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拿破仑的帝国元帅之一:儒尔当,儒尔当的人物事迹及评价(热马普战役)

拿破仑的帝国元帅之一:儒尔当,儒尔当的人物事迹及评价(热马普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18 更新时间:2024/2/18 6:44:41

让-巴普蒂斯,儒尔当伯爵(法语:Jean-Baptiste, comte

Jourdan;1762年4月29日-1833年11月23日法国指挥官,拿破仑的帝国元帅之一。他曾做过路易十六的士兵,在西印度群岛服役(1778~1784)。1778年4月2日,16岁的儒尔当在雷岛兵站入伍,加入欧克塞尔团,并作为志愿军赴美参加美国独立战争。1782年返回法国后被解除兵役,一度成为布商,从事小本经营,背负行囊沿街叫卖。1789年7月,大革命开始后加入国民自卫队。

1791年10月当选为中校,时年29岁。

热马普战役

1792年11月6日参加热马普战役。在11月18日的内尔温登之战中表现突出。1793年5月晋升准将,7月晋升少将,时年31岁。在9月8日的翁斯科特之战中负伤。9月13日,代替因战败被处死的胡沙德将军任北方军团司令,奉命解救被反法联军包围的莫伯日要塞。10月15-16日,儒尔当率领的45000名法军萨克斯-科堡将军率领的30000名奥-荷联军在瓦蒂尼交战,儒尔当用主力迂回联军左翼,迫使联军放弃围攻东退。此战法军损失5000人,联军损失3000人;虽然法军损失较大,但是达成了战役目的,为莫伯日守军解了围。不久,儒尔当因为拒绝了进行冬季战役的命令(部队补给严重不足,主动进攻毫无希望)被解除指挥权并被勒令退役。

重返战场

1794年3月,又重返战场,任摩泽尔军团司令。当时,交战双方主力正在里尔地区进行毫无结果的流血战斗,儒尔当率领远在摩泽尔河的部队经过登山区西朝列日和那慕尔开进。他们饿着肚皮行军,一路上只靠抢劫来维持生活,但终于赶到了那慕尔。儒尔当根据情报和远处的炮声判断:法军主力的一翼(左翼),正在沙勒罗瓦陷入苦战。于是,他没有按照原来的命令去围攻那慕尔城,而是改变决心,从西南方向朝沙勒罗瓦开进,迂回敌人的侧翼,前出到了敌人的后方。6月12日,法军包围了沙勒罗瓦,加上原有的桑布尔-梅斯军团,法军达

75000-80000人。在毫无希望的战斗后,守军于25日投降。

失守

守军投降的第二天,联军总司令科堡赶到,虽然来晚了一步,科堡将军仍然决定进攻以挽回战局。他把沿途收集的部队共46000人分成五路纵队攻击沙勒罗瓦城外的法军。儒尔当把自己的部队聚集成圆阵,其圆周长度长达32公里。这次在弗勒留斯(沙勒罗瓦东北14公里)举行的会战相当有名,战斗也是非激烈的(双方共死伤10000人以上)。法国人在这次会战中拥有绝对的优势:不仅使敌人在战略上丧失了平衡,而且迫使敌人只能投入一部分兵力,在这部分兵力(指科堡将军的部队)被击败以后,整个反法联军也接着实行了总撤退。儒尔当在追击中渡过鲁尔河,并肃清了莱茵河左岸的残敌,奥地利人从此永远放弃了比利时,法国人占领了荷兰,莱茵河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界河。

儒尔当战克勒费

1795年,儒尔当率桑布尔-默兹军团约10万人在科布伦次(今属德国)与奥地利元帅克勒费的约10万联军对峙。9月6日,儒尔当打破了僵局,渡过美因河后攻占了法兰克福。但10月初在霍施特被奥军击败。这是因为莱茵-摩泽尔军团司令皮什格鲁将军的叛变:他被保皇党收买,投奔联军并泄露了作战计划。1796年6月10日,为了让莫罗将军能够入侵巴伐利亚,儒尔当受命渡过莱茵河,吸引了奥地利查理大公的部队北移。完成使命后,他率部撤过莱茵河。查理大公命令沃滕斯莱本将军率领36000人监视儒尔当,自己去迎击莫罗。但儒尔当立即重渡莱茵河,击败沃滕斯莱本,并和莫罗形成对查理的夹攻之势。但是,儒尔当没有把对查理的攻势坚持下去,转而全力攻击沃滕斯莱本,这就给了查理进攻法军后方的机会。

