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慕容世家之枋头之战,桓温大败

揭秘慕容世家之枋头之战,桓温大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29 更新时间:2023/12/23 0:32:54

慕容恪死后,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没有人愿意重用慕容垂,大司马这个三军总司令的职位给了慕容暐的弟弟慕容冲。慕容冲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骁勇善战,可这会儿他才十岁。慕容评于是成为摄政,和太后可足浑氏共同执掌朝政。

慕容恪生前已经为灭秦布好了局,攻下了殽关并驻兵防守。而前秦镇守陕城的符廋因为内部矛盾派人向燕国献城投降,关中地区门户大开。

燕国君臣也认为这是个大好的机会,趁着前秦分裂,应该赶快派兵去解救符廋以便一统天下。太傅慕容评即无能又腐败,他才不想去打仗呢,他年纪大了,只想舒舒服服地在邺城享受人生最后的风光,于是他拒绝了大家的提议,很冠冕堂皇地说:“秦国是个大国,现在虽然有危难,也不容易被消灭。陛下虽然英明,能比得上先帝吗,我们就更别提了,难道能和太宰慕容恪相比吗?大家能保住国家就行了,平定秦国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做到的事情。”

符廋本以为自己一投降,燕国必然会出兵相助,谁知他等啊等啊,没等来燕军,却等来了秦兵的包围。符廋一边破口大骂,一边不得已继续给燕国写信求助。慕容德等人一再上书恳请出兵,慕容评只是置之不理。慕容垂亦只能对信长叹,他深知苻坚王猛都是杰出的人物,如果不趁机消灭他们,以后燕国定会悔恨不已的,奈何自己人微言轻,大权都在慕容评掌握之中。

没有燕军的接应,符廋终于城破被擒,燕国也白白错失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慕容评以为只要自己闭关锁国就能保住和平安享晚年,只能说他人虽然不年轻了,可见识还是很傻很天真,别人是不会让他称心如意的。

东晋大司马桓温率步骑五万出师伐燕,桓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以一句“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的豪言壮语名留青史,灭成汉、伐前秦威震天下。

早在慕容儁死的时候,东晋朝廷就蠢蠢欲动准备北伐,桓温当时冷笑一声说:“慕容儁死了,还有个慕容恪呢!”现在慕容恪也死了,桓温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他不知道的是,前秦那边也在商量伐燕,结果苻坚说:“慕容恪虽然死了,还有个慕容垂呢!”一票否决。

公元369年,桓温开始了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桓温一路上势如破竹,先攻克湖陆,俘虏了慕容忠;接着,前燕大都督慕容厉和晋军战于黄墟,大败,慕容厉只身逃脱,太守率全郡投降;随后,晋军又击败了前燕将领傅颜;慕容暐派慕容臧率军抵抗,大败,此时桓温的军队已经打到了距离邺城仅有几十里的枋头。

桓温屯兵枋头,皇帝慕容暐慌了,和太傅慕容评商量,慕容评给出了两个主意,一是赶快派人去向前秦请求支援,并答应割让虎牢以西的土地做为出兵条件,可见割地求和这件事是老早就有了的;二是做好迁都的准备,万一桓温打过来了,就赶紧卷铺盖退回辽西去。慕容暐虽不情愿,可屡战屡败,也只好接受。

慕容垂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再三恳求慕容暐:“请陛下准许我带兵去攻打他们,如果实在不能取胜,再走也不迟啊。”

虽然慕容暐实在是不愿意相信慕容垂,可更不甘心把祖宗的基业拱手相让,到了这种境地,只能是让慕容垂出兵试试了,于是任命慕容垂为大都督,率五万步骑抵御桓温。

慕容垂生平没有打过败仗,桓温生平也从未败过,两位不败将军终于在战场上相遇了。慕容垂一出马,就连战连捷,一战生擒了晋军的向导段思,二战斩杀了晋军李述,晋军顿时士气低落。与此同时,慕容垂已经派了弟弟慕容德率骑兵一万绕到桓温背后的石门,截断了晋军的水路粮道,豫州刺史李邽则截断了晋军的陆路粮道。

桓温派袁真去夺回石门,结果贪功冒进,掉进了燕军的埋伏圈,被打得一败涂地。桓温刚接到石门惨败的战报,又得到前秦出动两万援军的消息,粮草也断了,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撤军,晋军焚烧战舰,丢弃辎重盔甲,开始从陆路往南撤退,他还不知道,真正的灾难发生在撤退中。

标签: 枋头之战

更多文章

  • 慕容垂先灭自己国再复国,生平数十战无一败绩(枋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慕容垂,枋头之战

