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马刺之战中平民是用什么武器击败法国骑兵的?破甲武器刺槌详解

金马刺之战中平民是用什么武器击败法国骑兵的?破甲武器刺槌详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99 更新时间:2023/12/22 5:12:13

刺槌在十三至十四世纪的西欧比较流行,是步兵的重要辅助兵器。它主要应用于对付冲锋的骑兵,由于制作简便而且造价低,一度在西欧非风行。但是随着骑兵甲胄的日趋完善,戟锤矛制作越来越精良,在十五世纪刺槌就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出土的刺槌头

刺槌的名字原很有趣,叫“goedendag”,几乎和德语及荷兰语的“日安”一样。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人都会印象深刻,但是这个名字其实和“日安”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据历史学家考证,最早的刺槌叫做“goed

ddag”在盖尔语中的意思是“好匕首”的意思,“goed”对应英语的“good”,“ddag”对应英语的“dagger”。由于连读实在太像荷兰语的日安,最后刺槌的名字变为“goedendag”,所以有时刺槌又被称为“日安棒”。

现代复原的刺槌

刺槌的形状像一个跟带铁锥的长棒,在棒头有圆桶状的铁锤头。在锤头正上方安装一根四棱铁椎,铁椎不太锋利却十分厚重结实。从结构上来说,这是一个用来砸击和刺穿铠甲的设计。刺槌一般长1.2到1.7米,重量在两公斤左右,槌顶的锥尖长度在10厘米左右。相对于长矛,刺槌的长度短,攻击范围小,但是打击力度和穿刺强度却远胜于长矛。为应对披甲的骑兵,刺槌特意强化了结构和重量,顶部锤头可以像双手长锤一样荡开骑兵的刀剑砸破铠甲,厚重的锥尖对于刺穿锁甲非常有效。

现代复原的刺槌兵的装束

刺槌最早在十三世纪被佛兰芒人应用于步兵方阵,到了十四世纪法国荷兰等国都大量使用。刺槌兵一般和长矛兵或戟兵配合使用,位于步兵方阵队列的第二排或第三排。在遭遇敌人骑兵冲锋时,第一排的长矛兵负责阻止骑兵的冲锋,同时后排的刺槌兵越过前排长矛兵贴近敌人骑兵用刺槌砸或刺杀伤战马或骑手。当敌我两个步兵方阵对冲时,这个任务是由长锤手完成的,这也是双手长锤和较短的刺槌的功能不同之所在。长锤用于砸开敌人的步兵长矛方阵,而刺槌用于杀伤敌人靠近己方步兵方阵的骑兵。由于刺槌被设计用来破甲,所以结构紧凑结实笨重,强调得是打击力度而不是反映敏捷。

刺槌兵在步兵队列中

在1302年的金马刺战役中,刺槌在佛兰芒人手里大显神威。战场在今天的比利时科尔特赖克,佛兰芒人对抗法国军队。佛兰芒人没有骑兵,只有9000名由工匠及农民组成的志愿兵,而法国人总兵力8000人,其中更有2500名号称战场精英的贵族披甲骑士。按当时的观点,一名贵族骑兵的战斗力应该等于十名全副武装的步兵。

金马刺战役的壁画,可以看到黄色的刺槌砸法国骑士

骄傲的法国人认为一个骑兵集团冲锋就可以碾碎佛兰芒的乡巴佬军队,为了让贵族骑兵独占胜利荣耀,法军统帅图瓦伯爵召回了冲锋的步兵,亲自率领2500名贵族骑兵发起冲锋。但是佛兰芒长矛兵成功得阻止了法国骑兵的冲锋,同时佛兰芒刺槌兵开始越过自己的长矛兵阵线攻击法国骑兵。2500名法国贵族骑兵前面被佛兰芒长矛兵阵阻挡,后面被自己国召回的法国步兵堵住去路,进退不得自相践踏。同时由于战场地形复杂,有很多水洼和沟壑,大队的骑兵就被困在狭小的空间里动弹不得。佛兰芒的长矛兵不断压缩阵线,刺槌兵们则互相配合用刺槌去各个击破杀死法国骑兵,短小沉重的刺槌在拥挤的人群里非常方便,法国骑士被一个接一个地被打下马来。

