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西战争悬疑:英国到底赢了吗

英西战争悬疑:英国到底赢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39 更新时间:2024/2/16 17:08:32

以前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英国赢了, 但战争不是由几场战斗决定的。当时的西班牙是世界帝国,惨败的那支无敌舰队只是西班牙三大舰队(美洲、大西洋、地中海)的一个分舰队。

之后西班牙接连发动了6次针对英国的远征,其中一次成功登陆英国本土,英国的国力已经支撑不了战争,最后新上台的英国国詹姆斯决定西班牙帝国妥协,英西战争在1604年签订伦敦条约后画下句点。

1588年战胜无敌舰队后,伊丽莎白女王得到消息:无敌舰队残的大约50艘船只回到了西班牙。这是一个绝妙的机会,倘若把这些船只摧毁,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将很难有恢复的希望。伊丽莎白指示诺里斯德雷克:“其一是摧毁西班牙国王的船只,其二是占领亚速尔群岛中的一些岛屿,以便阻截途经这里每年去往或来自西、东印度的运送财宝船队。”

可以说,对于1589 年的远征,伊丽莎白的战略意识是非明确的。但是, 一来到海上,指挥官们便自行其是了。远征队于1589年4 月出海,但没有按女王的命令首先去比斯开湾摧毁西班牙船只,而是直接去了靠近里斯本的克鲁那,在克鲁那大肆掠夺,浪费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削弱了自己的力量,给在里斯本的西班牙人提供了准备迎敌的机会。结果,围攻里斯本失败,一次绝妙的机会丧失了。

这样,到1591年,西班牙海上力量恢复了。 英国在1595年从法国撤出军队后的三年里,又发动了三次与西班牙的大规模海上战争。首先出台的是德雷克的美洲冒险计划。他企图占领巴拿马地峡,认为,如果这一目标实现,西班牙的整个美洲运输线将被迫中断。但是,一支西班牙舰队驶向爱尔兰,同时比1588年更强大的一支无敌舰队将在1596年进攻英国。

因此,伊丽莎白下令改变德雷克的行动计划,首先应当像1587年那样尽最大努力在西班牙海岸摧毁无敌舰队的船只,然后才能驶向西印度,并且,必须保证在1596年5月前回到英国。

这一计划遭到德雷克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声称,如果计划改变, 女王将负担一切费用,包括船只、供应、步兵和水兵的薪饷。女王不得已于8 月批准德雷克的计划,船队由6艘王家船只和13 艘商船组成, 女王负责2/3费用,其它由总指挥德雷克和霍金斯及支持者承。由于德雷克与霍金斯间的争吵以及德雷克指挥上的失误,远航没取得任收获,两人都病死在途中。

1596 年6 月初,英国又一支规模空前的远征船队出航,仍采用股份制形式。对于这支远征队女王首先考虑的仍是削弱西班牙的海军力量,保证国家安全。这一战略从根本上说是防御性的。但是,像以前一样,刚来到海上,指挥官们又开始自做主。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进攻加的斯港城。占领加的斯后,几乎所有官兵都忙于抢劫,女王的战略目的被抛在脑后。

四次海上远征无一例外地,一来到海上,指挥官们便自行其是,女王的指示被弃之一旁。这主要是由于远征所采取的股份制形式所致。四次远征都采取了半官方半私人的形式,每次远征女王都有船只和资金投入其中,企图凭借这一点来彻她的旨意。但是,私人入股者的眼睛只盯住远征可能带来的利益,与西班牙海军作战对他们来说是赔本而又危险的事情。结果,四次机会完全丧失了。

英国当时还不具备进行大规模战争的能力。首先是兵源问题。16 世纪末英国人口已经达到4百万人。即使如此,也仅为法国人口的1/4, 不足西班牙的1/2。人口少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都铎时期,英国没有常备军,军队都是临时征集起来的,缺乏训练。这种军队很难在海外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至于英国的海军力量,史学界往往给予过高的估计,甚至认为,英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海军力量的强大和技术的先进。但新近的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没有根据的,“那种西班牙航海技术普遍落后的神话应当完全抛弃”。

