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灭燕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战役过程详解

魏灭燕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战役过程详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192 更新时间:2023/12/26 10:26:08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魏明帝问他估计公孙渊有什么对策,司马懿说:“事先弃城逃走,是上计。凭借辽水抗拒我大军,这是次计。坐守襄平,那他就要当俘虏了。”魏明帝又问:“公孙渊会采用哪种?”

司马懿回答:“只有聪明人能正确估量彼此实力。预先弃城,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他定会认为我们这次孤军远征不能持久,先在辽水抗拒,再退守襄平,这是中计和下计”。魏明帝问:“往还需要多少时间?”司马懿说:“去百日,回百日,攻战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时间足够了。”

当时朝廷大修宫室,加上军用物资,百姓饥弊。司马懿出征前劝魏明帝说:“昔日周公营造洛邑,萧何建造未央宫,今日宫室不完备,这是我的责任。然而黄河以北,百姓穷困,内外徭役繁多,势必不能百废俱兴,应暂时停止内务,以救目前之急。”临行时亲友相送,司马懿感慨作歌:“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交战

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同时幽州刺史毌丘俭从征,鲜卑、高句丽等也出兵,还有从海路攻带方、乐浪二郡。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六月,进至辽水。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军的襄平本营,部将不解问其原因。司马懿说:“敌人坚营高垒,就是想让我们兵疲粮尽,若攻城,正中其计。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现在他们大军在此,老巢却空。我直指襄平,敌军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接着整顿阵列前进,敌军果然出来截击。司马懿对诸将说:“我之所以不攻其营,正是要等现在的局面。”于是指挥魏军痛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围城

当初公孙渊闻魏军来攻,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为其声援,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深深为贤弟感到担忧啊。”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允。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当年攻上庸,八路并进,昼夜不停,故能在一旬半时间里,攻下坚城,杀了孟达。这次远道而来,为什么行动却更加缓慢?”司马懿说:“当年孟达军队少而粮食能支持一年,我们的兵是孟达的四倍粮食却不足一月,以一月粮的军队对付有一年粮的军队,怎能不速战速决?四打一,即使一半人伤亡,也是可行,当时不计死伤,正是要为有限的粮草争取时间。而今敌兵多我军少,敌粮少我粮多,又遇大雨,想速战也不可能。从出兵开始,我就不担心敌人来进攻,而是怕他们会逃跑。如今敌军粮草将尽,我军包围尚未合拢,若现在抢掠牛马,会逼他们逃走。兵者诡道,善因事变。他们现在凭借人多和大水,虽然饥困,也不肯就擒。这时候更当稳住对方,不能为得小利而把敌人吓跑。”

司马懿将计就计,故意示弱。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魏明帝却说:“司马懿临危制变,生擒公孙渊指日可待。”

破城

月余,雨停,水渐退去,司马懿立即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向城中发射。公孙渊又怕又急。城中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杨祚等投降。

一天晚上,一颗长约十丈的大流星,从首山的东北面坠入襄平城的东南面,城中愈发震恐。公孙渊也很惊惧,八月,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而缚。

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文严责:“昔日楚和郑是并列的国家,郑伯尚且肉袒牵羊而迎楚军。孤家为王者大臣,位在上公,而王建等要我解围退兵,如楚郑一样同列相待。二人年老胡涂,必是传话不符原意,已经将他们斩首。若还有话要说,可再派年少明智果决的人来。”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司马懿对他说:“作战的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公孙渊若不肯自缚请罪,就是决心寻死了,不须送什么人质。”

公孙渊带着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在流星坠地的地方,杀死了公孙渊父子。入城后,司马懿屠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收编百姓四万户。司马懿释放了当年被公孙渊篡夺官位的公孙恭,又为被公孙渊迫害的纶直等人修了坟墓,表彰他们的后代。下令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仅杀其中顽固凶恶的人而已。各位被公孙渊所连累的人,全部宽恕。中原人愿意返回故乡的,各随己愿。”

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请求发给短袄,司马懿不给,表示“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送返回乡。

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内,胜利班师。魏明帝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后共二县。曹魏数十年来辽东问题终於彻底解决,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了洛阳,带方、乐浪、玄菟等地也相继平定。

标签: 魏灭燕之战

更多文章

  • 魏灭燕之战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灭燕之战

    从公孙度于东汉中平六年(189年)为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开始,期间东伐高句骊、西击鸟丸、往南越海收青州东莱诸县,极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中部,南跨海占有山东半岛东莱诸县,西抵滦河流域,北至鲜卑、夫余,建立了东北地区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其后下传予子公孙康、弟公孙恭、孙公孙渊。公孙氏曾与曹操军交锋,虽一度臣服

