当时,嫡长子为刘奭,太子之位自然归于他。不过,他自身能力不足,如果登基之后必然无法控制住朝政。因为朝中有三股势力在处于斗争之中,分别为宦官、外戚和儒臣。要是魄力不足,制不住这三股势力,那么王朝肯定会走向衰败。汉宣帝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而且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乱我家者。太子也。”

纵然如此,他也未曾废黜刘奭的太子位。那刘奭究竟有什么本事呢?既无能力又无魄力,他靠什么坐稳太子位呢?难道是有人暗中相助?

汉宣帝刘询的前半生可谓历经磨难,入过狱,还险些被汉武帝杀掉。也正是这些经历磨练了他的性格和意志,让他在困境中保持着坚强的心志。后来他当上皇帝,按理说应该采取汉武帝的“怀柔之策”,“以仁为本”。但是,汉宣帝却来了一个“推陈出新”,既接受又改变,在怀柔的同时又采取严治,大臣犯错就会遭来酷刑。

当时,已是太子的刘奭对此很纳闷,为什么要采取暴政呢?因为刘奭所学的都是儒家思想,自然不能够理解这套严厉的法治。所以,刘奭就向父亲劝谏,说应该以仁政为本,那些酷刑都应该废除掉。但是汉宣帝刘询却说汉朝的治理方针是“王霸结合”,既有仁政又有酷政,如此才能驾驭群臣,一统天下。

但是刘奭并不同意,还做出了轻视的行为。如此之下,汉宣帝刘询才生气的道出了:“乱我家者,太子也”。

既然太子刘奭心中以仁政为本,上台之后自然会施行怀柔政策而砍掉酷政,那么朝中争斗必然会更加激烈,汉朝恐怕会就此走向衰亡。如果换作是其他帝王,必然下定决心把太子给换掉了。

但是汉宣帝却没有,因为他深知废太子不是一件小事。如果处理得不好,可能西汉的衰亡会来得更早更猛烈。风险实在是太大!

再加上,嫡长子继承制是历朝历代都遵行的原则,如果他要废黜刘奭,必会遭来群臣的坚决反对。一旦太子废黜,那么其他皇子必会为了太子位而争得头破血流,甚至是引发内部动乱。此外,朝堂之上也会各有扶持人选,甚至是不惜以武力相争。

所以说,不到万不得一,废太子这条路是不能走的。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众所周知,刘奭是皇后许平君的第一个儿子。而汉宣帝刘询与许平君的感情又非常深厚,这个太子宝座,刘奭是靠着母亲才保住的。

早前,因“巫蛊事件”,汉宣帝一直是阶下之囚,一直生活在阴影之中。但是,许平君却不嫌弃他的戴罪之身,毅然的嫁给了他,并且给了他勇气和信心。就这样,汉宣帝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若是此生没有遇见许平君,可能他的境况也不会好起来。但是许平君最终却死得很惨,而且还是在生二胎时被霍家人给害死的。

汉宣帝虽然气愤,但是却无能为力,此时他不能为爱妻报仇,只能将此仇恨深埋于心。因为当时霍家势力很强势,而汉宣帝刘询的命运前程也被霍光给牢牢掌控者,一旦不如意,那么刘询的前程就毁了。

刘询所能做的就是等待时机,等到霍光去世之后再来对付霍家人,为爱妻报仇雪恨。因此,刘奭身为许平君唯一的儿子,他的母亲受了那么多苦楚,汉宣帝心中充满了愧疚之情,所以就算是刘奭能力不足,这太子之位还是不能废掉。

可见,事关汉朝的未来发展,还是抵不过汉宣帝对于许平君的感情。这才是汉宣帝没有废太子最重要的理由。当初,许平君不顾一切下嫁。现在,汉宣帝也是不顾汉朝的命运,依然让刘奭当太子。这两事件是密不可分的,可见汉宣帝的情深义重啊!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刘奭并无过错,只是能力稍有欠缺而已。并且,当时也没有外部势力想要废掉刘奭的太子位。要知道,汉高祖刘邦想废立太子刘盈,是因心中另有佳人,要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而汉武帝废黜太子,则是听信了谗言。

在汉宣帝统治时期,并没有大臣谏言要废旧立新。所以说,假如汉宣帝刘询有换太子的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不会去行动的。因为,这换太子事关重大,更何况这里面还掺杂着他对许平君的感情,他是万万舍不得去做换太子之事的。

后来西汉的发展和汉宣帝预料的相差无几,刘奭上位之后,并不能控制住朝中各势力的斗争。最终,在这三股势力的斗争之下,西汉慢慢走向了衰落。

可见,汉宣帝的预料不假,当初他就猜到了这一切,却没有把太子给换掉了。用西汉未发的发展来证明他对许平君的爱,这爱实在是太让人刻骨铭心了!

