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血洗乌桓”得失谈:失去长期的支柱郭嘉(曹操攻乌桓之战)

曹操“血洗乌桓”得失谈:失去长期的支柱郭嘉(曹操攻乌桓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74 更新时间:2023/12/10 2:00:54

东汉末期,北方内战连连,外患并未停止。但自从一个人“问世”后,“胡人”纷纷避其锋芒,很少再犯中原,无论匈奴还是东胡,明显老实下来。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先为汉相、后为魏武帝的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立足北方、尤其是统一北方后,中原外患几乎处于停歇状态。北方各胡人部落,对曹操毕恭毕敬,岁岁来贡“魏王”。连统一的大汉都敢侵犯的匈奴等胡人部落,何以对国家三分之一的主人曹操俯首帖耳、不敢轻慢?

这就必须从东汉末年发生的一起著名征外之战说起,那就是曹操北征乌桓。

熟读三国的人都了解,曹操是在官渡大捷、灭了北方劲敌袁绍主力、追缴其残余势力时征乌桓的,远征乌桓受到众多谋士反对,但唯有一人力主用兵,且要兵贵神速。那就是曹操最器重的谋士的郭嘉。这个曾占据曹操帐中第一谋士座位的智囊与众不同,常有惊人奇谋,曹操对郭嘉言听计从,这一次当然又是一拍即合。

曹操征乌桓采取的是闪电战和血洗战,史载曹操“虚国远征”,可见大张旗鼓、势在必得。这是汉军出塞征战,主动出击的为数不多战例。而且是以骑兵作战为主。

史书对这场恶战多有记录。数万骑兵惨烈混战,“死者被野”。面对游牧民族单兵能力强,曹操骑兵毫不逊色,虎豹骑“获单于蹋顿”,阵前斩首。乌桓群龙无首,三郡主力骑兵先行崩溃,《三国志》记载:“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

白狼山之战曹操大获全胜,曹军乘胜追击,直捣乌桓老巢柳城,一举平定乌桓三郡。

曹操为什么力排众议、执意北征?而且一反汉皇怀柔政策,坚持闪电战和“血洗”呢?

依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曹操个人性格原因,另一个是天下形势使然。

曹操的性格,有别于“一般中国皇帝”。乌桓之战体现了曹操“圆外狼”的特征,在中国的君王行列中,曹操虽然算不得完整的大君王,但却是凤毛麟角的“霸气”外露者。他内战、外战通吃,尤其在外战方面,雷厉风行,更显王者本色。

征乌桓发生于曹操刚刚成了一点气候之时。一般军阀对外不敢有这样的大动作,而曹操却拿出雄主的胆魄。当时北方第一部落军队,还是匈奴人马。但乌桓也是不可小觑的东胡族的一支生力军。乌桓与匈奴同属于北方游牧民族,与鲜卑同属东胡族。其凶猛彪悍程度不亚于匈奴鲜卑。

与如此彪悍部落军队作战,需要“以刚克刚”。曹操有这个胆量,也有这个资本。曹操的骑兵很厉害,虎豹骑可谓天下无敌,三国部队,曹魏的骑兵最有战斗力,如果赤壁之战玩的不是水,而是骑兵,孙武怎么联合都是根本抗不了曹。曹操的军队,有些草原部落的作风,曹操就是靠虎豹骑打败了东桓骑兵。

至于天下形势,曹操与郭嘉的看法是一直的。如果对袁军残余与胡人联手置之不理,那么就是养虎为患,曹魏北疆将永无宁日。曹操征乌桓的直接目标,是奔着他的北方残敌袁氏兄弟,立志要对袁绍家族“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但是最后取得的客观效果,却比原目标更久远。此役不仅解除了“三郡乌桓”对中国北部的威胁,扫清了袁氏的残余势力,彻底统一河北。并且还有一个意外收获——收编乌桓精骑,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三郡乌桓骑兵加入自己的军队,“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大大发展了曹军的骑兵部队。

