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派领袖:布里索,布里索的生平事迹

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派领袖:布里索,布里索的生平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3 更新时间:2023/12/28 23:14:12

雅克-皮埃尔·布里索,

法国政治家,记者。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派领袖。早年当过律师事务所职员。曾因出版反对专制政体的小册子而被囚禁。后去英国旅行。在英国曾为《欧洲通讯》编辑部撰稿。

布里索1754年1月15日出生在沙特尔城附近的瓦维尔村,是小饭馆主人的第十三个儿子。他曾在沙特尔市某律师事务所任职员。他自认为是卢梭的学生,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以著述闻名。1780年布里索出版《关于所有权与自然界社会中的盗窃的哲学探索》一书,认为"所有制即盗窃"。他还曾出版《刑法理论》等书,任刊物《欧洲通讯》编辑近一年。1783年布里索来到伦敦,为该刊撰写学作品,并创办了两种科学刊物,但不久停刊。布里索回到法国后,因写作抨击后与政府的小册子而被捕,关入巴士底狱,1784年9月获释。他曾与米拉波一同从事金融工作。1788年初,布里索在巴黎成立"黑人之友社",主解放黑奴。不久,他前往美国与人合营债券投机事业,并研究黑人问题。1789年春,他回到巴黎,于4月1日创办《法兰西爱国者报》。布里索革命前抨击封建的著述和巴士底囚徒的经历,使他作好了迎接革命的准备。

吉伦特派

君主立宪

布里索积极赞同大革命的开始。7月15日,他在斐尔·圣托马区建议任命拉法耶特为国民自卫军司令,后者恢复了被反动政府撤销的这个职务。布里索不是制宪议会的代表,但被选入巴黎市府。他既是雅各宾俱乐部成员,也是君主立宪派"1789年会"的成员,与拉法耶特过从甚密。布里索性格易变,主意颇多,他当时主要倾于君主立宪派。

1791年6月路易十六逃走事件对于布里索思想转变起了重大作用。布里索当时任巴黎市府调查研究委员会主席,于7月10日在雅各宾俱乐部发表长篇演说,阐明国王并非神圣不可侵犯。他又草拟一份请愿书,指出路易十六逃走实为退位,要求撤换国王,反对议会保护逃王,主张最高主权属于国民。此时,布里索已逐渐认清君主立宪的弊病,基本转到共和派立场。17日,人们就此请愿书在马尔斯广场征求签名,遭到君主立宪派政权镇压。布里索与君主立宪派的分歧加深。

立法议会于1791年10月1日开幕。布里索作为巴黎代表作用显著,他是外交委员会成员。他在议会、雅各宾俱乐部和《法兰西爱国者报》精辟分析法国与欧洲政局,大力宣传全面改革,成为吉伦特派的领导人。吉伦特派是立法议会中左翼的主力,起初因吉伦特省选出的维尼奥、让索内等议员而得名,主要代表外省工商业资产者利益。该派组织上未曾建立一个政党,没有主席等职务。布里索、维尼奥及其同伴们在罗兰夫人沙龙中聚会,商讨国家大事,协调政治行动。

立法议会开幕不久,布里索建议改变原来对于逃亡贵族的宽大政策,依法从严惩办王弟等逃亡贵族首脑以及擅离职守与策动逃亡的官员。吉伦特派利用自己在立法议会中的影响,促使它通过三项法令:王弟普罗旺斯伯爵如不在两个月之内回国,则取消其继承权;逃亡贵族于年底之前不返回法国者,则地产充公;惩办反革命教士。路易十六批准了第一项法令,但否决了其他两项。

掌握政权

1792年春,布里索为首的吉伦特派成为左右局势的力量,他们力求掌权执政。3月23日,路易十六让步,撤销君主立宪派内阁,改任吉伦特派内阁。罗兰为内政部长,克拉维埃为财政部长,布里索本人未曾入阁。

