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历史上的汉传佛教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

揭秘历史上的汉传佛教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15 更新时间:2023/12/26 23:41:38

汉传佛教,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进行的本地化相适应的同化,从而形成了的一个佛教新分支,汉传佛教也归属于大乘佛教,在教义上主普渡众生的宗教思想,讲究学佛念讲讲佛,注重佛教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三大地理体系。

汉传佛教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当然不是,佛教自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就从喜马拉雅山一侧的印度传过来,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播和发展,深根于中国本土的文化信仰,进行了相适应的变革,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长期而缓慢的,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已经变成了汉传佛教,虽然渊源是印度佛教,但是在教义,宗教仪式,佛法研习等方面,已经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汉传佛教不是文化突变的结果,而应该是文化相适应的结果,汉传佛教前期在中国的传播,是经过了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有力推崇才能扩展到民间去的。

根据史书记载,梁武帝是最早信仰汉传佛教的皇帝,他在位时期,在国内修建了大量的寺庙,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就是梁武帝下令修建的,当时的印度高僧翻越喜马拉雅山来中国传教,并带来了大量的佛教,于是梁武帝就专门修建了白马寺供这些人居住,并在梁武帝的授意下,翻译了中国的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而且梁武帝还下令汉传佛教的僧侣不能吃荤,这个戒律一直流传到现在,在佛教最开始阶段,不管印度还是外传国,僧侣是可以吃肉的,这也能说明,汉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根据本地的文化进行了适当改变,而具有更长远的生命力。

汉传佛教是文化突变的结果吗?这个答案已经不言而明,任一个文化传入本国,要想获得落地生根并长远发展,必须结合本地的文化进行自适应性改变,否则是融入不了本国文化信仰中的,这不仅仅只体现在宗教上,文学,音乐等都是一样的道理。

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简介

印度佛教自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原,经过了长期的传播和发展,已经发展为具有本地化倾的汉传佛教,汉传佛教在教义上脱胎于印度佛教,但是在宗教形式,流派分支,修习法则等等方面,和最开始传播来的印度佛教已经有所不同,而且经过在中国几千年传播,汉传佛教更是发展了众多流派分支,这些流派都是从印度佛教的不同佛教典籍中分化来的。

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也是本地化的产物,取自印度佛经里的“菩提萨埵”,含义是求道求大觉的人,求道之大心的人,与声闻、缘觉并称为三乘,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菩萨、地藏菩萨,这四位菩萨在中国中原地区有很大的知名度,只要是信仰汉传佛教的,都会供奉这四位菩萨,也有单供一位的,因为这四位菩萨分别代表着不同含义,有各自的信众,文殊菩萨,代表着聪明智慧,在书香人家供奉的较多,应化道场在山西的五台山。

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通过西游记的普及,观音菩萨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位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普贤菩萨代表菩萨行愿,意为具足无量行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地藏菩萨是发大愿的象征,又称地藏菩萨,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原型,应化道场在安徽的九华山。

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从中可以看出汉传佛教同其它大乘佛教的关系亲疏,同为三大地理佛教的藏传佛教,虽然也和汉传佛教一样同归属于大乘佛教,却不信奉四大菩萨,根据本地同化的改变,有着和汉传佛教不样的信奉对象。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汉传佛教,是以印度佛教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后进行的本地化同化,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分出来的,目前主要有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而汉传佛教受北传佛教的影响比较大,是北传佛教里主要的一支流派,并以大乘佛教的教义为主,主张普渡众生,往生极乐的思想。而汉传佛教随着中国势力的扩张,也影响到了周边日本,朝鲜等国家。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一同并称为佛教三大地理体系。虽然也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和汉传佛教同出一脉,但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首先两者的流传区域不同,汉传佛教主要在中国汉族内中原地区流行,藏传佛教主要在西藏地区流行,两者在教义的选择上也稍微有所不同,汉传佛教主要修的是显宗,而藏传佛教主要是修的是密宗。虽然都是从大乘佛教分出来的,但是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用通俗的语言说,可以这样理解,汉传佛教讲究佛教理论,主要以念经讲经为主,而藏传佛教注重实修,主张从经书中修炼自身,讲究实修。两者在佛教的教育上也有很大区别,藏传佛教讲究从小学佛,一生学佛,一般藏区的小孩出家入寺庙的时间在五六岁左右,而后要经过几十年的修行才能出师讲经,而且在修行的时间中,并不局限于学佛讲经,和宗教相关的天文地理等都要修习,这和汉传佛教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更多文章

  • 汉传佛教有什么特点 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传佛教,菩萨

    汉传佛教,是印度佛教经过中国中原地区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和藏传佛教同属于大乘佛教,但是在几千年的传播和发展中,已经和本地的文化习俗相结合,汉传佛教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这和印度佛教,日本佛教等都有着显著的区别。汉传佛教的特点,从外在形式上就很能区分,国内出家僧侣都姓“释”,比如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这是因为

