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半岛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第一次的半岛战争结果如何?

半岛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第一次的半岛战争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43 更新时间:2024/2/16 8:40:06

半岛战争(Peninsular

War)(1808年-1814年)是拿破仑战争中主要的一场战役,地点发生在伊比利亚半岛,交战方分别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这场战役被称作铁锤与铁砧战役(槌钴战术),"铁锤"代表的是数量为4万到8万的英-萄联军,指挥官是第一任威灵顿公爵,瑟·韦莱斯利;同另一支"铁砧"力量--即西班牙军队和游击队,以及葡萄牙民兵相配合,痛击法国军队。

战争从1808年由法国军队占领西班牙开始,至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打败了拿破仑的军队结束。

第一次战役

弗里德兰战役后,拿破仑帝国在欧洲大陆的政治方面达到了全盛时期。这股新生的强大势力让英国人坐立不安。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君主制国家认为,这个大革命后新生的法国对欧洲的势力平衡是个极大的威胁。为了把这个"祸害"给扼杀在摇篮里,英国人用无数的金子凑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反法同盟。第2次反法同盟随着马伦哥会战的奇迹而消失,小威廉·皮特也因此下台。但在1804年,英法矛盾不断加深。战争还是爆发了。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奥俄联军大败。在耶拿战役,普军灰飞烟灭。弗瑞德兰的胜利最终迫使俄罗斯退出了反法同盟,英国也成了"孤家寡人"。欧洲各大势力的代表(除了继续斗争的英国)签定了提尔西特和约(TILSIT),确定了法国在今后日子里对英所采取的策略。由于英军强大的海军,皇帝决定实行"大陆封锁",禁止所有英国船只停泊在欧洲大陆的港口。可是欧洲还有一个势力不"遵守"皇帝的"规矩,这就是葡萄牙国。在给葡萄牙王室写最后通牒的同时,皇帝已经命朱诺将军率领战无不胜的法军开赴里斯本。1807年11月30日,葡萄牙王室在英国皇家海军的保护下逃之夭夭,远走巴西殖民地。朱诺毫不费力地攻下了整个葡萄牙。

法国入侵西班牙

1808年3月,以保护西班牙领土和解决王室矛盾为名,一支10万人的法军部队进入西班牙。若阿尚·缪拉元帅占领马德里。西班牙王室畏惧皇帝的实力,因而承认皇帝的哥哥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5月2号,马德里发生暴动,接着全国人民都反抗法国人。法国部队极为分散,英国又不停以物资支持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反法运动。在贝伦(BAYLEN),被包围的法国士兵西班牙游击队投降。号称从无败绩的法国军队败在了一支非正规军手里,欧洲一片哗然。

英军抗击法军

英国人看准了时机,8月1日,在蒙迭戈河的入海口,一支17000人的英军登上了葡萄牙,指挥官就是阿瑟·韦莱斯利,也就是后来的威灵顿公爵,从他踏上这快土地起,他从未败过一次。

此时,号称"风暴"的朱诺率精锐法军杀入葡萄牙。在8月17日的罗里卡,英法两军第一次在半岛上交手。法军指挥官是朱诺部将德拉波尔得。他谨慎的将法军布置在一快战略性很强的高地对抗英军。威灵顿采取了中路牵制,两边包抄的传统战术。英军中路军官库克不听号令,在成功抵御法军攻击后贸然反击,不仅中路大伤元气,他本人也被流弹击中而死。一时间,英军中路大乱。阿瑟·韦莱斯利并没有因此而手忙脚乱。他先静的稳住阵脚,沉着指挥,当两路已经迂回成功时,他下令三路进攻,法军大败。

