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西战争:与其说西班牙是被战胜的,不如说是被耗死的

英西战争:与其说西班牙是被战胜的,不如说是被耗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72 更新时间:2024/2/16 17:08:41

16~17世纪,英国在海上先是战胜了前任霸主西班牙,又收拾了专搞海上物流的荷兰,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特别是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一事,为后人津津乐道,不仅是因为这次战役的标志性作用,更是因为这场战役英国以挑战者的身份战胜强者,作为故事让听者兴奋。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嘛?历史真的像故事那样快意恩仇么?其实这次战役不仅不爽快,甚至有点难看。

当时欧洲国家的宗教势力是十分强大的,统治者几乎都是宗教信徒,西班牙英国的君主也不例外。当时的西班牙国腓力二世和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都代表了天主教势力,两人也顺理成章的通过婚姻结成政治联盟。不过这场婚姻并不幸福,仅维持了4年,玛丽一世就去世了。而腓力二世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多成就,自诩天主教守护者的他也觉得很有自信。这时的腓力二世并没有把英格兰放在眼里,觉得哪里就是穷乡僻壤,直到一个人的出现,硬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人就是伊丽莎白一世,新一任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她的姐姐玛丽一世不同,是个新教教徒,腓力二世觉得这个小姨子思想走了歪路,于是打算动用武力给她点教训,然后他派出了他的无敌舰队。腓力二世想的很美好,但是实际上当时的西班牙由于穷兵黩武,多年的征战耗费了巨量的国家财政,此时的西班牙只是个干瘦的巨人罢了。当然这个锅也不能直接甩给腓力二世,因为在他继位之前,西班牙的债务就已经是财政收入的8倍了,而腓力二世的穷兵黩武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敌舰队命好再怎么响亮,骨子里也只透露着一个字“穷”。

结果我们都知道,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败了,有意思的是,对于战争结果,两方君主都说是“上帝的安排”,现在看来西班牙国王是给自己战败找个借口,而英国女王则是用这次胜利好好地为新教宣传了一把。事实上在战争中,双方都曾经占过优势,对于这样的结果,当时的吃瓜群众更喜欢具有神话色彩的因素,但就是不愿意说,英国压根就不是弱。

但这就完了么?当然没有。尽管这次战役被人赋了很多的意义,但是战争之后,西班牙并没有乖乖认输,而英国也没捞到什么好处。之后伊丽莎白一世打算消灭西班牙剩的无敌舰队,但是战争从来都是双方的,英国也消耗了巨大的财力,现在也穷的叮当响,于是在这次战役中,女王见钱眼看,错失战机,而西班牙也因此获得了喘息后,给英国舰队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之后13年间,英格兰和西班牙你来我往,都没有大胜,相反长期的战争让两国十分疲乏,但是西班牙更穷一点,最后再也没力气爬起来反击了。随后两位国王相继去世,他们的继任者觉得这仗打得又窝囊又憋屈,干脆不打了,直接签了和平协议。纵观整个英西战争,除了英国挫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第一次的攻击,其他实在是乏善可陈。与其说西班牙是被战胜的,不如说是被耗死的。

标签: 英国西班牙欧洲英西战争

更多文章

  • 英西战争悬疑:英国到底赢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纳尔逊,伊丽莎白,西班牙,英西战争

    以前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英国赢了, 但战争不是由几场战斗决定的。当时的西班牙是世界帝国,惨败的那支无敌舰队只是西班牙三大舰队(美洲、大西洋、地中海)的一个分舰队。之后西班牙接连发动了6次针对英国的远征,其中一次成功登陆英国本土,英国的国力已经支撑不了战争,最后新上台的英国国王詹姆斯决定向西班牙帝国妥协,

  • 朝鲜王朝前期的文臣:成三问是"死六臣"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三问,朝鲜,死六臣

    成三问(朝鲜语:성삼문,1418年【朝鲜太宗18年】-1456年【朝鲜世祖2年】6月8日),字谨甫(근보)、讷翁(눌옹),号梅竹轩(매죽헌)。谥号忠文。本贯昌宁成氏,成胜之子。朝鲜王朝前期的文臣、学者,"死六臣"之一,参与辅助世宗大王创制《训民正音》。公元1455年(明景泰六年),朝鲜少年国王李弘暐

  • 揭秘:死六臣事件与李瑈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死六臣,朝鲜

    李瑈在朝鲜的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让当时的历史发生了改变。李瑈身为世宗国王的第二个嫡出的儿子,按照当时比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其实李瑈已经没有这种资格了,而当时的世宗也是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更加的喜爱和疼惜这个嫡次子,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这种继承方式会在后期产生如此大的麻烦,李

  • 死六臣事件什么时候发生的?死六臣的六位大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死六臣,朝鲜

    死六臣(朝鲜语:사육신)是指朝鲜王朝(朝鲜语:조선왕조)朝鲜世祖时期死于大义的六位大臣,他们是成三问(1418-1456)、朴彭年(1417-1456)、河纬地(1387-1456)、李垲(1417-1456)、俞应孚(?-1456)和柳诚源(?-1456)。公元1455年(明景泰六年),朝鲜少年国

  • 十六罗汉是怎么变成十八罗汉的?还有两个罗汉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十八罗汉,佛教

    由十六罗汉演变成为十八罗汉,主要是从绘画方面造成的。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前蜀简州金水张玄画的十八阿罗汉,宋·苏轼得之于儋耳,题了十八首赞(见《东坡七集》后集二十),但未标出罗汉名称。其次是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苏轼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见之,为之作赞十八首,每首标出罗汉名称,于十六罗汉外第十

  • 关于十八罗汉有着哪些民间传说?十八罗汉成神之前是强盗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十八罗汉,佛教

    远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养的丫头(女儿)多。大丫头家生活好一些,妈妈家生活不好,老头还懒的很,一遇上年成不好,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于是经常向大丫头家借粮接济。过去,人们用的都是箩,上下一样大,箩身很高。这—天,她妈妈又向大丫头借粮食来了。丫头正忙,就说:“妈,你自个把箱盖打开装吧。”妈妈走到粮柜子跟前

  • 十八罗汉都有着哪些故事?他们生前都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十八罗汉,佛教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

  • 十八罗汉: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十八罗汉,佛教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释迦牟尼佛为使佛法在佛灭度后能流传后世,使众生有听

  • 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高明吗?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小乘佛教,佛教

    最近有很多朋友询问笔者关于佛教的一些知识,其中都谈到了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佛教中的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坦白讲,笔者对佛家典籍也是心向往之,在人生的一些关键时刻,宏大精深的佛法确实能够帮助迷茫的人走出迷途。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聊聊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可能对佛教有点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佛教大

  • 小乘佛教: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小乘佛教,佛教

    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小乘教法",略称“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里面的“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像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小乘法门,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