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鉴真和尚双目失明了吗?鉴真东渡日本时瞎了吗?

鉴真和尚双目失明了吗?鉴真东渡日本时瞎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51 更新时间:2024/1/18 23:00:10

鉴真和尚是中日化交流的使者,他历经千辛万苦,六次东度日本,把中国的佛教、建筑、雕塑和医药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著名诗人郭沫若为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曾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大海。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从此诗中可见,鉴真和尚是失明了,史家大多也持此说法。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唐代高僧鉴真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生于扬州江阳县,俗姓淳于,14岁到扬州大云寺出家为僧。为了学习佛法,他曾在长安、

洛阳两地游学,拜高僧为师。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鉴真年纪轻轻就在佛法上有很深的造诣,担任扬州大明寺的住持,在淮南等地享有崇髙的威望。据史料记载,鉴真从26岁就开始讲授戒律,他的弟子多达四万人,其中名震一方的弟子就有35人。

鉴真和尚聪明好学,除了认真钻研佛法以外,还跟随受戒恩师道岸法师学习建筑学知识。道岸法师是当时著名的建筑家,曾成功地主持修建了长安的荐福寺和小雁塔。同时,他还在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并跟弘景法师学习医药知识。弘景法师是道岸法师的师兄,精通医学。此外,鉴真还对社会活动非热心,主持建寺80余所,救济贫民无数,并亲自给患病的穷人治疗。正因如此,鉴真和尚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都享有很高的声望。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来中国留学的“学问僧”荣殽和普照来到扬州的大明寺,除了听鉴真和尚宣讲戒律以外,还想请他派几位弟子到日本讲学。但弟子们都认为“远涉大海,百无一至”,不愿前往。鉴真认为“为是法事也,惜生命”,下定决心到日本宣扬佛法。在此后,鉴真为东渡日本做出不懈的努力,先后有过五次东渡日本之举,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未能成功。据史料记载,在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鉴真就患上了眼疾,但他却始终没有改变初衷。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日本遣唐使又一次到扬州拜见鉴真,再三请求他到日本讲学。鉴真此时已经66岁的高龄,但他为了弘扬佛法,不惧艰险,坚持东渡,终于在公元753年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无疑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但关于鉴真眼睛何时失明之事,中日学者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传统观点认为鉴真在第五次东渡失败后双目失明,其主要根据是日本学者真人元开撰写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据书中记载,鉴真五次东渡失败后,在天宝九年(公元750年)从广州去韶州的途中,因“频经炎热,眼光暗昧,爰有胡人言能治目,请加疗治,眼遂失明”。很多史料记载,鉴真第六次东渡时年事已高,眼睛无法看清东西。但是后人在此事的阐述上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对鉴真失明的原因各抒己见。一些人认为是发炎,一些人认为是中暑毒,一些人认为是身染重病,有人认为是积劳成疾,还有人认为是哭瞎的。

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对这种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鉴真和尚到日本后,晚年曾失明或有之,谓鉴真和尚来到日本前已失明,则殊不可信。”在《髙僧传•鉴真传》等中国史书均未记载鉴真双目失明之事,仅凭日本人真人元开的一句“眼遂失明”作为孤证,是不足为凭的。在《唐大和尚东征传》中,也从未对鉴真和尚因双目失明而感到不便的事有所描述。再者,鉴真是在到日本前失明,在韶州到江宁的途中,他的弟子灵祐就不可能当着“双目失明”的恩师说出“盲龟开目”的话,这是不符合情理的。

曰本学者田中块堂和安藤更生进一步指出,真人元开书中所说的“眼光暗昧”是指鉴真和尚患有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病情恶化,“眼遂失明”,但实际上并不是完全失明,还可以勉强视物的。鉴真和尚是在到达日本以后,双目才渐渐完全失明的。

关于鉴真和尚是什么时间双目失明的,中日学者还有很大的争议。到底真相如何,还有待学者们进行广泛深人的研究。

标签: 鉴真东渡日本鉴真东渡

更多文章

  • 乾隆将准噶尔部灭族 铸就“十全武功”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十全武功

    乾隆时期经济问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民间的疾苦仍然很多,民变动乱时有发生,老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要反抗,要抗争。这中间既有小规模的抗税抗粮的事件,也有大规模的宗教种族反抗。他们一反抗,税收不上,粮征不来,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要闹独立,乾隆无法接受,所以乾隆采取强有力的镇压手段。乾隆时期的乾隆发动了十

