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三杰指的是谁?战国三杰最后有什么结局

战国三杰指的是谁?战国三杰最后有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06 更新时间:2023/12/23 0:29:55

商鞅简介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商鞅死后秦国依然尊崇“商君之法”,而商鞅自始至终,只忠于秦孝公一人,因此被后世不少改革家所推崇。

肥义简介

肥义(?~前295)战国时赵武灵王相国,邯郸(今邯郸市肥乡县)人。思想开明豁达,在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遇到阻力时,极力劝说武灵王,坚持改革,不必顾虑。使武灵王下定了改革的决心,并封肥义为相国。此后又精心辅佐幼主赵何。在"沙丘宫变"中,为保护赵惠文王而惨遭杀害。

肥义一生忠君爱国,但在赵国存亡之际,他毅然选择,放弃忠君,选择爱国,沙丘宫变时,他本来应该忠于赵武灵王,废掉赵惠文王。可他最后为了自己国家的长治久安,毅然选择了赴死救国,用自己的性命,保护了赵惠文王,从而导致赵武灵王饿死于沙丘行宫。从中可以看出,肥义在国家与君主之间,他选择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免于内乱,他不是一个忠君之臣,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远胜于忠于自己的君主。

屈原简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也是政治家,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成为权侵朝野的重臣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以自沉表态不怀二心,心里痛恨楚怀王昏庸无道,自白起进一步攻下了首都郢都,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了。

标签: 战国春秋战国战国三杰

更多文章

  • 素可泰王朝有着怎样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素可泰王朝,暹罗

    素可泰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泰国社会由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的过渡。它在政治上采取家长式的统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由若干家庭组成村,由若干村组成勐,由若干勐组成国家。村的首领称为“泼沐”,意即一村之父;勐的首领称为“泼勐”,意即一勐之父;全国的领袖称为“坤”。坤负有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国内秩序的责任

  • 素可泰王朝:泰人在13世纪中叶于今泰国北部建立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素可泰王朝,暹罗

    素可泰王朝是泰人在13世纪中叶于今泰国北部建立的王朝,又译速古台王朝,都城为素可泰城,故名。素可泰即泰语幸福自由的意思。中国史籍称之为暹罗国。在素可泰王朝建立以前,湄南河流域的泰人处于吉蔑人建立的真腊王国的统治之下。13世纪后真腊王国逐渐衰落,泰族部落首领膺它沙罗铁联合周围其他部落,于1238年取得

  • 兰甘亨:泰国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国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兰甘亨,泰国,素可泰王朝

    兰甘亨(Ram khamhaeng),泰国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国王。因其卓著的文治武功被誉为泰国历史上的五位大帝之一。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1275至1317年。中国史籍称敢木丁。兰甘亨的父亲膺它沙罗铁是素可泰王朝创始人。其兄班孟是素可泰王朝的第二代国王,1275年(或1279年)年去世,兰甘亨继位。兰

  • 三国时横行关中的“西凉五马”,除了号称“神威天将军”的马超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凉五马,三国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在经过李傕、郭汜之乱后,逐渐为所谓的“关中十将”控制,而其中势力最大、地盘最多的当属马腾、韩遂两家,马腾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在乱世中割据西凉,手下将士云集,为他称雄凉州立下了汗马功劳,马腾以及他的四个子侄则统称为“西凉五马”,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号称“神威天将军”的马超了。马

  • 西凉五马之一:马休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凉五马,三国

    马休(?-212年)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马腾之子,马超之弟。马腾遭韩遂进攻,乃携马休等入京受职。休为奉车都尉。后在邺城居住。因兄马超反,被曹操夷灭。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马腾入朝为官,被曹操任命为卫尉。马休被封为奉车都尉。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曹操因马超拥兵据守陇上,起兵攻之,败超

  • 历史上的西凉五马,他们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凉五马,三国

    西凉五马是指后汉末年盘踞西凉的诸侯马腾以及他的子侄,共有五人。其中包括汉槐里侯马腾、蜀犛乡侯马超、蜀陈仓侯马岱、汉奉车都尉马休、汉骑都尉马铁。以马腾,马超与马岱最为人知。1、马腾是后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三国蜀汉名将马超的父亲。原是西汉时代伏波将军马援后人,马援传到马肃时,马肃和姜女结婚,生下了儿子

  • 西凉五马指的是哪五人?西凉五马分别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名将,马超,西凉五马

    后汉末年盘踞西凉的诸侯马腾以及他的子侄,共有五人。其中,西凉马腾、西凉马超、西凉马岱三人最为闻名。西凉五马是:西凉马腾、西凉马超、西凉马岱、西凉马休、西凉马铁。马腾个人资料字 寿成生卒 ? — 212终属 东汉籍贯 司州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容貌 长八尺余 身体洪大 面鼻雄异官至 卫尉 假节 槐里侯

  • 恰克图条约签订对两国的影响是什么 恰克图条约的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沙俄,恰克图条约

    清朝与俄签订的《恰克图条约》及一系列子约,基本确定了两国之间的边界,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划分了中饿北部边界,确立了贸易、边境管理、交往等原则。双方所遵循的平等互谅、搁置争议、依自然走势、互信管理、人口属地归附、内容的综合性等划界原则一方面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沙俄侵

  • 恰克图条约的签订 将贝加尔湖永远从中国割让出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沙俄,恰克图条约

    在小编以往发文的留言中,有不少读者误认为是《尼布楚条约》将贝加尔湖地区永远地从中国领土割让出去。实际上,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尼布楚条约》虽然将贝加尔湖以东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俄,但是贝加尔湖的南部和西南部仍然是中国的土地。《尼布楚条约》签订38年后的大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康熙皇帝

  • 恰克图条约不平等为什么清朝还要俄国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恰克图条约不平等为什么清朝还要俄国签订

    1727年,中国清政府与俄国沙皇政府为了解决蒙古边境问题在恰克图草原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这条条约内容涉及两国的经济贸易、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效的遏制了俄国侵略中国的野心,使得中俄边境保持较长时间的安宁。那么,恰克图条约签订背景是什么?恰克图条约签订背景中俄边境问题历史悠久,但是在清朝以前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