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樊城之战于禁为什么要投降关羽?真相是什么?

樊城之战于禁为什么要投降关羽?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83 更新时间:2023/12/31 13:54:20

公元219年,曹操在汉中之战中不利,率军去了斜谷,留下大将夏侯渊驻守汉中。但是曹操刚离开汉中近一年,就传来夏侯渊被斩杀,汉中失守的消息。正当曹操为此痛心时,驻扎在襄,樊一线的曹仁又派使者向曹操求救。原来驻扎在荆州的关羽听说了刘备在汉中击败夏侯渊后,也想着夸大战果,把矛头指向长安,洛阳一带,直接威胁曹操的大后方。

面对如此重大军情,虽然已经身心疲惫的曹操还是强打起精神,召集所有的谋士,商议抵抗关羽的对策。此时已经升迁为丞相府参谋的司马懿,也成了曹操最信任的参谋之一。司马懿向曹操献上了离间孙刘关系的计策,曹操觉得可行,但是此计需要时日太长,根本救不了告急的曹仁。这时刚刚够资格参加曹操军事会议的谋士满宠献策说:关羽虽然勇武慑人,但是只要我们再派一支精兵,使关羽腹背受敌,樊城之围可解。

此时曹操也正在考虑增兵樊城之事,但是看着屹立在朝堂两侧的众武将,曹操一时不知道该派谁去。突然曹操的目光停留在了老将军于禁身上,曹操看着这位随他南征北战的老将已经眉须全白,心中有些不忍,但是面对军国大事,曹操不由得考虑这些儿女情长。曹操大喊一声:于禁将军。于禁微微躬身,抱拳在兄,响亮的回答到:“末将在”!

曹操问他:我想委派你去襄阳求助曹仁,可愿当但此任。于禁答道:大王调遣,于禁愿望,但需要大王再派一员上将助我。曹操又问:谁愿意助于将军此行。这时一位满腮胡须的虎将站出来说:末将愿望。曹操见他勇气十足,心中颇为高兴,他兴奋的说道:一文一武,我希望你们完美配合,击败关羽。曹操安排好行军行程后,还是不太放心,于是就单独留下于禁谈话!

曹操找于禁谈话的目的就是告诉他,汉中之战,夏侯渊已经损失了大部南方精锐,你这次前去,不能再学夏侯渊骄傲自满,不然我南征大军就损失殆尽。于禁听到曹操的嘱咐后,深感此次任务艰巨,抱着以身殉国的态度前去支援曹仁。

于禁和庞德大军出发数日后,驻扎在离樊城十几里路的地方停下来。此时正值秋季,秋雨连绵,一连几日见不到阳光。而关羽仔细观察了于禁驻扎的地方后,心中大喜,于是和关平策划水淹于禁十几万大军的计策。于禁在樊城附近驻扎十几日后,深感不安,于是派庞德去观察周边地形。就当庞德刚刚离开军营,倾盆大水就来到于禁军营,一时间,于禁的十几万大军被冲的七零八散。

正当于禁痛心疾首之时,关羽已经率领大军前来,正大肆屠杀曹军。于禁见状,捶胸顿足,仰天大叹:魏王,于禁有负重托啊,只好已死谢罪了。说罢于禁准备把剑自杀。随从一个校尉拽住他的手说:将军不可自杀,将军如果还有怜悯之心,就请向关羽投降,救救尚在水中挣扎的数万兄弟的性命吧。于禁看着在水中挣扎和被关羽军屠杀的士兵,有气无力的说到:好吧!

于禁遣将向关羽传达了投降之意,关羽立即命令说:停止屠杀,全力营救魏兵。就这样,于禁牺牲了几十年的赫赫功名,以自己一人之力,拯救了数万魏军免遭屠杀。在古代这种重视名节的时期,于禁能够忍辱负重的投降敌军,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所以世人不能因为于禁投降就贬低他,更应该了解他投降背后的目的!

