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消灭异姓王的作用:解除了威胁又巩固了地位

消灭异姓王的作用:解除了威胁又巩固了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26 更新时间:2024/1/17 20:10:31

消灭异姓王背景有很多,刘邦称帝之后,为了兑现之前的承诺以便稳定人心,以韩信彭越英布等汉初三大名将为首的七大异姓诸侯王受到刘邦的分封。他们不但具有极强的军事才华,而且都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强大的军队,这对于中央政权的稳定,对于新兴的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是十分不利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刘邦决心消灭异姓王以安定刘氏江山。

刘邦雕塑

消灭异姓王背景中还有一点是因为刘邦深感自己年事已高,唯恐来日无多,而自己的儿子刘盈又太过年轻。自己在世的时候,这些诸侯王顾及到自己的威信可能不会怎么样,如果自己一旦离世,太子刘盈一定无法得到这群骄兵悍将的诚心拥戴。这种内心深处的不安也是使刘邦下决心消灭异姓王的原因。

消灭异姓王背景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前车之鉴。周朝立国八百年,其中有五百五十多年整个国家都是处于战乱之中。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姬旦大力分封诸侯,时间一长血缘逐渐疏远,诸侯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多。这就逐渐造成了周王权威日下,诸侯战争不断的悲剧。刘邦费尽心机三年灭秦,五载破楚,几经生死才得到的江山,他不愿意看到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再次四分五裂,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可以将刘汉王朝延续下去。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构成消灭异姓王背景。

消灭异姓王原因

史料中关于消灭异姓王原因的记载中写到,消灭异姓王是刘邦在消灭项羽之后所发动的战争,刘邦在203年打败项羽,项羽自刎之后,刘邦当上了皇帝,首先就选择先消灭异姓王,刘邦从前202年到前196年陆续先灭了燕王、赵王、楚王等异姓王,只有长沙王因为势力强大才得以幸免。

刘邦画像

从关于消灭异姓王原因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当刘邦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汉代初期,异姓王占领了大量的国土面积,而且每一名异姓王都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名义上是属于汉朝的大臣,但是实际上汉代的朝廷并不能控制他们,所以刘邦在即位后不得不选择首先处理异姓王的问题,只有消灭了异姓王,才能进行真正的集权控制,只有刘邦掌握了真正的控制,才能顺利颁布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汉朝兴盛。

史料关于消灭异姓王原因中写到,当项羽和刘邦大战之时,刘邦势力微弱,想要借助诸位异姓王的力量,但是异姓王却并不听从刘邦的领导,刘邦走投无路,只能许给诸位异姓王大量的好处,诸位异姓王在利益的驱使下,才发兵帮助刘邦攻打项羽,最终才打败了项羽的军队,才有了后来的刘邦战胜当上皇帝。不得不说,刘邦当上皇帝之后首先处理异姓王也有当时不及时派兵帮助刘邦有关系,这才导致了后来刘邦一做皇帝就消灭异姓王。

消灭异姓王影响

刘邦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异姓王占据着大量的国土,而且每一名异姓王都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并不受朝廷的控制,对朝廷的旨意爱答不理,对当时的汉朝朝廷有着巨大的威胁,所以刘邦一有机会马上选择消灭他们。消灭异姓王影响深远,不但解除了异姓王对朝廷的威胁,还巩固了刘氏政权的地位。

刘邦雕塑

史料中关于消灭异姓王影响的记载中写到,刘邦在消灭异姓王之后,又分封了大量的同姓藩王。后世史学家称这个问题处理的很不合理,消灭异姓王本身是为了削弱藩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做完这一切之后,刘邦又大肆封同姓王,这在本质上和之前异姓王割据没有区别。所以消灭异姓王影响在当时并不明显,而且中央和藩王之间仍有巨大的冲突,诸侯王还有着很大的权力,甚至是汉朝的国中之国,除了要向中央提供赋税之外,其他完全不受中央节制。

消灭异姓王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权方面,消灭异姓王促使中央集权的加强,让朝廷不再受到地方藩王的威胁,有利于统一管理,虽然后来刘邦又广封同姓王,并且让新封的藩王仍然享受之前异姓王相同的权利,导致消灭异姓王的作用大大削弱,但也不能否定消灭异姓王对当时的朝廷是有利的。但消灭异姓王并没有让汉朝朝廷和地方藩王的关系得到缓和,所以才会有后来的藩王叛乱。

消灭异姓王评价

历史对刘邦消灭异姓王评价是多方面的。诸侯联军灭秦之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他们一个定都彭城,意图雄踞天下,一个割据汉中,妄图一统江山。刘邦毕竟势单力薄,而项羽的分封政策又使得诸侯之间心生怨念,百姓怨声载道。于是刘邦为实现逐鹿中原的愿望,联合其他诸侯共同出兵讨伐项羽。承诺在天下大定之后分封诸侯,而且许之子孙可以世袭罔替。

