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延禧攻略》魏璎珞的历史原型 乾隆最爱的女子孝仪纯皇后(乾隆嫔妃)

《延禧攻略》魏璎珞的历史原型 乾隆最爱的女子孝仪纯皇后(乾隆嫔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276 更新时间:2023/12/22 6:36:38

乾隆皇帝的一生当中有很多个女人,抛开其中两个命运不怎么好的皇后不谈,在乾隆的后宫之中,还有这么一个家喻户晓的妃子,她就是温良贤淑的令贵妃。

据悉《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原型就是历史上的令妃,而魏璎珞与乾隆之间的关系,也从一开始的误会重重,到后来的相知相惜,乾隆在成为一代盛世明君的路上,始终有她在身边不离不弃。

孝仪纯皇后(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晋封为皇贵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贵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储;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人物生平

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魏佳氏出生,她比乾隆帝小十六岁。

乾隆十年(1745年),魏佳氏被封为魏贵人,正月二十三日晋封为嫔;十一月十七日,行令嫔册封礼。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晋封令嫔为令妃,此时距离她晋封为嫔时隔仅三年;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行令妃册封礼。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令妃随驾南巡。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一月二十日,晋封令妃为令贵妃;十二月十七日,行令贵妃册封礼。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令贵妃于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生下乾隆帝皇十五子永琰。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令贵妃随驾南巡。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五,令贵妃随驾南巡;五月初十日,晋封为皇贵妃;六月十一日,行皇贵妃册封礼。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皇贵妃所生儿子皇十五子永琰被立为皇储,此时永琰年仅十三岁,乾隆帝按照雍正时定下的规矩,将永琰的名字写在诏书上,密封之后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薨,年四十九岁;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皇贵妃金棺奉安裕陵。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之母令懿皇贵妃魏佳氏为孝仪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谥号全称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入宫

魏佳氏,是内管领魏清泰的女儿,原属正黄旗满洲包衣,后被乾隆帝抬入镶黄旗满洲,即“抬旗”。魏佳氏生于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隶属内务府,所以应是通过内务府选秀入宫,后来脱颖而出,成为了皇帝的嫔妃。史料中用了个“充”字,因为在后宫中,贵人、常在、答应均属低品级。按照清朝内务府选秀的规定,入选宫女的年龄应在十三到十七岁中间,因此魏佳氏可能是在乾隆六年左右经过进宫的,但现今并未发现魏佳氏曾为宫女的记载,乾隆帝在孝贤皇后陵祭酒的御诗中曾提到魏佳氏是孝贤皇后玉成于他的伴侣。雍乾时期,魏佳氏的家族已经是标准的内务府中等官僚家族,魏佳氏的曾祖父名叫嗣兴,任护军校,祖父名叫武世宜,初任内管领,后来升到了内务府总管的位置,到了魏佳氏祖父这一辈,其家族已经拥有一定的门第。

受宠

估计魏佳氏容颜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爱。她在乾隆十年的正月便受封为嫔,此时魏佳氏仅十九岁,便位列三嫔之一(当时乾隆帝嫔位上共有三人,即舒嫔叶赫那拉氏,怡嫔柏氏与令嫔魏佳氏),乾隆帝封其为“令嫔”,“令”字语出《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在古代汉语中有美好之意,大概是魏佳氏让皇帝听到和看到的都是善良、美好的一面,所以才会得到此封号(根据《鸿称通用》的记载,魏佳氏的封号“令”对应的满文为“mergen”,意为“聪明的,睿智的”)。从《清实录》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晋封时魏佳氏已列众嫔之首,排在了家世与资历均比她有优势的舒嫔(后来的舒妃)叶赫那拉氏之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荣宠。

乾隆十三年,魏佳氏被晋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魏佳氏又被晋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跃成为皇贵妃。此时孝贤皇后已故,皇后那拉氏也因失宠“不废而废”,乾隆帝至此再未立过皇后,魏佳氏从此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成为后宫之主达十年之久(乾隆帝在纪念魏佳氏的挽诗中称她为“兰宫领袖”)。

终乾隆一朝,魏佳氏是为乾隆皇帝生儿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

其生育子女的具体年代如下: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寅时生皇七女。此女于二十九年正月指配超勇亲王策凌之孙拉旺多尔济,三十年额驸袭亲王爵,三十五年正月初四皇七女被封为固伦和静公主,七月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其时魏佳氏虽为皇贵妃,但皇七女享有皇后所出之女的尊荣。四十年正月初十,皇七女薨,年仅20岁。魏佳氏在长女逝世后的第十九天薨逝,也许魏佳氏的死是受其女早亡打击所致。

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午时生皇十四子永璐,该子于二十五年三月初八日夭折,年仅四岁。

