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非登陆战的成功 对同盟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北非登陆战役)

北非登陆战的成功 对同盟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北非登陆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85 更新时间:2024/1/24 13:59:30

1942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中海海战已经进行到收尾阶段,美、英联合参谋长召开联席会议,准备在北非登陆,夺取突尼斯、尔及利亚、摩洛哥法属西非等地,将隆美尔的部队置于英军夹击中,进一步减轻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对马耳他岛的压力,恢复英国对地中海的制海权,歼灭非洲大陆上的意德军队。

当时(即1942年11月以前),法国维希政府在北非的军队达20万人,飞机约500架。在北非各港还有法国舰队的大量兵力(4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约40艘驱逐舰、20多艘潜艇及其他舰艇)。但法军不愿站在德国一边作战,因此,法军对盟国并没有构成实质上的严重威胁。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一场登陆战中的经典之役北非登陆战打响了。

北非登陆战又称"火炬行动",几十万英美联军在北非摩洛哥等地登陆,美军为主力,与北非东部的英联邦军队,形成对德国意大利联军的钳形攻势。

当时,盟军计划在北非登陆战中使用的兵力共10.7万人,分别编成东、中、西3支特混舰队。东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少将巴勒指挥,他们从英国输送了2.3万英军和1万美军到达阿尔及尔方实施登陆作战,海军兵力有旗舰一艘、航空母舰两艘、轻型巡洋舰3艘、防空舰3艘、驱逐舰13艘、舰队扫雷舰6艘和护航炮舰3艘、护卫舰6艘、扫雷舰6艘、拖船8艘、潜艇3艘、登陆舰艇25艘,补给船16艘;中部特混舰队将在英国海军的支援下,从英国本土输送3.9万美军抵达奥兰地区实施登陆作战,由英国海军少将特鲁布里奇指挥。海军兵力有英军战列舰一艘、护航航空母舰两艘、防空舰3艘、驱逐舰13艘、扫雷舰8艘、护航炮舰6艘、拖船8艘、潜艇两艘、登陆舰29艘、补给舰28艘;西部特混舰队即美国第34特混舰队,他们将直接从美国本土输送3.5万人抵达法属摩洛哥的麦赫迪亚、费达拉和萨菲一线实施突击上陆,主要目标是攻占卡萨布兰卡。特混舰队由美国海军少将休伊特指挥,登陆兵则由鼎鼎大名的美国陆军少将巴顿指挥。海军兵力有一艘航空母舰"突击者"号、护航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两艘、重型巡洋舰3艘、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38艘、潜艇4艘、运输船23艘、补给舰8艘、油船5艘。

盟军在阿尔及尔附近海滩登陆

1942年10月22日,东部特混舰队按计划起航,由英国本土舰队的部分战舰和两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以及驻扎在英国本土、直布罗陀、马耳他岛的岸基飞机担任沿途的海上和空中掩护。11月5日至6日夜间,该舰队与中部特混舰队会合,同时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转向马耳他岛航行,用以迷惑日军。在驶抵目标区北部海面后,它们突然改变航向向南航行,直抵各预定上陆海滩,取得了很好的奇袭效果。各舰到达预定海滩后,对阿尔及尔港的正面攻击由英突击驱逐舰"布罗克"号和"马尔科姆"号担任。11月7日深夜,"布罗克"号和"马尔科姆"号驶抵阿尔及尔外海,完成了战斗准备。8日2时20分,两舰在获悉各海滩突击上陆成功后,立即输送美步兵第135团的一个营,向港内开进,却被法军发现,受到法海岸炮兵的猛烈攻击。其中"马尔科姆"号发动机舱中弹甚多,3座锅炉被毁,航速顿时减缓,其他各处也弹痕累累,被迫撤出战斗。顽强的"布罗克"号第二次冲入港口时,由于受到法军机枪的密集射击,损失也很严重。5时20分,该舰强行靠岸,登陆部队上岸后全部被法国守军包围并俘虏,于是,"布罗克"号也被迫撤出战斗,并因受伤过重,在返回直布罗陀港途中沉没。虽然英军战舰损失不小,但由于盟国情报机关的有效活动,使法国的立场发生了改变。维希政府武装部队总司令达尔朗在盟军登陆不久,就在阿尔及利亚向法军下达了停止抵抗的命令。许多法国部队缴械投降,使阿尔及尔很快为盟军所控制。

