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州之战刘备为何会失败的如此彻底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徐州之战刘备为何会失败的如此彻底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11 更新时间:2023/12/16 15:03:11

公元199年,在袁绍统一河北后,集结十万大军,意欲南下,进攻许都。此时,刘备却背叛曹操,在徐州起事。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曹操必须要先解决刘备的问题,于是便派遣刘岱、王忠领兵攻击刘备,但他们显然不是刘备的对手。《献帝春秋》记载,刘备曾对刘岱说“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显然,曹魏阵营中,只有曹操亲自领兵才有可能击败刘备,而刘备也有自信能和曹操掰掰手腕。但是,当半年后,曹操亲自领兵进攻刘备时,刘备却以山崩之势溃败,那么刘备为何会失败的如此彻底呢?

是刘备兵微将寡吗?非也!徐州之战时,曹操最大的敌人是袁绍,虽然郭嘉认为袁绍多疑,还总是慢半拍,不会趁机南下,但曹操也不可能贸然倾巢而出,进攻刘备。而刘备有多少兵马呢?据《三国志》记载“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可见,刘备重新占据徐州后,拥有了几万人马。而曹操拥有的全部兵力不超过10万,以最后官渡之战曹操投入总兵力在2~3万之间而言,曹操进攻徐州的兵力应该也不过1~2万人马。因此刘备在徐州的局部,兵力并不处于劣势,如果,限定在小沛范围内,刘备的兵力至少不会是处于巨大劣势之下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刘备脆败于曹操呢?其实,在郭嘉劝说曹操进攻刘备的谏言中已经道破其中的玄机“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郭嘉认为,刘备刚刚在徐州起事,人心未附,因此立即进攻刘备,刘备必败无疑。然而,刘备从公元194年入徐州援助陶谦开始,已经过了6年时间,为何还没能聚拢人心呢?大致有五点原因。

第一、刘备没能在徐州的核心地区长期经营

刘备初入徐州时,囤聚于小沛,而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而小沛正位于徐州与豫州的交界处。刺史一职由皇帝钦命,主要替皇帝监察所在州的太守。因此刘备驻扎于小沛行使豫州刺史的职责是名正言顺的。

不久后,陶谦病逝,将刘备任命为接班人,刘备则向东进入徐州政治核心区域。但刘备在这一区域并没能停留很久。因为荀彧的“驱狼吞虎”之计,使刘备在袁术吕布的夹击之下,丢掉了徐州这块地盘,随后就又驻扎在了小沛地区了。而此时,刘备在徐州地区不过经营了半年多而已。后来刘备二次进入徐州时,也没能长期盘踞,便被击败了。因此,刘备虽然来徐州的时间早,但真正在徐州地区停留的时间却很短,从时间上而言,是不充分的。

第二、刘备对于徐州的管辖始终名不正、言不顺

陶谦在任命刘备做继承人后,并没有向朝廷提交转任的申请,这或许是由于没来得及提交,也或许是提交了但朝廷没有批准。因此,刘备第一次接管徐州,实际上是以豫州刺史的身份去管理徐州的,除了陶谦的心腹(以糜竺为代表),在陶谦的授意下服从刘备,其他人的心中,并不一定都是服从的。当时,刘备在小沛做豫州刺史时所征召的陈群,就曾建议刘备不要离开豫州前去徐州。其中,除了考虑袁术的威胁,恐怕也有名不正、言不顺的隐情吧。

至于,刘备第二次入主徐州,就更加师出无名了。这一次,刘备是杀死了朝廷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进而占据徐州的。而刘备其实也明白其中的问题,于是,只派遣关羽代行下邳太守之职,自己则回到小沛,

第三、刘备没能完全收服徐州地区的豪族

由于前两点原因,刘备也从未完全收服徐州的豪强。《英雄记》对张飞丢失徐州的记载中提到“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而这个曹豹就是徐州地区的一大豪族。曹豹与张飞的不和其实也衬托出刘备在当时对徐州控制力的不足。

另一点值得玩味的,是曹操代表朝廷对刘备的任命。刘备盘踞徐州后,被任命为镇东将军。也就是说,刘备在徐州地区的驻守,是以将军的身份,而非都督、州牧、太守之类有政治行事职责的身份。因此,徐州的一些地主、官僚不服从刘备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四、刘备杀刺史、联昌豨使其所处立场模糊

刘备二次入主徐州,是在杀死刺史车胄后,而占据下邳的。前文已经提及,刺史之职是由皇帝任命,刘备没有给出任何合理理由,便将朝廷大臣杀死,往大了说,这其实已经属于谋反了。而昌豨的身份就更特殊了,他原本是东海地区的流寇,时降时叛。于这样一伙人联合,政治立场就比较模糊。没有朝廷的正式任命,也只不过是私自割据而已。

第五、刘备对徐州的实际控制力不强。

刘备对徐州防御的布置主要由三方面,一是自己带主力在小沛防御曹操;二是陈登在广陵守御江东,而这一路其实是朝廷任命的太守,陈登不会反刘备,但也不会帮刘备攻击曹操;三是昌豨防御徐州北部,这一路不过是通过怀柔手段而暂时加入刘备集团的,也不能指望他们在守备曹操方面有什么贡献。从这些布置也可见,刘备对于徐州的控制是很薄弱的。任命关羽行下邳太守之职,只是象征性的占领了徐州,而对于其他郡县,比如彭城、北地都没有实质性的控制。所谓郡县多从刘备,只是迫于刘备的武力,不反抗而已,至于曹操来了,这些郡县听谁的,并不一定。

