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生三鼎甲之一:张二奎的生平艺术经历

老生三鼎甲之一:张二奎的生平艺术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26 更新时间:2023/12/16 4:21:56

张二奎,字子英,出生于嘉庆十九年(甲戌),同治三年(甲子)去世。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早期京剧老生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

张二奎(1814--1864),原名士元,字子英。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京剧早期老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出生:1814年,嘉庆十九年(甲戌);逝世:1864年,同治三年(甲子)。

张二奎清道光时任都水司经承,因酷爱京剧,被上司撤职。24岁开始下海,创立了奎派。张二奎唱以京音为主,代表剧目有:《金水桥》、《打金砖》、《回笼鸽》、《取荥阳》、《五雷阵》及《四郎探母》等。

张二奎出生地历来说法不一。在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一些梨园资料上,就已经有一说是北京人,一说是天津人,还有一说是浙江人,但大部分人认为他是直隶衡水人。

在他的家乡,流传着他的许多和戏剧有关的故事。这个村子自古有演戏的传统,嗜戏如命,清末就有赵喜顺等人成立的戏班,还涌现了享誉冀鲁两省的民间胡器艺人赵庆章。到了建国初,村里成立了大众剧团,排演了《小女婿》、《柳树井》、《豆汁记》等多部戏剧。1958年,这个村子为刚成立的衡水评剧团输送了七八名骨干艺术人才。这种尚戏之风确实同张二奎有深厚渊源。

由于张二奎这颗梨园巨星过早陨落,关于他的史料和传说比与其同时代的余三胜、程长庚少得多,但值得肯定的是,他热爱戏剧事业,因之而失去功名,又因之而取得巨大成就,他代表衡水人为京剧艺术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余三胜、程长庚都有传记传世,而唯独与他们同领风骚的张二奎没有,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艺术经历

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庆80大寿,四大徽班相继进京,中国戏曲进入一个大震荡、大融合、大发展的时期,为京剧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到了道光、咸丰年间,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三人活跃在京城戏曲舞台上,他们同领风骚,并称为"老生三杰",也被称作"三鼎甲"。人们为纪念他们在京剧初创时期所做的杰出贡献,把他们在剧坛活跃的时期定为京剧的起点。

二奎生在书香门第,随先辈经商到北京,他的哥哥大奎经过科举而在清朝某部当个小官。幼年二奎被家中送入私塾,但他的兴趣不在读书,始终酷爱读闲书,最喜欢看戏听曲。书里讲的什么他不一定能记住,戏中的故事情节他却记得一清二楚。随着年龄渐大,他又发展到背着家里经常到位于大栅栏的广和大戏楼去看戏,戏散后,对剧中人物心驰神往,便在台下模仿剧中人演唱,还常邀来小伙伴们欣赏,自得其乐,毫无顾忌。

20多岁时,他在清道光时工部都水清吏司做过叫做经承的小吏,都水司是掌管河渠舟航、道路关梁、公私水事、伐冰纳窑的一个衙门,平时较清闲,这为酷爱戏曲的张二奎学戏创造了条件。有一次他去看戏,勾起幼时嗜好,不觉心痒,便往后台走动,因此他偷偷去学习演唱,不久便成了票友,以后经常在戏班里客串角色,以过戏瘾。终于越陷越深,不能自已。因嗓音洪亮、唱功极佳而大获好评。

由于二奎酷爱京剧并亲自粉墨登场,连演《取成都》、《捉放曹》、《打金枝》三剧,

张二奎对《取成都》和《打金枝》二剧尤喜,后来成为二奎的代表作。二奎体貌轩昂,仪表英伟,面美如冠玉,更兼有一副天赋奇高的好嗓,能高入云,"字字坚实,颠扑不破"。他的这些优势在演出中充分呈露,其艺术水平已不是寻常职业演员所能比拟。尤其没能想到的是,二奎这一次带有游戏性质的演出引起内外行的关注,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甚至是令职业演员嫉羡的热烈欢迎。

二奎大概也没能意识到,发生在他人生之半的这次演出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当时的演剧界,北京的几大戏班,当时,四大徽班中,如三庆、四喜、春台等班,都拥有具备足够实力的名演员作为台柱。而同是名班的"和春班"却因为缺少台柱,

力量最弱,营业不振,数和春班不景气,难以和其他各班相抗衡,几近倒闭。和春班主发现有"非常之才能"的张二奎,深得观众,很想邀他正式入班,几次备礼设宴,进行试探,兴奋得以为是抓到救命稻草,纠缠着力劝二奎"下海",作为职业演员正式加入"和春班"充当台柱,以解"和春"危难,扭转劣势。正沉浸于成功的自我愉悦中的二奎对此也不无心动。但是,他深知自己一是出身的世代书香之家是决不会允许他从事演戏这样的"贱业",二是自己也不能不顾忌时风舆论的力量,担心受人耻笑,三是碍于自己是个官身,都婉言相拒,谢绝了和春班主的邀请,班主大失所望却并不绝望,他转而恳请能继续以票友身份支撑和春危局,二奎没有推辞,主要是碍于班主对自己的厚待、盛情和自己对京剧的痴迷和热爱。