  • 关于东法兰克王国的评价如何?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法兰克王国,日耳曼

    法兰克王国的奠基人克洛维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的一系列"蛮族"国家中,以法兰克王国最强大,对后来西欧各国的影响也最深。法兰克人最初居住在莱茵河下游(今比利时境内)。他们分为两支,滨海各部落称萨利克人,住在莱茵河两岸的称里普阿尔人。4世纪,在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中,法兰克人趁机侵入高卢北部。到了克洛维时代

  • 东法兰克王国有着怎样的政策?有着哪些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法兰克王国,日耳曼

    克洛维还以高额罚金来维护新兴的封建特权和封建等级,例如法典规定:"不遵守国家命令,拒绝到法庭去,罚款600银币,折合15金币"。"执国王敕令的移民,社员不得反对,否则罚款200金币"。国王权力明显增长。偿命金的不同也反映出封建等级正在形成。法典规定:杀死自由法兰克人是200金币,杀死国王亲兵是600

  • 东法兰克王国是怎么建立的?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东法兰克王国,日耳曼

    东法兰克王国(德语:Ostfrankenreich)为中欧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存在时间为843年至公元10世纪。843年时由《凡尔登条约》分割而形成,疆域为德国中西部、奥地利、瑞士和阿尔萨斯(最后被法国吞并)。911年时最后一个君主孩童路易(Louis the child)无子而终,于是东法兰克的德意

  • 为什么西法兰克王国没有变成神圣罗马帝国?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法兰克王国,西欧

    查理曼帝国不等于神罗,而神罗实际上也区别于查理曼帝国,就如同查理曼帝国也有区别于西罗马一样,虽然都是“继承者”。但是并不能说儿子就是老爸,更何况还是干儿子。所以学术上一般才会把奥托一世,当为神罗第一皇帝。而在路易死后以及凡尔登协议后,皇帝实际上在西法兰克、东法兰克和中法兰克之间轮流传。洛泰尔一世死后

  • 东法兰克王国是怎么样崩溃的?又是如何变成德意志国家的(西法兰克王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法兰克王国,日耳曼,西法兰克王国

    在诸多日耳曼王国中,法兰克王国(Frankenreich:486—911)对欧洲大陆的影响最大。法兰克人原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和高卢北部。在民族大迁徙时,他们侵入罗马帝国,并结成政治和军事的统一体。481年,在部落首领克洛维(Chlodwig 481-511在位)领导下,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史称墨洛温王朝

  • 沙丘之乱事件过程简介 沙丘之乱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公子章,赵何,赵武灵王,李兑,沙丘之乱

    事件过程废太子公子章,年长太子10岁,英武多谋,有军功,又长期据太子之位,故党羽众多。主父起初是把长子赵章立为太子,后来得到吴娃,非常宠爱她,为此不出吴娃之宫好几年,生下儿子赵何后,便废了太子章而立赵何为王。吴娃死后,对赵何的爱也随之松弛,重又怜惜原来的太子,拟分代郡和已灭国的中山国,让长子任代王,

  • 沙丘之乱事件前因是什么样的 沙丘之乱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赵国,公子章,沙丘之乱

    沙丘之乱是指惠文王四年(前295年),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游览(一说是寻找墓冢地点),分住两处宫室。公子章认为时机已到,就利用他的党徒和田不礼作乱,假传主父命令召见惠文王。相国肥义狐疑有诈,故先行进访,并留精兵拱卫赵王,不久一代明相肥义被刺杀。公子章率兵与惠文王卫队交战,但宫室防卫严密久攻不下。数日后

  • 沙丘之乱后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为什么赵国依旧保持较长时间的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国,赵武灵王,匈奴,战国,赵雍,沙丘之乱

    赵武灵王,赵氏,名雍,战国时期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君主。武灵王即位之初,赵国的内忧外患达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此时赵国的内部情形,大体是这样的:赵国的整体力量分散于各个贵族,贵族以各自封地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为根基,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不能凝聚成一体。同时,赵国君主的权利也会受到这些贵族的掣肘,潜在

  • 查斯丁一世——查士丁尼王朝创建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查士丁尼王朝,查斯丁一世

    查斯丁一世(Justin I),又译查士丁一世,拜占庭帝国皇帝(518-527年在位),查士丁尼王朝创建者,为查士丁尼一世的舅父。出生行伍,据说目不识丁(据普罗科比记载,其担任皇帝期间由于不会签名,需要借助于"图章"),依靠战功及忠诚升任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的近卫军队长(普罗科比《战记》一书中有关于其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