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内阁的运作方式是怎样的?都是怎么管理的(明朝内阁制度)

明朝内阁的运作方式是怎样的?都是怎么管理的(明朝内阁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745 更新时间:2024/1/19 16:00:27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按大明祖制,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大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后人猜测:明宣宗这一做法,其目的就是让太监牵制内阁的权力。久而久之,一种奇怪的政治格局出现了。

明朝内廷、外廷的机构完全对称。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内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而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等。这样,内廷、外廷相互制约,才能确保皇帝的决策地位。但是,这也造成了内外两大政治势力的争权夺利。

北京紫禁城东部的这片建筑在大明朝叫做渊阁。明朝的内阁就设在这里。在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居正让这个紫禁城里最不起眼的房子成为声名显赫的所在。在文渊阁办公的内阁成为实际上的政务决策者。

表面上,例行的政务流程似乎并没有改变,但决策权却出现了转移。张居正做到这点,理由是:首先,当时的大明万历皇帝还是个孩子,张居正身为皇帝的老师,很容易影响皇帝的决策。再者,万历帝的“批红”是在司礼监冯保指导下完成,而冯保跟张居正关系密切。内阁首相张居正把自己的意见授意他人,写成奏章,再由自己“票拟”赞同。幼年皇帝的批红自然毫无问题。

就这样,大臣的“奏章”,阁臣的“票拟”,皇帝的

“批红”,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一手操控,达到空前一致。他的新政也就毫无障碍地顺利推进。其实张居正的新政推行的并不是十分顺利,改革必定面临利益冲突的争斗,而张本人、冯保、万历(实际上是万历生母)三个权力体系代表者协作,尤其是万历年幼,冯保、张居正素有交情,二人不对峙,使得张居正掌阁初期拥有绝对的权力,可是万历成人之后,情况则有了变化。

自明朝初期以来,明朝的政务中心就在紫禁城这几个地方转换,权力的交替,左右着明朝的国运。宫闱重重之中、争权夺权的阴谋时有发生。

通过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明朝曾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阁政务体系,它在权力平衡方面堪称完善。

标签: 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

更多文章

  • 明朝内阁制度是怎样逐渐发展起来的?明朝内阁制度发展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

  • 清朝内阁制度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结果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内阁制度,官员,清朝内阁制度

    皇权加强大学士的票拟直接听命于皇帝。清初的票拟不是阁臣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处理意见供皇帝采纳,而是揣摩皇帝的旨意起草谕旨,不可丝毫专擅。当时,大量题本由皇帝首先阅看,然后,再由内阁根据皇帝旨意拟旨,最后获皇帝认可后下达执行。顺治十七年(1660年)五月,顺治帝令:“今后各衙门及科道各官本章,俱著

  • 清朝内阁制度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内阁制度,官员,清朝内阁制度

    议政王制度清开国初,除了设立八旗总管大臣与佐管大臣董帅军率之外,还特设议政五大臣、理政十大臣“理治政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元称汗。当时正是开创之初,中枢机构很不完备。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时,同时建立议政会议,成为后金政权的中枢机构。由贝勒、大臣组成的议政会议,其职责是“协议国政”,

  • 清朝内阁制度是怎样的?是怎么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内阁制度,官员,清朝内阁制度

    清朝内阁制度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内阁制度。清朝入关之前,后金(清)中央机关无内阁。清军入关之后,清王朝建立起全国政权,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始设内阁。然而,内阁在清初成为定制,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历时共二十七年(顺治元年至康熙九年),才最后确定下来,这是一个充满权力之争而又复杂的反复过程。清朝内阁的主要官员

  • 历史上仅有的泰山封禅的6位帝王,你认为谁最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泰山封禅

    封禅,是指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封,是指祭天,报天之功;禅,是指祀地,报地之功。从实质上来讲,封禅也就是一场祭祀活动。但从意义上来讲,这种祭祀活动并非随便哪个帝王就能搞的。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给出了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条件: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也就是说,帝王要想到泰山搞封禅活动,必须缔

  • 泰山封禅的七十二王能被记录的为何只有十二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泰山封禅

    自古以来,封禅祭天就是被人人所载道的事,那么为何能被记载的只有十二位呢,这十二位又有何能力会被载入史册。网络配图据史料记载这些能被记载的十二位帝王都是在历史上拥有极大的名气,第一位秦始皇咱就不说了,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帝皇,自号皇帝,之后才有人称皇,在这之前可都是王,来说说被记录的极不出名的这位,他是宋

  •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是什么?凯恩斯主义有什么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凯恩斯主义,英国

    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主义除了在表面上看似能对经济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之外,更为深层的原因恐怕还在于,让政府

  • 什么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英国,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英语:Keynesian economics),或凯恩斯主义(英语:Keynesianism),凯恩斯理论(英语:Keynesian theory),是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总需求

  • 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凯恩斯,凯恩斯的生平简介(凯恩斯主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6月5日-1946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也为地名,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海

  • 参与缅甸内战的克钦族是什么民族?克钦族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缅甸内战,克钦族

    克钦族是缅甸的第六大民族,人口约1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克钦邦、掸邦、实皆省。在印缅边境和中缅边境瑞丽江流域以及中国的云南省也有分布。缅甸境内的克钦族人,根据1947年的缅联邦宪法约定的民族邦自决权,1961年组成了武装组织,至今仍在争取民族独立。克钦族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上游(恩梅开江、迈立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