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鲁尔危机,造成了法国总统大选失败?

为什么说鲁尔危机,造成了法国总统大选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00 更新时间:2023/12/9 1:57:22

5月7日,法国大选也落下了帷幕,39岁的中间派前进党主席马克龙获得大选的胜利成功入主爱丽舍宫。与这位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相对的是,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再一次与法国总统的宝座失之交臂。这已经不是极右翼势力的第一次失利,但是“国民阵线”屡败屡战的气势仍然让人感到恐惧与钦佩。极右翼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除了政党之间的博弈之外,还有法国人本身对于极右翼政党的深刻不信任。究其原因,在一战结束之后,当时的法国右翼政党之一的“民族集团”经组建内阁,但是他们的一个举措险些因此将法国再次欧洲大战的漩涡,那便是震惊欧洲的——鲁尔危机。

鲁尔危机是指1923年法国出兵占领德国工业以及煤炭中心鲁尔地区。

一战结束虽然是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后,遭受巨大战争创伤的欧洲各国遭受的是接踵而至的严重社会危机。当时,为了应对战争时期的后勤需要,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扭曲。同时,战争结束之后,军队士兵的大量复员,一瞬间急剧增多的劳动力很快就让很多欧洲国家不堪重负。

这其中,法国工农业发展的较为平均,并拿回了普法战争中被割走的尔萨斯—洛林地区,日子还算好的很多。然而,法国依然问题重重。首先由于战争的剧烈消耗以及新增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工业的需要,法国国内的原材料储量尤其是煤炭严重不足。并且资金短缺依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来法国政府希望《凡尔赛条约》能够带来巨额赔款,但却被德国古诺政府以通货膨胀为由不断拖延赔款的支付。

因此,德国的消极态度引起了法国严重的不满。实际上战后的欧洲,各个主要国家之间可谓矛盾不断。当时,法国人诞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他们担心当下一次战争当中自己会像普法战争那样遭到德国的报复。因此法国右翼政府决定先下手为强,一方面削弱德国,另一方面迫使德国法国赔付拖延的赔款。

1923年,决心让德国支付赔款的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下令法军联合比利时的部队一起进军德国鲁尔。法国的这一决定遭到了英美两国的极力反对,很显然,法国总统的粗暴行为,实际上已经严重破坏了《凡尔赛条约》,极有可能会再次将欧洲大陆拖入战火之中。所幸德国古诺政府还算是静。再加上,德国在《凡尔赛条约》中军队受到了各种限制,因此一旦与法国爆发大规模冲突那么必然会极为的不利,所以德国古诺政府明智的选择了消极抵抗的政策。他们任由法军横行在鲁尔的街头,不过相对的,德国政府正式停止了向法方继续交付《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赔款。

法国与德国就此在鲁尔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对抗政策。法国在鲁尔大肆搜夺煤矿以满足法国工业生产的需要,与之相对的,德国政府命令各级官员停止工作,尤其是铁路部门与鲁尔地区的各大工厂,所造成的损失由德国政府支付。德国的举动显然剖成效,法国在鲁尔地区获得的煤矿低于鲁尔地区正时期的产量。不过普恩加莱显然对于德国的这一举动也早有准备,他们立刻在国内招募工人以及工程师前往鲁尔。伴随着鲁尔地区的复工,德国消极抵抗所带来的胜利在持续半年便宣告失败,而大量失业工人以及马克的进一步贬值,这对于已经通货膨胀严重的德国来说无异于是一场更严重的灾难。

当时,对于德国人来说,通货膨胀已经达到了一个可怕的天数字,鲁尔地区的工人失业如同瘟疫般不断的波及着德国的其他地区,德国经济此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崩溃迹象。食不果腹的工人们涌上了柏林的街头,社会革命的危机亦然将临在了德国社会的头顶。不过,法国的日子也不好过,鲁尔地区的不合作给法国所带来的财政负担,也让法国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变的更加困难。与此同时,法国与鲁尔当地民众之间的摩擦实际上也从未停止。法国士兵们在鲁尔的街头毫无顾忌地侮辱殴打德国人,这种状态有进一步壮大了德国民族主义实力在德国的支持。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互相伤害”中,法德两国逐渐都有些力不从心。新上任的德国总理施特莱斯曼发表了《告德国人民书》,表示为了在德国陷入了更糟糕的境地之前结束这场已经让德国不堪重负的“消极抵抗”,并且告知法方德国愿意接受《凡尔赛条约》中的赔款义务。获得胜利的普恩加莱之后也正式宣告法军撤回本土,鲁尔危机至此终于告一段落。

鲁尔危机的最终结局看似是法国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然而实际上,这场危机带来的灾难性连锁后果远比法国所获得的赔款来的可怕的多。首先这次危机所造成的最直接破坏,便是法国的国际地位遭到了极大的打击。法国在占领鲁尔期间法郎因为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出现急剧的贬值,为了稳定经济,法国不得不像英美两国大量借贷,而这一做法所带来的结果便是法国在之后,关于德国赔偿问题的谈判中不得不将主导权拱手让给了有意扶持德国经济恢复的英美两国。

