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日本“文永之役”:蒙古人为何会败于武士刀下?

解密日本“文永之役”:蒙古人为何会败于武士刀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74 更新时间:2024/2/8 4:50:44

关于十三世纪元帝国两次入侵日本的惨重失败,当时从东亚到欧洲的许多史籍都有记载,不过最原始的纪录来源不外三处:一为元帝国的记载;一为朝鲜的记载;一为日本的记载。这三种记载都有偏颇,相互矛盾处很多,所幸都不是孤证,又有考古发现作旁证,互相比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真相。

其中朝鲜人的地位接近局外人,跟战争没有太多利害关系,因此他们的记录更可信些。蒙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于是武装攻日遂不可避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进攻日本时,南宋尚未灭亡,忽必烈仅控制了北方中国,当时元帝国正集结重兵准备南征,用以进攻日本的军队并不多,汉人也不是此次侵日的主力。

忽必烈执意要控制日本,除了显示大可汗的权威外,还有许多更实际的考虑。蒙古大汗虽富甲四海,可因为蒙古贵族对奢侈品的旺盛需求,再加上蒙古人拙于理财,蒙古帝国的财政时常捉襟见肘。忽必烈之前的两位大可汗贵由蒙哥都以挥霍无度著称,他们购买奢侈品主要以贵金属支付,对部分拖欠的债务甚至以未来的战利品做抵押。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激战四年,这场蒙古人之间的内战无利可言,自然使蒙古帝国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而日本在过去数百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产地和出口国,这个富裕的岛国在急需硬通货的蒙古贵族眼里无疑是块肥肉。

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蹂躏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日本人战术较为落后,在开始的战斗中蒙受巨大伤亡,但他们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元军的推进。在相持了几天后,日本人渐渐适应了蒙古人的战术,于是开始反击。主要由武士组成的日本重骑兵队尤为英勇,他们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敌人,与敌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进展无望,他们的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给养都即将用尽,元军无力继续守住阵地,他们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风暴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不过大部分船只安全回国。

此次战役日本史称“文永之役”,蒙古人在东亚第一次遇到了装备训练和勇气都不逊于自己的对手。高丽人在战斗中主要负责近战,他们因遭受日本人的正面冲击而损失惨重。故而高丽人对日本军人的战斗力,尤其是日本人的战刀印象深刻,据说元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断。相对来说,使用弓箭的蒙古人损失小一些,在他们看来,日本人的弓箭虽威力强大,但射程很短,不能跟蒙古角弓相比。

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的战刀:当时日本的冶炼和刀具制作技术世界一流,日本战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亚出产的大马士革钢刀可以媲美。古代最优良的钢按性能排列依次为大马士革钢(铸造花纹钢),日本钢(暗光花纹钢),马来钢(焊接花纹钢)。中国最好的钢(镔铁)其实也是一种焊接花纹钢,不过性能没有马来钢那样出色,中国最好的刀剑一般由进口的马来钢制造。大马士革钢为高级合金钢,冶炼技术复杂,成本高昂,具体制造技术已失传。在古代,大马士革钢刀一般只有贵族才能拥有。

最顶级的大马士革钢刀为乌兹钢刀,产于印度,其次为斯切尔弯刀,产于波斯。斯切尔弯刀的做工和装饰极尽精致奢华,是蒙古贵族的爱物。相比之下,日本钢其实并无太大特色,日本战刀的优良性能主要来自其独特的后期淬火工艺。大马士革钢刀性能固然卓越,但日本刀制造成本低廉,日本的普通民兵都可拥有一把好刀。

平心而论:若论吃苦耐劳,当时的蒙古战士无人可敌,必要时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蒙古人作战时机动性第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解决。可这次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自不可能有平民供他们掠夺。因此日本人的战术可谓十分高明,当然这也需要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做后盾。

第一次侵日战争结束后,忽必烈认为日本人已领教了蒙古人的威力,遂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要求臣服,但日本人很干脆地将蒙古使者斩首。忽必烈自然不会忍气吞声,在统一中国之后,他便着手准备第二次海上入侵。军队由中国各地,蒙古和高丽招集至沿海地区接受登陆作战训练,远征军的粮秣补给也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征集,同时高丽和中国东南沿海的造船厂也昼夜赶工,制造大小战舰和运兵船。

