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帕提战役:法国重骑兵的再一次辉煌

帕提战役:法国重骑兵的再一次辉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29 更新时间:2024/1/4 4:32:17

1429年5月,随着贞德进入奥尔良城并随之突破了英军对奥尔良的包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出现最后一次重大转折,法国似乎从此以后终于离亡国危机远去了,而英国人,在失去了趁奥尔良守军补给接近枯竭从而一举夺取奥尔良的良机后,开始饱受兵力不足战线太长,而看到“奇迹”发生的法国人无疑士气上大受奋,原本被英国人打得信心不足、龟缩防守的他们开始乘胜追击、穷追猛打。

公认1346年的克雷西会战终结了骑士主宰中世纪欧洲战场的神话,从而开始导致骑士制度和精神的衰落。此后1356年的普瓦捷会战(Poitiers)和1415年的金库尔战役,法国骑士军再次惨败在骑兵比例并不高的英军手上,并且损失了大量的精英贵族和骑士,进一步导致了整个阶层的衰落。但是,到了更接近中世纪末尾的1429年,随着骑士装备的进一步改善和战术的改进,更重要的是敌人的疲惫,使得法国骑士终于在贞德的进军中成功复仇,取得了一次辉煌胜利。

在百年战争进行到后期,双方都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尽管一度是如此接近这个目标,英国国试图取得法国王位的做法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冒险,因为对于相对来说农业不是那么发达和富裕的英国,更难以支持长期战争。亨利五世入侵法国时就已经被迫典当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方能支持军费,可是他依然付不起更加昂贵的骑士和重步兵的军费,无法保持这些部队在英军中原有的数量和比例,不得不将法宝全压在了更加便宜的“王牌”——弓箭手身上。而这就意味着在他们前面充当“肉墙”的下马骑士和重步兵的实力削弱,不能起到以往的保护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个危险的信号,尽管在阿金库尔战役中,长弓手在肉搏战中的出色发挥依然让英国人赢得了大胜。

在奥尔良围攻战中,法军守军的实际兵力还要高于英军(大约5000英军对6500法军,还不算参加守城的平民们),可屡败于英国人的法军信心不足,始终不敢主动出击,直到补给将尽陷入绝望。可贞德的数千援军到达后,立即采取强行突围手段,英国人松散的围城防线就在6天内崩溃了。

1429年5月7日奥尔良解围后,奥尔良周边、卢瓦尔河一带许多据点仍在英国人手里,法军遂在贞德的敦促下继续对这些据点发动强攻。显然,由于法军兵力火炮均占优势,加上士气高涨,进展比较顺利。于6月10-12日攻克了Jargeau,6月14日攻克了Meung,6月15-16日攻克了Beaugency。这些强攻战中,英军每战均损失几百人,但基本非死既俘,是不可恢复的损失,这使得英国人形势更加不利。

18日晨,英军主力(5000人,一说3000人)在大炮掩护下试图夺回Meung,但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Beaugency也告失陷的消息也传到了英军军营。英军统帅什鲁斯伯里伯爵塔尔博特(Talbot)和约翰-法斯托夫(John

Fastolf)均认为胜利已无希望,决定巴黎方向的Janville撤退。

很快,英国人撤退的消息就传到了法军军营,而各将领为接下来该怎么做发生了一番激烈的争论。结果,据说贞德打断了这个争论,拍板决定使用马刺加快行军速度,全力追击英军。于是,法军迅速兵分三部,由La

Hire和Poton de

Xantrailles两位百年战争后期的宿将率1500骑作为先锋,迅速追赶,中军由阿朗松公爵和奥尔良公爵的私生子、奥尔良守将杜诺瓦伯爵统帅;贞德自己则和法兰西总管亚瑟-德-里奇蒙(Arthur

de Richemont)殿后。法军总兵力:8000人。

显然,几经苦战疲惫不堪的英国人无法迅速完成撤往Janville的任务,不得不在离Meung以北18英里的Patay停下来休息。塔尔博特将部下部署在了Patay城西南的利尼亚罗莱斯(Lignarolles)附近的罗马人修建的大道的一处交叉路口,以一些低矮的灌木丛作为掩护。显然,这样的地方作为防御阵地还是问题多多,首先,塔尔博特的阵地侧翼还是比较开阔,而又无力防止法军的包抄,而且他不知道为,并为让部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这无疑让英军付出了血的代价。