标签: 樊城之战三国

更多文章

  • 为何爱兵如子的关羽被将士抛弃?原因是什么(樊城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汉朝,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这城战役是三国时非常有名的一场战役,在当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战。这一战对于关羽来说,可以说是一次辉煌的胜利,也是一次悲惨的失败。之所以说这一战是辉煌的胜利,主要是因为,这场战役的初期关羽的表现非常的精彩,直接把关羽推向了他军事生涯的顶点:从一开始的水淹七军,到之后的斩杀庞德,最后直接吓得曹操

  • 齐灭宋之战,齐国为什么会引起众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齐灭宋之战

    春秋末年,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秦 、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

  • 齐灭宋之战为什么打得那么艰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齐灭宋之战

    齐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诸侯国,在春秋时称国霸,在战国时又是七雄之一,为何灭区区一个宋国会打得如此艰难?几次三番受阻,且灭国之后还造成自己过大的损耗,以致后来被五国围攻几近亡国。为何区区一个宋国能把齐国拖累至此?宋灭齐之战为何会打得如此艰难?公元前286年,齐国发兵灭宋。但是在这一次战争之前,齐国为攻宋

  • 宋康王让宋国成战国第八强国 也让其灰飞烟灭(齐灭宋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康王,宋国,春秋战国,齐灭宋之战

    当时间从春秋走到了战国阶段,韩魏赵齐楚燕秦这七个国家成为历史大舞台的主角。不过,除了以上七个大国外,鲁国、卫国、郑国、越国等国家也曾在战国的舞台上亮相。尤其是地处中原的宋国,更是成为大国争抢的焦点。当然,这一切都必须从宋康王说起,也要从宋康王终结。宋康王也被称为宋王偃、宋献王,是宋剔成君的弟弟。在宋

  • 济西之战后燕国看似强大其实极其虚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济西之战

    战国中期,齐、秦两强东西对峙,较弱的燕国与齐是近邻。燕王哙于公元前318年让位于燕相子之,以致太子平与子之因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齐宣王于公元前314年乘机攻燕,在50天之内攻下燕都蓟,杀燕王哙和子之。但由于齐军在燕大肆烧杀抢掠,燕国民众纷纷起来反抗,各诸侯国也准备出兵救燕,迫使齐军撤退,太子平即位为

  • 揭秘齐国吞并宋国后为什么会差点亡国?(济西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国,济西之战

    在战国时期,虽然战国七雄非常耀眼,但也存在过宋国、越国、郑国、鲁国、中山国等诸侯国。其中,宋国因为坐拥工商业重镇——定陶,加上地处中原要道,所以受到周边国家的觊觎。约公元前286年,齐国趁着宋国内乱,发动了灭宋之战。在吞并宋国后,齐国旋即遭到了诸侯国的联合讨伐,并差一点亡国,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首

  • 济西之战五国和齐国分别投入了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济西之战

    济西之战爆发于公元前284年,燕、赵、韩、秦、魏五国联兵攻打齐国,关于济西之战的背景,《吕氏春秋》和《战国史》皆有说明,济西之战背景背景是燕昭王为了报30年前(公元314年)齐国乘虚攻打燕国并杀死燕王的国仇家恨。战国七雄图《田齐世家》称:“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愍王。淖齿遂杀愍王,而与燕共分之齐侵

  • 济西之战简介:齐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济西之战

    济西之战过程“济西之战”是齐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济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84年,战国五雄燕、秦、韩、赵、魏联兵攻齐,济西之战的整个过程持续了六个月。济西之战图济西之战过程非常复杂,最开始由燕国派乐毅挂帅,统领五国部队,攻占齐国大部分城池,战争中齐闵王四处投靠他国,皆被拒之门外,最后齐闵王被楚国大将杀死,

  • "剃发易服"后,为何瓜皮帽和马褂会成了中华服饰的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剃发易服,清朝

    如果要描述一个清代人物服饰,那么大家会想到哪些呢?一条长长的辫子,一件大褂,外面再加一件马褂。在清王朝统治中国的二百多年时间里,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有种说法,虽然满人被汉化了,但汉人被一定程度上满化了。其中最为明显和著名的就是“剃发易服”等政策,对中国服饰的影响。而这也是很多复兴汉服或

  • 多尔衮离君临天下仅一步之遥,为何他甘心放弃?(剃发易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多尔衮,清朝,剃发易服

    公元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清朝第二代统治者皇太极突然离世,在他统治的十七年时间内,先后征服了朝鲜和漠南蒙古,在此后与明朝的军事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大大的增强了满清的实力。笔者是个历史爱好者,对于中国古代的各时期历史都有所涉猎,但是相信经常关注学堂的朋友在笔者所写的文章中会发现,有关清朝的文章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