刺槌兵攻击陷入水洼的骑士

当时的法军非常狼狈,步兵逃了10公里才收住阵脚。有1000名以上的法国骑士被刺槌打死,其中包括统帅阿图瓦伯爵,两名法军元帅和十几名伯爵,而佛兰芒人只有数百名刺槌兵阵亡。至少五百套法国贵族骑士金马刺被佛兰芒人缴获,挂在科尔特赖克的圣母大教堂里作为战利品炫耀,此役也就以‘金马刺战役’而得名。这是在欧洲中世纪战争中第一次证明: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完全可以战胜披甲的贵族骑士,这场战斗的步兵战术对后世的英国和瑞典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日后欧洲佣兵里的长锤兵,双手大剑兵和叶锤兵的运用都有佛兰芒刺槌兵的影子。

刺槌兵攻击战马

在1909年英国发现了一件14世纪佛兰芒胸甲上,生动地展现了佛兰芒士兵使用刺槌作战的场景。画面中刺槌兵互相配合打倒敌人骑兵的战术,正是金马刺战役中的经典战术。由于材料以及工匠的夸,在这副胸甲图案中的刺槌显得尺寸很大,真正的刺槌并没有这么巨大。根据出土文物考证,刺槌最大的锤头直径会将近10厘米,普通的刺槌锤头直径在6厘米左右。

胸甲上的花纹显示了刺槌兵的队列和攻击骑士战马的战术动作

刺槌的制造工艺比较简单,所以士兵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偏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刺槌尺寸。

根据十四世纪佛罗伦萨历史学家的记载,刺槌最常见的战术动作是攻击对方战马的头部,造成战马倒地后再攻击落地的骑士。这种造价低廉的铁头木棒可以有效地杀伤或者惊吓敌人的坐骑,贵族骑士昂贵的战马当不起这种粗糙木棍的当头一击或当胸一刺。从战争成本以及训练难度而言,刺槌可谓性价比非常高的武器。刺槌的杆为普通硬木,通过增加直径的方式来增加坚固度而不是采用昂贵的钢质空心杆。锤头直接捶打成型并不需要上好的钢材,锥头直接嵌入木杆非常坚固。任一个乡村铁匠都可以制造和修理刺槌,所以佛兰芒的志愿兵们可以迅速由刺槌武装起来。

刺槌兵和落马的骑士的战斗

列成战斗阵型的刺槌兵部队

来自于工匠和农民的刺槌是如此的草根,但是高傲的骑士却不堪这个种草根武器一击。所以自诩战场精英的骑士们对刺槌是又怕又讨厌,以至于在十四世纪末欧洲各诸侯国立法不得在战争中使用刺槌这种下等武器。随着铠甲的发展,欧洲进入到了全身板甲的时代,更坚固破甲效果更好的全钢叶锤开始出现,刺槌也就在十五世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这种粗糙的平民武器仍然在博物馆里暗暗地嘲笑着骑士的高傲。

标签: 金马刺之战刺槌法国

更多文章

  • 金马刺之战:中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典型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金马刺之战,步兵,骑兵

    金马刺之战为1302年7月11日在法兰德斯的科特赖克外围发生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由手工业行会会员组成的法兰德斯步兵打败了法国和法兰德斯贵族的骑兵。据说从战败者身上取得许多马刺,故称金马刺战役。法兰德斯装备不良的步兵所以能战胜法国骑兵,是因为他们把阵地设在四面环水和壕沟的土地上,使骑兵无法冲刺,一筹

  • 哈丁战役参战的双方将领有哪些?哈丁战役详细的战斗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十字军,哈丁战役

