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新几内亚战役过程简介 新几内亚战役的成功的意义

新几内亚战役过程简介 新几内亚战役的成功的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721 更新时间:2024/1/26 22:40:54

开战

当麦克·瑟指挥部队占领马丹后,根据原定的作战计划,下一个目标是汉萨湾。但汉萨湾下一个目标威瓦克有日军第18集团军的77000人防守,是两个坚固据点,一时难以攻克,即使攻下,最远也只能跃进200多英里。因此,麦克阿瑟决定置这处据点于不顾,采取“蛙跳战术”实施越岛进攻,直接进攻500英里外的艾塔佩和荷兰蒂亚。

麦克阿瑟率领他的庞大舰队从芬什港和马努斯等基地出发,开始了他的大"蛙跳"。这支舰队先西北方向航进,以使敌人一旦发现他们也不能判明其真正意图。在行驶到目标以北海域后,再突然掉头向南,"就像枝桠从树干上向天空伸展一样",其触角伸向各自的目的地:一支向艾塔佩挺进;一支向塔拉梅拉湾航行;第三支主力直接向亨博尔特湾驶去。

经过

1944年4月22日清晨,美军战舰和一队队登陆艇冲破晨雾,在荷兰蒂亚港湾赫然出现。几乎未遇任抵抗就夺占了登陆场。4月26日,美军以伤亡1100人的轻微代价结束了荷兰蒂亚战役。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即4月27日,麦克阿瑟即命令艾克尔伯格乘胜再向西跃进一步,夺取距荷兰蒂亚170英里的瓦克德一萨米地区,以得到更多的机场供空军部队使用。5月17日,艾克尔伯格派出"旋风特遣部队"在瓦克德岛及对面的马劳湾登陆,经过4天紧激烈的战斗,很快控制了该地区。

盟军在太平洋上的迅速推进,使日军大本营大为惊恐。为阻止这一推进,日本联合舰队企图集中日本海军的几乎所有力量,在航空兵支援下,诱使美国太平洋舰队进入菲律宾海决一雌雄。不料,3月底美军缴获了一箱标有"绝密"的件。麦克阿瑟在这些文件中发现了行动计划。

瓦克德岛攻占后,麦克阿瑟决定马不停蹄地向西跃进,夺取距瓦克德西北180英里的实珍群岛中的比亚克岛。比亚克岛位于鸟头湾的出口处,为扼守鸟头半岛的天然屏障,北面即是帕劳群岛。该岛被珊瑚礁所环绕,岛上地形起伏,长满了浓密的热带丛林,到处是蜂窝状的多层洞穴。由于"阿号"作战计划要求使用陆基航空兵来弥补航母兵力的不足,因此,位于该决战海域的拥有三个机场的比亚克岛便变得特别重要了。显而易见,无论盟军还是日军,只要以该岛为基地,其轰炸机群就会大大加强己方海军部队在这一海域的突击力量。不使比亚克岛落入盟军手中,这对"阿号"作战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日军向那里增援了7000余人的部队,使岛上日军总数达到1.1万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训练有素、富有战斗经验的精锐部队。他们利用遍布全岛的蜂窝状洞穴,组织了严密而巧妙的防御体系,准备与胆敢登陆的盟军决一死战。

麦克阿瑟宁愿相信岛上守军不多的说法,而令霍勒斯·富勒少将的第41师1.2万人去完成这次任务,同时命第7舰队和第5航空队提供海空支援。5月27,即在拿下瓦克德岛一周后,麦克阿瑟发动了比亚克岛登陆战。随着盟军7月2在比亚克以西70英里的农福尔岛登陆,以及于7月30登上了日军在新几内亚的最后一个据点——鸟头半岛,占领桑萨波。这样,麦克阿瑟在三个多月时间里向西跃进1000余英里,并沿整个新几内亚海岸建立起一系列海空军基地,使日军无论从空中还是从海上都无法在哈马黑拉——菲律宾战线以外作战了。

结束

夺取桑萨波,标志着新几内亚战役的结束。从上一年6月底以来的13个月时间里,麦克阿瑟的部队采取蛙跳战术一层一层地深入日军的弧形防线,西进了1800英里,北进了100英里,距棉兰老岛只有500英里了。数股敌人被孤立,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因而无力组织有效的进攻力量,无法牵制盟军的主要作战行动。唯一对盟军的作战计划造成威胁的是被围困在韦瓦克地区的日军,他们绝望地在雨季中期待外援,但海陆补给线均被切断。这样,由于得不到补给,经过两个月的孤军困守后,日军再也支持不住了。

在这次战役中,美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没有按照逐一突破的传统战术,而是通过“蛙跳”战术将日军切割开,破坏了战争中最重要的物资供应链,小范围孤立驻守岛屿的日军,打击其嚣张的气势、瓦解心理防线,避免了攻占为数众多的岛屿时出现大量伤亡的局面。最为重要的是争取到了时间,以最快的速度纵深推进。麦克阿瑟以“蛙跳战术”沿新几内亚北岸北进,几步就跳到了新几内亚的最西端,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了新几内亚战役。