这“意外收获”应该是曹操征乌桓的直接回报,收编乌桓铁骑,汉军与东胡这只彪悍部落实现了融合。乌桓这些铁血兵源,成为三国魏军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虎豹骑加入了“东胡”彪悍,更加勇猛无敌。从三国的最终结局看,魏军不仅是将领中人才辈出,而且士兵也是最有战斗力的。尤其是骑兵,三国之中,魏军始终独占鳌头。

历史上,像曹操这样敢于收编夷兵的中国君主并不多,在三国的战史中,虽然蜀汉也与外族军队合作过,但那是雇佣,不是收编。例如姜维借羌兵。

曹操征讨乌桓后,除部分乌桓人远迁辽东地区外,“其余众万余落,悉徙居中国”。此役可谓完成“横扫”与“融合”双结合最彻底的战例。

总得看来,曹操征乌桓,两得一失。

“两得”是扬威、强兵。乌桓之战,使曹操威名大震。据史书记载,乌桓大捷后,曹操在北方胡人部落中的威望,已经达到了“北方共主”的程度。曹操在北方“夷族”中树立的威风,其实就是征乌桓打出来的。

如果说诸葛亮对外作战继承的是儒家的“怀柔远人”、“尚德抑武”,那么曹操继承的则是蒙恬陈汤的“原生态”汉魂——“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曹操征乌桓从柳城班师,途经碣石,策马上山,遥望渤海,意气风发,写下千古名篇《观沧海》。为两千年之后,“东临碣石,有遗篇,魏武挥鞭”留下出处。此时曹操已经涌上“天下共主”的霸气。

彼时,南匈奴跟曹操主持的“汉朝关系”水乳交融。当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到邺城来拜贺曹操晋升魏王时,曹操把呼厨泉单于留在邺城,让匈奴的右贤王回去替单于监理国家。

可见曹操的领导派头有多大,各部“胡人”敢不“从命”、唯魏王之首是瞻乎!

可以想见,如果曹操统一中国,那么“大魏朝”应该是一个外战成绩辉煌的王朝,不会任胡人骑在头上作威作福。

当然,征乌桓亦有“一失”。这“一失”就是郭嘉为这场外战付出了生命。力主远征的郭嘉随曹操出征,不幸在北征中身染重病,一命呜呼。郭嘉的“夭亡”,对曹操来说,犹如刘邦张良

血洗乌桓回来,曹操重赏了谏劝者,众人以为他是为用兵而懊悔,其实更大的成分,他是为失去“第一谋士”痛心。

事实证明,曹操征乌桓虽然劳师,但却一劳永逸,“攘夷”一举成功,几十年再无边患。而最大的损失,却是郭嘉的早逝。本来曹操曾多次讲过,自己百年之后要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郭嘉。郭嘉比曹操小15岁,完全可保到曹操孙子做皇帝,可才子“才高命短”,郭嘉死后,曹操一时难寻替身,晚年选择了司马懿做“帝师”,乃至葬送曹魏江山。

标签: 郭嘉乌桓曹操曹操攻乌桓之战

更多文章

  • 三国袁术称帝为何只有两年时间 最终为何会吐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袁术,吐血身亡,袁术称帝

    三国袁术 三国时期,袁术因为讨伐董卓出名,之后袁术与袁绍对立,但被袁绍曹操联军大败,之后袁术在建安二年的时候获得玉玺称帝,但是袁术无治国之方,让当时的江淮地区民不聊生,众叛亲离的袁术最终被吕布曹操所击迫,吐血身亡。三国演义袁术剧照袁术是名门子弟,是东汉世家的后人,传说他出生的时候,神仙托梦给他母亲

  • 袁术失败的原因:注重虚名导致了其盲目的称帝(袁术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袁术,失败,称帝,,袁术称帝