如此大规模的远征准备自然无法保密,日本人严密侦视元帝国的动向,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蒙古来袭”做了充足的战争准备。此时日本政局稳定,北条时宗对镰仓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远胜以往,因此日本人能够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击入侵。幕府在九州征用民夫于博多湾一带敌人最有可能登陆的地区沿海滩构筑了一道石墙,用以阻碍蒙古骑兵。当敌人进攻日期临近时,北条宗盛和北条宗政分别率精锐武士军开往本州和九州沿海地区布防,北条宗政的镇西军后来成为战斗的主力。同时九州各藩开始动员民兵,日本其他地区的武士也赶来参战。

公元1281年,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由江浙和朝鲜两地同时出发。此次出征的军容十分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万,其中汉人大半为新附军(收编的南宋军),远征军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北方出海的舰队于五月底如日本人所料抵达博多湾,在等待南方舰队期间,蒙古人轻易攻占了博多湾的几个岛屿,岛上的居民全部遭屠杀,岛上的建筑物也被尽被毁坏焚毁。六月上旬,南方舰队抵达,两支庞大舰队在九州外海会合,之后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更有效的抵抗,日本军队以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元军的进攻,还伺机组织反冲锋。日本人最成功的一次反击击溃了高丽军主力,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也相继阵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突破石墙。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此时无论蒙古人还是日本人大概都以为这次战争的结局将和上次相同,会以元军的撤退收场。

八月一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风暴持续四天,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搭载指挥官以及部分蒙古军和高丽军逃离战场驶返高丽。南方军的指挥官和部分高级官员眼看回天无术,也只得丢下大部队,乘南方舰队残存的几艘船逃离。此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元军,这些人失去了补给和退路,又无力突破日军的防线,现在只得等死。三天后,日本人开始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然后纵兵攻击。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日本人按照蒙古人的标准把俘虏分四等,前三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和北方汉人全部被处死,四等的唐人(南方汉人)免死后成为部民(贱民)。今天的博多湾还有一座名为“元冠冢”的小山,据说是当年元军将士的集体墓地

在这次惨败中,南方军只有三名士兵逃脱,他们拼凑了一艘小船,幸运地漂回中国。忽必烈透过这三位幸存者终于知道了战败的真相,此次战争的副统帅范文虎被斩首,其他官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日本史称第二次蒙古入侵为“弘安之役”,此次战争日本人投入的军队论质量和数量都远胜过“文永之役”,蒙古人在战术上没有丝毫的优势。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蒙古人的战斗力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强大,日本武士在各方面都胜过他们,尤其在装备和战技方面。日本人装备的优势不仅在于战刀,也在于武士的铁甲,据说只要距离稍远,蒙古弓箭就无力穿透武士的盔甲。日本武士完全脱产,自小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的战技胜过蒙古人毫不奇怪。蒙古人的记载称日本人擅长单打独斗,这可以和日本人的说法相印证。日本人对元军中的汉人评价最低,在他们看来,汉军贪生怕死,士气低落,是标准的鱼腩部队。不过汉人打仗不行,做奴隶倒合适,因此日本人最后赦免了部分汉人。

标签: 文永之役日本

更多文章

  • 文永之役为何会失败?文永之役的影响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永之役,日本

    文永之役,即第一次元日战争,发生于日本文永十一年、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当时日本后宇多天皇的年号为"文永",称"文永之役",此役元军以失败收场。影响文永之役后,镰仓幕府为了防元军再犯,沿博多湾海岸西从今津东至香椎,修造了约20公里的石垒,以阻止元军登陆,即所谓元寇防垒。朝廷得报后大喜若狂,龟

  • 文永之役发生于什么时候?文永之役的具体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永之役,日本

    文永之役,即第一次元日战争,发生于日本文永十一年、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当时日本后宇多天皇的年号为"文永",称"文永之役",此役元军以失败收场。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正式称帝,建立大元帝国,一方面以摧枯拉朽之势攻打南宋,一方面也做好了渡海侵略日本的准备。到了文永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

