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德累斯顿大轰炸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影响

德累斯顿大轰炸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79 更新时间:2023/12/10 21:38:19

德累斯顿大轰炸(1945年2月13日-2月15日)是二战期间由英国皇家空军美国陆军航空队联合发动的针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的大规模空袭行动。70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被看成二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事件之一。

德累斯顿不仅是一座化古城,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工(Rüstungsindustrie)生产的重要基地。1945年1月,随着反法西斯盟军在东西两线的节节胜利,欧洲的制空权已掌握在盟军手中,作为德国军工生产重要基地的德累斯顿成为盟国空军集中攻击的重点目标。

英国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曾说:"德累斯顿被毁具有史诗般的悲剧性。这座象征着德国巴洛克建筑之最的城市曾经美得让人惊叹。而纳粹期间,它又成为德国的地狱。在这个意义上,就20世纪的战争恐怖而言,德累斯顿轰炸事件是一个绝对带有惩戒意味的悲剧"。

空袭原因

1945年初,西方盟军统帅部开始考虑如采用战略轰炸机武力援助苏联。他们计划轰炸柏林和其他几个德国东部城市,协助苏军前进。

1944年夏天,针对上述城市的大规模密集型轰炸方案已进行讨论,代号为"霹雳行动",但8月16日计划遭悬置。空军总参谋长查尔斯·波特尔元帅写到:"剧烈的闪电战既能给东部敌军撤退时造成混乱,又能牵制西部军队的迁移。"但他提到改为突袭后,飞机当前的基本任务不会减少,即破坏石油生产线,炸毁喷气式飞机制造厂和潜水艇码头。空军副总参谋长诺曼·伯特莱要求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司令亚瑟·哈里斯元帅只要月亮和天气条件允许,就采取针对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开姆尼斯的空袭行动。"在苏军顺利推进时,要特别针对上述城市中可能存在的混乱情况加以利用"。

同一天,温斯顿·邱吉尔敦促空军大臣奇博尔德·辛克莱爵士:"柏林?或者毫无疑问地选别的东部大城市?我昨天就问过了。现在不该特别考虑那些抢眼的目标。请明天我汇报下一步行动。"1月27日辛克莱回复:"空军参谋部服从至高命令(即侵袭敌军石油生产线以及其他经核准的目标体系),制定了竭力针对柏林、德累斯顿、开姆尼茨、莱比锡或别的城市的掷弹计划。剧烈的轰炸不仅能摧毁对东部敌军撤退来说重要的通讯设施,而且能牵制西部军队的迁移。"

联合情报委员会得出结论:德军会从其他战线抽调42个师(50万兵力)来增援东线。如果阻止德军调兵能有助于苏军前进的话,那么战争将会早日结束。他们认为到1945年3月德军就能完成援军行动。被截获的名为"激进论者"的密电表明德国确有此意,从而证实了联合情报委员会的分析。他们在建议书中说:"因此,对于接下来数周内英美盟军用战略轰炸机力量给予苏军的协助,我们认为是急遽结束战争的正当途径……针对石油目标的侵袭继续优先……"

此前,苏联已与盟军进行过数次磋商,讨论一旦东线士兵逼近德国,如何运用战略轰炸机力量协助他们的地面进攻。美国大使艾夫里尔·哈里曼曾访问苏联,与约瑟夫·斯大林商议过这个问题;盟军司令德怀特·维·艾森豪威尔将军亦代表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考虑过此事;1945年1月,英国空军中将亚瑟·特德做了有关如何运用战略轰炸机援助苏军进攻的解释性说明,其时正值德国着手于战线之间调遣兵力。联合情报委员会提交的建议书包含在一份名为《关于苏联现行攻势的战略性轰炸》的文件内。1月31日,特德与其空军参谋部在对该建议书进行研究并与苏联协商之后,联合发表了一项吁求进攻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等相关城市的建议书。在空援战术任务中运用战略轰炸机,其目的类似于1944年艾森豪维尔在诺曼底登陆之前所作的战斗机轰炸机准备。在1945年,特德指望运用战略制空权来"阻止敌军在战线之间任意来回地调换兵力。"