  • 司马懿用何计策将公孙渊生擒?是缓兵之计吗(魏灭燕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公孙渊,三国,魏灭燕之战

    魏明帝曹睿时,辽东太守公孙渊称雄一方,自立为燕王,改年号绍汉,联络东吴,侵扰北方。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决计派司马懿率马步军4万前去平定辽东。司马懿统帅魏军取得初战胜利后,很快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里。这时已是秋季了,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军的运粮船从辽河口出发可直接开到

  • 巴列奥略王朝: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巴列奥略王朝如何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巴列奥略王朝

    巴列奥略王朝是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收复君士坦丁堡,1261年-1453年)。巴列奥略家族(希腊语:Παλαιολόγος)迈克尔八世在热那亚共和国的帮助下于1259年夺取尼西亚帝国皇位,与约翰四世一起成为共治皇帝。1261年7月25日他夺取了君士坦丁堡,推翻拉丁帝国,恢复了拜占庭帝国自1204

  • 巴列奥略王朝的奠基人:拜占庭帝国皇帝迈克尔八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巴列奥略王朝,拜占庭帝国皇帝,迈克尔八世

    迈克尔八世(1225年-1282年12月11日),男,拜占庭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1259年至1282年。他以魔术般的外交手段闻名,人称万能的蜘蛛。他是巴列奥略王朝的奠基人,这个王朝一直统治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陷落。1261年他从拉丁帝国手中夺回了君士坦丁堡,由此将尼西亚帝国转化为重建的拜占

  • 明德之乱的发起人:山名氏清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山名氏清,日本,明德之乱

    山名氏清,室町前期的武将。跟随着足利义满与南朝作战,建功。反对义满的组织再编组,於是兴起叛乱,称为明德之乱,但不幸败死。山名氏是新田氏的一族,山名时氏时跟随足利尊氏一同起兵,南北朝争乱时作为足利氏的属下立下赫赫战功。观应之乱时跟随足利尊氏之弟足利直义一同反叛至南朝,直义死后一度归顺幕府。后再次叛乱归

  • 明德之乱的过程如何?明德之乱的最终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德之乱,日本

    明德之乱,是日本明德二年(1391年)山名氏清和山名满幸发动的反对室町幕府的一场动乱。结果以山名氏清的战死和山名氏的衰落告终。与山名氏对决义满的挑拨山名氏分裂后,虽然时熙、氏之被追放,但氏清、满幸的实力却极度膨胀。但是,足利义满通过巧妙的手法,成功的挑起了战争。元中八年/明德二年(1391年),逃亡

  • 明德之乱发生于什么时候?明德之乱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德之乱,日本

    明德之乱,是日本明德二年(1391年)山名氏清和山名满幸发动的反对室町幕府的一场动乱。结果以山名氏清的战死和山名氏的衰落告终。背景六分之一殿山名氏是新田氏的一族,山名时氏时跟随足利尊氏一同起兵,南北朝争乱时作为足利氏的属下立下赫赫战功。观应之乱时跟随足利尊氏之弟足利直义一同反叛至南朝,直义死后一度归

  • 室町幕府的建立者:征夷大将军足利尊氏的生平简介(明德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足利尊氏,日本,明德之乱

    足利高氏(日文:あしかが たかうじ,英文:Ashikaga Takauji;1305年8月19日-1358年6月7日),镰仓时代末期至南北朝时代的武将,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6-1358年在位)。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后醍醐天皇讳"尊治") 。足利一族本

  • 应永之乱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应永之乱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应永之乱,日本

    应永之乱,发生于日本应永六年(1399年),是大名大内义弘发动的反对室町幕府的动乱。历史背景1391年明德之乱后,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成功的遏制了山名氏的扩张,将山名时熙家族的领地从十一国减少至但马国、因幡国、伯耆国三国。但是在此役中,大内义弘因功获得和泉国、石见国和纪伊国,加上原有的周防国、长门国、

  • 明德之乱的发起人:山名氏清的生平简介(应永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山名氏清,日本,应永之乱

    山名氏清,室町前期的武将。跟随着足利义满与南朝作战,建功。反对义满的组织再编组,於是兴起叛乱,称为明德之乱,但不幸败死。山名氏是新田氏的一族,山名时氏时跟随足利尊氏一同起兵,南北朝争乱时作为足利氏的属下立下赫赫战功。观应之乱时跟随足利尊氏之弟足利直义一同反叛至南朝,直义死后一度归顺幕府。后再次叛乱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