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宗亲征瓦剌兵败被俘:明使节用火器震慑敌军

明英宗亲征瓦剌兵败被俘:明使节用火器震慑敌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32 更新时间:2024/1/3 1:20:27

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当时跟着明英宗亲征的,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官员,名叫杨善,官居礼部侍郎。

发生在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以及接下来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是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明史,关于它的政治军事意义,这里不再赘述。

其实,历史在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之外,很多技术上的细节也是挺有趣的。有时,细节就决定了高度,决定了趣味。在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之后,明朝官员和瓦剌首领的一段谈判,信息量就极其丰富,值得回味。尤其有趣的是,土木堡之变,还和广东产的铁锅有一定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

细节一:

明朝外交使节用火器震慑敌军

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当时跟着明英宗亲征的,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官员,名叫杨善,官居礼部侍郎。

在刀光剑影、矢石如雨的战场上,这位六十多岁老人的生存能力杠杠的,居然让他给逃出来了。之后,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景泰帝登基。

第二年,杨善以右都御史的身份,出访瓦剌。这次去,他变卖了自己的家产,给深陷敌营的明英宗送去生活补助,同时受到了瓦剌国主的接见,双方进行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谈话。

杨善这人学问不高,没有中过进士,连举人都不是,《明史》评价他“无学术,滑稽”,大概也就是个脱口秀高手,然而,他的谈判水平确实给大明王朝挣够了面子。

瓦剌国主问他:你们明朝的军队怎么这么不经打,三下五除二就被我们活捉了皇帝。“土木之役,六师何怯也”。

杨善答得倍儿有面子:“不是我们不够你们打,而是我们根本没想跟你们打,只是想去跟你们友好会见,没想到你们发动战争,让你们得手了。”言下之意是你们耍手段,胜之不武。

接下来,杨善口述了大明朝将如何在边关布置国防线:除了用铁橛子防备北方的战马之外,我们还改良了火炮技术。要知道,以前的火炮,一次只能发射一枚炮弹,杀伤力有限,如今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每门大炮里充满鸡蛋大小的石头,容量大约一斗,一次发射出去,炮石散开,杀伤范围可达到方圆数十丈,敌军的人和马,一个都跑不了。

除了改良大炮,令其杀伤力大增外,杨善还透露了明朝正在研制的一件利器:两头铳。

火枪刚进入战场时,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欧洲,其实是很尴尬的。因为射击之后,枪手要重新填充火药,这么一耽搁,敌人的骑兵就冲上来了,而枪手们还在填火药,又害怕火药炸裂,伤及枪手,所以有时候反而不如冷兵器的骑兵。而火枪部队的这种局限性,在杨善的口中被突破了。那时明朝采用了两头铳,以前的火枪只能单放,而这种两头铳却可以装几枚弹药,更神奇的是,还可以旋转连续射击。

杨善不愧是口才高手,将这种新科技战争说得栩栩如生,据《明史》和明朝冯梦龙的《智囊》记载:“装铁弹子数个,擦上毒药,排于四层,候马来齐放,俱打穿肚。”等前面四排火枪手射完弹药,敌人的骑兵来冲锋时,两头铳就开始成排射击,把敌军人马的肚子都打穿。

杨善对明朝新式火器的描述,确实起到了震慑敌人的作用,说得瓦剌那边的人脸色都变了。后来他们之所以愿意归还明英宗,不再南下,也和这种新式武器的威慑力有很大关系。那么,杨善到底有没有吹水?还是看资料吧。

透露信息:

徐光曾想建立

一支近代化军队

翻开《明史》的“兵志”,确实提到了杨善所讲的“两头铳”,“正统末,边备日亟,御史杨善请铸两头铜铳”。据史书描述,这种武器置放了三个火药筒,一次三发,能击溃敌军的骑兵,射程三百步。后来甚至发展到一点燃火线,就九箭齐发,令人胆寒。

明朝初年就很重视火器,明成祖的时候还设立神机营,并有圣旨称:“神铳,国家所重。”早在永乐年间,河北边防各山顶都设置了大炮。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即徐光启,大家可能只知道他写的《天工开物》,殊不知他是以科学家的身份担任明朝的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这几乎是张居正的地位了,也算是明朝罕见的理工男大学士。

理工男徐老师很有眼光,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有了建立火器部队的设想,我们一起看看他在崇祯四年(1631年)的奏章。徐老师的设计是这样的:每一个营配备双轮战车一百二十辆,炮车一百二十辆,西洋大炮六十门,中炮八十门,鹰铳一百门,鸟铳一千二百门,配备作战士兵二千人。这算不算明朝军事的大数据?

理工男徐老师对近代化火器作战也有具体设计:如果大量敌军迎面而来,明军就用大小火器轮番射击,“遇大敌,先以大小火器更迭击之”;如果是铁骑兵来袭,明军就用大炮直接射击,“若铁骑来,直以炮击之”;轰完之后,再用步兵冲锋。这实际上就是现代战争的饱和射击。

这个理论,让三百多年后的沙漠之狐隆美尔捡到了,他就喜欢饱和式炮击。当然,不是隆美尔有意学徐老师,而是在战术上,两个人想到一块去了。

可惜,明朝来不及等到实现徐光启的军事设想就灭亡了。

细节二:

围绕“马和锅”

进行讨价还价

咱们还是回到开头,继续说说杨善与瓦剌国主的谈判。讲完军事技术上的,就讲经济层面的。

瓦剌方面说:你们明朝买我们的马,却又刻意压价,甚至砍价八成,这很不公平,“奈何削我马价”?