在2月4日雅尔塔会议碰面之前,西方盟国已锁定德累斯顿为轰炸目标。在会上,苏联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阿历克谢·安托诺夫将军就西线盟军战略轰炸机力量提出两个观点。第一个是划分轰炸路线要由北向南移动。不经过苏联特别允许,西线盟军空军不得在东线掷弹以防对苏军造成意外轰炸。第二个是要阻止来自西线阵地、挪威和意大利的德军增援东线,特别是运用空袭使得柏林、莱比锡两地间的连接瘫痪。

应苏联要求,波特尔(也出席了雅尔塔会议)派伯特莱递交给阿历克谢一份请求,上面罗列出既定空袭目标,待与苏方商议。送回波特尔手中的表单上列出的目标包括炼油厂、坦克飞机制造厂和柏林、德累斯顿这两座城市。在随后的讨论中,西方盟国指出如果不轰炸德累斯顿,德国可藉穿越德累斯顿的铁路交通线运送物资,以此足以弥补对柏林和莱比锡的轰炸造成的任何破坏。安托诺夫同意并要求把德累斯顿添加进请求列表。

目标方案在雅尔塔会议上获得通过后,联合战略目标委员会(隶属于盟国远征军空军最高统帅部)即在对美国陆军航空队与英国皇家空军发布的轰炸命令中指出,为了削弱德国通讯线,选中德累斯顿为轰炸目标之一。此次行动由西方盟国最高军事指挥部参谋长联席会直接授权。

英国皇家空军参谋部在所写的文件中申明,他们下达采取轰炸的命令,旨在"破坏通讯",是为了阻碍德军的东调和撤退,而不是为了杀戮被疏散的难民。所以伯特莱在雅尔塔要与苏方商议轰炸目标,而在他为坡特起草的优先级表中,充分优先考虑的东部城市仅有两个(轰炸对象):柏林和德累斯顿。这与皇家空军制定的把交通枢纽兼工业地性质的城市列为轰炸对象的战略相适应。

雅尔塔会议后,柏林和德累斯顿都遭受了轰炸。

苏联军事智囊团宣称,那些停在主站的火车都是军用火车,途经德累斯顿开往前线。但这被证明是错误的。火车其实用来疏散来自东部的难民。英国皇家空军简报摘要提到如下请求:"俄军抵达,命令(轰炸)执行。"这一陈述的明确含义至今不明。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可能性解释:皇家空军实力的骄傲宣言?还是西方盟国在向苏军表明他们正全力以赴助其进抵?或者彰显西方力量以警告或威胁苏联,导致日后的战。

空袭影响

在德累斯顿大轰炸之后不久,警方报告中表明老城区和内城东面郊区整个被大火吞噬延烧,包括住宅棚屋在内,约有12,000所寓所毁于一旦。报告还提到空袭摧毁了"24家银行、26座保险大楼、31家百货及所属的零售商店、647家店铺、64家仓库、2座市场、31所大型旅馆、26座公共酒店、63座行政大楼、3座剧院、18家电影院、11座大教堂、6所小教堂、5座历史文化建筑、包括附属医院、私人诊所在内的19家医院机构、5座领事馆、1个动物园、一家自来水厂、一条铁路设施、19个邮局;、9所学校、4条有轨电车路线以及19艘轮船与驳船。报告也提到设在Tauschenberg宫的国防军Wehrmacht主司令部内有19家军事医院和大量非机要军用设施被摧毁。还有几乎200个工厂被损毁,136个严重损毁

(包括数个卡尔·蔡司光学/精工仪器厂),28个中度损毁,以及35个轻度损毁。

"英方的估计,……推断出23%的城市工业建筑遭到严重破坏,56%的非工业建筑(寓所除外)受重创。在市区住宅结构总数中,78,000座被夷平,27,700座暂时无法居住但最终仍可修复,64,500座遭轻度破坏容易修复。后来的估算表明80%的城市房屋结构经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50%的住宅夷为平地或严重毁坏。"美国陆军航空队"2月14日和15日针对城市铁路设施的空袭造成大面积的严重破坏,通信完全瘫痪……","而那条往来交通命脉-横亘易北河上的铁路桥-亦被破坏至无法使用,并于空袭后封闭了很多个星期。"在包括市中心约有28,410多所房屋,其中24,866所毁于空袭,遭到完全破坏的区域面积达15平方千米,包括:14,000栋民宅、72所学校、22家医院、19座教堂、5个影剧院、50家银行和保险公司、31家百货公司、31家大型宾馆、62座行政大楼以及诸如因哈吉(Ihagee)摄影工厂等。全城统共222,000座公寓住宅,其中75,000座完全被摧毁,11,000座严重受损,

