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谟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曾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曾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40 更新时间:2024/1/8 2:10:02

古巴比伦国在汉谟拉比时期国势强盛,曾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实行了君主专制政体。巴比伦的政治结构呈现金字塔的形状,最高层的是国王,紧接着是富商大贾、封建贵族,再往下就是平民百姓,最底层则是奴隶。早期的巴比伦,国王之下原是占有土地的封建贵族。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富商大贾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慢慢凌驾于原来的贵族之上。国王去世后,王位一般由王子来继承。如果只有一位王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但是如果有多位王子,并且各王子对王位都虎视眈眈,就比较麻烦。诸王子为了争夺王位,兵戎相见,互相残杀,最终可能还会引起局势动荡,威胁国家的统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为了避免独裁专制,中央政府事务常由中央及地方贵族国王所任命的大臣议定实行。地方政府称省或市,在省市中,有长老或贵族组成的议会,此等议会对中央常有相当的约束力。议会组织极为强大,即使在亚述统治时期,巴比伦地方政府依然保持着一种地方自治形态。古巴比伦时期的献资料表明,在当时的社会上存在着城市长老会。

长老会在政治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们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掌管司法,但是这种职能随着汉谟拉比统一巴比伦之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当然,长老会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其他领域上仍发挥着作用。汉谟拉比时期,西帕尔地区的长老会有权处置城里无主的田地,重新分配给那些没有田地的平民,或是分给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们。对于士兵的份地,它们也可以重新分配。对于那些为国家修筑工事或挖掘河道的工人,长老会也会给他们发放口粮。到了沙姆苏伊鲁那统治时期,长老会在西帕尔地区的管理职能,逐渐被国王设立的代理结构——商人区(会)所取代。“商人区”的原意是口岸的意思,是各邦区划分给外邦商人在本地的所在地区。商人区有自己的管理机构,由外邦商人组织,其管理议事会被称为“商人区(会)”。他们生活在这里,从事工农贸的生产,与当地的居民进行贸易往来,与所在城邦的当局呈现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西帕尔城的“商人区(会)”指的是由巴比伦来的商人们所控制的商区。这些人主要替巴比伦国王办理商务,逐渐成为国王在这些地区的代理人。他们也会插手管理城邦内的一些与商务没有关系的行政及其司法事务。长老会负责推选城邦的军事首领“王”。军事首领和长老会的关系也很微妙,有时处于相互合作的关系,有时又处于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果军事首领在战争中获得重大成功,其权威自然增大,长老会对他的制约就会越来越小,那时的长老会只能作为军事首领的咨询机构。反之,长老会有权推选军事首领。他们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城邦的长老会决定城邦的外交政策。它会综合考虑情况,决定是否与某外邦互结同盟。如果互结同盟,又以怎样的身份进入这个同盟。这种身份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低姿态,即臣服的形式进入同盟?另一种是以平等的方式进入同盟。如果一邦首脑称另一邦的首脑为“父”而自称为“儿”则表示双方结成同盟,称“父”的一方起领导作用。除此之外,长老会还有决定城邦的战争权力。一旦有战争发生,他们就会紧急召开长老会,商讨是否作战。一旦决定战争,就积极部署,做好战前的一切准备。这种长老议事制度脱胎于原始氏族社会家长共同商讨大事、军事首长指挥战争的模式和制度。在刚开始的时候,各城邦之间爆发战争并不很频繁,所以长老会的权力凌驾于那些临时受命征战的军事首领之上。

随着战争的频繁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军事首领的权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当一邦的军事首领成为其他城邦联盟的霸主时。如果该邦的军事首领遭遇不测,长老会就会推选新的军事首领或者废黜那些在战争中战败或投降敌方的军事首领。长老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王的权力,国王在外交政策上不得不听命于长老会,长老们经常代表国家参加盟会。不过,随着君主专制的建立,尤其是到帝国时期,国王最终获得独裁,实现专制,战胜了长老会,成为最主要的政治形态。巴比伦疆域辽阔,其中有开垦的土地,也有未开垦的土地。没有开垦的土地一般都是荒草丛生,毒蛇猛兽经常出没。当然,这样的地方也成了猎人狩猎的最佳去处,同时也是贵族游乐玩耍的场所,尤其是表演狩猎和徒手搏狮。巴比伦人还将目光转了地下。

他们在那里挖到了油、铜、铅、铁、银和金。斯特拉博宣称他在美索不达米亚挖到了“石油精或水沥青”。据说,有人向亚历山大报告说他在巴比伦找到了一种会燃的水。亚历山大凭借自己的常识,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当他看到那种“水”点着时才恍然大悟,相信了自己的眼睛。聪明的巴比伦人很早就学会了染色和刺绣技术。那时的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是棉花和羊。后来巴比伦人生产的布匹、呢绒经过商人之手转运到希腊、罗马,并在那里受到广泛的欢迎,并得到了很好的称赞。在美索不达米亚,人们很早就知道使用机器了,如织布的布机及制陶的转盘。巴比伦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砖,这种砖是用粘土和稻草混合而成的。

