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其顿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马其顿王朝的起源与衰落

马其顿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马其顿王朝的起源与衰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960 更新时间:2023/12/26 5:38:44

马其顿朝,又名亚美尼亚王朝,是拜占庭帝国中期的一个王朝。

在867年由绰号马其顿人的巴西尔一世建立,止于狄奥多拉女皇于1056年病故(或米海尔六世于1057年被伊萨克一世·科穆宁推翻),共持续189年(或190年)。

在马其顿王朝中期,拜占庭帝国完成了军事复兴,但王朝后期,各种弊端也逐渐显现。

名称起源

事实上王朝创始人巴西尔一世并非马其顿人或马其顿裔,而是亚美尼亚人。

他幼年曾经被关押在一座监狱,这座监狱由于关押了大量马其顿人而被称为"马其顿监狱",他"马其顿人"的绰号也由此而来。

王朝概况

这个王朝屹立在千年不倒翁拜占庭中央,由一个来自亚美尼亚山区的农民神话般地建立起来,并将拜占庭实、尚武、狡诈的特性发挥到极致,重组了中世纪世界政治格局,使基督教明的火种在诸蛮族的围攻下仍然生生不熄,在它的影响下,东欧各蛮族逐渐走上了文明化并建国的道路。

既有巴西尔二世又有君士坦丁七世的马其顿王朝,不但是军事政治上的黄金时代,更是学术文化上的盛世。

王朝创始人巴西尔原为阿摩里亚王朝皇帝迈克尔三世 (842~867在位)的宠臣 ,867 年篡位称王,为巴西尔一世。

马其顿王朝时期,封建制已经形成,大土地所有制日益发展,自由农民土地被剥夺,纷纷破产沦为农奴。反封建的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如928年小亚细亚的铜手瓦西里起义

。为了保证税源兵源,皇帝被迫公布法令,扶助工商业,保护小农利益,以缓和矛盾。

巴西尔一世颁布新法典,补充和更新《查士丁尼法典》;改建军队,特别是海军,努力提高战斗力,并四邻发动攻势,迫使阿拉伯人退却,收复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占领两河流域和叙利亚大部,在北境与保加利亚人抗争。通过征服和传教活动使拜占庭入到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俄罗斯等斯拉夫人国家。东正教也随之广泛传播。

至巴西尔二世 (976~1025在位)时,多次颁布法令,限制大封建主兼并土地,但未切实执行。

1018年征服了从北方威胁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第一保加利亚王国。

王朝衰落

巴西尔二世一生未婚,也没有留下子嗣,而继任者,他的弟弟君士坦丁八世沉湎酒色,将政事交给大贵族。他在弥留之际才把次女佐伊草率地嫁给了任君士坦丁堡郊区总督的贵族罗曼努斯·阿吉鲁斯,后者于1028年继位,成为罗曼努斯三世。

罗曼努斯三世的祖先是马其顿朝的罗曼努斯一世,罗曼努斯在君士坦丁堡大兴土木,并向教会捐赠大宗财富,以获得支持。罗曼努斯有志向但才能平庸,在1030年以报复骚扰东部边境的穆斯林为名进攻阿勒颇。但拜占庭部队惨败而归。尽管骁将乔治·曼尼亚克斯在1032年发动奇袭夺下从塞尔柱人手中夺回埃德萨,拜占庭舰队也在亚得里亚海击败了阿拉伯海军,但这次失败基本毁掉了罗曼努斯三世的公众形象。

罗曼努斯三世上台之后,同意给大贵族减税,许多巴西尔二世定下的限制大贵族特权的法律政策先后被废止,而更重要并具代表性的是,他下令允许军区的自耕小农成为农奴--这明显相悖于巴西尔二世制定的,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保护自耕小农和政策。

