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晋玄学代表人物嵇康之死背后有何政治阴谋

魏晋玄学代表人物嵇康之死背后有何政治阴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474 更新时间:2023/12/23 5:58:07

嵇康是魏国末期人,嵇康的祖先本来姓奚,住在现在的浙江绍兴,但是他的祖父为了逃避仇家,迁到现在的安徽,而且改姓为嵇。

嵇康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嵇康一直和母亲和哥哥生活在一起,一家人虽然少了顶梁柱的存在,但是嵇康的母亲含辛茹苦还是打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嵇康小时候就表现出高于常人的聪明才智,他喜欢看书,喜欢学习各种技艺。

嵇康曾经担任过中散大夫一职,这也是嵇康为数不多的为官生涯。他平日里喜欢连连丹药,空的时候也喜欢弹琴吟诗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嵇康十分推崇老子庄子的言论,把两位当作做老师看待,他讲求养生之道,主张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曾经写过《养生论》来阐述自己的养生之道,他赞美古代隐士的生活追求他向往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意被禁锢在朝廷中当官。

嵇康经常到山上采些药材用来炼丹药,有时候常常耽误了回家,嵇康就干脆在山上住下,早上上山砍柴的人看到,还以为是神仙下凡。

大将军司马昭想要让嵇康为自己做官,帮着在朝廷中做事,嵇康义正言辞的回绝了,对于和自己同位竹林七贤的山涛,嵇康对他选择做官的事情非常不理解,写了绝交书给山涛,责备山涛视曾经的约定不顾。

在为自己的好友吕安求情的时候,受到小人诬告,自己也被司马昭抓到狱中,并要被嵇康,行刑的当天,三千名太学生集体为嵇康求情,请求统治者放过嵇康但是没有成功。嵇康的死天下人没有不惋惜的,就连司马昭自己也认识到一时的冲动,断送了一个人才。

嵇康的思想

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当时可以说非常有代表性,也许正是因为地位的原因,嵇康和一般士人的思想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喜欢研究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他用道家思想对现实的黑暗做出了阐述,他认为,我们在做人生的选择时候,要做到超脱,不能被现世的诸多因素束缚。

嵇康的一些阐述自己思想的作品中,洋溢着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对社会现状的强烈批判。这与同一时期的玄学家的思想是不同的,嵇康的“养生论”和对世俗生活的反对都是对当时甚至是后世都有深刻影响的。

玄学是在曹魏年间开始兴起的新学派,嵇康的玄学思想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崇敬的基础上的,这也是当时最能被接受的主张,嵇康的玄言诗体现的都是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风格,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气规定的。嵇康很多的文学作品不会用浮华的辞藻过度修饰,以自然的真情流露为准。

玄学强调的是对超越自然的道德精神的追求,玄学的兴起和汉朝末期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有关,人们渐渐将情思寄托在宇宙自然中。在玄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不再将为官从政当作最高的理想,而是将自己精神的洒脱放在最高位。

在嵇康的思想中,养生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继承了道家的养生之道,《养身论》是中国养身史上第一篇系统全面介绍养生思想的著作。

嵇康之死

嵇康的死是因为好朋友吕安的事,吕安的哥哥对自己的妻子不敬,吕发要告发哥哥,反倒被恶人先告状,结果吕安的哥哥没有得到任何惩罚,自己反而被关到狱中,嵇康看不下去了,他为吕安作证但是被诬陷,把自己也带进去了。随后司马昭下令杀了嵇康。

关于嵇康的死,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竹林七贤中只有嵇康一个是被害死的,其他人都保全了性命,这嵇康的死有太多可疑的地方。

第一,嵇康是曹魏宗亲,在魏国后期,司马氏统治着政权,要是不能被司马家族利用的一切势力,都随时有可能被杀害,中国政治的残酷无情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诸多政治力量此消彼涨的过程。可以说嵇康的老婆是曹氏家族让嵇康被害。

第二,嵇康帮助朋友在常人看来是两肋插刀,但是在政治家眼里就变为了,嵇康早就不问政事,专心做一个铁匠,但是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呢!所以就得出嵇康要谋反这个结论,再加上嵇康声望很高谋反所需的人马、兵器、号召力,嵇康都具备,所以统治者想要尽早除掉嵇康。

第三,嵇康的自身原因让他难免一死,嵇康性格刚烈,有才识过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总有小人想要陷害这些正直的人,而嵇康的成就和洒脱就成了小人嫉妒的理由。

第四,嵇康之所以最后落得被杀的命运,是因为他极力反对司马昭的政治统治,司马昭开始是想要重用嵇康的,但是嵇康不同意,每一次都不同意,那帝王自然不开心,我好心想和你分享我的成果,你多次拒绝是看不起我的意思咯。