另一个灾难则是在德国方面,许多以希特勒等为首的退伍老兵势力,本来就对魏玛政府在战后外交上一系列的软弱措施深感不满。鲁尔危机对于这些民族主义来说无异于一次极好的宣传素材。魏玛政府的软弱以及消极抵抗政策对德国带来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之后伴随着德法两国解以及经济的增长让这些极端势力难以获得太多的支持,但是当社会陷入危机动荡的时候,将鲁尔危机再次翻出对于魏玛政府无异于致命的一击。

法国右翼的短视无异于为二战埋下了伏笔,或许这就是法国人无法轻易的相信如今这些极右翼政党满口大道理的原因吧。

标签: 鲁尔危机法国

更多文章

  • 揭秘:你不知道的鲁尔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鲁尔危机,法国

    鲁尔,我们都知道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也是德国最值钱的地方,但是在1923年,全世界恐怕都没想到,在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区居然会爆发鲁尔危机。我们把时间倒回到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德国

  • 鲁尔危机的背景是什么?两败俱伤的军事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尔危机,法国

    一战之后的凡尔赛条约上规定,德国应在1921年5月l日前交付200亿金马克赔款,并成立赔款委员会解决赔款总额和分配比例问题。但德国拖延支付,德国以财政危机为理由,要求延期支付其余款项。英国政府支持德国的要求,提出减少赔款总数和延期付款的方案,但遭到法国的强烈反对。于是不仅英法在赔款问题上的分歧加剧,

  • 高僧玄奘:为取经“偷渡”出境 回程抄了近路(玄奘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玄奘,玄奘之路

    如果没有《西游记》,“唐僧取经”应该不可能成为中国几乎人人知晓的故事。小说里的妖魔鬼怪在现实当中的确是没有的,但当年“唐僧”,也即玄奘的西行求法,其传奇色彩和艰苦程度较之小说中不但并无逊色,可能犹有过之。玄奘西行五万余里,历时17年,行经当时的110个国家。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并不算是一位真正的地

  • 玄奘之路:揭开历史上真实而又凶险的玄奘西游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玄奘,玄奘之路

    玄奘生于一个隋朝的官宦之家,原名陈袆,他的父亲因为不满隋炀帝的统治而辞官归隐。幼年的玄奘曾受到很好的教育,但母亲、父亲先后因病去 世,10岁时只剩下他和哥哥两人相依为命。走投无路的哥俩到洛阳谋求生计,在寺庙里当了两名做杂活的“小沙弥”。3年后,13岁的陈袆从数百名竞争者中脱 颖而出,成为当时年龄最小

  • 玄奘简介 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玄奘生平(玄奘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玄奘,唐朝,唐朝高僧,玄奘之路

    (602-664年)原名陈袆,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通称三藏法师,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

  • 东西教会大分裂的起因是什么?东西教会大分裂的外因与内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西教会大分裂,罗马

    基督教东派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在 1054 年的正式分裂。由于事件具体起因多与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阿卡西乌相关 ,故又称阿卡西乌分裂 。罗马帝国在公元4世纪末分裂之后,东西两部分在社会、政治、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促成了基督教说拉丁语的西部派别和说希腊语的东部派别之间的分化。西部的罗马教会自认

  • 东西教会大分裂是怎样的 东西教会大分裂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西教会大分裂是怎样的

    东西教会大分裂指的是基督教东派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正式分裂,这次分裂发生在1054年。其实基督教东正教和天主教的矛盾历来就存在,双方在语言、教义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短暂的分裂,这次分裂只不过影响更大一些。通过东西教会大分裂简介可以了解一下这一对基督教影响深远的大分裂。利奥

  • 东西教会大分裂经过了多少年 分裂的背景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西教会大分裂,教会大分裂

    东西教会大分裂是指的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的事件,一般认为东西教会是在1054年正式分裂的,而历史上东西教会的形成发展以及分歧日渐严重可以上溯到罗马帝国的分裂,东西教会大分裂经过了多少年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如果从东西罗马395年分裂算起,应该是经过了659年。公元70年,罗马人占领了耶路

  • 揭秘:慕尼黑阴谋到底有多不要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慕尼黑阴谋,世界

    说起慕尼黑阴谋我们都知道这件事,英法德意四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可以说是非常的不要脸的行为,当时签订这个条约的时候竟然没有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到场。相当于一群人商量分你的家产,但是你却没有说话的权利。商量完直接拿走了,连和你都不打招呼。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

  • 慕尼黑阴谋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没有多少人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慕尼黑阴谋,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45年,作为中国人,我觉得应该注重二战史的研究。因为在二战中,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分子的一部分出了非常大的力。如果不是中国在亚洲地区拖住了日本的实力,那么现在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被法西斯分子所统治呢?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在二战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公平,有太多太多的阴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