对比吕布入主徐州后的情况,更可见一斑。吕布首先自命为徐州牧,也就是宣布自己统管徐州的军政事务。虽然也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但吕布敢于这样做,是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支撑的。而随后,他又任命张辽做北地太守,实际上就是深入控制徐州的郡县。而刘备则没有类似的举措,如此,更可见刘备对徐州控制力的不足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郭嘉对于刘备在徐州的评价是很有道理的。而刘备在徐州的失败,不是源于军事上能力的不足,更多是在政治上、战略上的不足与冒进所导致的,而他对于潜在同盟者袁绍的估计也不充分,正是由于袁绍没有对曹操造成实质性的压力,直接导致了刘备在徐州攻防战中的全面被动。

而曹操在扫平刘备这个最大的后顾之忧后,基本完全控制了司州、兖州、豫州、徐州四大州,也拥有了可以与袁绍一决高下的资本了。

标签: 曹操刘备徐州之战

更多文章

  • 徐州之战刘备为什么会被曹操打败 他败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刘备,徐州之战

    公元199年,是曹操差一点成为历史尘埃的一年,这一年袁绍统一河北以后兴兵南下,刘备又在后方叛乱,占据了整个徐州。于是,曹操采取先平定后方之后再全力迎战袁绍的策略,率领大军亲赴徐州。这一战可以说打的异常轻松,刘备兵败如山倒,甚至没有反抗的能力。后人对于此事,一直归根于曹操兵多将广,刘备兵少将缺,双方实

  • 千年不倒:揭我国古代的悬空寺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寺,悬空寺

    悬空寺顾名思义,就是悬在空中的寺庙。乍一听名字你一定会觉得很神奇,一座寺庙怎么可能悬空而建,并且千年不倒。这一问题也是考古学家所困惑的,究竟悬空寺身上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说起悬空寺,中国有七座,北方有六座,南方有一座,即江南悬空寺大慈岩。北方的六座分别是山西恒山悬空寺、

  • 恒山悬空寺为何千年悬空?其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悬空寺

    悬空寺顾名思义,就是悬在空中的寺庙。乍一听名字你一定会觉得很神奇,一座寺庙怎么可能悬空而建,并且千年不倒。这一问题也是考古学家所困惑的,究竟悬空寺身上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我们一起去看一下。说起悬空寺,中国有七座,北方有六座,南方有一座,即江南悬空寺大慈岩。北方的六座分别是山西恒山悬空寺、河北苍岩山悬空

  • 揭秘悬空寺千年不倒之谜 真相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c,悬空寺千年不倒之谜

    说起悬空寺,中国有七座,北方有六座,南方有一座,即江南悬空寺大慈岩。北方的六座分别是山西恒山悬空寺、河北苍岩山悬空寺、云南西山悬空寺、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青海西宁悬空寺。这里要讲的是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悬挂的寺院。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千米,是国内仅

  • 倒悬空寺 世界最十大惊奇危险地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寺庙,趣闻,世界之最,悬空寺

    倒悬空寺历经大约1,400多年的风雨沧桑和地震天灾等侵袭,悬空寺依然巍峨屹立。 山西恒山倒悬空寺,是一座悬浮在悬崖上的寺庙,没有千吨地基,只有数根木柱支撑。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全寺距地面高约50米,是世界上现存建在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全寺距地面高约50米,是世界上现

  • 揭秘:我国古代方孔钱的历史价值,由环形钱演变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方孔钱

    我国古代钱币的俗称。是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钱币,由环形钱演变而来,成为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方孔钱以秦的半两钱为最早,清末的宣统通宝为最晚。这种钱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方孔钱是中国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发行时间和发行量均远大于其他种类的钱币,方孔钱和中国古钱币这两个概念经常等同。光绪通宝 咸丰

  • 评价最高的五个皇帝谥号分别是什么?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帝得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谥号,封建制度

    谥号起源于中国西周王朝,是对一个生前有一定地位的人(包括帝王、后妃、将相等),死后给予的能够概括其一生功过的称呼。谥号有评价高的,叫“美谥”,有评价低的,叫“恶谥”,也有评价中等的,叫“平谥”,本文只讨论皇帝的谥号。根据谥法,谥号有一百多个,但纵观中国数百位皇帝,起码有一半的谥号没有被皇帝使用过。今

  • 哪些谥号是贬义的?都代表着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谥号,封建制度

    中国古代的礼谥法制度是非常有趣的,从西周宰相周公姬旦制定礼谥法,一直用到清末,沿用了三千多年。作为历史爱好者,我将自己整理的礼谥法相关资料与朋友们共享。谥号有好坏之分,好的就吹捧到了天上,坏的,就贬损到十八层地狱,各种趣味,精彩纷呈。记载礼谥法制度最详细的一部文献,就是上古时代成书的《逸周书》,有兴

  • 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谥号,封建制度

    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

  • 古代的命妇为什么有的叫“诰命”而有的叫“敕命”?两者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命妇,爵位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有“妻以夫贵,母以子荣”的说法。简言之,就是丈夫和儿子当了官,也会惠及家属,封官夫人为命妇。在春秋时代,凡卿大夫正妻均称为命妇,秦汉以后,爵位与官职分离,命妇成为接受封号之女性的专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习惯将受封的官夫人称为“诰命夫人”。事实并非如此,在不同的朝代,对于命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