在地中海奥兰地区实施的登陆作战中,奥兰港占据着非重要的地位,为夺取奥兰港,盟军中部特混舰队的登陆部队按预定计划分别在"X"、"Y"、"Z"3个海滩登陆。在"Z"海滩登陆的登陆兵,其进攻目标为阿佐湾的阿佐港。输送登陆兵的舰船于11月7日23时进入阿佐湾后,随即开始换乘登陆艇实施突击登陆,他们并没有遭到岸上法军的抵抗。这是因为,法国守军事先对盟军登陆行动毫无察觉,所以阿佐港口的航标灯仍照常放光,港口的防御网也没有布设。直到11月8日1时20分,盟军从海滩上陆的登陆兵已有千人,法国的海岸炮兵才有所察觉,他们进行了一些射击,但因盟军施放烟幕掩护的效果较好,登陆艇和人员损失都不大。8日下午,当地法军停止了抵抗,使盟军没有卸载的运输舰船顺利抵靠码头卸载。

北非阿尔及利亚,即将前往突尼斯战线的法军与美军士兵在奥兰火车站握手。

"Y"海滩在奥兰港西侧,离登陆正面约5公里。美步兵第1师第26加强团首先登陆,没有遇到重大抵抗,所以进展非常迅速。虽然美军在拂晓时一度受到法国海岸炮兵的袭击,但后来袭击又被美军舰艇的炮火支援所压制。另外,美军装甲第1师的一部于8日1时43分由"X"海滩开始登陆,在占领劳励尔后,美军迅速攻占了塔法拉伊和拉悉尼亚两处的飞机场。但是协助攻击飞机场的空降第509团第2营因降落地点发生偏差,没有起到协同作战的效果。同时,向奥兰港正面进攻的英军驱逐舰"哈特兰"号和"沃尔纳"号在11月8日驶抵港口时,被法军海岸炮和港内法舰袭击而先后沉没。不过,盟军的损失并不大,11月10日,东西两路的登陆部队攻抵奥兰城郊,奥兰即被盟军占领。

摩洛哥方向的登陆作战,由盟军西部特混舰队负责实施,突击上陆时间预计为11月8日4时。10月23日,西部特混舰队从美国东海岸出发,为了保障海上航渡安全,以达成奇袭效果,他们在上船港口和航渡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欺骗措施。首先出航的为5艘向导潜水艇,其任务是搜索和侦察摩洛哥滩头及达喀尔一带的海面情况,引导整个舰队到达目标区。为避免舰队在任港口附近集中,他们采取航行途中依次会合的方法。掩护舰群先在波特兰的加斯哥湾集中,于10月24日起航。航空母舰支援舰群先驶往百慕大岛集中,10月25日由百慕大岛起航,于28日与主力舰队会合。南、北两路突击舰群于10月23日由诺福克的汉普顿锚地起航,开始采取东南航向,造成与航母会合、开赴西印度群岛举行联合演习的假象。中路突击舰群于10月24日向东北方向航行,假意驶赴英国,以遮掩对方耳目。在海上航行中,舰队白天采取蛇形航路航行。入夜后,采取直线航路航行。

北路突击舰群于11月7日15时脱离主力舰队,直驶麦赫迪亚,到达后按预定计划从5个海滩上陆。原定突击上陆时间为11月8日4时,后因卸载延迟,于5时15分通过出发线向海滩冲击。在整个上陆过程中,登陆兵只遇到轻微抵抗,一切都按预定计划进行,战斗于11月11日结束。

1942年11月8日,美军"马萨诸塞"号战舰增援在卡萨布兰卡登陆的美军。

中路突击舰群在费达拉地区登陆的目的在于攻取卡萨布兰卡港。卡萨布兰卡港设备完善,防御周密,在这里实施正面登陆困难很大,而且没有取胜把握。盟军只有避强击弱,选择附近的费达拉为登陆点。这个地区的登陆兵,按预定计划应于11月8日4时开始突击上陆,在拂晓前完成6000人上陆的任务,以便集结必要兵力进攻费达拉市区。11月7日午夜,中路突击舰群的输送舰船抵达费达拉海滩附近后,立即开始实施换乘和上陆战斗,但因多数士兵都是新兵,缺乏经验,所以直到5时20分才开始抢滩,一小时以后,他们的上陆者大概只有3500人。但因上陆时没有遇到法军的有力抵抗,进展较为顺利,并于11月7日中午前完成了对费达拉的占领,当地法军被迫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北非登陆战中,法国军队没有进行坚决抵抗,这主要归功于美国通过外交手段,在法军高级将领中培育亲美势力的结果。在盟军登陆之前,艾森豪威尔向法军进行的广播讲话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盟军北非登陆时遇到的阻力。另外,盟军在登陆战役中对登陆时间、地域以及登陆部队航渡中所采取的欺骗、伪装和保密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当然,这次登陆作战也暴露出美、英军的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登陆兵缺乏专门训练,特别是在夜间条件下的登陆战术动作不熟练;陆海军之间的协同还不完善,以致在换乘和抢滩过程中常产生混乱现象。