若是刘奭没有这样一位母亲,恐怕太子之位早就被废黜掉了。汉宣帝英明一世,最终在选太子之上出了纰漏。不过后世虽有怪罪之言,但更多的是赞叹他对感情的忠贞!

标签: 汉朝刘询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名妓马湘兰一生的爱恨情仇,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马湘兰,明朝,野史秘闻

    秦淮八绝之马湘兰马湘兰,人如其名,一生爱兰,命运也如空谷幽兰,独守寂寞。在秦淮河畔,歌楼酒肆,美女如云。马湘兰容貌平常,眉目纤细,中等身材又如风中弱柳,皮肤白皙。并非绝色惊艳的那种美,却另有一番楚楚动人。马湘兰能诗善曲,又擅画兰,一叶兰独步画坛。文人名士,达官贵人争相求画,后来她的画传到日本极受重视

  • 鄢郢之战最后的结果如何?为何被称为白起的巅峰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他知晓兵法,擅长用兵和打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出自《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在战国时期,作为战国四大名

  • 魏延对蜀汉也是立有大功的,该如何真实看待魏延之死??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诸葛亮死后,魏延要留下来继续同魏军作战,但是诸葛亮已经做好了部署,安排杨仪率领大军撤回蜀国。魏延的主张得不到实行,愤然之下自己率领大军先行出发,沿途烧毁依山而建的阁道,据守褒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杨仪的部队赶来,以诸葛丞相的丧事责难他,结果是得不到众人的拥护,部众散尽,最后被马岱所杀。死后,被灭三族

  • 汉中之战曹操占据优势地形,为何最后却失败了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

    汉中的重要性不比荆州差,刘备失去荆州还能生存,只是生存的艰难些;若是丢了汉中,蜀国相当于腹地对曹操打开,曹操随时就可以由汉中长驱直入攻打成都。汉中市魏蜀必争的地方,魏国占领后随时可以奇袭蜀汉老窝;而蜀国占领汉中,汉中则成为蜀国抵御曹操的第一道屏障。刘备打赢汉中之战的关键就是夏侯渊犯了致命错误,因为汉

  • 刘邦有多宠戚夫人?戚夫人要怎么做才能逃过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戚夫人,汉朝,历史解密

    汉高祖刘邦这个人,好酒及色,偏偏人缘又好,能力又强,故而他这一生中曾拥有过很多女人,也跟很多女生有过夫妻之实,尽管如此,他却好似情种一样,独宠一个被后世称为戚姬或戚夫人的女人。刘邦有多宠戚夫人呢?其实也没多宠了,不过是走到哪就把戚夫人带到哪,不过是三番四次地想要改立戚夫人生的儿子为太子,不过是把戚夫

  • 表妹对元稹以身相许,他却负心转身另娶官宦千金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元稹,唐朝,野史秘闻

    只要看过戏的人一定看过《西厢记》,《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西厢记》是根据唐朝诗人元稹所作的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而男主角张生的人物原型就是元稹自己。《莺莺传》的内容如下,相貌英俊美风仪的书生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遇到兵乱,他托朋友之力救护了同

  • 主动辞去太子之位的刘强,为什么还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强,东汉,风云人物

    刘强,即刘彊,是汉光武帝刘秀的长子,东汉建立后没多久就被册立为皇太子,但他竟然主动要求辞去太子之位,最后得以善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要说起来,历史上的废太子可不少,其中很多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像西汉的汉景帝刘启的大儿子刘荣,他本来是太子,可是因为他的母

  • 为何说如果孙坚愿意求和,董卓将会赏赐他很多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小编最佩服的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因为他这部经典,无论是从人物的刻画还是结构的内容都是无比的精彩绝伦,三国演义中被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写的人物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其中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可以说是最为出彩,当然,我们也不能小看了那些武将,赵云吕布这些英勇的将士们可以说一直在我们脑海中活跃。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一

  • 赤壁之战真相:诸葛亮借东风是真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战史风云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话说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

  • 曹操为何要将儿时玩伴全部杀掉?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曹操的出身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一生杀人无数。曹操儿时的伙伴无论是归于门下,还是与之为敌,都全部被其所杀。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所以曹操儿时开始便就被伙伴们称为"赘阉遗丑",这件事也影响了曹操一生的性格。直至后来,曹操的对手都常嘲笑他的出身。曹操到底是生在官宦世家,当时的玩伴在三国时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