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枭雄韩遂 揭秘边章韩遂反汉战争(凉州之乱)

枭雄韩遂 揭秘边章韩遂反汉战争(凉州之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01 更新时间:2024/1/10 10:46:57

东汉时期,地主豪强势力迅猛扩张,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那时候,地主豪强都经营着占有大片土地的庄园,形成一个个“独丆立丆王国”。大庄园里以农业为主,依附农民是主要劳动者,也是庄园主长期奴役压榨的对象。倘遇荒年歉收,农民在租债的逼迫下,出卖妻子儿女,造成家破人亡。就这样,农民一代又一代终身劳苦,年年月月挣扎在饥寒交迫、贫病交加的死亡线上。

汉朝统治者不仅对汉族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而且也把吸血管插进各少数民丆族丆人民的身上。不断激起各少数民丆族丆的反抗。其中西北一带的羌族人就不甘心压丆迫丆和剥削。早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九月,先零羌、封养羌、牢姐羌等部族联合十余万人,进攻令居(今永登县一带)等地,汉武帝派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等,征发陇西、天水、安定等郡汉兵10万人反击,才镇丆压丆下去。此后,羌族人小规模的起义不断。

尤其是东汉后期,州郡官吏和地方豪强对羌族人民更是恣意虐丆待丆和剥削,使羌人“数为”汉族“小吏黠人”所“侵夺”,激起了羌族人民的大规模反抗。如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就爆发了东汉历史上的羌人丆大丆起义,汉兵不能阻挡这次起义,以致羌人攻破西部很多郡县的城池,其中金城许多堡寨也被攻破。东汉王朝采用“绝其本根,不使能殖”(意思是杀光斩尽,使羌族人绝种)的残酷手段,疯狂残杀羌族人。羌人的这次反汉斗争一直持续到安帝后期,方才停息。之后,且冻羌、傅难羌、烧当羌、烧何羌、当煎羌、勒姐羌等羌族部众联合起义,进攻凉州、陇西、金城等地,后东汉王朝派护羌校尉段颍镇丆压丆,仅159年—163年4年间,就发生大小战斗180余次。

同时,与黑暗统治相伴随的是频仍的自然灾害。在东汉统治的195年里,就有119年发生过旱灾、水患、虫荒和瘟疫等,其中公元153年发生的蝗灾水患,遍及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流民达数10万户。“死者相枕,郡县阡陌,处处有之”。一片“田野空、仓库空”,民穷财尽的凄惨景象。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全国遍地燃起了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

公元184年,以河北巨鹿人张角为首的规模巨大的黄巾起义爆发。几十万起义军头裹黄巾,占据州郡,焚烧官府,围攻豪强庄园,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黄巾起义,鼓舞了广大被压丆迫丆人民,“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全国各地人民纷纷投入反抗东汉黑暗统治的战斗行列,不到1个月时间,起义浪潮就遍及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主要有黑山、黄龙、左校、张白骑、刘石、丈八、雷公、飞燕、白雀、杨凤、李大目、罗市等起义队伍几十支,可谓星罗棋布,有的2、3万人,有的规模较小,也有6、7千人。这些起义军的首领都出身农家,平易近人,大家往往不叫首领的名字,而亲切地呼喊反映其特征的外号,例如“雷公”是大嗓门,“李大目”是大眼睛,“张白骑”是因为他经常骑白马,“飞燕”是说他行动轻捷。他们占据城池,攻打地主豪强的庄园,声势浩大。这时,富有斗争传统的、仇深似海的羌族人民再次积极举旗起义,声援黄巾大起义,成为继黄巾起义之后一支重要的反汉力量。

战斗历程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胡人北宫伯玉与先零羌联合起兵反汉,以北宫伯玉为将军。当时,虽然浩浩荡荡有数万人马,可三军帐前缺乏能领兵征战的大将。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正在北宫伯玉等犯愁时,有人举荐金城人边章、韩遂“素有胆略,在西州一带闻名”,如果能得到这两人,何愁军中无将。北宫伯玉求将心切,顾不得“三顾茅庐”去请,便来了个“先兵后礼”,派人把边章、韩遂劫入军中。恰好,边、韩二人也有反汉的心思,他们不谋而合。这样,北宫伯玉委以边章、韩遂重任,让他们主持了羌胡联军的军政。

战事风云突变之后,张温命破虏将军董卓率部去凉州讨伐诸羌,另派荡寇将军周慎率3万人马追击边章。羌阳失败后,边章率众退到榆中,凭城而守。周慎追来之后,想马上攻打榆中城。这时,军中参议军事的佐军司马孙坚向周慎献策,说:“贼人新到榆中,必无存粮,一定要从外输入。我愿率万人,截住粮道,将军您率大军为后应,贼不能久守,自然撤离。如果他们窜入羌中,我们并力去讨伐,便可荡平,凉州从此可以安静了!”周慎不以为然,自认为边章等人已是穷途末路,根本犯不着从长计议,以免耽搁时日,应宜速战速决。于是,周慎引兵包围榆中城。边章探得周慎要全军围攻榆中城的消息后,便分一拨人马由韩遂率领去驻扎在葵园峡(今榆中县桑园峡),周慎率众攻城之时,边章拒不出城迎战,只守不打,而偷偷命令韩遂所率葵园峡驻兵截断周慎的粮道。无以为粮,周慎惊恐之下抛了辎重,狼狈退归。