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戍时生皇九女,此女于三十六年十二月封为和硕和恪公主,三十七年八月下嫁乌雅氏协办大学士兆惠之子、一等武毅谋勇公札兰泰。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皇九女薨,年仅二十三岁。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时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生皇十五子永琰,是为嘉庆帝。三十八年冬至节,乾隆帝密立十三岁的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储。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皇十五子永琰大婚,娶喜塔腊氏和尔经额之女为福晋。

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丑时生皇十六子,该子于三十年三月十七日夭折,年仅四岁。

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子时生皇十七子永璘,五十四年封多罗贝勒,嘉庆四年晋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封和硕庆亲王,同年薨,时年五十五岁。

从这个时间序列中可以看出,魏佳氏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间,先后为高宗生下四子二女,且时间间隔较短,足见宠幸之隆。也正是这一时期,魏佳氏由妃跃居到贵妃乃至皇贵妃。俗话说,宫门一入深似海,在这壁垒森严的后宫之中,魏佳氏能浮出水面实属不易。

去世

魏佳氏于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同日乾隆帝便为皇贵妃上谥号为“令懿皇贵妃”,并命八阿哥同福晋、十二阿哥同福晋、十五阿哥同福晋、绵德同福晋、五阿哥第五子绵亿在宫内为皇贵妃穿孝、六阿哥、四阿哥长子绵惠、九公主、七额驸拉旺多尔济、九额驸扎兰泰、三阿哥长女额驸丹巴多尔济、四公主长子丰绅济伦在宫外为皇贵妃穿孝,六阿哥、尚书永贵、总管内务府大臣金简总理皇贵妃的丧仪。后乾隆帝写了《令懿皇贵妃挽诗》纪念皇贵妃:儿女少年甫毕姻,独遗幼稚可怜真。兰宫领袖令仪著,萱户已勤懿孝纯。了识生兮原属幻,所惭化者近何频?

强收悲泪为欢喜,仰体慈帏度念谆。

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辰时,入葬清东陵胜水峪(即裕陵)地宫。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颙琰为皇太子,同时下令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为皇后,乾隆帝亲自为其拟定谥号为“孝仪皇后”。后经加谥累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魏佳氏谥号“令懿”的含义:

兰宫领袖令仪著,萱户已勤懿孝纯。(《令懿皇贵妃挽诗》)

追畴昔之令名,休称犹在;概平生之懿德,节惠加隆。(加谥册文)

仍嘉名之肇锡,莫不令仪;彰内行以有加,好是懿德。(加谥祭文)

念夙昔翊宣壶教,冠位号而式是令仪;嘉晨昏懋洽慈欢,侍庭闱而彰其懿孝。(初次祭文)

繄令善之逾敦,实懿恭之懋著。(二次祭文)

顾麟振而增感,空溯令仪;眄鸾驭以含凄,难忘懿德。(周年祭文)

魏佳氏谥号“孝仪”的含义:

本笃庆衍禔之德,母允垂仪;循召正言顺之规,子当承统。(追谥册文)

百行之原,在孝惟至德,必得夫大名;两间之号,曰仪故地载,并尊乎天覆。(升祔祭文)

魏佳氏的死后哀荣:

发瑶册以镌华,不待太常之议(加谥祭文)

抚往事以增欷,祔从吉遂。酹椒浆之芬若,叹薤露之凄其。(初次祭文)

虚九御之崇班,情深逝水。(周年祭文)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了裕陵及慈禧陵后,住在天津的溥仪派遗臣载泽、耆龄、宝熙等人到东陵处理善后工作。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在棺床西边的两棺间发现了穿着黄色龙袍,皮肉完好,无腐烂,且两腮及嘴下多皱纹,牙齿未完全脱落的孝仪纯皇后的遗体。

人物评价

在乾隆三十年皇后那拉氏断发的四个月之后,乾隆帝晋封魏佳氏为皇贵妃,皇贵妃魏佳氏已经成为后宫中名分最高的人。当年雍正皇帝在孝敬宪皇后去世后(雍正九年九月),并未再立皇后,而康熙皇帝在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去世后,在长达33年的岁月里也未再册立皇后。

虽然魏佳氏生前没有成为皇后,但她的一生已经很圆满了,她出身不高却受到皇帝的宠爱,由贵人逐步晋封到皇贵妃,她的儿子永琰在她生前已经被秘密立储,也许魏佳氏弥留之际,乾隆帝已将此秘密告知于她。在魏佳氏去世前,乾隆帝已经将她的娘家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并编为世管佐领;在魏佳氏去世后,乾隆帝在她原有的仪仗中增加了十八件,达到七十六件,仅比皇后的仪仗少了一件;从魏佳氏留下的遗物中可以看出,她生前已经拥有东珠朝珠,而东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资格佩戴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帝给予魏佳氏的特殊待遇。从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长达20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乾隆心中,还是在后宫中,最有影响的当属魏佳氏。