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霸王项羽最终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刘邦与诸侯间的联盟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天下初定,为了能取信于天下百姓和各路诸侯,他仍然履行了自己先前的承诺,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可刘邦实际上仍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他的恐惧伴随着对异姓诸侯王们的不信任无时无刻不在增加着。因此历代人们对刘邦消灭异姓王评价中都指出他这么做,是为了能安定刘氏江山。

此外,对于刘邦消灭异姓王评价还有着深层次的一面。刘邦在消灭异姓王之后大肆分封同姓王,刘邦的初衷是想凭着天下刘氏一家的血缘关系稳固江山,因此给了这些同姓王与之前异姓王们同样的权力。这就造成了这些同姓王们的隐患和日后同室操戈的悲剧。在刘邦和吕后活着的时候,刘姓诸王忌惮二人的政治手段不敢有非分之想。到了孝景帝刘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所幸天不亡汉,这场叛乱被大将周亚夫平定。后来汉武帝上台采取一系列强硬手段,才逐渐将诸侯王所带来的隐患解除。

更多文章

  • 汉朝史上萧规曹随是怎么样促成文景太平盛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朝,曹参,皇帝,汉景帝,萧规曹随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一公元前190年)是江苏沛县人,秦朝时曾担任沛县狱吏。公元前209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封为平阳侯,仅次于萧何。因曹参德高望重,刘邦请他去任齐王(刘邦的长子)的相国,由他来辅佐齐王治理齐国。汉丞相萧何死后

  • 守成兴邦与实干误国:萧规曹随VS王安石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安石,曹参,蔡京,萧规曹随

    第一个是:萧规曹随这是个有些不合时宜的故事,所以虽载之史册,却流传不广,说的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跟随刘邦起兵,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封平阳侯,仅次于萧何。萧何死后,因曹参德高望重,继任丞相。曹参上任丞相后,顺应民心,仍然遵照萧何所制定的政策治理国家,要求

  • 萧规曹随的典故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萧规曹随,典故,萧何,曹参

    【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纳闷,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惠帝左想右想总感到心里没底,有

  • 关于沙漠之狐行动的评价如何?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沙漠之狐行动,美国

    由于空袭行动刚刚结束,对作战效果的评估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交战双方发表的战报都存在许多相互矛盾之处,有些问题还有许多疑点,就四次空袭所达成的作战效果来看,有几点应该予以强调:一是对美英空袭作战效果不应有过高的估计。在战争进行时双方一般都会过高地评价各自的作战能力,但战后进行的科学评估中一般都会保持冷

  • 沙漠之狐行动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沙漠之狐行动,美国

    1998年12月17日,第7、28轰炸机联队的B-1B开始向世人展示其强大的作战能力。这两个联队各派遣了1架B-1B(呼号为Slam01、02)从巴林的Sheikh岛空军基地起飞,攻击巴格达附件的一个目标。在此次攻击行动中同时出动两架轰炸机并不是不同寻常,只是因为B-1B机能成员经常以双机队形出动训

  • 沙漠之狐行动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沙漠之狐行动,美国

    缘由美军1991年3月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后,在伊拉克的北部和南部设立了禁飞区。之后,美国空军、海军和陆战队与伊拉克的军队在这两个禁飞区不断产生冲突和摩擦。从1997年开始,伊拉克政府就越来越不愿与联合国武器检察官合作。当联合国官员与伊拉克政府展开协商时,美国开始实施了代号为“沙漠之狐”的行动,向

  • 瓦尔基里行动是如何实施的 瓦尔基里行动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德国,集中营,施陶芬贝格,希特勒,瓦尔基里行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纳粹横行之时,有识之士不断策划并实施暗杀希特勒的计划。1944年7月20日,一个装有定时炸弹的皮包放在了希特勒东部战场总部“狼穴”的会议室中。12时42分,炸弹爆炸,希特勒仅受轻伤,侥幸逃脱。这起由施陶芬贝格集团策划的暗杀行动立即震惊世界,它虽没有成功,却标志着第三帝国已是穷途末路

  • 瓦尔基里行动这么多人参与因何失败 最致命的错误出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德国,希特勒,施陶芬柏格,炸弹,瓦尔基里行动

    1944年7月20日,在纳粹德国的“狼穴”指挥所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爆炸事件,这起爆炸针对的直接目标就是德国元首希特勒。不过,希特勒并没有被炸死,而是受了些皮外伤,他立即反扑,将参与行动的政变集团一网打尽。要知道,这场精心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曾经策划了很久,一些行动细节也是反复酝酿斟酌,而且参与行动

  • 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发生于什么时候?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苏联,德国

    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指的是1944年7月18日至8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于实施的进攻战役,是战略性白俄罗斯战役的一部分。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之一。是苏联红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五

  • 苏联大将——格奥尔吉·费多罗维奇·扎哈罗夫(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格奥尔吉·费多罗维奇·扎哈罗夫,苏联大将,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

    格奥尔吉·费奥多罗维奇·扎哈罗夫Георгий Фёдорович Захаров (1897- 1957).苏联大将。生于希洛沃镇.1916年于毕业沙俄准尉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参加苏俄红军,卫国战争时期初任集团军参谋长、1943年任第51集团军司令,同年调任近卫第2集团军司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