    国王鲍德温四世指定其外甥(鲍德温五世),即其姐姐西比拉与阿什凯隆-雅法伯爵蒙特费拉特的威廉所生之子,为继承人。1177年威廉去世,3年之后西比拉改嫁给吕济尼昂的盖伊,新郎是由他的兄长、宫廷总管阿马尔里克带到东方来成亲的。国王(鲍德温四世)和他的贵族们极力反对这门亲事,因为居伊还不过是个孩子,软弱无能

  • 宗教战争哈丁战役的过程与结果大揭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哈丁战役

    知名的哈丁战役属于十字军征战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发生在公元1187年,这场战役对十字军运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程度与曼齐刻尔特战役对于拜占庭这个繁盛一时的王国的影响不相上下,从而,它也成为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场战争。这样一场有影响力的战争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最后结果如何?这两个问题就一度成为众人争

  • 曼彻斯特伯爵:曾领导过马斯顿荒原战役的国会军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曼彻斯特伯爵,马斯顿荒原战役,英国

    曼彻斯特伯爵二世爱德华·蒙塔古(Edward Montagu, 2nd Earl of Manchester;1602年-1671年5月5日)英国政治家,待人温和,办事谨慎,第一次英国内战中的重要指挥官,有一段时间当过奥利弗·克伦威尔的上级。英国内战期间的国会军将领,1602年生于伦敦,就学于剑桥大

  • 马斯顿荒原战役中保王派指挥官——鲁珀特亲王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斯顿荒原战役,鲁珀特亲王

    亲王。英国内战时期最有才华的保王派指挥官。胆略过人,在战争初期取得过多次胜利,但他的军队最终被纪律严明的议会军所击败。帕拉丁选帝侯,第一坎伯兰公爵,第一代霍尔德内斯伯爵。俗称鲁珀特亲王是著名的战士,将军,科学家,运动员,殖民总督和在17世纪的业余艺术家。他参加过荷兰独立的80年战争,德国的30年战争

  • 马斯顿荒原战役的过程如何?马斯顿荒原战役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马斯顿荒原战役,英国

    马斯顿荒原战役(Battle of Marston Moor),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军同国王军队之间的一次战役。1644年7月2日,克伦威尔率部在此击溃鲁珀特亲王军的左翼,并猛攻王军的中路。王军损失惨重,死亡三四千人。这次战役是国会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开创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篇章,对

  • 马斯顿荒原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马斯顿荒原战役发生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斯顿荒原战役,英国

    马斯顿荒原战役(Battle of Marston Moor),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军同国王军队之间的一次战役。1644年7月2日,克伦威尔率部在此击溃鲁珀特亲王军的左翼,并猛攻王军的中路。王军损失惨重,死亡三四千人。这次战役是国会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开创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篇章,对

  • 乾隆皇帝的妃嫔有哪些?乾隆最爱的女人是谁?(乾隆嫔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乾隆,孝贤纯皇后,皇后,乾隆嫔妃

    乾隆帝16岁大婚,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妃嫔29人,其中皇后三位(孝贤纯皇后、皇后那拉氏、孝仪纯皇后),皇贵妃5位,贵妃5位,嫔6位,贵人12位,常在4位。皇后孝贤纯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1712——1748),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生于1712年二月十二日(农历,下同),雍正五年(1

  • 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是怎么死的?孝仪纯皇后有多少个儿子?(乾隆嫔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嘉庆,孝仪纯皇后,乾隆嫔妃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事高宗为贵人。封令嫔,累进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进令皇贵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六十年,仁宗立为皇太子,命册赠孝仪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恰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后家魏佳氏,本汉军,抬入满

  • 《延禧攻略》魏璎珞的历史原型 乾隆最爱的女子孝仪纯皇后(乾隆嫔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魏璎珞,孝仪纯皇后,乾隆嫔妃

    乾隆皇帝的一生当中有很多个女人,抛开其中两个命运不怎么好的皇后不谈,在乾隆的后宫之中,还有这么一个家喻户晓的妃子,她就是温良贤淑的令贵妃。据悉《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原型就是历史上的令妃,而魏璎珞与乾隆之间的关系,也从一开始的误会重重,到后来的相知相惜,乾隆在成为一代盛世明君的路上,始终有她在身边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