7,000座受损,81,000座轻度受损。那时城市受损区域面积大约有300平方千米。虽然主火车站完全被毁,但那些日子里铁路线仍在运行。

确切的死亡人数难以统计,是未知数。估算之所以困难,源于在1939年,市区与拥有64万2千人口的周边郊县当时挤满高达200,000名难民以及数以千计的伤兵。难民命运未卜,他们有可能被屠戮,或者在火焰风暴里被烧得面目全非,也有可能已离开德累斯顿去了别的地方而不为官方所知。早期著名的死亡人数估算从25,000名变化至60,000多名,但历史学家现在认为可能的范围大约在25,000-35,000之间,而德累斯顿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瑞查特1994年最新研究倾向于此范围之较低部分。这些估算表明德累斯顿大轰炸中的死伤者与德国其他城市地区进攻时遭受炮火袭击的伤亡者在数量上不成比例。

当代德国官方记录登记的掩埋人数约21,271名,包括在老市场(Altmarkt)火化的6,865人。根据德国官方第47号动员令,到1945年3月22日,共正式掩埋了大约25,000具(德累斯顿大轰炸)军民的尸体。("TB47")在1945年5月与9月之间没有掩埋人数登记。在往后的年份记录中,1945年10月至1957年9月,死于战争的人数记录为1,557名;1945年5月至1966年,重又发现了1,858具尸体;1990年到1994年期间,虽然城市历经大兴土木与挖掘工作,但战争遗骸毫无发现。权威记录失踪者为35,000人,日后发现约10,000人尚存。近些年来德国的死亡人数估算略有上扬而英国有所下降,这与早期的情况恰好相反。

更高的死亡人数估算范围高达30万人。数据来源备受争议未必可靠,例如约瑟夫·戈培尔执掌的德意志国民教育与宣传部、苏联历史学家以及戴维·欧文--曾经走红但现已声名扫地的自学出身的史学家,他收回了自己更高的死亡人数估算。哥伦比亚百科全书和微软电子百科全书列出的死亡人数从"35000到135000",其中大的数字符合欧文已收回的"权威性"更高估算值。

纳粹在宣传部竭力利用德累斯顿大做文章,承诺迅速采取报复行动。苏联在冷战早期也把德累斯顿大轰炸当作宣传工具,以此来疏离东德人与美国人、英国人的感情。

德累斯顿所遭受的破坏不亚于其他德国城市,尽管这次轰炸的投弹数量并不是最高的。但良好的天气、木结构的房屋、各建筑物之间相通的地下室,以及事前的准备不足(纳粹地方长官马丁·穆施曼被认为应对此承担主要责任),这些因素凑在一起,使得德累斯顿大轰炸极具破坏性。此外,2004年末,一名曾涉及轰炸的英国皇家空军人员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采访时提到又一个因素,即德方的防空火力比预计的水平更低,这确保了部分轰炸机的高精确度。

更多文章

  • 阿图岛战役的结果是怎样的?对二战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阿图岛战役,美国,日本

    这场战役对于整个太平洋战场来说并不具备决定性的意义。但几十年后,日本人还对此战记忆犹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阿图岛创造了当年“皇军玉碎”的神话。1943年5月31日,日本电台报道了阿图岛守军“全员玉碎”的惊人消息,日本各大报纸也在这一天出现了黑字标题:“阿图岛皇军全员玉碎”。这是日本在战争中第一次在战

  • 阿图岛战役的详细战斗情况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战略部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阿图岛战役,美国,日本