  • 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十全武功揭秘 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十全武功

    提起乾隆,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早期清宫剧中,塑造了乾隆的许多形象。但在历史中乾隆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对其过失最大的指摘就是:使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中国近代史百年耻辱。乾隆自称十全老人最因为他自夸十全武功,当中包括:乾隆14年(公元1749年) 平大小金川;乾隆20年(公元1755年)

  • 乾隆皇帝为什么自称“十全老人” 自夸十全武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皇帝为什么自称“十全老人”,十全武功

    乾隆皇帝为什么自称“十全老人”,乾隆是清王朝初期贤明的皇帝之一,而乾隆非常有名的一件事就是称自己为十全老人,那么乾隆为什么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呢,其实他是因为自己所创造的十大功绩而自称自己为十全老人,那么乾隆到底创造了哪十大功绩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乾隆皇帝为什么自称“十全老人”。网络配图乾隆自称

  • 隋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隋末农民起义的结局(隋末唐初割据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末农民起义,隋末唐初割据政权

    隋朝末年,一场大起义运动为隋朝的统治画上了句号。这场农民起义为何会爆发呢?和许多起义的原因大同小异,隋炀帝的暴政,繁重的徭役,兵役,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所以,农民纷纷奋起反抗,这场起义究竟发生了什么。隋末农民起义的过程究竟具体是什么呢?农民起义配图隋朝末年,隋炀帝发动战争,大兴土木,给百姓造成巨

  • 资治通鉴记载的惊人真相:隋末混战死了一半人口(隋末唐初割据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资治通鉴,李世民,贞观之治,隋末唐初割据政权

    隋帝国时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足100年的粮食。史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秘密:“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没太大关系,任何人,都会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之上,坐享“之治”的社会福利。“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

  • 刘黑阀简介 隋末唐初割据势力之刘黑阀生平介绍(隋末唐初割据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黑阀,隋唐,简介,隋末唐初割据政权

    刘黑阀简介:刘黑闼(?-623年),贝州漳南县(今山东武城漳南镇)人,隋末唐初割据势力。少时与窦建德为知己好友。隋末从郝孝德参加瓦岗军,李密败后,为王世充俘虏。后逃回河北,依附窦建德,封汉东郡公,以骁勇多谋著称。窦建德死后,刘黑闼召集窦建德旧部起兵,后自称汉东王,建元天造,都于洺州。与唐朝多次交战,

  • 解析冉闵血腥的“杀胡令”背后值得深思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冉闵,杀胡令

    提起中国历史上屠尽五胡的北魏皇帝冉闵,很多人都称其为“汉家英魂”,的确,在五胡乱华的百年战乱下,冉闵堪称拯救中原百姓于水深火热的救世主,他无疑是汉人的骄傲。冉闵和父亲冉良都是汉族人,同时也是十六国中后赵的国君羯人石虎的部下将领。冉良在咸和三年,石虎与前赵刘曜部队的交战中被刘曜大军杀害於新绛,因而严格

  • 两晋时期杀胡令杀了多少的胡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杀胡令

    杀胡令杀了多少胡人在我国古代的两晋时期,由于朝廷内乱,统治者残暴,导致国家衰败,因此,胡人祸乱中原,称汉人为畜生,他们手段非常残忍,不仅对汉人大肆杀戮,有的胡人更将汉人活生生的烧烤着然后吃掉,令汉人听到“胡人”二字就闻风丧胆。后来汉人就颁布了杀胡令,那么这个杀胡令杀了多少胡人呢?杀胡令的颁布者冉闵画

  • 冉闵与杀胡令 武悼天王冉闵为什么要杀胡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冉闵,杀胡令

    冉闵与杀胡令: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汉民,视汉人不如犬狗,史书上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

  • 蒙古灭大理之战中 是什么让段氏皇族如此不堪一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理,元朝,忽必烈,蒙古灭大理之战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历史始于公元937年,在《南诏野史》载:"段氏,河西四郡之武威郡人,羌族,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而后 段思平任通海节度使,后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丁酉年)建国,称太祖神圣文武帝,成为大理国王。十四传而到段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