外交政策是吉伦特派内阁的重要课题。1791年末至1792年初,布里索与罗伯斯比尔争论长达三月之久。布里索主张对外进行革命战争,主动进攻,"如果希望一举击倒贵族、反抗派教士以及不满者,则必须打倒科布伦茨"。"要攻打他们(德意志各反动诸侯)还须考虑吗?……为了我们的光荣,为了巩固革命并使之深入人心,这一切都使我们非如此不可"。罗伯斯比尔认为:"在打倒国外那一群贵族之前,先应打击国内的贵族"。布里索的主张迎合了当时的民意。1792年4月20日,法国向奥国宣战。吉伦特派内阁进行对外战争,但是当时将领多属君主立宪派,不敢坚决进攻,造成出师不利。5月中,拉法耶特企图率军回兵巴黎,反对革命。布里索从此与拉法耶特关系破裂。

为了改变局势,立法议会解散了国王的卫队,公布放逐反抗派教士法令,并决定在巴黎结集两万名后备军。但是,路易十六拒绝批准上述法令,又于6月13日将吉伦特派部长免职。君主立宪派重掌政权。20日,布里索等发动三万群众到王宫示威,反对解除吉伦特派各部长的职务,要求国王批准法令和积极对外作战。

6月末、7月初边境局势恶化,敌军侵入法国。此时,布里索与罗伯斯比尔两位雅各宾俱乐部领导人互相呼吁团结,共同抨击君主立宪派的妥协外交。布里索在议会明确指出:"祖国陷于危急,是因为有人使它的力量瘫痪了。是谁呢?只有一个人,就是宪法规定的国家元首"。要打击欧洲封建君主、反动教士和一切叛国分子,首先应当打击杜伊勒里宫庭,"因为这个宫庭是牵线的中心……是罪恶的根源,应该首先从此开刀"。他坚决主张废黜国王。由于人民群众与布里索等左翼议员的要求,议会于7月11日宣布"祖国在危急中!"上述情况表明,法国革命第一时期的斗争为布里索提供了活动舞台,使他逐渐成为吉伦特派的领导人和一位著名政治家。

布里索及吉伦特派未曾积极领导1792年推翻君主立宪派的8月10日起义,但他们承认山岳派和群众取得的成果。这种现实主义态度,以及他们在此之前为打击封建制度和争取共和国而赢得的政治影响,使他们获得政权。从1792年8月至1793年6月吉伦特派掌权时期,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布里索的作用十分突出。与吉伦特派的其他领导人相比,他不如维尼奥口若悬河、孔多塞深谋远虑和罗兰处事严谨,但也不像伊斯纳尔那般浮夸急躁。当时,他与佩蒂昂、维尼奥的影响远远超过罗伯斯比尔。他剖析国内外局势时思想敏锐,知识渊博,见解明确,从而获得很高威望,成为法国革命重要领导人之一。

建立共和国

8月10日起义后,布里索等吉伦特派占优势的立法议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停止国王权力,召开国民公会,撤换原有部长和任命吉伦特派各大臣复职,流放近4000名拒绝宣誓的教士,派遣特使整顿军队。此外,还曾宣布领主法庭对农民的各种诉讼一律无效,以及进一步废除若干封建权利。

国民公会于1792年9月21日开幕,佩蒂昂被选为主席,布里索、孔多塞和维尼奥等人当选为秘书。这次,布里索未曾在巴黎竞选,而以家乡厄尔一卢瓦尔省代表资格进入国民公会。吉伦特派在国民公会中拥有2/3代表,力量最强。9月21日,国民公会决定废除王政,次日宣布法兰西为共和国。吉伦特派部长们来到议会祝贺共和国的诞生。国民公会于10月11日成立宪法委员会,由布里索等七名吉伦特派以及西哀耶斯与乔治·雅克·丹东共九人组成。布里索关于宪法的主张比1791年宪法较为民主,但不及山岳派激进。

审判路易十六问题使布里索经受重大考验。吉伦特派一致认为路易十六犯下罪行,但不主张立即处以死刑,并建议由人民作出判决。布里索在议会中还指出:"当我们辩论时,我们没有充分估计到欧洲"。国民公会以387票的多数宣布判处国王死刑。随后,布里索提议死刑缓期执行,但未获多数赞同。尽管布里索等吉伦特派态度犹豫不决,他们终于投票赞成死刑。他们也是将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的主要力量之一。

