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铁路”秦驰道,有什么用?古代黑科技之一

古代“铁路”秦驰道,有什么用?古代黑科技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747 更新时间:2023/12/27 1:08:57

中国古代很多黑科技能让今天的人咋舌。秦驰道,便是古代众多令当今世人咋舌的黑科技之一,被称为古代的"铁路"。

秦代驰道

秦始皇深知"路通则人通"的道理。所以秦始皇在统一了中国后,为了能对中国实行长久有效的统治,便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都修建"驰道"。秦始皇为了能让全国各地的车都能在驰道上运行,还强制规定"车同轨"(车轮轴间距相同,可以在相同宽度的轨道上运行)。

驰道,相当于近代的铁路。根据当代考古发现,秦代的驰道不仅有路基,还有轨道枕木,轨道之间还有换系统让车子变换轨道。漫长的驰道线路还设有"车站",用以换马、换货、换车或人……

马在驰道上,能比在普通路面上更快地拉车。据测量,驰道枕木之间的间距,和马的步间距基本吻合,使马每跨一步都不由自主地保持在两根枕木之间的相同距离。这样的设计,使马想偷懒迈小步都不行(因为迈小步,马蹄便会踏在枕木上,而不是落步在两根枕木的间隙中,所以马为了使四个蹄子都落在同一个水平面的枕木间隙中,便不得不保持相同的迈步幅度。)。——这,会使马的行走产生"自激震荡"而恒定快速地拉车。

马在驰道上,能比在普通路面上更多拉货。因为车轮接触路面,在垂直方向承担了车身和货物的重量,所以理论上,马拉车,在垂直方向不受力,只在水平方向出个牵引力。但由于路面不可能绝对光滑和水平:车轮和路面会存在摩擦;并且由于路面不水平,多少会有垂直方向的力,分解到水平方向上。然而驰道的轨道,其光滑度和平直度都要高于普通路面(这导致车轮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以及垂直方向分解到水平方向的力,都远远小于普通路面。),所以相同的马力能在驰道上拉更多的货。

可以看出,秦代的驰道和近代的铁路有很多相似之处。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靠马为动力拉车,一个是靠蒸汽机为动力拉车。

标签: 秦朝驰道

更多文章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修秦直道?(驰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驰道

    千古一帝秦始皇修建秦直道不是一时兴起,仅为自己巡游而随心所欲修建的工程。对于秦始皇来说,统一六国后国家的唯一强敌就是雄踞北方朔漠的少数民族匈奴。他们举族为兵,逐水草而居,骑术精湛,彪悍灵动,来得快去得也快,经常驰入秦北边境内俘掠人口,“利则进,不利则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极难防御。秦始皇统一

  • 秦朝车同轨是什么意思?历史意义是什么?(驰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朝,统一,车同轨,驰道

    车同轨是什么意思?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马车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最早出现“车同轨”记

  • 莱茵河战役过程简介 莱茵河战役最后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莱茵河,美国,德国,希姆莱,莱茵河战役

    战役过程陷入绝境的科尔马当盟军正在争论的时候,美第十二和第二十一军群几乎还挥兵不动,只是在清除阿登地区的残敌,清点伤亡人数并准备下一个战役。由法第一军和美第七军组成的第六军群在南方很远的地方正同准备重新进攻施特拉斯堡和阿尔萨斯平原的德军激烈交战。1945年1月25日成立的德维斯杜拉集团军群〔下辖德第

  • 莱茵河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发生的 莱茵河战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艾森豪威尔,莱茵河战役,希特勒,德国,阿登战役

    1945年,莱茵河战役是盟军为突入德国境内进而完全消灭纳粹德国而进行的一次会战。德国的艰难处境使得战争的结果没有任何悬念,但是希特勒的错误决定对于作为一个国家而言的德国来说,失去了周旋的机会,导致东西两线同时失利。盟军攻入本土也是纳粹德国最后走向覆灭的序曲。尽管在阿登战役中德军已受到挫折,而且到19

  • 莱茵河战役为什么会成为了攻入德国本土和德军最后走向覆灭的序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德国,欧洲战场,诺曼底登陆,法西斯同盟,莱茵河战役

    到了1945年后,德军在欧洲战场上开始吃不消了,由于盟军不断地发力反攻,再加上法西斯同盟国的拖后腿,使得德国在后期的战役中屡战屡败,士气也有些消沉。自从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德军就意味着处于被动的劣势了,直至走向灭国的危机。在1945年,莱茵河战役就是盟军反攻德军的一个例子,这是盟军为了突入德国境内进而

  • 敖德萨保卫战的过程是怎样的?敖德萨保卫战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敖德萨保卫战,苏联,德国

    敖德萨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军队实行的一次防御战役。1941年8月8日至10月16日,苏军独立滨海集团军和黑海舰队一部为掩护南方方面军向东撤退,在失去陆上支援的条件下,依靠诸军种协同一致和市民的支持,抗击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所辖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持续进攻。10月1日至16日,敖德

  • 敖德萨保卫战什么时候发生的?敖德萨保卫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敖德萨保卫战,苏联,德国

    敖德萨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军队实行的一次防御战役。1941年8月8日至10月16日,苏军独立滨海集团军和黑海舰队一部为掩护南方方面军向东撤退,在失去陆上支援的条件下,依靠诸军种协同一致和市民的支持,抗击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所辖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持续进攻。10月1日至16日,敖德

  • 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打了多久?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的结果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新罗西斯克,塔曼半岛

    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是1943年9月9日-10月9日,在苏德战争中北高加索方面军为解放新罗西斯克和塔曼半岛,与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协同实施的进攻战役,是高加索会战的最后一战。战役过程8月19日,新罗西斯克方向展开了激烈战斗。尽管敌人在兵力兵器上占优势,第47集团军和海军陆战队部队仍击退其全部冲击,

  • 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发生于什么时候?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新罗西斯克,塔曼半岛

    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是1943年9月9日-10月9日,在苏德战争中北高加索方面军为解放新罗西斯克和塔曼半岛,与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协同实施的进攻战役,是高加索会战的最后一战。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为彼得罗夫上将)经克拉斯诺达尔战役和尔后改善战役态势的一系列紧张战斗之后,前出到德军坚固筑垒地区--屏护

  • 乌曼-博托沙尼战役的详细过程:乌曼-博托沙尼战役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乌曼-博托沙尼战役,苏联,德国

    乌曼-博托沙尼战役是1944年3月5日-4月1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2方面军为粉碎德军乌曼集团,分割"南方"集团军群和解放乌克兰西南各州,于实施的进攻战役,是苏军右岸乌克兰战略进攻的一部分。过程1944年3月5日,进攻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开始,进展顺利。为了增强突击力量和在主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