很快陷入财政紧的他打起了佐伊日开销的主意,而这个不肯回家又要克扣女皇生活花销的老皇帝也终于激怒了佐伊。

1034年,罗曼努斯三世在浴室中暴毙,商人米哈伊尔在他死后次日立即与佐伊结婚并登基称帝。称米哈伊尔四世。

米哈伊尔四世即位后很快架空佐伊的权利,把佐伊打入宫,但进入三十岁后,米哈伊尔四世的癫痫病愈发严重,而在此之前他把权利交给了自己的兄长,大太监约翰。约翰掌权之后立即收紧银根,开征新税,并且进行军事改革。1038年,在约翰的授意下,在埃德萨攻城战中崭露头角的乔治·曼尼亚克斯率领部队登陆西西里岛。

但突然的加税引起了贵族和平民的一致不满,很快在君士坦丁堡就有几次失败的密谋政变发生。更不巧的是,1035年爆发的旱灾和蝗灾引起的大饥荒迅速使安条克,尼科波利斯(Nicopolis)和保加利亚爆发的骚乱升级为叛乱。1037年,佐伊也企图发动政变囚禁约翰。

1038年,安条克再次爆发军队暴动,暴动被米哈伊尔和约翰的另一个兄弟君士坦丁镇压后,约翰在1040年开始清洗君士坦丁堡和安纳托利亚可能的反对势力,但却无力对付已经公然反叛的塞奥多西阿波利斯总督。此时,已经夺取了叙拉古和西西里岛东海岸的乔治·曼尼亚克斯正准备前往南意大利对付因为不满薪水而夺走巴里的诺曼叛军。但他也被解职。次年(1041年),拜占庭夺回的西西里岛土地全部丢失。

巴尔干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佩臣涅格人被逐出后,因为惧怕佩臣涅格人的塞尔维亚人在1040年再次宣布脱离,而保加利亚人紧随其后爆发叛乱。1041年,病重的米哈伊尔四世亲自带着包括瓦拉几亚卫队在内的四万精兵进入巴尔干,依靠兵力优势大败叛军并俘虏了乱党首领。但此时的米哈伊尔四世已经病入膏肓。1041年12月,他死于恶化的癫痫并发症。弥留之际,他拒绝了佐伊见他最后一面的要求。

在1041年12月米哈伊尔四世亡故后,他的侄子米哈伊尔即位,称米哈伊尔五世。和他的叔叔不同的是,米哈伊尔五世上位后打算立即释放之前被怀疑和逮捕的贵族和将军,为了扫除可能阻止他的障碍,他将大伯约翰送进了修道院,并释放了包括乔治·曼尼亚克斯在内的诸多贵族和将军。

但也许是操之过急,米哈伊尔在对付旧势力的时候,错误的把佐伊女皇也一并送进了修道院。这立即引起视马其顿朝血统为正统的市民的不满,暴动的市民很快冲进了皇宫,将即位才半年的米哈伊尔五世抓住并刺瞎双眼,送进了修道院。拜占庭王室权力再次陷入短暂的真空。被重新扶上位的佐伊再次选择了一个英俊的贵族富商君士坦丁·莫诺马修斯(Monomachos,意为"单打独斗")作为丈夫。

君士坦丁九世上位后,清理了二米哈伊尔的党羽,但位当年,他也罢免了在意大利与诺曼人对峙的乔治·曼尼亚克斯。立下大功却被数次罢免的曼尼亚克斯大怒,于九月自立为帝,并率领包括瓦拉几亚卫队在内的精锐部队部队登陆巴尔干,逼近萨罗尼卡。在萨罗尼卡附近的一场野外决战中,已占上风的曼尼亚克斯意外阵亡。而这次叛乱也就此结束(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叫Romanus