1795年8月24日,27000名奥军急行军至安贝格尔,攻击儒尔当的右翼;与此同时,沃滕斯莱本率残的19000人也向儒尔当的正面发动反击。法军损失2000人,奥军只损失500人。灾难还没有结束,9月3日,儒尔当的30000名法军在维尔茨堡与查理大公的44000名奥军决战,法军大败,损失3000人和7门大炮(奥军损失1500人),并毫无秩序的撤过了莱茵河,甚至过河后仍在继续溃逃。因此,迫使已经攻入巴伐利亚的莫罗无法发展胜利,也只好跟着撤退回来。此战之后,将军们对儒尔当失去了信任,他只好弃军从政,1797和1798年两度当选"五百人院"主席。1798年底,他又重返军队担任多瑙河军团司令。1799年3月,他率军渡过莱茵河,攻击查理的右翼。起初有一些进展,但查理拼死抵抗,并调来其余的军队,从而占据了优势。3月25日,46000名奥军和38000名法军在施托卡赫会战。法军主动进攻,使奥军损失6000人,自己只损失3600人,但攻势最后失败了,多由平民组成、缺乏纪律的法军开始动摇。儒尔当乘夜幕降临时撤退,这次退却组织得很好,没有损失撤过了莱茵河。随后,儒尔当辞职,其部队交由马塞纳将军率领。

选入元老院

此后,儒尔当再次被选入元老院,并在11月9日的雾月政变中反对拿破仑。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后赦免了他,并任命他为步兵和炮兵总监。1800年被任命为皮埃蒙特总督。1802年任意大利军团司令。1804年被封为帝国元帅,时年42岁。1806年成为那不勒斯国约瑟夫(拿破仑一世之兄)的参谋长。

1808年随约瑟夫(被封为西班牙国王)前往西班牙。在此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困惑和失望:"西班牙军队每当一打散,马上就会重新组织起来,居民一看见法国人就逃走。我们的军队在自己的刺刀以外,就什么也控制不了。"在一次又一次失败面前,他失去了胜利的信心。1809年7月,因为在塔拉韦腊之战失败(实际上此战失败是因为先锋维克多元帅抢功所致)而被免职。

马德里总督

1811年任马德里总督。1812年10月拒绝接受南方军团司令的任命,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指挥那几位骄横跋扈的元帅。1813年,再次担任约瑟夫的参谋长。这时,他已经51岁,健康日趋衰退,要他去领导那些难以驾驭的将领,支撑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担负这种需要极大魄力的任务,是完全不适宜的。这年5月,英国的威灵顿将军调集106000人的联军(英军52000人、葡军29000人、西军25000

人)东进,而儒尔当手中只有45000人,不要说进攻,就是防御也很困难。法军只得一路东撤,期待与另两个军团会合。但威灵顿大胆迂回敌后,率领大军翻越坎塔布连山,打算一举截断法军退路,全歼法军主力。6月18日,联军将法军堵在了维多利亚盆地,虽然援军未到,但约瑟夫见已无退路,只得仓促迎战,而儒尔当由于意见不一,和国王大吵一架后闭门不出,使得法军更是群龙无首。

元帅称号

1813年6月21日,在英军的猛攻下,法军大败,丢掉了几乎所有军需物资和大炮。连儒尔当的镶金元帅杖也被英军缴获。威灵顿将这珍贵的战利品呈献英国摄政王,从而使自己得到了元帅的称号。尽管儒尔当对维多利亚的灾难不负有责任,但他还是被迫退出现役。1814年拿破仑一世退位后,他宣布支持路易十八,因此受到褒奖。1815年,他重归拿破仑一世麾下,受封为法国贵族,并被委任为莱茵军团司令。拿破仑一世再次退位后,他重新投效路易十八,负责主持对内伊元帅的军事审判,并与莫尔蒂埃、马塞纳、奥热罗三位元帅一起确认了内伊所称的法庭无权对其审判的要求,但仍挽救不了内伊的性命。1830年7月出任外交大臣。1833年11月23日,儒尔当在巴黎去世,享年71岁。

评价

儒尔当是一位勇敢、合格但不杰出的指挥官。同时,他是一位能干的组织者和行政专家。他思考周密,条理清晰,但缺乏魄力,且重名而不易被人控制。

更多文章

  • 热马普战役历史背景:当时法国社会一片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热马普战役

    热马普战役简介提到热马普战役发生于1792年11月6日,在法兰西帝国期间,法国和奥地利两国军队在热马普(比利时蒙斯西南的村镇)发生的一场交战。热马普战役形势图在瓦尔密战役后,迪穆里耶(杜木里埃)将军的法军向阿尔贝特·萨克森—捷欣公爵指挥的4万奥军展开进攻,法军的是奥军兵力的2倍还多,奥军主力在热马普