更多文章

  • 蒙吉萨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鲍德温四世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蒙吉萨战役,萨拉丁,耶路撒冷

    蒙吉萨战役发生在1177年11月25日,战役发生在阿尤布王朝君主萨拉丁与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之间,战役的结果是十六岁患有麻风病的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以极少的兵力战胜了几乎十倍于自己的萨拉丁,获得了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堪称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面做一下蒙吉萨战役简介。1177年,阿尔萨斯的腓

  • 蒙吉萨战役:耶路撒冷以少胜多赶走萨拉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蒙吉萨战役,萨拉丁,耶路撒冷

    蒙吉萨战役 (The Battle of Montgisard),阿尤布王朝君主萨拉丁与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在1177年11月25日进行的一场战斗。年仅16岁的鲍德温四世在沙蒂永的雷纳德的领导下,凭借着勇猛的宗教骑士团以少胜多,战胜了萨拉丁的军队。1177年,佛兰德伯爵即阿尔萨斯的腓力率军抵达耶路

  • 萨拉丁是如何收复耶路撒冷的?收复的详细经过(蒙吉萨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萨拉丁,耶路撒冷,十字军,蒙吉萨战役

    萨拉丁是突厥族库尔德人,1137年出生于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城,在巴勒贝克和大马士革长大。他的叔父阿萨德在叙利亚努尔丁王国当大将军,萨拉丁长大后在叔父手下任职。他为人有勇有谋,屡建奇功。1169年,萨拉丁担任了埃及法蒂玛王朝的宰相。他重建埃及军队,擢升同族亲信,扩大了个人势力。1171年,萨拉丁推翻

  • 黑斯廷斯战役谁输了?黑斯廷斯战役中战死的国王:哈罗德·葛温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黑斯廷斯战役,哈罗德·葛温森

    哈罗德·葛温森(古英语:Harold Godpinson,英语:Harold Godwinson,1022年-1066年10月14日),有时称为哈罗德二世,盎格鲁-撒克逊时期韦塞克斯王国的末代君主。忏悔者爱德华去世后,王后之兄哈罗德即位。他的王位受到挪威国王哈拉尔德三世及诺曼底公爵私生子威廉的挑战。

  • 黑斯廷斯战役打了多久?黑斯廷斯战役的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黑斯廷斯战役,英国

    黑斯廷斯战役(Battle of Hastings)是1066年10月14日,英格兰国王哈罗德·葛温森(Harold II)的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和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William of Normandy)的军队在黑斯廷斯(英国东萨塞克斯郡濒临加来海峡的城市)地域进行的一场交战。过程9月28日,威廉

  • 为什么会爆发黑斯廷斯战役?黑斯廷斯战役的发生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黑斯廷斯战役,英国

    黑斯廷斯战役(Battle of Hastings)是1066年10月14日,英格兰国王哈罗德·葛温森(Harold II)的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和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William of Normandy)的军队在黑斯廷斯(英国东萨塞克斯郡濒临加来海峡的城市)地域进行的一场交战。背景"私生子"诺曼底

  • 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的次子——威廉二世,威廉二世的生平简介(黑斯廷斯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英格兰,威廉一世,威廉二世,黑斯廷斯战役

    威廉二世(William II),又名"胡佛",或许是因为他的红脸颊外观,他是征服者威廉的三子,自1087年成为英格兰国王直到1100年。其势力也覆盖诺曼底,以及在苏格兰也具有影响力。但他在扩大威尔士的控制上表现并不是很成功。虽然威廉是个具有战斗力的军人,但是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统治者。威廉本人的性格

  • 罗素悖论是什么?罗素悖论是被解决还是被回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罗素悖论,英国

    罗素悖论:设性质P(x)表示"x不属于x",现假设由性质P确定了一个类A--也就是说"A={x|x∉A}"。那么问题是:A属于A是否成立?首先,若A属于A,则A是A的元素,那么A具有性质P,由性质P知A不属于A;其次,若A不属于 A,也就是说A具有性质P,而A是由所有具有性质P的类组成的,所以A属于

  • 伯特兰·罗素:不想拿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不是好哲人(罗素悖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罗素悖论

    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位科学家可以称得上是博学广识,能够在不同领域都获得极高成就,那我们今天讲的这个人一定符合标准。1872年的今天,在英国蒙默斯郡的贵族家庭里,诞生了一位未来对英国乃至西方各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男孩。大概伟人都不得不经历生活带给他们的磨难,在男孩出生后的2到4年里,他的父母亲相继因病去

  • 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伯特兰·罗素(罗素悖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悖论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