Sclerus的文官和曼尼亚克斯是邻居,二人不和,而且Romanus

Sclerus觊觎曼尼亚克斯在安纳托利亚的庄园,于是向君士坦丁九世进谗言,想害死曼尼亚克斯。也有说法是这次莫须有的罢免和君士坦丁九世的情妇有关)。

君士坦丁九世和情妇的关系在君士坦丁堡也早已近人皆知,城内流传着君士坦丁九世将谋害佐伊和狄奥多拉的传言。1044年,君士坦丁堡再次发生骚乱,几乎杀死君士坦丁九世,但被出现在阳台的佐伊和狄奥多拉平息。

处理政治问题无能的君士坦丁九世处理经济问题同样无能。他再次开始大兴土木,浪费国库。此外,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不得不拉拢大贵族和土地拥有者,给贵族和大地主减税,并提高文官的薪俸。这直接使贵族文官势力开始在各地抬头。更严重的是,他开始在以信誉著称的诺米斯马金币中掺假,而上一次,罗马皇帝在货币中掺假还要追溯至3世纪。这次掺假直接导致大批部队工资贬值。

边境问题在君士坦丁九世的时代更加严重。1043年,基辅罗斯海军进攻拜占庭,很快被拜占庭海军击溃。但君士坦丁九世和罗斯人的谈判促成了一次联姻,君士坦丁的一个女性亲属(女儿或妹妹,而且其名有争议)与基辅大公之子联姻,并开始了拜占庭与罗斯长达数百年,甚至延续至今的友谊。

1047年,君士坦丁九世的侄子Leo

Tornikios在亚德里亚堡发动叛乱,集结了巴尔干大部分的部队并并试图围攻君士坦丁堡,但这次失败的围城战却让他兵败被俘。这次叛乱极大的影响了拜占庭在巴尔干已经变得混乱而脆弱的军事部署,并直接导致1048年佩臣涅格人的大举入侵。这次入侵持续五年之久,君士坦丁九世无力反攻,只得同意佩臣涅格人在境内居住。这以引狼入室的举措使佩臣涅格人问题进一步恶化。此外,意大利的诺曼人没有曼尼亚克斯阻挡,也开始侵袭卡拉布里亚。

1045年,亚美尼亚阿尼王国成为拜占庭保护国,但此举却使拜占庭和塞尔柱克突厥人直接接壤。1048年,双方在亚美尼亚开战,但次年即缔结条约。此时的突厥人无力侵攻天堑之后的安纳托利亚,也无力对付庞大的拜占庭;而拜占庭人也对那些土地没有兴趣。订立合约在当时是对双方都很合适的举措。但君士坦丁九世似乎对于作战经验丰富,尤其在短期作战中效果显著的雇佣兵情有独钟,而冷落拜占庭本地的卫戍部队。为了一次性解决军饷问题,他于1053年解散了亚美尼亚军区5万(一说5千)老兵。

1054年,东部教会再次就圣餐中的有酵饼和无酵饼问题与教皇发生争执,结果,多年的积怨就此爆发,双方互开除了对方的教籍,东西教会就此分道扬镳。君士坦丁九世本希望借助教皇对付侵袭意大利的诺曼人,因而他反对牧首米哈伊尔的激进行为,但此时君士坦丁也已经重病,无力控制这一切了。1055年,君士坦丁九世病故,留下一个吏治青黄不接,财政危机混乱不堪,边境危机四伏的帝国。

王朝终结

1050年佐伊病故,1055年君士坦丁九世病故,狄奥多拉成为唯一的女皇。但她终身未嫁,直到1056年,她才在弥留之际立已经年过六旬的行政官员米哈伊尔·布林加斯为继承人。同年,狄奥多拉病故,米哈伊尔即位,称米哈伊尔六世。

米哈伊尔六世和他之前的四位男性皇帝,在被立为皇帝之前都没什么威信可言,但米哈伊尔六世与他们不同的是,他在当皇帝之前是负责给军队发放不纯的诺米斯马。这个工作的负责人很明显会受到上至将军下至士卒的一致反对。1057年,东部大将伊萨克·科穆宁在帕弗拉格尼亚自立为帝,同年兵进君士坦丁堡,米哈伊尔听从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建议,逊位并成为一名修道士。马其顿王朝结束,科穆宁王朝开始。