    公元199年夏,袁术呕血斗升而死。估计他到死也不能相信,自己竟会是这个结局。袁术家四世五公,且袁术是嫡子。在那个拼爹的年代,如此牛逼的出身想必让袁术从小就有极强的优越感,并断定自己定会登上权力顶峰,而且这个内定的结果不会因他能力的大小、品德的好坏而改变,只要他姓袁、是袁家的嫡子,就足够了,其他一切荣

  • 袁术简介 三国汉灵帝时期虎贲中郎将袁术生平(袁术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袁术,三国,三国皇帝,袁术称帝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

  • 袁术称帝当了几年皇帝 袁术称帝后国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袁术,皇帝,国号,袁术称帝

    后汉末期,想称帝的不少,敢称帝的不多,一是汉祚四百年,大汉江山刘姓子孙自己不爱惜可以,但外人篡夺却要为此承受舆论压力;第二,当时的情况宛若如此:光天化日之下,一群强盗看着一个小孩子手掷黄金,大家心里都痒,但是又都得忍着绷着,谁第一个动手,谁就会遭到群起而攻之,这也是一种恐怖平衡。曹操后来自夸,要不是

  • 源平合战的众多战役之一:富士川之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富士川之战,日本,源平合战

    富士川之战是于日本平安时代晚期治承四年十月二十日(1180年阳历11月9日)发生在骏河国(现为静冈县)富士川之战役。由平维盛所领军的平氏大军在富士川一地与源赖朝的军队遭遇,此役是后世泛称源平合战的众多战役之一。被流放到伊豆国的源赖朝为响应以仁王对平家的讨伐令,与北条氏一族共同举兵。虽然在石桥山之战一

  • 源平合战的详细过程介绍,源平合战的结果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源平合战,日本

    源平合战史称"治承·寿永之乱",指日本平安时代末期,1180年至1185年的6年间,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家族集团一系列争夺权力的战争的总称。合战始末以仁王令旨讨平1179年,平重盛病故,后白河法皇收回平重盛领地越前国,引起平清盛不满。平清盛惟恐大祸不远,决定先发制人,乃将后白河法皇软禁在鸟羽殿。118

  • 源平合战什么时候发生的?源平合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源平合战,日本

    源平合战史称"治承·寿永之乱",指日本平安时代末期,1180年至1185年的6年间,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家族集团一系列争夺权力的战争的总称。平安时代末期,贵族间充满了权力的冲突与矛盾,最终诉诸武力解决。在1156年的保元之乱和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伊势平氏皆为胜方贡献良多,战功赫赫,尤其是平治之乱,

  • 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幕府时代的开始(源平合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源赖朝,日本,源平合战

    早期经历1147年四月八日,源赖朝出生于尾张国热田(今爱知县名古屋市热田区),是源义朝三男。幼名“鬼武者”,或者是“鬼武丸”。母亲是热田神宫大宫司藤原季范的女儿由良御前。1158年,源赖朝任皇后宫权少进。1159年,源赖朝十三岁。这年阴历十二月,日本发生了平治之乱。以后白河上皇为靠山的平氏,击溃了藤

  • 布哈拉汗国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布哈拉汗国,波斯

    布哈拉汗国(英语:Khanate of Bukhara)是1500年至1920年间位于中亚河中地区的一个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波斯文化圈封建王朝,因16世纪中叶迁都至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而得名,一度为强盛的中亚军事封建王朝。1920年爆发革命,被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推翻。布哈拉汗国为中央集权

  • 布哈拉汗国:中亚最大的定居化突厥人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布哈拉汗国,波斯

    乌兹别克人为突厥人的一支。他们的一个源流可以追溯到萨曼王朝时期,为波斯卫戍河中地区、花剌子模地区、呼罗珊地区的古拉姆突厥奴隶兵,他们中有葛逻禄人、察赤人、乌古斯人、卡拉吉人、阿儿浑人、伊美克人、康里人、巴赫蒂亚尔人、钦察人等(所以说乌兹别克人是中亚最复杂的一个民族)。这一拨各种各样的突厥语人已经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