    1943年5月11日,1.1万美军分成三路在阿图岛登陆,一支在东北部,另两支的东南部。作战计划是登陆之后,两个方向的部队对进,占领阻隔两个登陆场那座高山间的隘口,会合之后再由东向西推进,将日本人赶下海。美军登陆比较顺利,几乎没有遭遇日军的有效抵抗。从当年的历史照片上可以看到,当天美军在登陆的黄沙滩和

  • 阿图岛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形势又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阿图岛战役,美国,日本

    战略地点阿图岛长约64公里,宽约32公里,是美国阿拉斯加半岛以西上千公里外阿留申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阿图岛上荒芜贫瘠,除了由火山爆发形成、常年积雪覆盖的高山秃岭,便是寸草不生的冻土荒原。这里的气候异常恶劣,一周7天中大约会有6天下雨,每年放晴的日子大概只有8到10天。阿留申群岛其时的战略位置相当重要。

  • 森塔战役爆发的背景是什么?森塔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森塔战役,奥地利

    森塔战役Battle of Zenta,大土耳其战争中,1697年9月11日在塞尔维亚南部的森塔东边的蒂萨河, 奥地利青年将领萨伏依的欧根亲王,以一个果断的突然袭击,击溃了正在渡河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以不到2000人的伤亡造成了对方2.5万的死伤。背景16、17世纪,虽然欧洲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广

  • 维也纳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结果如何(森塔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维也纳战役,奥斯曼帝国,森塔战役

    维也纳战役/维也纳之战(英语:The Battle of Vienna,德语:Schlacht am Kahlenberg、波兰语:Bitwa pod Wiedniem 或 Odsiecz Wiedeńska、土耳其语:?kinci Viyana Ku?atmas?、乌克兰语:В?денська в

  • 欧根亲王:被路易十四拒绝却成为其最大的对手(森塔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欧根亲王,路易十四,法国,,森塔战役

    欧根亲王祖籍意大利,生于法兰西,红于奥地利。20岁时,这个身体单薄、其貌不扬的男生请求加入法国军队,可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没看上他,将其拒之门外,而路易十四的大臣们也认为欧根亲王是个神经病兼大饭桶。这可是路易十四及其大臣们的一大失策,他们当时打死也想不到,从此法国失去了一位卓越将才,多了一个强悍敌手,

  • 贝里琉岛战役最后的结果如何?战斗有多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贝里琉岛战役,美国,日本

    贝里琉岛战役实际是太平洋战场上最惨烈的战役,消耗时间之,伤亡大,物资消耗严重都是前所未有的水平,美军在岛上消耗的弹药实际远超过硫磺岛,而人员伤亡也非常严重,仅到1944年10月12日,美军宣布贝里琉岛战斗结束时,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就伤亡了10000多人,其中阵亡1950人,伤8500人,伤亡比例达

  • 贝里琉岛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双方投入了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贝里琉岛战役,美国,日本

    1944年9月12日,美军11艘航空母舰起飞了400架舰载机,伙同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陆军重型轰炸机一道,开始对贝里琉岛进行狂轰滥炸,猛烈的轰炸持续了3天。在贝里琉岛的海面上美军3艘战列舰,25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对贝里琉岛实施猛烈炮击,3天的持续炮击,美军舰艇对贝里琉岛发射了大口径炮弹17万发,

  • 贝里琉岛战役是在什么背景发生的?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贝里琉岛战役,美国,日本

    1944年夏,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西南和中部取得连续胜利,也让战争步步进逼离日本本土——当时的美军轰炸机已经可以直接轰炸日本了。此时,美军参谋长联席会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来打击日本:一是麦克阿瑟将军提出的先重占菲律宾、再占冲绳并用作为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海军上将尼米兹认为应绕过菲律宾、直接攻占冲绳和台

  • 鄢陵之战的历史影响:晋楚争霸战争落下帷幕(弭兵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鄢陵之战,晋国,楚国,,弭兵之盟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晋军胜利进占楚军营地,食用楚军留下的粮食,在那里休整三天后凯旋回师。鄢陵之战,至此以晋军的胜利而结束。鄢陵之战后不久,晋国在宋国的沙随重会诸侯,谋划讨伐郑国,随后晋国、齐国、宋国、鲁国、邾国等国军队讨伐郑国,继而讨伐陈国、蔡国。郑国子罕出兵夜袭,宋国、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