  • 金马刺之战的详细战斗经过?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金马刺之战,步兵,骑兵

    金马刺之战为1302年7月11日在法兰德斯的科特赖克外围发生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由手工业行会会员组成的法兰德斯步兵打败了法国和法兰德斯贵族的骑兵。据说从战败者身上取得许多马刺,故称金马刺战役。法兰德斯装备不良的步兵所以能战胜法国骑兵,是因为他们把阵地设在四面环水和壕沟的土地上,使骑兵无法冲刺,一筹

  • 金马刺之战中平民是用什么武器击败法国骑兵的?破甲武器刺槌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金马刺之战,刺槌,法国

    刺槌在十三至十四世纪的西欧比较流行,是步兵的重要辅助兵器。它主要应用于对付冲锋的骑兵,由于制作简便而且造价低,一度在西欧非常风行。但是随着骑兵甲胄的日趋完善,戟和锤矛制作越来越精良,在十五世纪刺槌就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出土的刺槌头刺槌的名字原文很有趣,叫“goedendag”,几乎和德语及荷兰语的“

  • 金马刺之战:中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典型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金马刺之战,步兵,骑兵

    金马刺之战为1302年7月11日在法兰德斯的科特赖克外围发生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由手工业行会会员组成的法兰德斯步兵打败了法国和法兰德斯贵族的骑兵。据说从战败者身上取得许多马刺,故称金马刺战役。法兰德斯装备不良的步兵所以能战胜法国骑兵,是因为他们把阵地设在四面环水和壕沟的土地上,使骑兵无法冲刺,一筹

  • 哈丁战役参战的双方将领有哪些?哈丁战役详细的战斗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十字军,哈丁战役

    国王鲍德温四世指定其外甥(鲍德温五世),即其姐姐西比拉与阿什凯隆-雅法伯爵蒙特费拉特的威廉所生之子,为继承人。1177年威廉去世,3年之后西比拉改嫁给吕济尼昂的盖伊,新郎是由他的兄长、宫廷总管阿马尔里克带到东方来成亲的。国王(鲍德温四世)和他的贵族们极力反对这门亲事,因为居伊还不过是个孩子,软弱无能

  • 宗教战争哈丁战役的过程与结果大揭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哈丁战役

    知名的哈丁战役属于十字军征战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发生在公元1187年,这场战役对十字军运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程度与曼齐刻尔特战役对于拜占庭这个繁盛一时的王国的影响不相上下,从而,它也成为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场战争。这样一场有影响力的战争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最后结果如何?这两个问题就一度成为众人争

  • 曼彻斯特伯爵:曾领导过马斯顿荒原战役的国会军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曼彻斯特伯爵,马斯顿荒原战役,英国

    曼彻斯特伯爵二世爱德华·蒙塔古(Edward Montagu, 2nd Earl of Manchester;1602年-1671年5月5日)英国政治家,待人温和,办事谨慎,第一次英国内战中的重要指挥官,有一段时间当过奥利弗·克伦威尔的上级。英国内战期间的国会军将领,1602年生于伦敦,就学于剑桥大

  • 马斯顿荒原战役中保王派指挥官——鲁珀特亲王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斯顿荒原战役,鲁珀特亲王

    亲王。英国内战时期最有才华的保王派指挥官。胆略过人,在战争初期取得过多次胜利,但他的军队最终被纪律严明的议会军所击败。帕拉丁选帝侯,第一坎伯兰公爵,第一代霍尔德内斯伯爵。俗称鲁珀特亲王是著名的战士,将军,科学家,运动员,殖民总督和在17世纪的业余艺术家。他参加过荷兰独立的80年战争,德国的30年战争

  • 马斯顿荒原战役的过程如何?马斯顿荒原战役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马斯顿荒原战役,英国

    马斯顿荒原战役(Battle of Marston Moor),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军同国王军队之间的一次战役。1644年7月2日,克伦威尔率部在此击溃鲁珀特亲王军的左翼,并猛攻王军的中路。王军损失惨重,死亡三四千人。这次战役是国会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开创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篇章,对

  • 马斯顿荒原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马斯顿荒原战役发生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斯顿荒原战役,英国

    马斯顿荒原战役(Battle of Marston Moor),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军同国王军队之间的一次战役。1644年7月2日,克伦威尔率部在此击溃鲁珀特亲王军的左翼,并猛攻王军的中路。王军损失惨重,死亡三四千人。这次战役是国会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开创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篇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