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股文确实有很大的弊端 为什么清朝还是决定坚持采用八股文进行科举考试

八股文确实有很大的弊端 为什么清朝还是决定坚持采用八股文进行科举考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96 更新时间:2023/12/4 18:44:29

我国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年结束,共延续了一千多年时间。其中,明清两朝在科举考试中,采用了一种叫“八股”的文体。那么,究竟什么是八股文呢?

所谓八股文简单的说就是要将文章分为八个部分,文章的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文章的格式、语气、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由于八股文要求考生必须模仿古人语气“代圣人立言”,考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这是八股文最主要的弊端。

历史上对八股文的负面评价很多,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对八股文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这是直接把八股文和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举划上了等号。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也在《聊斋志异》的不少篇章中讽刺了八股文的不合时宜。此外,清代著名学者钱泳、李慈铭也都曾对八股文发表过非常负面的评价。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那些给八股文打差评的人,自己本身就是八股文的受害者。他们中有不少人学识渊博,文章也写的很好。可偏偏在科举中屡次名落孙山。由于屡试不第,他们就在诗文著作中骂科举制度、骂考试官、骂八股文。这就好比今天许多人买股票亏了钱,要去骂证监会是一个道理。

当然,八股文确实有很大的弊端,这一点不仅读书人清楚,连当时的统治阶层也很清楚。从康熙、经雍正、到乾隆,关于八股文的存废之争就一直没有间断。可是最终,清朝的统治阶层还是决定坚持采用八股文进行科举考试,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八股文虽然很死板,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不失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好方法。

首先,八股文考试的内容均出自于四书五经,这些书籍在当时已经很普及了,而且价格也让大众都能接受。这样无论是京城的学子,还是远在万里之外的边疆学子,都有统一的教材。大家就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角逐,让寒门学子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否则,如果考试的内容五花八门,那在当时书籍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势必就会产生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富人家可以买大量书籍供孩子学习,而穷人家不仅买不起书,而且在很多地方甚至都买不到书。这样就等于关闭了寒门学子登上天梯的机会。

其次,八股文有固定的格式,这样对阅卷的考官来说,也能相对公平、公正的给试卷打分。只要考生的八股文在各方面都符合了规范,考官就不能因个人喜好而将其淘汰。这样也相对减少了考察舞弊的情况。

此外,八股文虽然讲的内容都很空泛,但对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能写好八股文的人,在写其他文章的时候往往就是信手拈来。《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对八股文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但他也肯定了八股文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他曾在文章中写道:“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有人说八股文学的内容都空泛无用。但事实上,明清两朝统治者采用八股文进行科举考试,原本也就没打算让学生学到经世致用的学科。考八股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天下学子中,挑选出最肯努力的人。至于具体工作方面的能力,等考上以后再慢慢培养也来得及。只要是愿意付出努力、能吃得苦中苦的学子,完全不用担心他们无法学会具体工作业务。在这一点上,八股文考试其实和我们今天的高考也很类似。虽然今天我们读书学习的知识很多,但绝大多数是永远用不到的知识。之所以要高考,就是从中选拔出最努力的学子,而非最聪明的学子。

因此,即便是现代人能穿越到明清时期,谁能想出比八股文更适合当时历史条件的科举制度吗?

更多文章

  • 八股文与科举制有什么关系 清代科举制度等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八股文与科举制

    说起科举制大家一定都不会感到陌生,科举制是我国在早些年间发明的一种选拔政府官员的考查方式,通过这一种方式当时的中国得到了非常多的优秀的人才,在科举考试中包括非常多的考试项目,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八股文。所以说,八股文与科举制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八股文图片在科举制度最开始发明的时候八股文是科举制度中的一

  • 八股文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

  • 南锡战役的详细过程,南锡战役的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锡战役,勃艮第战争

    南锡战役是勃艮第战争的最后战役和决定性战役,1477年1月5日在南锡城外爆发,由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对阵洛林公爵勒内二世和瑞士联邦。战役结果是洛林-瑞士联军的决定性胜利,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阵亡,勃艮第战争结束,勃艮第公国瓦解。战役"在两个多小时的持续行进后,中央军队从多树木的斜坡悄悄到达勃艮第人阵地的

  • 南锡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南锡战役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锡战役,勃艮第战争

    南锡战役是勃艮第战争的最后战役和决定性战役,1477年1月5日在南锡城外爆发,由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对阵洛林公爵勒内二世和瑞士联邦。战役结果是洛林-瑞士联军的决定性胜利,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阵亡,勃艮第战争结束,勃艮第公国瓦解。背景大胆查理正在围攻南锡,洛林公国的首都,在1476年它为勒内二世的军队重新

  • 最后一个独立的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南锡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胆的查理,勃艮第公爵,南锡战役

    大胆的查理是最后一个独立的勃艮第公爵(1467~1477)。以他的才华本来可以在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中间创造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因为不走运而失去了一切。勃艮第公爵是好人菲利普三世与葡萄牙的伊莎贝拉之子,生于第戎。大胆的查理是计划统一法兰西的国王路易十一最危险的敌人。他们小时候作为玩伴一起生活了五年

  • 帖木儿帝国是如何灭亡的?是被谁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帖木儿帝国,帖木儿

    帖木儿帝国虽然强大,但却是一个极度违背客观规律存在的大帝国。这个帝国建立在蒙古征服后中亚后,在当地造成的政治动荡与权力真空。同样也仰仗于帖木儿的个人能力和手腕。一旦失去了这两样东西之后,帖木儿帝国的命运就可想而知。我们可以先看下帖木儿帝国巅峰时期的版图范围。这个帝国从中亚和河中地区发家,很快就扩充到

  • 帖木儿帝国信奉什么宗教?帖木儿帝国有着怎样的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帖木儿帝国,帖木儿

    帖木儿帝国的政治体制为半中央集权体制,设为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帖木儿帝国吸收了波斯政治制度的长处,设有比较完善的官僚体制。中央政府在苏丹主持下设大臣会议。地方各省设长官3人,分管军事、民事及税收与无主产业。军队由40个中亚突厥大军事地主与部落构成。建有系统的司法制度,将宗教、刑事、民事及行政诉讼分开

  • 帖木儿帝国:突厥贵族帖木儿于1370年开创的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帖木儿帝国,帖木儿

    从1380年开始,帖木儿帝国先后夺取了波斯和阿富汗,进而攻占两河流域,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1389—1395年,多次进攻钦察汗国,毁其首都萨莱·伯克尔等城市,统治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1398年进攻印度德里苏丹国首都德里,屠杀战俘约10万人,占领印度北部。曾经打败蒙古西侵大军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因为

  •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先祖:阿契美尼斯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阿契美尼斯,阿契美尼德王朝

    阿契美尼斯(现代波斯语:هخامنش‎;希腊语:Ἀχαιμένης)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祖先、波斯人的部落首领、波斯王国的建立者(约西元前705年或者可能更早至前675年在位)。作为部落的始祖,阿契美尼斯经常被认为具有传奇色彩。阿契美尼斯被认为是波斯诸(10到15个)部落中之一的帕萨尔加德的首

  • 阿契美尼德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崛起于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

    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语:هخامنشیان‎,前550年-前330年),又被称为波斯第一帝国,是古波斯地区第一个把版图扩张到中亚及西亚大部分地区的君主制帝国,也是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极盛时期的领土疆域,东起印度河平原、帕米尔高原,南到埃及、利比亚,西至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北达高加索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