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哥特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哥特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279 更新时间:2024/1/22 23:03:06

国际背景

527年,查士丁尼即东罗马帝国皇帝位。查士丁尼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就是重视旧罗马帝国的大统一局面。

西罗马灭亡后,东罗马皇帝便以旧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命。查士丁尼便是如此,他复辟旧罗马帝国的政治理想,有着狂热的宗教色彩,富于进攻性。

西罗马灭亡后,其领土多在日耳曼蛮族的统治之下,查士丁尼说:“哥特人以暴力夺得了我们的意大利,却至今不把它交还。”而这些蛮族国家的统治者都信奉基督教异端——阿利乌斯派。这个教派主基督是上帝创造的人而不是神,因而也不能与上帝同语,他们还反对教会占有过多的地产。

这些情况都是罗马所不能接受的。罗马皇帝被认为是基督教正统的保护者,罗马帝国与基督教世界实际是两位一体的。查士丁尼是强硬的正统教徒,他立志荡平异端的蛮族国家,重建政治上、宗教上双重统一的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的经济政策宗教政策都是为了他的复辟服务的。

查士丁尼当政时,国库充裕,但为了适应大规模对外扩张的需要,查士丁尼不异季任酷吏,施行苛政,横征暴敛。他为了增加收入,还实行专卖制度,国家掌握了获得颇丰的丝绸专卖权。此外,他们还增收附加的土地税。可以说,查士丁尼实行的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财政政策。

查士丁尼与教会的关系也完全是为了保证他放手进行战争的。他的宗教政策有两上方面是值得注意的。一是”皇帝教皇合一论”。他认为国家的统治者既是皇帝又是教皇,同时握有最高的世俗力和神权。为了打击异端,查士丁尼于529年封闭了新柏拉图学派设在雅典的“学园”,这标志着西方化史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被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所取代。查士丁尼虽然给了教会很多特权和支持,但他又自认为拥有干预教会的权力。他把教视为国家的仆人,政治的工具。

查士丁尼宗教政策的另一方面是极力交好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这是为了今后收复帝国西部领土时能取得教会的支持。

国内背景

为了统一帝国,查士丁尼还有法律上做了充分的准备。528年,查士丁尼下令编纂帝国法典,共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理汇要》、《法学总纲》、《法令新编》四大部分。

这些法典,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昔日罗马帝国光景的追念和赞颂,又基本因循了罗马旧法。这些法典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明确肯定皇帝的专制权力;皇帝是惟一的立法者,惟一有权解释法律,皇帝是至高无上、至圣至明的。

罗马帝国的专制君权在查士丁尼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他进行内政改革,赋以行省长官以军事和行政全权,这就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和专制君权在政治上保证了查士丁尼彻他的政治主张,实际也促成了他为实现本已过时的政治理想而一意孤行,以至最后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当时,东罗马在东方和西方所面临的形势是不同的。对于查士丁尼来说,他复辟计划的最大威胁来自于东方新兴起的萨珊波斯帝国。为解此后顿之忧,查士丁尼于532年同波斯科斯洛兹订立了“永久和约”。为此,东罗马波斯支付了11000磅的黄金。这反映了查士丁尼东方政策的基本原则,即对波斯以防御为主,以便尽可能保证西部征服战争所需的兵力。

在西部地区,查士丁尼意欲进攻的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此时内部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日耳曼蛮族上层统治者背弃昔日的军事民主传统,成为新兴的封建主阶段级。同时,蛮族同罗马人的冲突也因宗教和民族矛盾而加剧。

这些情况决定了蛮族王国的统治根基越来越不稳,也给了查士丁尼以可乘之机。尤其是各蛮族王国的统治者对查士丁尼的复辟活动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十分落后,又受罗马旧制的影响很深。以至于他们还认为“罗马皇帝就是人间上帝”。所以,在东罗马的严重威胁面前,各蛮族国家不但不能联合起来,反而互相掣肘。在这种情况下,查士丁尼开始了他统一帝国的步伐。

标签: 哥特战争拜占庭帝国

更多文章

  • 马其顿王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马其顿王朝历代统治者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其顿王朝,拜占庭帝国

