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祐更化:是改变北宋国运的一件大事

元祐更化:是改变北宋国运的一件大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839 更新时间:2023/12/14 8:32:41

元祐更化,是推翻宋神宗改革的一次政治活动。保守势力的上台,意味着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那么元祐更化的背景是什么呢?

王安石画像

元祐更化能够开始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保守派重新掌握政权。元丰八年二月,宋神宗病危。宰相王珪在宋神宗的病榻前要求皇帝立储,并让英宗高皇后听政。此时的宋神宗已经无力说话,只能点头答应。就这样,高皇后就从幕后,走上了政治舞台。

高太后原本就是将门之后,她的父亲曹彬对王安石变法一直持反对态度。但是碍于宋朝严苛的家法,并不出面干预。现在面对这样一个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三月一日,高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宣布立宋神宗的第六个儿子赵煦为皇太子。到了五日,宋神宗去世,年仅十岁的赵煦继位,即为宋哲宗。以高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又重新获得了政权。

此时,远在洛阳的司马光,听说宋神宗去世以后,就急忙赶赴京城。沿途的老百姓都夹道欢迎。高太后派人问司马光当务之急。司马光以奏扎的形势,坦露了自己的心声。他认为目前有两件事必须做,一个是广纳谏言,第二就是废除新法。因为司马光是一个保守派,所以他对新法,一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他认为王安石变法,完全就是“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司马光的态度与高太后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不久后,司马光以门下侍郎入朝。在执政后上书朝廷废除新法。元祐更化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通过元祐更化的背景,我们可以知道,没有将变法反对势力彻底铲除,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最重要的原因。

元祐更化的过程

元祐更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斗争的过程,是新党和旧派的权力之争,也是对北宋王朝国运的一次赌博。

群臣觐见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并没有将反对派一网打尽,而只是将其贬谪和发配。等到宋神宗病重后,那些保守派就开始蠢蠢欲动,希望在宋神宗死后,重新获得朝廷大权。到了元丰八年,支持变法的宋神宗去世,宣仁太后垂帘听政,保守派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高太后一向对新法持反对态度,但是碍于中国的宗法制度,无法干预朝政,只能眼看着宋神宗进行改革。但是此时的高太后,手中已经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了。所以她上台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用以司马光为首保守派。元祐更化,就这样在高太后的执政下开始了。

在启用司马光以后,元祐更化的第二步,就是废除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所推行的所有新法。无论是均输法还是募役法等等,都被保守派所废除。同时又把曾经的旧法一一恢复,最终达到他们的目的。

元祐更化的第三步,就是打击变法派。章惇曾经批判司马光恢复差役法,结果被保守派打击报复直至被迫赋闲。蔡确写首《车盖亭诗》,结果也被贬谪至新州到死。变法派整日惶恐不安,有些人甚至连冷水都不敢喝,生怕被人下毒。

元祐更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历史倒退的过程。虽然王安石新政有些措施较为残酷,但对北宋王朝来说,是一次进步。元祐更化,为北宋王朝没落奠定了基础。

元祐更化的内容

元祐更化,是改变北宋国运的一件大事。司马光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对王安石的新政进行全面否定。但是,从元祐更化的内容中看,保守派不仅恢复了旧制,还打击了改革派,给整个王朝埋下了隐患。

司马光画像

元祐更化的内容之一,就是废除新法。司马光获得权力之后,打着“以母改子”的旗号,反对新法。他称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有了这样一个舆论准备之后,司马光开始全面打击变法。在他的支持下,很多新法大部分被废除,原来的旧法被一一恢复使用。比如说差役法,司马光要求全国各地要在五天之内恢复原来的差役法,废除免役法。这就引起了较大的混乱,被贬谪在宁江的王安石听说后,大吃一惊,但此时的他也无可奈何。这一举措,对社会的危害,比熙宁以前还要严重。通过变法积累起来的钱财,也在元祐更化中被消耗殆尽。

与此同时,在对外关系方面,保守派依然遵循了熙宁以前的妥协政策,明明已经收复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却被保守派割让给了西夏,目的是为了偷安一时,保全荣华富贵。保守派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社会的广泛不满。但是司马光等人却依然无视这种局面,继续推行这些政策。最终引起了宋哲宗的极大不满。等到皇太后一死,那些保守派也随之垮台。

通过元祐更化的内容,可以知道,虽然王安石变法产生了弊端,但是保守派的倒行逆施,最终导致了北宋王朝的没落。

司马光与元祐更化

司马光是宋朝时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因为待人接物温良谦逊、秉性正直、勤奋刻苦而受人敬仰。他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其行为表现更堪称儒学熏陶下的典范。并且司马光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深远。

司马光画像

元祐更化是宋元祐年间,王安石变法被推翻的事件。那么,司马光与元祐更化的关系是什么呢?