威灵顿打败朱诺

8月21日,威灵顿遇上了法军名将朱诺,两军在维梅罗附近展开激战。朱诺进犯葡萄牙总兵力为26000人,威灵顿只有17000人,法军还是占优。法军的火炮和骑兵都占绝对优势。纵队密集进攻,大炮成群轰击,骑兵冲跨对方阵型都是法军的战术传统,也是皇帝能够在欧洲很多大战中取胜的法宝。可是朱诺怎么也没想到,他遇到了一个指挥能力比他高一截的对手。为了防御大炮群的轰击,为了减少伤亡,威灵顿习惯布兵于山的反面,或是洼地,这就是有名的后坡战术。为了发扬最大火力,威灵顿有创造出呢称为"细红线"的步兵阵型,500人在150米一分钟内可以射1000到1500枚子弹。还有散兵的干扰,士气打击和冷枪。由于英军的布朗贝斯火枪略优于法军的1777步枪,再加上专门给优秀射手配备的贝克枪,英国步兵在战术发挥上优于法军。这些前所未有的新战术让法国步兵目瞪口呆。他们先以纵队前进,忽然背后山坡出了一队英军。法军在对面用特有的牙舞爪的"战术"前进,一般欧洲其他国家的士兵也会相应对冲。但英军两排步兵似乎不为所动,静静的等待。法军有些人边走边乱射,英军仍然不动。这种过于镇静的表现令法军感到奇怪。接着,法军开始冲锋。所有人口中大喊:"皇帝万岁!上刺刀!冲锋!",一边往前小跑。一些人干脆边跑边开枪。到了300米,英军仍然不动,就像一堵红墙。法军在冲锋中阵型已经不能维持了,大家都希望冲上去肉搏。英军开始准备,等敌人到了跟前,忽然一起射击。弹雨如飞蝗一般,法军一排一排倒下,全部乱了阵脚,开始往回逃。后面的部队上来增援,逃兵重新排好阵势,掉头前进,他们发现英军又排回原来的阵型,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只是脚下很多法军士兵的尸体。最终威灵顿取得了胜利,朱诺向英军投降,法军剩部队返回了法国。由于协定签订的太"平等",英国怀疑威灵顿有意放法军,所以把他召回国内。

英军被击退平安回国

英军军队总兵力变成了35000人,指挥官换成莫尔。另外还有125000人的西班牙部队。皇帝决定亲自处理西班牙事务。11月5日,他率15万4千人攻打西班牙。12月4日攻下了马德里。但1809年1月1日,他在连连胜利的情况下突然决定回国,把追击英国人的任务交给了尼古拉·苏尔特元帅。他的命令是:"把英国人赶下海里。"苏尔特元帅被皇帝称为帝国第一指挥官,是个彻底的革命将领。1月16日,在克伦那,他率法军和莫尔的英军战斗。莫尔战死,但英军却平安回国,苏尔特没能歼灭它。

法国占领西班牙

西班牙人最初为法国革命党人欢呼,因为他相信与法国的合作会带来现代化和自由。例子是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废止。但是,

法军的残暴把大多数人推向了反面,弗朗西斯哥·戈雅于于1814年创作了《1808年5月2日(起义)》和《1808年5月3日(枪杀)》两幅油画,来控诉法军。1808年,拉纳第五军远征西班牙。12月,他作为总指挥,率领48000名法军包围了曾经折辱过法国军队的萨拉戈萨。他吸取了上次久攻不克的教训,先在42天的连续炮击中,用16000余发炮弹把整个城市夷为废墟,然后用掘壕的办法步步进逼,于1809年1月

11日突入城内;但西班牙军民仍与法军展开激烈的巷战,逐屋争夺。拉纳遂决定用地雷炸毁每一座有西班牙人坚守的房屋,但全体守城军民坚守阵地,寸步不退。1月24日,元帅派出特使,告诉西班牙守军只要他们投降,那么就可以得到最荣誉的条件。守将帕拉福斯严词拒绝。此时,拉纳接到拿破仑一世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萨拉戈萨的命令,遂于1月27日下令总攻,于2月20日迫使该城投降。法军共伤亡万余人,守城军民死亡60000余人(3/4为平民),被俘万余人。拉纳对皇帝坦言道:"这场战争是可怕的,胜利来之不易。"并惊叹道:"这是场什么样的战争!为了夺取一顶王冠,需要消灭如此勇敢的一个民族!"