没想到,他登台之初便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盛誉,初战告捷进一步刺激了他的艺术热情,他有些一发而不可收,结果,不到十天的工夫,二奎之名不胫而走,传遍京城。这对于职业演员可算是难得的际遇,但对此时还是票友的张二奎,反倒招致了一场大的风波。岂料不久二奎演戏之事不仅被家里知道了,而且,他的哥哥大奎的同事中有好事者,把这一"丑闻"以触犯"凡在朝廷任职者,不得粉墨演剧"的条文为由密报给上司,连累得大奎以家中出了不肖子弟的缘故而丢官罢职。二奎既感有负哥哥,又因家境清寒,哥哥罢官便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不想二奎随之也因此在24岁上被上司撤职,革除了功名,他受此打击后,赋闲在家,郁闷无聊,生计也成了问题,情急无可奈何之际,二奎被逼上梁山,遂索性找到和春班主,正式加入和春班"下海",成为和春班台柱老生,并取艺名"张二奎"。至此,才以演戏为业并担起赡养全家的责任。

道光末年,张二奎首次搭四大徽班之一的和春班正式演出,领衔主演《取成都》(饰刘备),由于他身材魁梧,面相雍容,加上天性聪颖,对身段、做工都认真地下功夫琢磨,一登场便气势不凡,大有帝王之风,极受观众注目。那次在广和大戏楼演出时,观众出人意料地全场爆满,终场后,张二奎多次谢幕,痴迷的观众仍不肯散去。张二奎极为感动,几欲泪下。有人评论他这次演出"演剧者神动天随,观剧者心倾满意"。

张二奎的加入,使和春班票房日进斗金,其它剧班也都争相高薪聘请他加入,因此,二奎搭和春班的时间并不长,后出于种种原因又改搭四喜班为首席老生演员。

1845年,张二奎加入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不久便成了班里的主演和领班人,曾为该班班主。在四喜班六年的演出生涯里,张二奎的演技日渐成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咸丰初年,张二奎又离开四喜班,与大奎官(刘万义)共组成立自己的"双奎戏班",他擅演王帽戏,兼演武生戏,还聘请了当时以唱小生闻名的徐小香、唱青衣闻名的胡喜禄等名伶加入,在京城轰动一时。二奎最后自立的"双奎班",与时久名盛的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分庭抗礼,成为京剧形成初期最重要的班社之一。张二奎"下海"后即成名角,和与他势均力敌的余三胜、程长庚各标一帜,鼎足而三。而名列"四大徽班"之一的和春班,在二奎离开不久就报散了。

由于张二奎在京城戏剧界的威望声誉一度还曾超过余、程,有"剧界状元"之号,并在程长庚之前领袖剧坛,他被推选为半官半民的梨园界行会性组织精忠庙会首(精忠庙就是京城梨园行会组织,管理戏班的各种事务)。当时曾有显官在堂会时要求余、张、程合作,他们合演《取成都》,程饰刘璋、张饰刘备、余饰马超,"三巨头"同台,成为一段菊苑佳话。王公贵族宴请宾客,争相请"双奎戏班"去唱戏。

张二奎许多时候都是亲自动手编戏,在双奎戏班,就曾编过连台本的《彭公案》和清代时装戏《永庆升平》,还在《恶虎村》中扮演黄天霸。之后编演的更是出色,把昆曲《问樵闹府》改编为京剧本,他自立"双奎"后为了和四喜班竞争,还对应四喜班的拿手戏《雁门关》,编演了至今仍在流行的《四郎探母》。二奎从演唱到剧目都具备雄厚实力,叫座儿能力冠于一时,当时京城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反映了张二奎受戏迷欢迎的程度,"四喜来个张二奎,三庆长庚皱皱眉,和春段二不上座,急得三胜唱两回。"从诗中可见二奎"下海"后对梨园的冲击程度。

咸丰皇帝酷爱看戏,自他登基后,太平天国的战火燃遍了东南半壁江山,国家的内忧外患,使他心中烦闷,所以他经常靠看戏来排遣。一天,他把在京城最负盛名的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召来,让他们同台演出,三人演出的剧目是《战成都》,余三胜演马超,张二奎演刘备,程长庚演刘璋。三人精彩的表演使咸丰皇帝忘记了烦恼,对他们大加赏赐,并御封他们为"老生三杰"。这次演出,咸丰帝对演刘备的张二奎印象极深,得知他是精忠庙会首,就赏赐他四品顶戴。这个热爱戏剧事业,并因它而丢官,又因它而获得巨大荣耀的衡水人,此时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时刻。

