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孙权北伐次数超过诸葛亮,每次结果怎么样?

孙权北伐次数超过诸葛亮,每次结果怎么样?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91 更新时间:2024/1/13 6:51:02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说起三国时期的北伐,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诸葛亮,他先后五次北伐曹魏,最终死于五丈原军中。第二个想到的大概是姜维,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他先后“九伐中原”。其实还有一位人物,也执着于北伐,他就是孙权!据本人的统计,孙权先后是组织十次北伐,次数、规模远超诸葛亮,但为何却没有什么成果呢?

咱们先简单介绍下孙权十次北伐的情况。第一次,209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第二年),孙权趁曹操兵败之机,派周瑜攻打将江陵,同时亲自领兵攻打合肥。周瑜打下了江陵,但孙权却没能攻取合肥。第二次是215年,孙权率领大军攻打皖城,取得了胜利。第三次是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打算夺取合肥,结果在逍遥津之战惨败。

第四次,219年,在关羽发起襄樊之战的时候,“孙权攻合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北伐是虚晃一招,声东击西。第五次是227年,孙权听说曹丕病死,派诸葛瑾攻打襄阳,自己率军攻打江夏。结果,司马懿大破诸葛瑾,孙权也吃了败仗。第六次,228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引发了石亭之战,陆逊大破曹休,“斩获万余”。

第七次,230年孙权听说曹魏大军伐蜀,于是“扬声欲至合肥”,之后又下诏撤兵。孙权以为能骗过满宠,十几天后再度攻打合肥,结果“不克而还”。第八次,232年陆逊奉命率军攻打庐江,结果被满宠击退。第九次,234年,为与诸葛亮相配合,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同时让诸葛瑾、陆逊、孙韶、张承从各地出兵。

魏明帝也不示弱,御驾亲征,亲率大军来战孙权。孙权闻讯后,立即下令撤兵,“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第十次,241年,孙权兵分四路,“全琮寇芍陂,朱然、孙伦围樊城,诸葛瑾、步骘掠柤中”。司马懿亲率大军支援,“吴军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斩获万余人”。孙权前后十次北伐,只有宛城之战、石亭之战取得胜利,其他八次几乎没有成效。

孙权的北伐为何没什么成效呢?我想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其一、北伐的战略规划不明确,带有投机性。相比于诸葛亮的北伐,孙权的北伐似乎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儿打襄阳,一会儿打合肥。孙权只是看到北方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想趁这机会,捞取一些利益,要么占些地盘,要么抢点老百姓。一旦受挫,或者遭到曹魏主力,就直接撤退了。

其二、东吴军队存在问题。东吴虽然有二十多万军队,但却存在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它的水军非常精锐,但却缺少骑兵,同时步兵也不算精锐。比如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率领八百骑兵就冲破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在北伐的过程中,需要攻城略地,自然要以步兵为主,而东吴的步兵根本打不过曹魏的骑兵。

其三、曹魏防守严密。曹魏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四大“军区”,分别由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将军管理,其中有两个“军区”是用来对付东吴,即位于襄阳的征南将军和位于淮南的征东将军,兵力十分雄厚。同时,曹魏还控制了东吴北上的战略要地,比如合肥,孙权多次北伐,都没能攻下合肥城。综上所述,孙权北伐是不可能取得很大成果的。

标签: 孙权三国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汉宣帝一世英名,为何却选择了刘奭当继承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刘询,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古代一直以来奉行“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如果皇帝要立太子,最先考虑的便是立嫡长子,因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如果实在不喜欢嫡长子,才会举行废立之事,从而另选其他皇子,不过这样的举动势必也会遭来很大的压力。因为朝中势力纷杂,废立

  • 名妓马湘兰一生的爱恨情仇,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马湘兰,明朝,野史秘闻

    秦淮八绝之马湘兰马湘兰,人如其名,一生爱兰,命运也如空谷幽兰,独守寂寞。在秦淮河畔,歌楼酒肆,美女如云。马湘兰容貌平常,眉目纤细,中等身材又如风中弱柳,皮肤白皙。并非绝色惊艳的那种美,却另有一番楚楚动人。马湘兰能诗善曲,又擅画兰,一叶兰独步画坛。文人名士,达官贵人争相求画,后来她的画传到日本极受重视

  • 鄢郢之战最后的结果如何?为何被称为白起的巅峰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他知晓兵法,擅长用兵和打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出自《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在战国时期,作为战国四大名

  • 魏延对蜀汉也是立有大功的,该如何真实看待魏延之死??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诸葛亮死后,魏延要留下来继续同魏军作战,但是诸葛亮已经做好了部署,安排杨仪率领大军撤回蜀国。魏延的主张得不到实行,愤然之下自己率领大军先行出发,沿途烧毁依山而建的阁道,据守褒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杨仪的部队赶来,以诸葛丞相的丧事责难他,结果是得不到众人的拥护,部众散尽,最后被马岱所杀。死后,被灭三族

  • 汉中之战曹操占据优势地形,为何最后却失败了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

    汉中的重要性不比荆州差,刘备失去荆州还能生存,只是生存的艰难些;若是丢了汉中,蜀国相当于腹地对曹操打开,曹操随时就可以由汉中长驱直入攻打成都。汉中市魏蜀必争的地方,魏国占领后随时可以奇袭蜀汉老窝;而蜀国占领汉中,汉中则成为蜀国抵御曹操的第一道屏障。刘备打赢汉中之战的关键就是夏侯渊犯了致命错误,因为汉

  • 刘邦有多宠戚夫人?戚夫人要怎么做才能逃过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戚夫人,汉朝,历史解密

    汉高祖刘邦这个人,好酒及色,偏偏人缘又好,能力又强,故而他这一生中曾拥有过很多女人,也跟很多女生有过夫妻之实,尽管如此,他却好似情种一样,独宠一个被后世称为戚姬或戚夫人的女人。刘邦有多宠戚夫人呢?其实也没多宠了,不过是走到哪就把戚夫人带到哪,不过是三番四次地想要改立戚夫人生的儿子为太子,不过是把戚夫

  • 表妹对元稹以身相许,他却负心转身另娶官宦千金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元稹,唐朝,野史秘闻

    只要看过戏的人一定看过《西厢记》,《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西厢记》是根据唐朝诗人元稹所作的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而男主角张生的人物原型就是元稹自己。《莺莺传》的内容如下,相貌英俊美风仪的书生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遇到兵乱,他托朋友之力救护了同

  • 主动辞去太子之位的刘强,为什么还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强,东汉,风云人物

    刘强,即刘彊,是汉光武帝刘秀的长子,东汉建立后没多久就被册立为皇太子,但他竟然主动要求辞去太子之位,最后得以善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要说起来,历史上的废太子可不少,其中很多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像西汉的汉景帝刘启的大儿子刘荣,他本来是太子,可是因为他的母

  • 为何说如果孙坚愿意求和,董卓将会赏赐他很多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小编最佩服的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因为他这部经典,无论是从人物的刻画还是结构的内容都是无比的精彩绝伦,三国演义中被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写的人物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其中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可以说是最为出彩,当然,我们也不能小看了那些武将,赵云吕布这些英勇的将士们可以说一直在我们脑海中活跃。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一

  • 赤壁之战真相:诸葛亮借东风是真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战史风云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话说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