  • 越战中的溪山战役美越激战不分上下,为什么说结果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溪山战役,世界

    在越战美国与北越政权进行的上百场战役中,很少有像‘溪山战役’那样的规模。在这场攻防战中,双方都投入了上万人的地面部队,特别美军还向战场投放了大量新式武器装备,但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大感意外。原来在当时,美军据守的溪山位于南越和北越军事分界线附近,为了阻止后者游击队向南方渗透,驻越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特

  • 揭秘:溪山战役中,越军到底有多忌惮美军这款装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溪山战役,世界

    1968年1月初,越南人民军第304步兵师和第325步兵师约23000人在溪山附近完成集结,将驻守溪山要塞的美国海军陆战队1个团牢牢围困。越军持续77天的围攻不仅没能歼灭美海军陆战队26团,甚至还付出了7000人阵亡8000人受伤的惨重代价,而美军仅伤亡648人。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例,美空军在此战中起

  • 什么是溪山战役?溪山战役的过程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溪山战役,世界

    溪山战役美国和越南两国于1968年进行的的一场步兵对坦克的战役,这也是越南军队第一次应用坦克这一武器的战役,虽然最终还是败给了美国,但是越南还是收获了很多。那么关于西山战役还有哪些介绍呢,溪山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关于溪山战役还有哪些简介呢?溪山战役的介绍溪山战役爆发的时间就是在上世纪68年的时候。当

  • 前九年之役的主要指挥官:源赖义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源赖义,日本,前九年之役

    源赖义,平安时代著名武将、河内源氏第二代镇守府将军源頼信之子。八幡太郎义家、贺茂次郎义纲、新罗三郎义光之父。赠正三位。日本东北偏远地区的陆奥国和出羽国中,都拘押着大量囚徒,部分是在各场远征中俘获的虾夷人,部分是朝廷流放过去的罪犯,安倍家族因为世代管理陆奥国的囚徒,势力逐渐扩张,同族遍布陆奥六郡,几乎

  • 前九年之役的经过如何?前九年之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前九年之役,日本

    前九年之役(ぜんくねんのえき),与"后三年之役"合称"奥州十二年合战",又称"前九年合战"。平安时代后期以奥州(东北地方)为主要舞台的地区性战争。战争的结果,安倍氏被消灭,清原氏东北独霸。1056年(天喜4年)2月,就在源赖义陆奥守任期即将届满的时候,发生了谜一样的"阿久利川事件"。《陆奥话记》记载

  • 前九年之役什么时候发生的?前九年之役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前九年之役,日本

    前九年之役(ぜんくねんのえき),与"后三年之役"合称"奥州十二年合战",又称"前九年合战"。平安时代后期以奥州(东北地方)为主要舞台的地区性战争。战争的结果,安倍氏被消灭,清原氏东北独霸。这场战役,如果从源赖义奥州赴任到安倍氏灭亡来计算,应称之为"奥州十二年合战"。《古事谈》、《愚管抄》、《古今著闻

  • 塞琉古王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最后又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塞琉古王朝,塞琉古一世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22岁,开始了10年东征之路。他势如破竹,两年后占领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相遇,双方爆发了惨烈的高拉米拉战役,大流士三世战败,波斯主力被消耗殆尽。战败后的大流士三世迅速逃亡,但于公元前330年被部将暗杀,他的去世标志着波斯帝国的灭亡。此后,亚历山

  • 塞琉古王朝有着怎样的政治制度?是怎么发展经济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塞琉古王朝,塞琉古一世

    政权统治与其他希腊化国王一样,塞琉古国王把王国视为自己打出的天下。他们也推行国王崇拜,强化王权,宫廷设有宰相、议事会、秘书处,高级官吏由王亲国戚和王室亲信们充任。叙利亚人、犹太人、波斯人和其他伊朗人被完全排除在官僚阶层之外达两代之久。即使至后来,他们也从未超过整个统治阶级人数的2.5%。塞琉古王朝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