更多文章

  • 卡莱战役的背景是什么?战役的经过与结果又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卡莱战役,世界

    卡莱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罗马史上最羞辱的一场战役,罗马战败,著名罗马执政官克拉苏被俘杀害,死时满嘴灌满了融化的金子。那么,这场著名战役卡莱战役背景是怎样的呢?卡莱战役是罗马首先发起进攻的。有关卡莱战役背景大致是这样的。当时,罗马执政官克拉苏已经60多岁。他是和凯撒,庞培结盟,并列

  • 卡莱战役:古代伊朗最辉煌的军事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卡莱战役,世界

    公元前1世纪左右的罗马三巨头(庞贝、凯撒、克拉苏)时期,是罗马共和国发展的一个巅峰期。这一时期,罗马刚刚彻底打败了世仇迦太基,征服了西班牙、西欧和非洲大片土地,镇压了斯巴达克斯的奴隶大起义,从而形成了一个国土面积空前广阔、军事实力空前强大的庞大国家。然而,就在这个强大的国家试图再向亚洲进行领土扩展时

  • 解析:罗马克拉苏是被汉朝西域都护郑吉灭掉的吗(卡莱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郑吉,名将,西汉名将,西汉,罗马克拉苏,卡莱战役

    当初波斯强盛的时候被雅典和斯巴达击败,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更是横扫波斯,一直打到印度。罗马在势力膨胀,击败迦太基,统一地中海周边后,向东扩张,重现亚历山大大帝伟业应该是比较正常的思路。前53年,克拉苏进攻帕蒂亚(安息),精锐的罗马军团在卡莱惨败,克拉苏身死。这场战争后,罗马虽然和安息还是一直打个不断,

  • 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晋玄学

    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分裂﹐社会危机日益尖锐。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今文经学和谶纬内容空虚荒诞﹐丝毫无助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传统的价值体系开始崩溃。此后,“自然”﹑“无为”的老庄思想开始抬头,人们开始崇尚贵生、避世。长期的战乱和残酷的政治斗争以及门阀士族腐朽而无聊的生活,使得统治

  • 魏晋玄学代表人物嵇康之死背后有何政治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玄学代表人物嵇康,魏晋玄学

    嵇康是魏国末期人,嵇康的祖先本来姓奚,住在现在的浙江绍兴,但是他的祖父为了逃避仇家,迁到现在的安徽,而且改姓为嵇。嵇康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嵇康一直和母亲和哥哥生活在一起,一家人虽然少了顶梁柱的存在,但是嵇康的母亲含辛茹苦还是打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嵇康小时候就表现出高于常人的聪明才智,他喜欢看书,喜欢学

  • 魏晋玄学代表人物王弼是谁 王弼的玄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弼,魏晋玄学

    魏晋王弼生于226年,卒于249年,字辅嗣,曹魏山阳郡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巨野人,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性人物,王弼虽然只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二十三年,像是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但是王弼实在是算得上一个天才,王弼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却留下了光耀千秋的作品《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

  • 顾命大臣曹爽 “淫乱”丝毫不逊董卓(曹爽专权 )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顾命大臣曹爽,董卓,曹爽专权

    魏明帝曹叡死后,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继位。像许多托孤之君一样,曹叡临终前将国事托付给了曹爽、司马懿等人。君弱臣强自古就是取祸之道,此时的曹芳,年幼无知,不懂世事,朝政大权自然就落到了曹爽和司马懿身上。而曹爽本是宗亲贵胄,当然不愿意看到司马懿来分享自己的权力,于是采取明升暗降的方式,彻底解除了司马懿的兵

  • 权臣斗:曹爽在与司马懿两派夺权中为何败下阵来(曹爽专权 )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爽,司马懿,曹爽专权

    在中国传统的和与三国有关的戏剧中,司马懿一直以狡猾阴毒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出身于诗书世家。而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曹爽,他虽为曹操的侄孙,属于皇室贵族,但也有着尽心辅政、改革政治的决心,并非一味纨绔。那么,这两个辅政大臣是如何合作的?他们后来为何因小隙而起大怨?司马懿又是如何韬光养

  • 曹爽简介 三国时期魏国大司马曹真之子曹爽生平(曹爽专权 )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爽,三国,魏国将领,曹爽专权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大司马曹真之子。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中,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即任他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曹叡卧病时,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齐王曹芳即位后,曹爽又被加为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

  • 三增峠之战中北条氏方的指挥官:北条氏邦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条氏邦,日本,三增峠之战

    北条氏邦,关东之雄北条氏康的三男,幼名乙千代,母亲是今川氏亲的女儿。其部下进攻真田家,成为了北条氏灭亡的导火索。永禄十一年,在北条家击溃扇谷上杉家占据武藏并且於国府台之战中大破里见、太田等军后,氏邦从养父藤田氏让与自己的天神山城中迁移至钵形城,从此便以钵形城为根据地。钵形城在战略上是压制上野与甲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