总之,英国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西班牙的海上力量有增无减,海上霸权仍然维持,英国在海上战争中负多胜少。那种认为1588年后英国开始树立海上霸权,西班牙从此一蹶不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英西战争在1604年由腓力三世与新任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代表签订伦敦条约后画下句点。英西协议分别停止对爱尔兰与西属荷兰的军事介入,且英方放弃英国在公海上的劫掠行为。

更多文章

  • 朝鲜王朝前期的文臣:成三问是"死六臣"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三问,朝鲜,死六臣

    成三问(朝鲜语:성삼문,1418年【朝鲜太宗18年】-1456年【朝鲜世祖2年】6月8日),字谨甫(근보)、讷翁(눌옹),号梅竹轩(매죽헌)。谥号忠文。本贯昌宁成氏,成胜之子。朝鲜王朝前期的文臣、学者,"死六臣"之一,参与辅助世宗大王创制《训民正音》。公元1455年(明景泰六年),朝鲜少年国王李弘暐

  • 揭秘:死六臣事件与李瑈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死六臣,朝鲜

    李瑈在朝鲜的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让当时的历史发生了改变。李瑈身为世宗国王的第二个嫡出的儿子,按照当时比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其实李瑈已经没有这种资格了,而当时的世宗也是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更加的喜爱和疼惜这个嫡次子,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这种继承方式会在后期产生如此大的麻烦,李

  • 死六臣事件什么时候发生的?死六臣的六位大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死六臣,朝鲜

    死六臣(朝鲜语:사육신)是指朝鲜王朝(朝鲜语:조선왕조)朝鲜世祖时期死于大义的六位大臣,他们是成三问(1418-1456)、朴彭年(1417-1456)、河纬地(1387-1456)、李垲(1417-1456)、俞应孚(?-1456)和柳诚源(?-1456)。公元1455年(明景泰六年),朝鲜少年国

  • 十六罗汉是怎么变成十八罗汉的?还有两个罗汉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十八罗汉,佛教

    由十六罗汉演变成为十八罗汉,主要是从绘画方面造成的。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前蜀简州金水张玄画的十八阿罗汉,宋·苏轼得之于儋耳,题了十八首赞(见《东坡七集》后集二十),但未标出罗汉名称。其次是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苏轼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见之,为之作赞十八首,每首标出罗汉名称,于十六罗汉外第十

  • 关于十八罗汉有着哪些民间传说?十八罗汉成神之前是强盗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十八罗汉,佛教

    远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养的丫头(女儿)多。大丫头家生活好一些,妈妈家生活不好,老头还懒的很,一遇上年成不好,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于是经常向大丫头家借粮接济。过去,人们用的都是箩,上下一样大,箩身很高。这—天,她妈妈又向大丫头借粮食来了。丫头正忙,就说:“妈,你自个把箱盖打开装吧。”妈妈走到粮柜子跟前

  • 十八罗汉都有着哪些故事?他们生前都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十八罗汉,佛教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

  • 十八罗汉: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十八罗汉,佛教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释迦牟尼佛为使佛法在佛灭度后能流传后世,使众生有听

  • 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高明吗?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小乘佛教,佛教

    最近有很多朋友询问笔者关于佛教的一些知识,其中都谈到了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佛教中的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坦白讲,笔者对佛家典籍也是心向往之,在人生的一些关键时刻,宏大精深的佛法确实能够帮助迷茫的人走出迷途。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聊聊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可能对佛教有点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佛教大

  • 小乘佛教: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小乘佛教,佛教

    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小乘教法",略称“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里面的“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像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小乘法门,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

  • 西游记里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佛教,小乘佛教

    在《西游记》第12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中描写,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来到东土大唐,得知唐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水陆大会,便化作一僧人,卖袈裟和锡仗。唐太宗计划买下袈裟和锡仗,给正在讲经的玄奘和尚。菩萨说,贫僧有愿在前,果有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不要钱,愿送于他。今见陛下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