二奎的舞台生涯并不算长。咸丰十年(1860年)的秋天,正当张二奎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的母亲病故了。这位老人在生前一直为儿子丢官下海唱戏一事抑郁不展,二奎亦常为此负疚伤怀,所以他把自己的寓所叫做"忠恕堂"。母亲病故后,他拿出积蓄,为老人办了个热闹排场的葬礼,为其母大办丧事,出殡之日在沿街路口支搭路祭棚多处。不料又被小人告发"以优伶潜用官宦排场举动"惊动官府而获罪。被判发配边庭。途中路经通州,又被当地官员逼迫唱戏,郁愤难舒,戏演完后即一病不起,约同治三年(1864)在通州故去。

这个证据来自同治三年有花衫演员刘宝鋆与军机大臣宝鋆同名,被御史参奏,传谕精忠庙首张二奎等,将刘宝鋆改名宝芸的记录。至同治三年则有竹枝词说,"二奎今日已沦亡",可知二奎已殁。一代剧坛英才就此壮年早陨。

张二奎死后,程长庚独立鳌头,成为剧坛的一面旗帜,他接替了张二奎精忠庙会首的职务,也被赐给四品顶戴。

二奎身后萧条,张二奎有一子一女,女儿许配著名京剧艺人蕴华堂主人武旦张芷芳为继室。其孙张鸣才,在光绪年间以唱老生闻名。有子名万年,习丑,后在北京宣南石头胡同开设茶馆为业,死于光绪年间,由梨园界资助才得安葬。

二奎的艺术纪年以竹枝词始,以竹枝词终,亦称一桩奇事。根据竹枝词,他的主要活动时间为道光二十五年至同治三年,凡十九年,也正是京剧的形成时期。

清代《都门杂咏》、《都门纪略》二书对张二奎事迹多有记述。

标签: 张二奎清朝老生三鼎甲

更多文章

  • 老生三鼎甲是谁?晚清时期四大徽班进京的三大领袖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程长庚,进京三杰,清朝,老生三鼎甲

    进京三杰,即清朝晚期四大徽班进京的三大领袖人物,分别是:程长庚1811-1880(徽派),余三胜1802-1866(汉派),张二奎1813-1860(京派)。程长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市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

  • 曾经战功赫赫的“义社十兄弟”,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义社十兄弟,宋朝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五代十国的话,那就是“乱”,短短四五十年的时间,中原地区的皇帝就换了十几个,平均在位时间不到四年,这速度比美国换总统都快。所以,在这样的乱世里只有抱团才能凝聚力量,赵匡胤深知此道理,于是就有了“义社十兄弟”,他们分别是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李继勋、韩

  • 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是怎么回事?十兄弟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皇帝,赵匡胤,义社十兄弟

    除了有赵普为代表的文臣辅佐之外,赵匡胤在军中广结善缘,和许多军官感情都很好,“义社十兄弟”就是突出的代表。义社十兄弟是赵匡胤夺取政权,陈桥兵变的最重要的力量,十人如下: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这十人之中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韩重赟、刘

  • 南诏: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诏,唐朝

    南诏国(738年-902年),古代国名,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复二年(902年)汉人权臣郑买嗣灭亡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分别是:

  •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报告 爆炸是由一个失效的圆形密封圈所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没有任何一种飞机能像它一样另全世界屏住呼吸,它由250万个零件组成,可以说是最精密的航天器,它比宇宙飞船更强大,一对机翼让它成为地球与太空之间最自由的飞行者。但是什么让它屡遭劫难,又是什么让它仍难而上?航天飞机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出现让人们大吃一惊,因为它与过去人们所熟悉的宇宙

  •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前后回顾 事故调查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美国,佛罗里达州,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这里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别名“阳光之州,这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度假胜地,但是,在1986年,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生了一件大事情。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美国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后73秒时,爆炸解体坠毁。这架航天飞机的第一次处女航,是在1983年的4月4日。美国总统里根在白

  •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坠海之前 里面的人是否还活着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美国的航机可能是现在最梦幻的杰作,但它同时也是风险最高的太空飞船。两个飞船相继出事之后,NASA停止了航天飞机的任务之后不得不靠长时间跟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可能还要到第二年波音的太空舱出来之后,这样的状况才能得到解决。哥伦比亚号在降落的时候解体了,挑战者号是在升空的时候爆炸了,那么挑战者号的船员舱坠

  • 北魏毁佛发生在哪一年,持续多长时间,造成哪些影响?(大乘教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魏毁佛,大乘教起义

    北魏太武帝灭佛,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始,至其驾崩,废佛时间共六年。北魏太武帝在位期间锐志武功,统一长江以北。简介他初崇佛教,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太平真君五年,诏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九月杀政变未遂

  • 北魏时期的大乘教起义是怎样爆发的?以及大乘教起义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魏,大乘教起义,法庆起义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 关于日式拉面的这些知识,你了解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日式拉面

    无论是尝试过杯面还是在时尚的日本料理店品尝过拉面,现在大多数人都对拉面多少有些认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从日本的B级美食已经飙升到风靡全球。那么是什么让拉面得到了今天的成就?究竟是什么使得它如此特别?江户时代,日本的拉面高度繁荣,拉面被认为是随处可以购买和品尝的一道简单食物。但是,现在在日本却有非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