对外战争

对外战争是吉伦特派掌权时期的重要问题。1792年8月底隆维城失守,9月1 日

普军占领凡尔登要塞,打开通往巴黎之路。吉伦特政府调动军队进行防御。9月20日瓦尔米之战中,法国革命军首次获胜,普军在无套裤汉面前败退。11月初,法军在热马普大败奥军。布里索此时主持国民公会的外交委员会,他不满足于自卫战争,主张对外征服。他于11月末指出:"只有欧洲而且整个欧洲爆发革命之后,我们才能得到安宁";"如果将我们的边界扩张到莱茵河,如果比利牛斯山不再隔开自由之民族,我们的自由才能巩固"。布里索曾主张派遣军队进攻日内瓦,并在西属美洲殖民地挑起反对西班牙的暴动。正是由于布里索力促,1793年2月1日法国国民公会向英国与荷兰宣战,3月7日又对西班牙宣战。布里索的上述主张,反映了法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寻找原料与市场的愿望。

内部斗争

吉伦特派掌权之际,充满了他们与山岳派的争斗。他们的分歧起源于对战争的不同看法。1792年9月3日,布里索的住所曾遭山岳派控制的巴黎市府的搜查,并被怀疑私通英国。10日,布里索在《法兰西爱国者报》上宣称,山岳派挑起9月2日"屠杀"目的在于均分土地与财产。国民公会成立之初,双方一度停止辩论。23日,布里索指责山岳派为了谀人民而攻击吉伦特派政权。山岳派立即应战,并在雅各宾俱乐部激烈攻击他。布里索和同伴们从此不再出席该俱乐部会议。10月10日,在他们缺席情况下,雅各宾俱乐部决议开除布里索,其他吉伦特派随即退出俱乐部。24日,布里索出版小册子《告法国全体共和派书》,公开指责罗伯斯比尔、马拉等为"破坏者","是要踏平一切的人,无论财产、安适、物价及对社会的各种义务都要平等"。布里索号召各地雅各宾俱乐部与巴黎中央俱乐部断绝从属关系。波尔多和马赛等地俱乐部立即响应。1793年1月处死国王从而使山岳派对吉伦特派拥有优势。3月19日,布里索在报上指控山岳派受雇于英国并挑起旺代叛乱。不久,巴黎富家子弟举行示威反对征兵,布里索赞赏他们对"市府不公正命令"的抗议。

吉伦特派掌权时未能坚决彻底打击国内外敌人,对劳动群众困苦生活无动于衷。他们迟至5月初才派遣大批正规军镇压旺代叛乱,以及通过谷物最高限价法令。但此时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尽管如此,布里索为首的吉伦特派执政时,还是为革命做了一些好事。进一步打击封建制度,宣布成立共和国,抗击欧洲君主入侵,保证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等革命成就的取得,都与布里索及其同伴的重要努力不可分开。布里索主张法国实行联邦制。他指出:丹东和罗伯斯比尔"都怕我要建立一个联邦共和国"。他希望在法国实行美国式的宪法,用地方权力对抗中央,即反对山岳派主张的高度中央集权。布里索等还主张实行法制。

断头台上

以布里索为首的吉伦特派在法国大革命中掌权将近一年。1793年5月末至6月初的起义结束了吉伦特派政权,该派许多领导人被撤职软禁。布里索逃出巴黎,但不久在穆兰被捕入狱。布里索在狱中撰写了《回忆录》,并曾在法庭上发表长篇演说为自己辩护。同年10月31日,布里索等二十名吉伦特派高唱着"马赛曲"死于雅各宾专政的断头台。人们往往因此认为布里索及其同伴是一伙反革命。历史事实证明,吉伦特派虽曾犯过错误,仍是有所贡献的资产阶级共和派革命家。布里索就是他们最重要的领导人