    巴西尔一世巴西尔一世(又译:瓦西里一世)(亚美尼亚人)(希腊语:Βασίλειος ο Μακεδών,约811年~886年8月29日) 拜占庭帝国皇帝(867~886年在位),农民出身的他通过迈克尔三世的赏识和提拔,及一系列手段成为拜占廷皇帝,马其顿王朝的创建者,也是拜占廷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

  • 马其顿王朝的创建者:巴西尔一世简介,他也是拜占廷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巴西尔一世,马其顿王朝,拜占庭帝国

    巴西尔一世(又译:瓦西里一世)(亚美尼亚人)(希腊语:Βασίλειος ο Μακεδών,约811年~886年8月29日) 拜占庭帝国皇帝(867~886年在位),农民出身的他通过迈克尔三世的赏识和提拔,及一系列手段成为拜占廷皇帝,马其顿王朝的创建者,也是拜占廷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他所建立的

  • 马其顿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马其顿王朝的起源与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其顿王朝,拜占庭帝国

    马其顿王朝,又名亚美尼亚王朝,是拜占庭帝国中期的一个王朝。在867年由绰号马其顿人的巴西尔一世建立,止于狄奥多拉女皇于1056年病故(或米海尔六世于1057年被伊萨克一世·科穆宁推翻),共持续189年(或190年)。在马其顿王朝中期,拜占庭帝国完成了军事复兴,但王朝后期,各种弊端也逐渐显现。名称起源

  • 清代文学家 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赵翼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文学家,诗人,乾隆,袁枚,张问陶,性灵派三大家

    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

  • 清代杰出诗人 性灵派三大家之一——张问陶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书画家,诗人,乾隆,性灵派三大家

    张问陶(1764—1814) ,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

  • 东哥特王国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对世界有着怎样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哥特王国,日耳曼

    374年东哥特部落联盟被匈人击溃后,随匈人向西推进,居住在潘诺尼亚。453年上帝之鞭阿提拉死后,东哥特人乘机摆脱匈人的统治。454年,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多瑙河上游班诺尼亚(今匈牙利西部)。488年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493~526在位)在拜占庭帝国皇帝芝诺的怂恿下出兵意大利,围困拉文纳,久攻不克,遂和

  • 东哥特王国的历史是怎样的?东哥特王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哥特王国,日耳曼

    狄奥多里克的统治当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芝诺(Zeno)任命东哥特族领袖狄奥多里克(Theodoric)为帝国官员去驱逐篡位的奥多亚塞。狄奥多里克率领东哥特人在489年越过阿尔卑斯山,打败了奥多亚塞,并成为亚平宁半岛的统治者。狄奥多里克虽然是东哥特族领袖,但是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他的童年在君士坦丁堡以人

  • 东哥特王国是怎么建立的?东哥特王国发源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哥特王国,日耳曼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考古学家及语言学家从北欧铜器时代文化的证据中推断日耳曼民族的发源地应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日德兰半岛及德国北部。日耳曼民族在西元前五世纪时已经从他们的发源地向外扩展了。刚开始靠近罗马帝国边境的日耳曼部族与罗马帝国的接触包括了贸易、移民,有些日耳曼人成了奴隶,有些日耳曼人则以个人或团

  • 为何说没有才女邓绥就没有如今的造纸术呢(造纸术改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才女邓绥,造纸术,造纸术改进

    邓绥15岁入宫,22岁被册封为皇后,但依然谦和平易,从不居尊自傲。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则坚决派兵镇压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邓绥德才兼备,文化修养颇高。她不好珍玩,钟情文籍,因此酷爱纸墨。《后汉书•皇后纪》记载:是时,方国贡献

  • 蔡伦是怎样发明的造纸术?造纸术如何传到外国的(造纸术改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造纸术,蔡伦,汉朝,造纸术改进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耒阳县)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只是一个小宦官。章和二年(88年),章帝驾崩,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中常侍是东汉地位较高的宦官,负有传达皇帝诏令和掌管文书之责。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当时的纸张还有些粗糙,蔡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