再说董卓一路人马行至望垣北角,突然遇到北宫伯玉率领的羌胡大队人马潮水般涌来。东汉军队来不及撤退,便被起义军层层包围,左冲右突,损兵折将,最终没能突出重围。没有了粮草,这如何是好?董卓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左思右想,终于想得一脱身之计,立即派军兵如此照办。董卓是如何逃脱的呢?原来董卓是倚河建营的,他让人在水边筑起一坝,假装无粮储水捕鱼充饥,暗中却偷偷将水堵死,并命人腾出坝下河道中的淤泥。是晚,趁着乌云遮住月亮,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拔寨潜逃,消消从坝下过军,看着汉军快过完时,故意弄出声响让起义军听到。及至起义军匆匆赶来追击时,汉军已经全部过完。这时立刻决坝放水,起义军许多人被淹死,因此,便又退回去。这样,董卓全军得以逃回。

就在北宫伯玉及边章、韩遂领导的起义军与东汉军队各有胜负,起义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之时,起义军内部的矛盾也开始显露出来。勇猛过人,有着卓越军事才能的边章、韩遂,双双开始居功自傲,为争军功互不相让,致使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边章走上了分丆裂丆起义军的歧路。他致书向张温求降。张温接受边章投降后,收兵退回长安(也有人认为边章投降是假,是起义军的缓兵之计,因后来边章又回到起义军队伍)。无论如何,起义军内部已经有了无法弥补的裂痕。

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韩遂发动兵变,杀死边章和北宫伯玉及其亲信随同数百人,自己掌握兵权。韩遂兵变,是起义军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兵变之后,韩遂统领十多万起义军进攻陇西。陇西太守李相如自知打不过起义军,便派人求和,双方达成互不相侵的约定。这时,号称合众将军的汉阳黄巾起义军首领王国,与韩遂取得联系,两支起义军队伍遥相呼应,一时声威远扬。

东汉王朝派凉州刺史耿鄙,统六郡兵马前来征讨。耿鄙以陈球为先锋,他为后应,自恃兵多,浩浩荡荡前来围剿。其实,耿鄙所率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成分复杂,不乏起义军内应。离开汉阳不几天,就有人起义,先后杀死陈球、耿鄙。东汉军四散。其中,耿鄙的司马马腾纠集部分汉军自立为王。东汉征讨军不战自溃后,王国、韩遂率部包围了汉阳。虽说汉阳城兵少粮缺,可汉阳太守傅燮还是进行了垂死抵抗。他率守军出城鏖战,被起义军里三层外三层围住,死在乱刀之下。后来,汉灵帝又拜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为前将军,二人统兵数万在陈仓打败王国,起义军万余人被杀,王国在败退途中牺牲。自此,韩遂起义军声势大减。

在黄巾主力部队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经奄奄一息,再经后继的包括边章、韩遂等起义的不断冲击,它不仅无法再扑灭农民反抗斗争的烈火,而且自己内部也分崩离析,不堪收拾了。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外戚何进把他的外甥刘辨立为皇帝,史称汉少帝。不久,董卓又废少帝,另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独掌朝政。东汉朝廷一片混乱。这样,勾心斗角、争权夺地的丑剧从朝廷扩大到地方,而且愈演愈烈,终于演成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军阀大混战。在军阀混战中,曹操逐渐占了上风,于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把刘协带到许县,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汉献帝完全成了傀儡,东汉王朝名存实亡。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打败韩遂,韩遂强迫榆中人迁往千万屯兴国城(今秦安县境内)。而后,韩遂又被汉将夏侯渊打败,退到西平(今青海省西宁市)。建安二十年(215年),金城、西平诸将诱杀韩遂。

边章、韩遂反汉战争坚持了31年,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起义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有自身的弱点和不足,终于遭到残酷镇丆压丆而失败。这次起义虽然归于失败,但是它连同其它起义军,给东汉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或者从某种角度说,实际上推丆翻丆了东汉的黑暗统治。不过,这个胜利果实又被地主阶级所篡夺。曹操、刘备、孙权3个实力最为雄厚的军事集团,重新组合地主阶级的力量,先后建立了魏、蜀、吴3个封建割据政权。从此,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三国时代。

边章、韩遂的反汉斗争,骨干力量几乎都是苦大仇深的贫苦群众,所以斗志特别顽强,斗争特别持久,战果特别卓著,在榆中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更多文章