元丰八年,宋神宗病逝之后,赵煦宋哲宗继位。由于宋神宗生前大力推崇新政,然而他的做法并未能得到所有人的同意,而高太后就是反对新政之人中的一个代表,不过碍于后宫不能干政的限制,所以神宗在位时,高太后只能默不作声,因此神宗退位之后,名义上宋哲宗执政,不过当时的大权全掌控在高太后手中,因此新法被废除。

在高太后垂帘执政之后,首先做的就是启用那些在王安石变法时被罢官的重臣,司马光等于是又重回朝廷,得到重用。司马光上台之后,联合当时一批反对变法的大臣们开始着手恢复旧法。司马光掌权之后,首先对王安石进行攻击,把变法带来的一切消极影响的责任全部推给了王安石,说他不顾大局,肆意妄为,说他的变法只会让朝廷动荡,百姓不得安生。接着全面否定了新法,新法被废除。

而后,高太后对司马光更加信任,甚至在司马光死后,还将他的变法措施推行的更加彻底,并启用了大批保守党人接管朝廷要职,这整个过程史称“元祐更化”,司马光是主要的领导者。

标签: 元祐更化

更多文章

  • 元祐更化:新旧党派对北宋王朝国运的一次大赌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祐更化

    元祐更化的背景元祐更化,是推翻宋神宗改革的一次政治活动。保守势力的上台,意味着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那么元祐更化的背景是什么呢?王安石画像元祐更化能够开始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保守派重新掌握政权。元丰八年二月,宋神宗病危。宰相王珪在宋神宗的病榻前要求皇帝立储,并让英宗高皇后听政。此时的宋神宗已经无力说话

  • 萨非王朝有着怎样的行政制度?萨非王朝也是君权神授理论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萨非王朝,波斯

    国王在萨非王朝,国王处于整个权力金字塔的顶点。他的权力建立在三个不同的基础之上:首先是古老的波斯国王君权神授理论,认为国王拥有神授的神秘力量或权力或”国王的荣耀”。这一古老的、前伊斯兰时代的理论因为”神在大地的影子”这一概念而重放光芒。人们被要求无条件服从国王。统治者是由神直接指定的这一观念本身足以

  • 萨非王朝是怎么建立的?又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萨非王朝,波斯

    王朝起源萨非王朝起源于一个于14世纪在阿塞拜疆非常昌盛的名为Safi的萨非教团,这个教团的创立者是萨非·丁(Safi Al-Din,1252年—1334年),这个教团就是以他命名的。萨非王朝起源于今属于伊朗的阿尔达比勒,至当代为止在该城里还保留有他的圣陵。由于蒙古人的西侵,在今伊朗西北和土耳其东部产

  • 萨非王朝:由波斯人建立统治伊朗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萨非王朝,波斯

    伊朗萨非王朝(阿拉伯语:سلسلهٔ صفويان,英语:Safavid dynasty;1501—1736年),又称萨法维王朝、沙法维王朝、波斯第三帝国,是由波斯人建立统治伊朗的王朝。1502年,伊斯玛仪在伊朗建立萨非王朝,伊斯玛仪自立为伊朗王,建都大不里士,为了巩固新的政权,萨非王朝宣布什叶派伊

  • 德里苏丹国有着怎样的宗教信仰?不同教派有着怎样的冲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德里苏丹国,突厥

    公元11世纪,突厥人(此时早已接受伊斯兰教)远征北印度,当时北印度已经长期分裂,小国林立,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耗尽了国力,也使人民蒙受深重的灾难。突厥人挑选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消灭或臣服了大部分北印国家,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帝国——德里苏丹国。突厥贵族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来传播

  • 德里苏丹国有着怎样的经济文化?经济来源主要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德里苏丹国,突厥

    德里苏丹国究竟在多大范围内征收田赋,同它统治的范围有关。尽管到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时,其势力远至南印度卡维里河以南,其疆域可同阿育王和奥朗则布时的疆域相比,但这是短暂时期。从总体讲,德里苏丹国只不过是北印度一个最大的区域王国,其疆域的大小同国力的强弱成正比。这些被征服、被统治的地区名义上属德里苏丹

  • 德里苏丹国有着怎样的政治体制?统治政策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德里苏丹国,突厥

    德里苏丹国的政治体制及统治政策为:实行伊斯兰教国家的政教合一制度。苏丹遵循伊斯兰教神学家“乌莱马” 所解释的伊斯兰教法典“沙里亚”进行统治。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伊斯兰教最高教长,集君权和神权于一身。中央政府有36个部。中央政府的首席大臣“瓦齐尔”(维齐尔)名义上掌管各部,实际上只管理财政。他与军事部

  • 德里苏丹国是怎么建立的?又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德里苏丹国,突厥

    德里苏丹国(Delhi Sultanates,1206~1526),共存在了320年,是13~16世纪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以其建都德里得名。1526年,德里苏丹国被莫卧儿王朝取代。古尔王朝的苏丹穆罕默德于1206年遇刺身死,其国家分裂。而统治印度的总督库

  • 五胡十六国历史大事件汇总——(公元304~439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五胡十六国,东晋

    五胡十六国又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由于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期间(304-439),五胡大举侵占古华夏故地,故又被后世称作“五胡乱华”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胡、氐、羌;十六国指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的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16国,有前凉、后凉、南凉、

  • 东晋十六国名将:东晋十六国史上31位著名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十六国,东晋十六国,古代名将

    1、邓羌邓羌(?―约379年),安定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官员。邓羌有勇有谋,升平元年(357年),进击羌族首领姚襄,献计激怒敌军,自己诈败,诱敌深入,击斩姚襄。之后随苻坚平定并州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受任御史中丞,与王猛协作,整肃长安治安,大见成效。再平刘卫辰部,苻柳等之乱。于石门大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