    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数十个政权,但是放到现在,是少有人能说出几个了。不过拜金庸先生所赐,总算有一个民族和他们建立的政权没有被人们遗忘。说到这里,大家肯定猜到了,这个民族就是鲜卑,这个国家就是大燕——感谢慕容复!草头王慕容复鲜卑是五胡之一,民族内部又分为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拓跋鲜卑、段

  • 枋头之战背景 解读枋头之战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枋头之战

    在公元369年的时候,晋大司马桓温,就曾率领步骑共五万大军,从姑孰出发,开始了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而这次战争就是枋头之战。那么这次战争的背景又是什么呢?枋头之战战略图根据历史资料中的记载,桓温第三次北伐,也就是史上的枋头之战,它是在东晋内部权力相争而面临短兵相接状态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场战争

  • 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目的 大政奉还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政奉还

    日本19世纪中期,由于幕府统治已经失控,失去了统治日本的能力,维新派人士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以坂本龙马为首的代表人物,更是向幕府提出要将政权交还给朝廷的要求,当坂本龙马将大政奉还的要求书写成信并寄送给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后,德川庆喜便一口答应了大政奉还的要求。为何德川庆喜会如此轻易答应大政奉还的要求,幕

  • 大政奉还:加速了日本的发展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政奉还

    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目的日本19世纪中期,由于幕府统治已经失控,失去了统治日本的能力,维新派人士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以坂本龙马为首的代表人物,更是向幕府提出要将政权交还给朝廷的要求,当坂本龙马将大政奉还的要求书写成信并寄送给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后,德川庆喜便一口答应了大政奉还的要求。为何德川庆喜会如此轻易

  • 幕府是如何被彻底废止的?大政奉还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政奉还,幕府,日本

    日本19世纪中期,由于幕府统治已经失控,失去了统治日本的能力,维新派人士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以坂本龙马为首的代表人物,更是向幕府提出要将政权交还给朝廷的要求,当坂本龙马将大政奉还的要求书写成信并寄送给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后,德川庆喜便一口答应了大政奉还的要求。为何德川庆喜会如此轻易答应大政奉还的要求,幕

  • 吉普赛人来源于哪里?吉普赛人有什么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吉普赛人,罗姆人

    长脸有点方,脸形上宽下窄,下巴有点尖,长眉毛,眼睛大而长,很明亮,占据上半脸的大部分比例,鼻梁额外长、高和直,嘴巴有点宽,表情沉着神秘有些冷漠感。吉卜赛人(jíbǔsàirén)也叫茨冈人。以过游荡生活为特点的一个民族。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纪前后开始外移,遍布世界各洲。茨冈语属印欧语系新印度语族。

  • 吉普赛人的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他们靠什么来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吉普赛人,罗姆人

    生活方式吉普赛人不事农桑,一般也不饲养食用牲畜,而是依靠城镇和农村的居民谋生。传统上,吉普赛人一向在城镇和乡村居民区周围,寻求与其流浪生活相适应的生计。男人以贩卖家畜、驯兽、补锅(黑白铁匠)和充当乐师为业。妇女从事卜卦、卖药、行乞和表演等行业。兽医学问世以前,很多农民依靠吉普赛的家畜商人指导牧群的养

  • 吉普赛人:深色皮肤的高加索人,原住印度北部,现遍布世界各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吉普赛人,罗姆人

    罗姆人,为起源于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罗姆人与跟他们有密切关系的辛提人又合称为吉卜赛人或吉普赛人。不过,大多数罗姆人都认为“吉卜赛人”这个名称有歧视意义,所以不使用。欧洲亦有许多国家称罗姆人为茨冈人。罗姆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著称,历史上多从事占卜、歌舞等职业。但罗姆人在历史上也遭受了歧视和迫害

  • 神流川合战里织田方的大将:织田信忠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织田信忠,日本,神流川合战

    织田信忠(1555或1557-1582)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生母为侧室生驹吉乃,为织田信长正室浓姬的养子,因此被视为嫡长子。在本能寺之变中,信忠遭到明智军的包围,在二条御所自杀。信忠为人处世较之信长而言相对要温和许多,在家臣属下和百姓之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在以柴田胜家、丹羽长秀为首的织田家老中具

  • 神流川合战的结果如何?神流川合战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神流川合战,日本

    天正十(西元1582)年二月十四日,正是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极盛时期。信长任命嫡子信忠为总大将,泷川一益为先锋,武田家旧将木曾义昌为向导,辅以河尻秀隆、森长可、毛利长秀、団忠正、水野守隆、水野忠重诸将,以尾张众和美浓众结成了东进军团。后续发展六月十三日,北条军势五万人由北条氏直任总大将,从小田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