18日中午,追赶的法军骑兵到达了圣西格蒙德(St-Sigmund),离Patay 6公里远,但仍未发现英军。下午1点,La

Hire和Xantrailles遂派出了一队侦察兵步行寻找英军踪迹。当法军哨兵渐渐接近英军营地时,据说一头牡鹿突然发飚,钻进了英军阵地到处乱窜,引发英军一阵惊呼声,由此,法国侦察兵发现了英军主力的位置,并迅速赶回去回报,英国人也发现了法国人,但追赶不及。如梦初醒的塔尔博特这才赶紧下令500多弓箭手开始设置著名的拒马木桩,可是,已经为时太晚了。

下午2点钟,神速的法国骑兵出现在了英国人面前,La

Hire和Xantrailles毫不犹豫,迅速抓住战机主动出击。很快,法军就包抄到了英军阵地的侧翼并切入英军阵中。英军中大部分都是弓箭手,根本无法与重骑兵短兵相接,很快就像割麦子一样被纷纷砍倒,而侥幸活下的人拼命争夺马匹试图逃离战场。而英军后军的法斯托夫目睹了这一切,知道大势已去,并不交手就迅速向内地撤去。而中军的英军主力的抵抗,在法国人一拨拨不断到来下,很快崩溃了。不到一个小时Patay战役结束了。

这场战役的损失是,英军至少有2500人被杀或被俘,而两个指挥官塔尔博特和斯凯尔斯(Scales)均被俘虏。塔尔博特很快又被释放,参加了后期许多著名战役。法军自称只死了5名骑士,对此感到怀疑的现代历史学家估计法军的损失为100人左右。无论哪个数据更准确,法军都几乎以零损失摧毁了英军主力。骑士的突击在中世纪的黄昏重新展现了恐怖的威力。

加上在奥尔良和卢瓦尔河谷的损失,英军应该已经在短时间内损失了近万人。所以Patay战役后,贞德和法军取得了惊人的进展。6月29日,贞德开始为了给王太子查理加冕(查理七世)向兰斯进军。7月3日,欧塞尔投降,4天后法军夺取了特罗耶斯(Troyes),7月16日,兰斯向贞德军队打开了大门,第二天查理即加冕为法国国王。9月8日,贞德直抵巴黎城下,经过一天血腥的攻城战,未能得手,第二天,她接到了查理王的撤退命令。至此,在短短四个月内贞德从法国的南大门奥尔良将战火引向了法国北部,夺回了大批陷落的领土,进展之神速,令后世军事家震惊!

第二年,她在救援贡比涅的小规模遭遇战中意外被勃艮第人俘虏,战局随之稳定了。但查理却对此置之不理。对于他来说,贞德的利用价值已经完全达到了,她的军事突破已经为查理赢得了足够的政治筹码。果然,很快相信英国人已经大势已去的勃艮第公爵等前封臣,又投回了法国一边。到1450年,英国国王只剩下了自己的封地诺曼底和阿基坦,以及一个加来城。

从Patay战役开始,法国重骑兵的辉煌似乎开始重现了,随着板甲的普遍运用,他们的装备比以前更强,战术更加灵活。而查理七世随之又开始组建备军,以Gendarmes部队取代不那么可靠的封建骑士成为重骑兵部队的主力。因此,Patay一战可以说是法国骑士回光返照的最后辉煌。在1450年决定性的佛米尼(Formigny)会战中,法军的骑兵突击再次决定了战斗的结果。不过,他们很快就遇到了更强的对手,瑞士的长枪方阵和西班牙的大方阵(Tercios)。长枪与火枪(Musket

& Pike)的时代开始了。

标签: 帕提战役法国贞德

更多文章

  • 帕提战役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英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帕提战役,法国,贞德

    到了帕提战役的时候,英国和法国已经进行了差不多长达百年的战争。英国国王是一个贪心的国王,只做自己一个国的王太小了,他想多拿下一些国家,也做这些国家的王,法国也是他选择的目标,但经过百年的战争,却仍然没把它拿下。那么帕提战役的历史背景就是发生在百年大战的末期。要打仗就要有所付出,军事上的开支有的时候也