杨善等瓦剌国主吐完槽,马上跟着吐槽:不是我们砍价,确实是买不起,贵国每年提供的马越来越多,价格又高,我们不忍心拒绝,但又承受不了,不得已只好稍稍砍价,“价难继而不忍拒,故微损之”。其实这个所谓的“微损之”,是杨善说的客气话,土木堡之变的前夕,就是因为太监王振故意要砍掉马价的八成,才引发战争。

买马是明朝政府的事,还有民间的商业交易,瓦剌方面也吐槽:你们明朝的铁锅太贵啦,一口锅居然要两匹绢,岂有此理?

杨善对此也应答自如:贵国可能不知道吧,这些质量好而耐用的铁锅是广东产的,广东和北京相距万里,光是运费都不少,卖贵一点理所当然。你们不肯出高价,卖方又不愿降价,两方发生矛盾,卖方只好关门不理你们,我们皇上哪里知道这些小事情,“卖锅者闭门不卖,皇帝如何得知”?

其实这也是明白地告诉对方,你们买锅是民间交易行为,我们朝廷没有插手的权力,也不好定价,犯不着为此发动战争。 瓦剌国主一听,觉得蛮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理亏。

标签: 明英宗火器神机营瓦剌

更多文章

  • 古代君子必修的课程君子六艺分别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君子六艺

    中国古代君子的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关于六艺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并且有小艺和大艺之分。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那么,君子六艺分别指的是什么?君子六艺分别指的是什么关于君子六艺指的是什么其有两种说法。

  • 芈月传中公主们学的六艺是什么?为何要学六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芈月传,芈月,六艺

    战国时期,那些贵族子弟的教育体系是什么?她们从小要接受那些教育?第四集中黄歇给在外守灵的月公主带来了一卷《周礼·天官冢宰篇》。《周礼》是记录周代礼制的集大成者。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从饮食、起居、巡狩、祭祀、丧葬……讲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礼,指的是所有一切制

  • 君子六艺中的“御”:战车是先秦时期的“坦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车,先秦,君子六艺,

    在交通上,学会骑马和驾车要比走路节省好多时间,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在战争方面,除了运输上提高效率外,战车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坦克”,在那个阵而后战的时代是冲击对方战斗阵型的强大力量。能开车,有自己的驾照,基本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必备技能。古代六艺中“御”的范围就是驾驶,但是无论在现代和古代,都包

  • 舜是怎么死的 舜帝陵在哪(上古四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舜,上古四圣

    舜是怎么死的?舜死后他的陵墓在哪里?由于年代久远,这个问题人们一直不能得到满意的解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舜可能的死因,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以及舜死后陵墓又在哪里。相关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尚书》说,舜是“陟方乃死”。《尚书》记载舜是巡狩方国的时候死的,他可能是在巡狩途中暴病而亡。汉代司马迁的《

  • 揭秘:大禹治水是怎么回事?禹生平事迹简介(上古四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禹,大禹治水,上古,上古四圣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出生在汶山石纽地区,母亲是有辛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

  • 野狐岭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金国,蒙古,宋朝,野狐岭之战

    自掘坟墓成吉思汗抓住时机,扫荡三州后,向野狐岭进兵。此时金机动兵团四十五万。完颜承裕让他们分据险要,严防死守。这个主意貌似不错,山地作战小兵力凭借地形就能抵挡大军,同时也让蒙古骑兵陷入无用的境地,但其实是犯了跟独吉思忠修300公里界壕同样愚昧的错误。山势地形虽然能加强军队防御能力,但同时也是分散自己

  • 野狐岭之战金兵有40万远多于10万蒙古兵为什么会输?怎么输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金国,蒙古,宋朝,野狐岭之战

    成吉思汗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功绩的基础便是野狐岭之战,这一战,整个金朝的50万军队被消灭,再也没有力量和蒙古对抗。这个时候,他随时都可以灭掉金朝。不过成吉思汗并不着急灭亡金朝而是抽出身去打西部的国家,要是野狐岭之战的结果不是这样或者是金朝精锐还在,他可能会有顾忌,这样也会限制他的发展。也怕金国在他西征

  • 顺昌之战:南宋漂亮的防守反击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顺昌之战,南宋,金国

    顺昌之战大家听说过没有,这是我们这个颓废的大宋朝,打的最漂亮的一仗了,要知道我们的宋朝,那可以说是真的弱,在宋孝宗时期,凭借着他的父亲赵构,一直畏畏缩缩的,偏距在南方地区,一直在保存实力,有人很讨厌赵构,说赵构阻住了岳家军的北伐,这里,小编我就要为赵构正名了,因为小编我觉得吧,就算岳飞去北伐,也不一

  • 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顺昌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顺昌之战

    顺昌之战是南宋军队与金军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南宋的将领是刘锜,在这场战役中刘锜以区区两万人打败了金兀术的十万人马,堪称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因为这场战役发生在顺昌,因此历史上称之为顺昌之战,下面做一下顺昌之战简介。顺昌之战顺昌之战简介:1127年金灭掉了北宋,南宋统治者面对金的大举进攻

  • 顺昌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顺昌之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顺昌之战,顺昌之战的过程

    顺昌之战是南宋军队与金军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南宋的将领是刘锜,在这场战役中刘锜以区区两万人打败了金兀术的十万人马,堪称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因为这场战役发生在顺昌,因此历史上称之为顺昌之战,下面做一下顺昌之战简介。顺昌之战简介:1127年金灭掉了北宋,南宋统治者面对金的大举进攻采取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