  • 辽高丽战争与辽宋战争的性质一样吗?辽朝为什么没有吞并高丽?(辽国高丽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辽高丽战争,宋朝,辽国高丽战争

    辽宋战争与辽高丽战争的性质不一样。前者是属于内战,是中国历史的另一次南北朝,如果算上西夏,则是另一版三国志;后者则是辽国对我国东北地区领土和主权的再确认过程。元朝建立后,脱脱组织人员编写史书。无法确认辽、金、宋三个国家谁是正统,因此干脆单独记史,分别了做了《辽史》、《金史》、《宋史》,干脆都给承认了

  • 辽国高丽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辽国高丽战争过程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辽国高丽战争,宋朝

    公元985年(辽统和3年,宋雍熙2年),辽圣宗初立,萧太后临朝,主少国疑。宋拟乘势北伐,恢复幽燕。宋遣监察御使韩国华出使高丽,欲共谋契丹,高丽王王治“迁延未即奉诏,国华谕以威德,王治许发兵西会”(次年,宋辽爆发燕云之战)。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虽当时高丽与辽之关系不睦,辽仍遣使赴高丽请和。当下

  • 唐灭高丽之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战争爆发?(辽国高丽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灭高丽之战,唐朝,辽国高丽战争

    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七世纪的时候,指的是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战争呢?唐灭高丽之战背景是什么呢?隋朝时期,隋朝曾出兵攻打高句丽,但是最终惨败而归。而在战败之后,隋朝内部便发生了民变,继而灭亡。高句丽虽然在与隋朝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仍旧因此而敌视视起中国王朝来。而在唐朝

  • 明葡战争之后明朝做了什么?开始重视大力发展火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葡战争,明朝

    明葡战争指1521年爆发的明军与葡萄牙军的战争,1523年明军胜利。双方参战兵力明军10000人,葡萄牙军700-800人,明军主要指挥官为汪鋐。正德年间的一场明葡战争,虽然明朝获胜,但还是为明朝统治者和士大夫敲响了警钟,开始大力发展火器事业,增加军事实力,为后期的明日战争的胜利以及西学东渐的到来铺

  • 明朝几万军队为何会惨败?原因是什么?(明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葡战争,明朝

    1521年,也就是明朝正德十六年,时任广东海道副使的汪锐,奉朝廷之命,起兵攻打长期盘踞在澳门、屯门两岛上的葡萄牙海军。可以想象一下,永乐帝时期大明的海军实力那是首屈一指的,到了正德皇帝时期,这种实力还是相当厉害的,在经过几天的激战之后,葡萄牙海军由于粮草军需物资无法及时供应,另加水土不服等原因,在激

  • 御外大捷第一将汪鋐,使佛朗机直到明朝灭亡都不敢来捣乱(明葡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戚继光,明葡战争

    明朝以前,中国一直都在扩张,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所有国家都没有侵略中国的能力。到了明朝中后期,东西方一些国家开始强大,胆也越来越肥,于是就有一些蟊贼开始打中国的主意。明朝嘉靖年间,佛朗机(葡萄牙)首先到中国撒野,结果被一位大将打得满地找牙。这位大将打响了抗击列强第一枪,创中国抗击侵略第一捷,但却没有抗

  •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人口暴减四千万(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群雄割据,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在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各路割据势力拥兵自重,战事不断爆发。虽说在这个乱世之中,涌现出了无数运筹帷幄的谋士与征战骁勇的将士,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事后面,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毕竟“弓弦一响,黄金万两”,大战开启后,粮草辎重必须供应及时,否则仗还没有打,内部就会先乱了。而这些粮草辎重,就源

  • 东汉末年为什么会严重的群雄割据?主要原因是谁?(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汉,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思想家王夫之曾说:“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就是说不同于其他王朝,特别是跟那个软弱无能的宋朝不同,东汉的灭亡是由于中央政府号令不行,导致内部严重的军阀割据。要知道,作为一个集权国家,最怕的就是纲纪废弛。汉王朝自创建到末期,长达190多年,虽说有外戚宦官的祸乱,后期又有黄巾暴乱,但基本还能维持。在经

  • 东汉历史:群雄逐鹿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群雄逐鹿,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群雄逐鹿参见党锢之祸、十常侍、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丕篡汉网络配图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驾崩,无子嗣,由河间王刘开曾孙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引发了以窦太后、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和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的激烈权力斗争。建宁元年(168)九月初七,宦官发动政变,外戚势力被削

  • 曹操收服南匈奴,做出一个举措让中国人受益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匈奴

    200年,著名的“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昔日的实力派诸侯董卓、袁术、吕布、公孙瓒、袁绍等死的死、败的败,已成强弩之末,刘备、孙权等后起之秀则一时半会儿难以形成实质性威胁。就在曹操打算渡过长江,一鼓作气灭掉刘备、孙权、刘表、刘璋等南方割据力量时,背后被人插了一刀。谁这么大的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