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巴列维王朝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巴列维王朝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873 更新时间:2023/12/27 21:42:21

1921年,卡扎尔朝波斯哥萨克旅(Cossack

Brigade)的官员礼萨汗利用哥萨克旅支持针对卡扎尔政府的一次政变。通过镇压叛乱维持秩序,礼萨汗将自己塑造成国家最具权势的人物。在192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废黜了卡扎尔王朝最后一位统治者艾哈迈德沙·卡扎尔,并任命礼萨汗为新一任沙

礼萨汗雄心壮志地计划在伊朗实行现代化,包括大规模发展工业、落实主要的基础建设计划、建设跨国铁路系统、建立公立学校机制、改革司法机构及改善医疗卫生。他相信由知识分子领导的强势、集权政府可以实施这些计划。

礼萨汗派遣逾百人到欧洲留学,包括他的儿子。在1925年至1941年的16年间,礼萨汗的发展计划使国家都市化,公共教育的进展理想,专业的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涌现。

到1930年代中期,礼萨汗的高度世俗政策引起一些团体的不满,特别是反对进行改革的教士。1935年,礼萨汗颁布一条法令,要求外国使节在官方通讯当中使用“伊朗”一词,波斯是西方人的用语,波斯人则为伊朗。这条法令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继任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1959年宣布波斯和伊朗两词都可以交替使用。

礼萨汗

尽管当时英国已透过附属的英伊石油公司控制着伊朗的石油资源,礼萨汗尽量避免与英国和苏联打交道。虽然礼萨汗的发展计划需要配合外国的专门技术,但他仍避免与英苏两国的公司签订合同。他比较倾从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获得技术支援。在1939年后,德国和英国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对头,这对伊朗寻求技术支援造成了障碍。礼萨汗宣布伊朗是中立国,但英国坚称在伊朗的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是间谍,企图破坏伊朗西南部的英国石油设施。英国要求伊朗驱逐所有德国公民,但礼萨汗以拒绝,认为这样会对他的发展计划造成负面影响。

标签: 巴列维王朝伊朗

更多文章

  • 巴列维王朝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巴列维王朝,伊朗

    1921年2月,在遥远的伊朗,亲英政客吉雅丁与哥萨克部队指挥官礼萨·汗共同发动政变,建立了前者出任首相、后者掌握军权的新政府,国王艾哈迈德·卡扎尔被迫出国。同年7月,礼萨·汗出任陆军大臣,将英国军官全部驱逐,保证了自己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同时又以此镇压了一系列的叛乱和起义,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坐者为

  • 丁卯之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丁卯之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朝鲜,后金,努尔哈赤,丁卯之役

    丁卯之役是指1627年(明/朝鲜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干支纪年为丁卯年)后金侵略朝鲜的一次战争,朝鲜称之为“丁卯胡乱”或“丁卯虏乱”。后金的主将为阿敏,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义州、定州、郭山、安州、平壤、黄州、平山诸城,朝鲜国王李倧(朝鲜仁祖)逃往江华岛。后金军至平山时始与朝鲜议和,结成盟誓后撤退。战

  • 丁卯之役中朝廷命令袁崇焕出兵策应毛文龙 为什么袁崇焕按兵不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皇太极,毛文龙,丁卯之役

    丁卯之役,指的是大明天启七年也就是后金天聪元年的正月,皇太极派遣二贝勒阿敏率领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等人,统率大军渡过鸭绿江,打击毛文龙,先后攻克义州、铁山、平壤等地。此前的天启六年八月,努尔哈赤刚刚死去,皇太极在沈阳即位。袁崇焕派遣僧人李喇嘛等人为使者,前去吊唁,并捎去议和的口信,皇太极一面积极回

  • 毛文龙抗后金援朝“丁卯之役”:开创了东江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毛文龙,丁卯之役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钱唐县人。他开创了东江镇,东江镇也成了军事重镇。毛文龙在与后金战斗中也颇有战功。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毛文龙。天启七年(1627年)初,后金首领皇太极一面派遣方金纳为首的九人代表团,前往宁远与当时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议和,以疑惑明朝方面。一面派镶蓝旗旗主阿敏、镶白旗旗主阿济格、镶红

  • 长达十一年的川中岛合战:“越后之龙”上杉谦信与“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对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川中岛合战,日本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未来接近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还是顶着“尾张的大傻瓜”的名号,气得负责教育和照顾信长的平手政秀切腹自尽;未来短暂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此时还是替主人拿鞋的帮佣,还没有投奔织田信长,一切的梦想都还不配去想象;而未来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刚从织田家的人质变成今川家的人质,只是幸运的遇上了

  • 日本战国时代伤亡率最高的战役之一:川中岛合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川中岛合战,日本

    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五次大小战役的总称,或者专指发生于1561年(永禄4年)九月(旧历)的"八幡原之战"。经过八幡之战八幡之战,也称布施之战。在公元1553年(天文二十二年)四月展开,武田信玄率兵至北信浓葛尾城(埴科郡坂城町),而

  • 川中岛合战发生于什么时候?川中岛合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川中岛合战,日本

    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五次大小战役的总称,或者专指发生于1561年(永禄4年)九月(旧历)的"八幡原之战"。武田和上杉两军于1553年(天文二十二年)、1555年(天文二十四年)、1557年(弘治三年)、1561年,以及1564年(

  • 川中岛合战对日本都具体有些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川中岛合战

    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五次大小战役的总称,下面是中国历史故事网网小编分享的川中岛合战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川中岛合战在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战争,为了信浓地区以及周边领土的问题,,武田信赖和上杉信谦之间发生了争端,并且在此之后爆发了

  • 丙子之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丙子之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朝鲜,后金,丙子之役

    丙子虏乱又称丙子之役指的是1636年至1637年之间,清军为了攻打明朝解除后顾之忧而发兵朝鲜的一场战争。这是后金第二次入侵朝鲜,在韩国史书中又被称为丙子胡乱(병자호란)。丙子胡乱又与之前发生的丁卯胡乱统称为丙丁虏乱(병정노란)。1636年12月2日,大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仅仅去世三年,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

  • 丙子之役——朝鲜从此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高句丽,朝鲜,皇太极,丙子之役

    众所周知以前的高句丽就是如今的韩国和朝鲜,他们在历史上就一直属于中国的附属国,直到近代后才与中国划清了关系。在清朝统治中国北方之后,朝鲜有一段时间不归顺于清朝,也拒绝顺从清朝,直到后来的一场战争才又归顺清朝,这场战争也算是清朝最拿得出手的漂亮仗了。在1636年4月,也就是中国的丙子,清朝要推翻明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