更多文章

  • 清代文学家 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赵翼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文学家,诗人,乾隆,袁枚,张问陶,性灵派三大家

    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

  • 清代杰出诗人 性灵派三大家之一——张问陶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书画家,诗人,乾隆,性灵派三大家

    张问陶(1764—1814) ,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

  • 东哥特王国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对世界有着怎样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哥特王国,日耳曼

    374年东哥特部落联盟被匈人击溃后,随匈人向西推进,居住在潘诺尼亚。453年上帝之鞭阿提拉死后,东哥特人乘机摆脱匈人的统治。454年,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多瑙河上游班诺尼亚(今匈牙利西部)。488年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493~526在位)在拜占庭帝国皇帝芝诺的怂恿下出兵意大利,围困拉文纳,久攻不克,遂和

  • 东哥特王国的历史是怎样的?东哥特王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哥特王国,日耳曼

    狄奥多里克的统治当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芝诺(Zeno)任命东哥特族领袖狄奥多里克(Theodoric)为帝国官员去驱逐篡位的奥多亚塞。狄奥多里克率领东哥特人在489年越过阿尔卑斯山,打败了奥多亚塞,并成为亚平宁半岛的统治者。狄奥多里克虽然是东哥特族领袖,但是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他的童年在君士坦丁堡以人

  • 东哥特王国是怎么建立的?东哥特王国发源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哥特王国,日耳曼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考古学家及语言学家从北欧铜器时代文化的证据中推断日耳曼民族的发源地应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日德兰半岛及德国北部。日耳曼民族在西元前五世纪时已经从他们的发源地向外扩展了。刚开始靠近罗马帝国边境的日耳曼部族与罗马帝国的接触包括了贸易、移民,有些日耳曼人成了奴隶,有些日耳曼人则以个人或团

  • 为何说没有才女邓绥就没有如今的造纸术呢(造纸术改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才女邓绥,造纸术,造纸术改进

    邓绥15岁入宫,22岁被册封为皇后,但依然谦和平易,从不居尊自傲。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则坚决派兵镇压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邓绥德才兼备,文化修养颇高。她不好珍玩,钟情文籍,因此酷爱纸墨。《后汉书•皇后纪》记载:是时,方国贡献

  • 蔡伦是怎样发明的造纸术?造纸术如何传到外国的(造纸术改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造纸术,蔡伦,汉朝,造纸术改进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耒阳县)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只是一个小宦官。章和二年(88年),章帝驾崩,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中常侍是东汉地位较高的宦官,负有传达皇帝诏令和掌管文书之责。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当时的纸张还有些粗糙,蔡伦总结

  • 历史上宦官干政的始作俑者是改进造纸术的蔡伦?(造纸术改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宦官,蔡伦,造纸术改进

    众所周知,四大发明是中国的骄傲,说起四大发明,就不能不提到蔡伦这个人物。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或改进者,蔡伦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的人生轨迹,而他的最后归宿则更不为人所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漂亮,活泼可爱,此乃人之常情,但在东汉初期的汉章帝时代,如果谁家的孩子是个智商高

  •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是以印度佛教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后进行的本地化同化,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分出来的,目前主要有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而汉传佛教受北传佛教的影响比较大,是北传佛教里主要的一支流派,并以大乘佛教的教义为主,主张普渡众生,往生极乐的思想。而汉传佛教随着中国势力的扩张,也影响到了周边日本,朝鲜等国家。藏传

  • 揭秘历史上的汉传佛教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传佛教是文化突变的结果

    汉传佛教,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进行的和本地文化相适应的同化,从而形成了的一个佛教新分支,汉传佛教也归属于大乘佛教,在教义上主张普渡众生的宗教思想,讲究学佛念讲讲佛,注重佛教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汉传佛教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当然不是,佛教自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就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