标签: 半岛战争法国拿破仑

更多文章

  • 约瑟夫·波拿巴是谁?拿破仑的长兄:军人外交家约瑟夫·波拿巴(半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约瑟夫·波拿巴,法国,拿破仑,半岛战争

    约瑟夫·波拿巴(1768年1月7日-1844年7月28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的长兄, 生于科西嘉。1796年参加意大利战役,后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外交官。1806年被拿破仑立为那不勒斯国王,1808年任西班牙国王,1813年离位。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后,他流亡美国(1815~1832)。约瑟夫·波

  • 第六次反法同盟什么时候发生的?第六次反法同盟的结果是什么(半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国,拿破仑,半岛战争

    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瑞典王国、奥地利帝国组成的同盟。1812年拿破仑在俄法战争中遭受惨败后,1813年欧洲的反法国家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40万与联军作战,不料,各附庸小邦国乘机摆脱法国的控制拿破仑被迫陷入困境。莱比锡战役中,同盟军在萨克森击败拿破仑的军队。在1814年3月31

  • 敬事房太监伺候嫔妃惊人内幕:难以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嫔妃,敬事房

    太监,指中国古代专供古代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我国历代太监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多,号称10万。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减为9千人。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清朝宫廷内院设有管理太监的专门机构称“敬事房”,又称“宫殿监办事处”。网络配图在深

  • 宫廷秘闻:敬事房太监竟然可以叫停皇帝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后妃,后宫,太监,,敬事房

    皇帝行房事之时,敬事房太监和另几个太监就守候在皇帝寝宫外面,等候皇帝的好事结束,如果规定的时间到了,太监就会高呼“时间到了”,皇帝如果没有回声,他就再次呼叫,如此反复三次,就一定要把妃子背回去。中国古代的皇帝往往有大量的妃嫔,人多了当然要有一套管理制度。到明代这套制度变得非常严密,连皇帝的性生活时间

  • 敬事房老太监披露清宫房事细节 真的是太乱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监,清宫,清朝,敬事房

    除了皇后,其他女性在宠幸之前,都要剥光衣衫,一丝不挂地裹在被窝中,由太监送上龙床,揭开被的下端,再让被宠幸的妃嫔爬入被中。行房之时,外边另有一个太监守着,到了相当时间这个太监就跪着喊四个字“是时候了”,这是规矩。我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写过敌伪时期,我专程到北平(那时称北京)购买医书,余闲时候到处探

  • 清朝为什么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雏形出现于努尔哈赤创建后金之时。1622年(明天启二年,后金天命七年),努尔哈赤按照部落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令八旗旗主即八大贝勒(亦称八王)“共治国政”,参加后金的决策会议,共同处理军国要务。第二年,又设八大臣以辅佐之,称议政大臣,与八旗旗主一起议政。皇太极嗣位后,为了扩大自

  •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哪位皇帝废除的,为什么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议政王大臣会议

    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制度 。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正式称帝,将原来的旗主贝勒全部封王,并令除八旗固山额真继续兼议政大臣外,每旗另设议政大臣三员,议政大臣的职名正式出现。此后,清王朝宗室贵族中的王与八旗固山额真、议政大臣共同议政的形式,即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因参与议政的还有贝勒等

  • 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如何变成养老挂靠之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初,八旗,顺治,,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军入关前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大约一个半世纪里,由满洲王公、大员及个别蒙古、汉军旗人官员组成的议处国家大政的制度,也是重要的政务决策组织形式。它在后金、清初政权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皇权的越发集中,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走向消亡。努尔哈赤初创八旗时,已经出现了议政制的雏形

  • 俄法1812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俄法1812年战争的背景(焦土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俄法1812年战争,俄国,法国,焦土政策

    法皇拿破仑一世借口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破坏《蒂尔西特和约》,遂率军60万,分二路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境,企图歼灭当面俄军20余万,一战定胜负。俄军在巴尔克莱指挥下执行后退决战方针,但引起强烈不满,8月20日换上库图佐夫出任俄军总司令,不到一星期就在博罗季诺和法军血战,双方伤亡惨重。尔后俄军主动撤离莫斯科,机

  • 龙骑兵行动:第二次两栖登陆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龙骑兵行动,盟军,法国

    最初被设想为操作铁砧,操作Dragoon要求入侵法国南部。由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首先提出,并打算与诺曼底登陆作战相提并论,由于意大利的进展比预期进展缓慢以及登陆艇缺乏,这次袭击被推迟了。1944年1月安齐奥两栖登陆困难后,进一步拖延。结果,它的执行被推回到1944年8月。尽管得到了盟军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