  • 帕提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帕提战役,法国,贞德

    在奥尔良围攻战中,法军守军的实际兵力还要高于英军(大约5000英军对6500法军,还不算参加守城的平民们),可屡败于英国人的法军信心不足,始终不敢主动出击,直到补给将尽陷入绝望。可贞德的数千援军到达后,立即采取强行突围手段,英国人松散的围城防线就在6天内崩溃了。1429年5月7日奥尔良解围后,奥尔良

  • 克雷西会战:英格兰长弓自此闻名于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克雷西会战,英国,英法百年战争

    关于长弓的历史记载出现的相当的早,它最早起源于威尔士,因在公元7世纪射杀了一名王子而被载入史册。但真正令其闻名遐迩的恐怕还是百年战争前期英国所获得的一连串胜利。在最具代表性的克雷西之战中,5000名英国长弓手不仅击溃了来自热那亚的弩兵,还将三倍于己的、不可一世的精锐法国骑士彻底击败,终于在尸山血海之

  • 克雷西会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克雷西会战,英国,英法百年战争

    克雷西会战也叫克雷西战役 (Battle of Crécy),发生于1346年8月26日,英军以英格兰长弓大破法军重甲骑士与十字弓兵。克雷西之战便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次经典战役。 公元一三四六年七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9000人渡海侵入法国。法王腓力六世将兵三万余人迎敌。 八月,双方战于克雷西。是役

  • 1916年复活节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帕特里克·皮尔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复活节起义,爱尔兰,帕特里克·皮尔斯

    帕特里克·亨利·皮尔斯(英语:Patrick Henry Pearse,也作Pádraig Pearse;爱尔兰盖尔语:Pádraig Anraí Mac Piarais;1879年11月10日-1916年5月3日),爱尔兰的教师、律师、诗人、作家、民族主义者与政治家,1916年复活节起义的领导人之

  • 复活节起义什么时候发生的?复活节起义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复活节起义,爱尔兰,英国

    复活节起义(英语:Easter Rising,爱尔兰语:Éirí Amach na Cásca),是爱尔兰在1916年复活节周期间发生的一场起义。这场起义是一次由武装的爱尔兰共和派以武力发动的为从英国获得独立的尝试。它是自从1798年起义以来爱尔兰最重大的起义。起义大部分为爱尔兰共和兄弟会组织,从1

  • 复活节起义:爱尔兰复活节起义是为了独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爱尔兰复活节起义

    爱尔兰复活节起义的环境背景是一战国际格局下的民族独立日渐成熟。爱尔兰复活节起义的国内背景是爱尔兰兄弟会和国民军的联合。爱尔兰复活节起义首先来看爱尔兰复活节起义背景的外部大环境,当时正处于一战时期,英国参加到了一战并成为主要参战国之一,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爱尔兰被迫进入战局。英国由于参加了一战之后,国家实

  • 加富尔: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加富尔怎么死的?(马真塔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加富尔,意大利,马真塔战役

    卡米洛·奔索·迪·加富尔伯爵(Camillo Benso Cavour,1810~1861)撒丁王国首相(1852~1859,1860~1861)、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1861)、意大利统一时期自由贵族和君主立宪派领袖。开国三杰之一。1861年3月17日,正式成立了意大利王国。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

  • 马真塔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马真塔战役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真塔战役

    马真塔战役,1859年奥意法战争中决定性的战役之一,1858年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缔结普隆比埃尔反奥军事协定。1859年4月,法兰西第二帝国、撒丁王国对奥地利帝国战争爆发,由于奥军统帅居莱行动迟缓,首先宣战的奥地利5个军15万人居然没能想到在法军到来前击破5万人的撒丁军,反而把军队

  • 奥意法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奥意法战争的结果(马真塔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奥意法战争,马真塔战役

    奥意法战争:这是撒丁王国(皮埃蒙特)对奥地利的一场战争。1848年-1849 年的战争失败后,新出任撒丁王国首相的加富尔为驱逐奥地利,尽快建立统一的意大利王国,于1858 年与法皇拿破仑三世达成军事同盟协议,约定法国出兵帮助撒丁王国把奥地利逐出伦巴第和威尼斯,使两地并入撒丁王国;撒丁王国则将萨伏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