更多文章

  • 吉伦特派什么时候出现的?吉伦特派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吉伦特派,法国

    吉伦特派(Girondist),有时称"布里索派"(Brissotins)或"长棍面包派"(Baguettes),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立法大会和国民公会中的一个政治派别,主要代表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法国工商业人士。该派着名的活动人士包括雅克·皮埃尔·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罗兰夫妇、皮埃尔·维克杜尼昂·韦尼奥

  • 解密:法国大革命中吉伦特派的统治为何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法国大革命,热月政变,法国,,吉伦特派

    1791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

  • 黄老之术指的什么?黄老之学的主要思想及哲学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老,上古,皇帝,老子

    “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始祖——老子。后世道教奉为鼻祖。‘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古代一种宗教流派。黄老”,也称黄老道,为道教早期重要教派之一。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申子之学本於黄老而主刑名。”《史记·孝武本纪》:“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

  • 西汉儒道之争 皇帝好友因反对黄老被抓去喂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老

    西汉文、景之时,尽管儒学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强,但却是黄老之学盛行并达到鼎盛的时期。一个好黄老之言的窦太后、便迫使汉武帝推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行动。同时,此时又是内道家向儒家擅变的开始。当时,窦太后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策略是以“黄老”治国,与儿子汉景帝、孙子汉武帝的儒家思想发生冲突,但汉朝是个忠孝的朝

  • 汉文帝“妙用”黄老道家学说:无为治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文帝,黄老

    西汉后期的刘向评价说:“文帝遵汉家,基业初定,重承军旅之后,百姓新免于干戈之难,故文帝宜因修秦余政教,轻刑事少,与民休息——即位十余年时五谷丰熟百姓足,仓廪实,蓄积有余。”道家思想问世后,便对政治、养生、思维等产生影响。汉文帝以力量薄弱的藩王身份继位,初登皇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而黄老学“卑

  • 血液仍在流动:揭马王堆女尸“复活”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王堆女尸

    两千年前的贵夫人长啥样,肯定令人好奇。也许,循着她的长相,我们能依稀窥见两千年前的“日常生活方式”。因这可亲的长相,你会想象,两千年前的西汉,在长沙的一座豪华府邸里中,这位养尊处优的女子,跟现代女子一样,喜欢“对镜贴花黄”,利用化妆术“悦己悦人”。喜欢穿漂亮华贵的时装,各式绫罗绸缎裁成的衣服挂满衣橱

  • 马里尼亚诺战役中双方投入了多少的兵力?最后损失了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里尼亚诺战役,法国

    马里尼亚诺战役发生于1515年9月13日、14日。法国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1er de France)和威尼斯共和国组成的同盟军在这个战役中击败了保卫米兰公爵领地(le duché de Milan)的瑞士雇佣兵(Mercenaires Suisses)。法国和威尼斯共投入骑兵(Cava

  • 马里尼亚诺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形势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里尼亚诺战役,法国

    意大利战争期间,法国军队与米兰公爵属下的瑞士雇佣军于1515年9月13—14日在伦巴第一个叫做马里尼亚诺村附近进行的一次战役,战役因此得名。意大利战争期间,法国军队与米兰公爵属下的瑞士雇佣军于1515年9月13—14日举行了一次会战,战争的结局标志着名震一时的瑞士长矛兵的没落和法国炮兵的兴起。至15

  • 德浪河谷战役:改变越战走向的七分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德浪河谷战役,美国

    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越战的基调,甚至也改变这场冲突的走向。本文节选自战地记者乔瑟夫·盖乐威(Joseph L. Galloway)同穆哈尔三星中将(Hal Moore)所著《越战忠魂》一书。描写了1965年德浪河谷战役的最初时刻。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越战的基调,甚至也改变这场冲突的走向。三角洲连队(De

  • 德浪河谷战役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德浪河谷战役,美国

    1965年11月,美军第1空中骑兵师第3骑兵旅在西原地区波来古以南40公里的波莱梅(Plei Me)的基地遭到越共一次不成功的武装袭击。美军没有伤亡;美军第1空中骑兵师第3骑兵旅在波莱梅附近持续数天搜索越共武装撤离踪迹但一无所获。也不知道有多少越共参与了偷袭,于是驻越总司令威斯特摩兰将军命令美军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