第五,嵇康必须死,原因是他呢可怕的号召力,在嵇康死之前三千太学学生一起为他求情,这影响力放到哪个朝代不是对帝王的威胁。

更多文章

  • 魏晋玄学代表人物王弼是谁 王弼的玄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弼,魏晋玄学

    魏晋王弼生于226年,卒于249年,字辅嗣,曹魏山阳郡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巨野人,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性人物,王弼虽然只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二十三年,像是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但是王弼实在是算得上一个天才,王弼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却留下了光耀千秋的作品《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

  • 顾命大臣曹爽 “淫乱”丝毫不逊董卓(曹爽专权 )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顾命大臣曹爽,董卓,曹爽专权

    魏明帝曹叡死后,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继位。像许多托孤之君一样,曹叡临终前将国事托付给了曹爽、司马懿等人。君弱臣强自古就是取祸之道,此时的曹芳,年幼无知,不懂世事,朝政大权自然就落到了曹爽和司马懿身上。而曹爽本是宗亲贵胄,当然不愿意看到司马懿来分享自己的权力,于是采取明升暗降的方式,彻底解除了司马懿的兵

  • 权臣斗:曹爽在与司马懿两派夺权中为何败下阵来(曹爽专权 )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爽,司马懿,曹爽专权

    在中国传统的和与三国有关的戏剧中,司马懿一直以狡猾阴毒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出身于诗书世家。而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曹爽,他虽为曹操的侄孙,属于皇室贵族,但也有着尽心辅政、改革政治的决心,并非一味纨绔。那么,这两个辅政大臣是如何合作的?他们后来为何因小隙而起大怨?司马懿又是如何韬光养

  • 曹爽简介 三国时期魏国大司马曹真之子曹爽生平(曹爽专权 )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爽,三国,魏国将领,曹爽专权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大司马曹真之子。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中,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即任他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曹叡卧病时,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齐王曹芳即位后,曹爽又被加为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

  • 三增峠之战中北条氏方的指挥官:北条氏邦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条氏邦,日本,三增峠之战

    北条氏邦,关东之雄北条氏康的三男,幼名乙千代,母亲是今川氏亲的女儿。其部下进攻真田家,成为了北条氏灭亡的导火索。永禄十一年,在北条家击溃扇谷上杉家占据武藏并且於国府台之战中大破里见、太田等军后,氏邦从养父藤田氏让与自己的天神山城中迁移至钵形城,从此便以钵形城为根据地。钵形城在战略上是压制上野与甲斐通

  • 日本战国时代最大规模的山岳战:三增峠之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增峠之战,日本

    三增峠之战是1569年(永禄12年)甲斐大名武田信玄同北条氏之间的一场战役。此役是日本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山岳战。武田信玄在侵攻北条氏小田原城未果后撤退,北条家当主北条氏政率军同守卫甲州街道的北条氏照和守卫秩父的北条氏邦回防部队在三増峠(现相模原市津久井町根小屋爱甲郡爱川町三増)布阵意图歼灭武田军。北

  • 三增峠之战什么时候发生的?三增峠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增峠之战,日本

    三增峠之战是1569年(永禄12年)甲斐大名武田信玄同北条氏之间的一场战役。此役是日本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山岳战。武田信玄在侵攻北条氏小田原城未果后撤退,北条家当主北条氏政率军同守卫甲州街道的北条氏照和守卫秩父的北条氏邦回防部队在三増峠(现相模原市津久井町根小屋爱甲郡爱川町三増)布阵意图歼灭武田军。北

  • 巴列维王朝在二战期间是怎样的?是中立国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巴列维王朝,伊朗

    1941年6月,德军大举入侵苏联,英国和苏联随即成为盟友,两国都视新启用的跨伊朗铁路是由波斯湾至苏联的重要运输补给路线。由于礼萨汗拒不驱逐德国人,英苏两国在1941年6月入侵伊朗,逮捕了礼萨汗及将他流放,两国控制了伊朗的通讯和铁路。1942年,英苏两国的盟友美国派遣武装部队到伊朗协助维持铁路的运作。

  • 巴列维王朝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巴列维王朝,伊朗

    1921年,卡扎尔王朝波斯哥萨克旅(Cossack Brigade)的官员礼萨汗利用哥萨克旅支持针对卡扎尔政府的一次政变。通过镇压叛乱和维持秩序,礼萨汗将自己塑造成国家最具权势的人物。在192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废黜了卡扎尔王朝最后一位统治者艾哈迈德沙·卡扎尔,并任命礼萨汗为新一任沙阿。礼萨汗雄心壮志

  • 巴列维王朝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巴列维王朝,伊朗

    1921年2月,在遥远的伊朗,亲英政客吉雅丁与哥萨克部队指挥官礼萨·汗共同发动政变,建立了前者出任首相、后者掌握军权的新政府,国王艾哈迈德·卡扎尔被迫出国。同年7月,礼萨·汗出任陆军大臣,将英国军官全部驱逐,保证了自己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同时又以此镇压了一系列的叛乱和起义,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坐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