北非登陆战的成功,对同盟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盟军控制了突尼斯海峡通道,进而控制了整个地中海,为而后发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这场战役彻底解除了德、意军对马耳他岛的长期围困状态,为美、英军向北非德军发动东西夹击的钳形攻势奠定了基础,这使称雄一时的隆美尔部队腹背受敌,最后崩溃于突尼斯。

更多文章

  • 中国远征军的血泪史——北非登陆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火炬行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地中海,中国远征军,北非登陆战役

    1942年11月的火炬行动,又称北非登陆战役,是美英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的登陆作战。众所众知,在这次登陆作战中,美英盟军在北非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然而在这场巨大的胜利背后却有着一段中国远征军的血泪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胆大包天地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

  • 北非登陆战役过程简介 北非登陆战役对战争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直布罗陀海峡,二战,美国,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北非登陆战役

    1942年11月4日载着部队的运输船分别从美国港口和英国港口出航,11月5日会合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东航进,驶至预定登陆地段以北海域后转向南航,途中未遇阻挠,于11月7日夜间开始登陆:西部特混舰队在卡萨布兰卡地域、中部特混舰队在奥兰地域、东部特混舰队在阿尔及尔,并达成战役突然性。1942年11月7日

  • 北非登陆战役简介 北非登陆战战前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非登陆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英国

    北非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的登陆作战。1942年夏,苏联对美国及英国施加压力,要求尽快在欧洲展开军事行动及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纳粹德国军队对苏联红军的压力,当美军指挥官赞同大锤行动——尽快在欧洲占领区登陆时,英军指挥官相信这类型行动将会导致灾难

  • 集合论的创始人:格奥尔格·康托尔的生平事迹简介(第三次数学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格奥尔格·康托尔,德国,数学家,第三次数学危机

    格奥尔格·康托尔(Cantor,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1845.3.3-1918.1.6)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生于俄国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父亲是犹太血统的丹麦商人,母亲出身艺术世家。1856年全家迁居德国的法兰克福。先在一所中学,后在威斯巴登

  • 德国伟大的逻辑学家: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第三次数学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德国,数学家,第三次数学危机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德语: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1848年11月8日-1925年7月26日),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数理逻辑和分析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为《概念演算--一种按算术语言构成的思维符号语言》。弗雷格(Gottlob F

  • 第三次数学危机发生于哪一年?第三次数学危机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第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是由1897年的突然冲击而出现的,到现在,从整体来看,还没有解决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这次危机是由于在康托尔的一般集合理论的边缘发现悖论造成的。由于集合概念已经渗透到众多的数学分支,并且实际上集合论成了数学的基础,因此集合论中悖论的发现自然地引起了对数学的整个基本结构的有效性的怀疑

  • 罗素悖论的出现为什么引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罗素悖论,英国,第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基础的第三次危机,是由1897年的突然冲击而出现的;到现在虽然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但从整体来看,还没有解决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这次危机是由于在康托的一般集合理论的边缘发现悖论而造成的。由于集合概念已经渗透到众多的数学分支,并且集合论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数学的基础,因此集合论中悖论的发现自然地引起了对

  • 康托尔集是什么,康托尔什么时候提出康托尔集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托尔集,德国

    在数学中,康托尔集,由德国数学家格奥尔格·康托尔在1883年引入(但由亨利·约翰·斯蒂芬·史密斯在1875年发现),是位于一条线段上的一些点的集合,具有许多显著和深刻的性质。康托尔集是个测度为0的集,用简单的解析几何说法就是这函数图像面积为0。通过考虑这个集合,康托尔和其他数学家奠定了现代点集拓扑学

  • 集合论的创始人:格奥尔格·康托尔的生平事迹简介(康托尔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格奥尔格·康托尔,德国,数学家,康托尔集

    格奥尔格·康托尔(Cantor,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1845.3.3-1918.1.6)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生于俄国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父亲是犹太血统的丹麦商人,母亲出身艺术世家。1856年全家迁居德国的法兰克福。先在一所中学,后在威斯巴登

  • 第三次数学危机发生于哪一年?第三次数学危机是如何解决的(康托尔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第三次数学危机,康托尔集

    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是由1897年的突然冲击而出现的,到现在,从整体来看,还没有解决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这次危机是由于在康托尔的一般集合理论的边缘发现悖论造成的。由于集合概念已经渗透到众多的数学分支,并且实际上集合论成了数学的基础,因此集合论中悖论的发现自然地引起了对数学的整个基本结构的有效性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