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顶戴花翎”,帽子后面的每一根羽毛都有讲究

清朝“顶戴花翎”,帽子后面的每一根羽毛都有讲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227 更新时间:2024/1/17 11:06:20

在清朝历史背景的古装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桥段:大臣犯了错,在没有进行详细审问、定罪之前,皇帝就会当朝宣布摘除其顶戴花翎。相信很多人和笔者一样,曾经误以为所谓的“顶戴花翎”就是一顶帽子,其实并非如此,如果仔细研究一番,我们会发现其中大有学问。

顶戴花翎是清代区别官员等级的一个特征,但并不是一目了然,区别清朝官员等级最直观的是官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补服”,所谓补服,就是在衣服上打一块大大的“补丁”,而且是在胸前,清朝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补服图案也各不相同,文官的图案是飞禽,武官的图案是走兽。

文官从一品到九品,胸前的图案分别是:仙鹤、锦鸡、孔雀、雪雀、白鹇、鹭鸶、鸂鶒、鹌鹑、练雀;武官从一品到九品,胸前的补子分别是:麒麟、狮子、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马。

除此之外,清朝官员一品到九品,帽子上面的顶珠也是区别之一,不过不分文官、武官,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红起花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四品为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五品为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六品为砗磲及白色涅玻璃,七品为素金,八品为起花金,九品为镂花金。

文归正题,我们接下来主要说说清朝的“顶戴花翎”,它其实是一个整体,包括帽子、顶珠、帽子后面插的一根孔雀羽毛,帽子与顶珠合称“顶戴”,帽子后面的孔雀羽毛叫做“花翎”,不过帽子后面的那根羽毛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只有皇帝赏赐才能佩戴。

清朝官员的顶戴分为两种,分别是凉帽和暖帽,凉帽夏季佩戴,暖帽冬季佩戴,凉帽无檐,朝鲜喇叭式,一般是用藤、篾席制作,外面裹上白色或黄色绫罗,顶上有红缨、顶珠点缀。暖帽是圆形,有一圈黑色檐边,一般是用皮、缎、布等制成,另外还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同样配有顶珠。

花翎则分为三种,分别是一眼、二眼、三眼和,三眼最为尊贵,所谓的“眼”就是孔雀翎上像人眼睛一样的东西,有一个就叫“一眼”,三个就叫“三眼”。除了花翎,清朝官员帽子后面还有一种羽毛,是鹖鸟的羽毛,不过它是蓝色,因此被称为“蓝翎”,蓝翎上面是没有眼的,是赐给六品以下的官员,或者是在皇宫、王府当差的侍卫。

“花翎”是清朝官员尊贵身份的象征,在清朝中前期,只有皇室成员才有资格被赐予三眼花翎,如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只有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才有资格被赐予二眼花翎;一眼花翎是赐予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不过这些人必须得是“上三旗”,即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

到了清朝后期,财政出现危机,花翎就有些泛滥,完全不按照清朝中前期的规定执行,甚至有些人只要为朝廷捐献上万两银子,就可以换来花翎佩戴权,不过也仅局限于“一眼花翎”。

凡事都有例外,真正决定花翎赐予谁的还是清朝掌权者,比如康熙时期,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因平台有功,被赐予靖海侯,不过施琅不接受,执意恳求赐戴花翎,并且得到康熙皇帝的准许。

清朝对于三眼花翎的控制相当严格,据统计,从乾隆皇帝开始,到清朝灭亡,前后只赏赐了七个三眼花翎,分别是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就连被乾隆皇帝宠上天的和珅,都没有得到三眼花翎,这七个人中有一个比较特殊,那就是李鸿章,他是汉臣,但因为功劳太大,又被慈禧太后重用,所以被赐予三眼花翎。