战争评论

1944年麦克阿瑟指挥盟军西南太平洋的武装力量实施新几内亚战役。“蛙跳战术”的运用之妙达到了极致。“蛙跳战术”使得美军先后跳过了加罗林群岛、台湾岛等诸多岛屿,粉碎了日军“死守耗敌”的企图,获得了巴布亚战役、新几内亚战役、菲律宾战役的胜利。夺取了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快速打开了通往日本本土的大门。

更多文章

  • 新几内亚战役发生在什么时间 新几内亚战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太平洋战争,新几内亚战役

    新几内亚战役( 英文: New Guinea Campaign)太平洋战争期间,美澳盟军于1943年6月~1944年7月在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对日军实施的进攻战役。1943年初,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巴布亚半岛受挫后,在新几内亚东北部地区不断增加兵力,企图建立一道固守拉包尔的外围防线。战争简介盟军企

  • 二战末期的布拉格起义:德军为何疯狂镇压布拉格市民的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布拉格起义,德国,反法西斯武装起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胜利日即将到来之际,1945年暮春5月,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爆发了反德起义。这是继华沙和巴黎之后,又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古都对第三帝国发起的抗争,更是二战爆发之前便遭纳粹德国蹂躏的捷克民族的总爆发,一种爱国主义情绪的总爆发。虽然发生在欧战的最后时刻,但这场起义“犹未为晚”:

  • 布拉格起义什么时候发生的?布拉格起义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布拉格起义

    布拉格起义:1945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爆发的反法西斯武装起义。背景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沦亡。1945年春,苏联红军解放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大部分地区。法西斯德国妄图据守捷克-摩拉维亚地区,建立保护德国本土南翼的屏障,阻止苏军西进,在布拉格与德累斯顿之间集结了上百万人

  • 二战时的英国空军总参谋长:查尔斯·波特尔,曾指挥德累斯顿大轰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查尔斯·波特尔,英国,德累斯顿大轰炸

    查尔斯·波特尔(Charles Portal, 1st Viscount Portal of Hungerford 1893年 5月21日 - 1971年 4月22日)二战时的英国空军参谋长,空军元帅。精确轰炸的提倡者。就学于温切斯特和牛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皇家工兵,后入皇家陆军航空队。1

  • 德国历史上的悲剧:德累斯顿大轰炸造成15平方千米被摧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德累斯顿大轰炸,德国,英国,美国

    德累斯顿大轰炸造成整个德累斯顿内城(15平方千米)被彻底摧毁(包括14000栋民宅、72所学校、22家医院、19座教堂、5个影剧院、50家银行和保险公司、31家百货公司、31家大型宾馆、62座行政大楼以及依哈哥摄影工厂),其它区域也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只有别墅区所受的破坏相对较轻。全城共计222000

  • 德累斯顿大轰炸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德累斯顿大轰炸,德国,英国,美国

    德累斯顿大轰炸(1945年2月13日-2月15日)是二战期间由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联合发动的针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的大规模空袭行动。70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被看成二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事件之一。德累斯顿不仅是一座文化古城,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工(Rüstungsindustrie)生

  • 阿图岛战役的结果是怎样的?对二战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阿图岛战役,美国,日本

    这场战役对于整个太平洋战场来说并不具备决定性的意义。但几十年后,日本人还对此战记忆犹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阿图岛创造了当年“皇军玉碎”的神话。1943年5月31日,日本电台报道了阿图岛守军“全员玉碎”的惊人消息,日本各大报纸也在这一天出现了黑字标题:“阿图岛皇军全员玉碎”。这是日本在战争中第一次在战

  • 阿图岛战役的详细战斗情况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战略部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阿图岛战役,美国,日本

    1943年5月11日,1.1万美军分成三路在阿图岛登陆,一支在东北部,另两支的东南部。作战计划是登陆之后,两个方向的部队对进,占领阻隔两个登陆场那座高山间的隘口,会合之后再由东向西推进,将日本人赶下海。美军登陆比较顺利,几乎没有遭遇日军的有效抵抗。从当年的历史照片上可以看到,当天美军在登陆的黄沙滩和

  • 阿图岛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形势又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阿图岛战役,美国,日本

    战略地点阿图岛长约64公里,宽约32公里,是美国阿拉斯加半岛以西上千公里外阿留申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阿图岛上荒芜贫瘠,除了由火山爆发形成、常年积雪覆盖的高山秃岭,便是寸草不生的冻土荒原。这里的气候异常恶劣,一周7天中大约会有6天下雨,每年放晴的日子大概只有8到10天。阿留申群岛其时的战略位置相当重要。

  • 森塔战役爆发的背景是什么?森塔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森塔战役,奥地利

    森塔战役Battle of Zenta,大土耳其战争中,1697年9月11日在塞尔维亚南部的森塔东边的蒂萨河, 奥地利青年将领萨伏依的欧根亲王,以一个果断的突然袭击,击溃了正在渡河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以不到2000人的伤亡造成了对方2.5万的死伤。背景16、17世纪,虽然欧洲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