标签: 顶戴花翎

更多文章

  • 揭秘清朝的“顶戴花翎”到底是什么玩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顶戴花翎

    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齐如山晚年写有一本《齐如山回忆录》,该书根据自己的亲身所历记录了许多属于那个独特年代的见闻,今天读来,让人大长见识。原来,清朝有规定,凡是科考,考生必须穿官衣、戴官帽。由于参加科考的人太多了,根本没那么多官衣官帽。怎么办呢?朝廷就放宽了要求,免了官衣,但一定要戴官帽。官帽容易做,大

  • 清朝“顶戴花翎”里有秘密 竟然还可以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顶戴花翎

    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

  • 泰纳鲁河口之战打了多久?泰纳鲁河口之战的结果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泰纳鲁河口之战,美国,日本

    泰纳鲁河口之战发生于1942年8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日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的组成部分。泰纳鲁河口之战美军终于打破了"零式无敌"的神话,并且首次获得了战场制空权。美军由于准备充分加之有空军配合,因此取得了胜利。战斗过程1942年8月16日,一木率领先头部队约1000人分乘6艘驱逐舰从特鲁克起航,前

  • 为什么会爆发泰纳鲁河口之战?泰纳鲁河口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泰纳鲁河口之战,美国,日本

    泰纳鲁河口之战发生于1942年8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日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的组成部分。泰纳鲁河口之战美军终于打破了"零式无敌"的神话,并且首次获得了战场制空权。美军由于准备充分加之有空军配合,因此取得了胜利。战争背景日军大本营获悉美军在瓜岛登陆后,立即研究对策。8月13日决定一面按既定计划进攻莫

  • 泰纳鲁河美日血战:日军将领不堪失败拔刀自裁(泰纳鲁河口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美国,日本,泰纳鲁河口之战

    瓜达尔卡纳尔岛,位于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在1942年之前,它一直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一场美日血战,让它在世界享誉盛名。而这场战争,美国依靠自己强劲的军事实力,笑到了最后。美军登陆瓜岛,一木清直奉命进攻1942年8月7日,美国军队,近万名士兵,分成两路,开始向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图拉吉岛进攻。他们以为此次

  • 乌曼战役“吃土续命”是怎么回事?乌曼战役详细战斗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乌曼战役,德国

    德国军队于1941年6月22日星期天拂晓就越过边界,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在边界的苏联一侧,局势混乱不堪。苏联边境地区六十多个机场遭到持续不断的狂轰滥炸。不到中午,德国空军就声称击毁了敌机八百架,而自己仅损失了十架。到了下午,苏军参谋部和克里姆林宫已经了解不到战局的真实情况。根据命令,苏联空军对普洛耶什

  • 乌曼战役:德军对苏军所发动的一场大型包围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乌曼战役,德国

    苏德战争中西南方面军左翼和南方面军右翼为抗击法西斯德军在乌曼方向的进攻,于1941年7月16日一8月7日实施的防御战役。纳粹德国的由伦德施泰德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西部攻击由西南方向战区最高指挥官布琼尼率领的部队,包括由基尔波诺斯大将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及由塞格诺夫将军指挥的南方面军,这是德军对

  • 关于伦德斯泰特的历史评价是怎样的?为什么说他不是一流的指挥官(乌曼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布施元帅,德国,苏联,乌曼战役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纳粹德国元帅,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曾指挥第2集团军入侵捷克,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入侵波兰。对苏联的入侵期间,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

  • 顿巴斯战役双方哪些将领参与了战斗?双方将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顿巴斯战役,德国,苏联

    曼施泰因曼施泰因(1887~1973)Manstein,Fritz Erich von 德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1906年开始服役。191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35年任陆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1938年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1939年10月任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使用

  • 1943年顿巴斯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如何?最后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顿巴斯战役,德国,苏联

    战役简介1943年8月13日—9月2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为收复顿巴斯而施的进攻战役,是第聂伯河战役的组成部分。苏军序列苏军参战兵力为西南方面军(司令为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和南方面军(司令为费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上将),共11个合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