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特伦顿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特伦顿战役的过程

特伦顿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特伦顿战役的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974 更新时间:2024/1/19 0:56:20

特伦顿战役爆发于1776年12月26日,在乔治·华盛顿强渡德拉瓦河至特伦顿后爆发的一场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役。在不利的天候下进行危险的渡河后,华盛顿的大陆军主力碰上了驻扎在特伦顿的黑森佣兵。经过短暂的交火后,几乎整群黑森佣兵都遭俘虏,而美军则几乎毫无损失。这场战斗提了大陆军的士气,并鼓舞更多人重新入伍。

战役过程

大陆军先前在纽约地区遭受了几场败战,被迫从新泽西州撤往宾州。军队的士气低落;为了尝试拯救士兵并在乐观的情况下度过年尾,乔治·华盛顿-大陆军的首席指挥官-计划在圣诞夜横渡德拉瓦河并包围黑森驻军。

由于河水非,造成渡河上的危险。又因为有两个进攻团无法渡过河流,华盛顿只好带着2400人发动进攻。军队南行经9英里(14千米)后抵达特伦顿。当黑森佣兵发觉美军靠近时,他们建立了一条防线并开始进行有组织的撤退。然而,当黑森佣兵被打退回城市里时,美军炮兵打穿了他们的防线,抵抗也随之崩溃。1500名守军中,有超过三分之二都惨遭俘虏,除了少数从孙平克溪逃走的人。

华盛顿失去了纽约,却赢得了在运动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的主动权。在撤往新泽西州的过程中,华盛顿敏锐地发现散布于新泽西州各地的英军龟缩于冬季营房,孤立分散,远离主力,为其提供了歼敌的大好时机。1776年12月25日在圣诞节之夜的暴风雪中,华盛顿在马布利黑德渔民的协助下,率领2400人渡过特伦顿以北9英里的特拉华河。次日清晨,华盛顿将部队分成南北两路纵队,直扑特伦顿的黑森雇佣军兵营。短兵相接之中,守军在梦中不是被杀就是做了俘虏。华盛顿的奇袭,大获全胜。1400名雇佣兵有近1000人被俘,30名雇佣兵包括其指挥官约翰·拉尔上校被击毙。此外还缴获大量战利品包括轻型武器,大炮其他军需品。美军仅2人冻死,5人受伤。受伤之中有一人是詹姆斯·门罗,即后来的第五任美国总统。作为对特伦顿守军被全歼的直接反应,洛德·康沃利斯立即率领8000英军南下普林斯顿,寻歼华盛顿军。1777年1月2日,康沃利斯率5000人抵达特伦顿,与美军对峙,在12英里外的普林斯顿留下2500多名英军待命参战。面对英军重兵集团,华盛顿利用夜暗通过一条废弃的道路在康沃利斯身后向东悄悄溜走,于次日清晨,突然出现在普林斯顿的"红衫军"面前,发起猛烈攻击,打得英军挫手不及。华盛顿再获全胜,缴获大量军需物资。当怒气冲冲的康沃利斯从特伦顿赶来时,华盛顿已撤往莫里斯城去了。在短短的10天内,华盛顿一连取得两次速战速决的胜利,虽未能根本上改变战争态势,但使陷入低潮中的美国革命战争重新获得了巨大的活力,大大激发了北美人民的革命热情。是役,不仅缓解了对费城的威胁,而且迫使英军撤走了新泽西州中部和西部的所有军队。腓特烈大帝认为此次作战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

战役细节

交战之前

在特伦顿战役爆发之前,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领导的大陆军已经在波士顿,纽约和长岛等地接连战败。而在纽约的失败则迫使华盛顿率军穿过了新泽西撤退到了宾夕法尼亚。当时位于费城的大陆会议已经决定把临时的都城南迁到马里兰的巴尔迪摩,以防止英国人的围剿。华盛顿手下的大陆军损失惨重,只剩下2400人。军队的士气很低落,华盛顿的手下盖茨将军甚至直接对华盛顿说,是时候放弃革命了,令华盛顿很恼火。此时已经接近年末,为了提升士气,华盛顿必须在新年以前打一次胜仗,否则独立战争就可能会彻底失败。于是在1776年圣诞节前夕,华盛顿决定袭击特伦顿,一则提升士气,二则为切断普林斯顿和新布朗斯维克的英军的联系,为夺回新泽西而做好准备。

夜渡特拉华河

要进攻特伦顿,就必须从西向东渡过宾夕法尼亚和新泽西的界河,特拉华河。由于冬季气温低,特拉华河无法直接强渡,因此华盛顿独自在上游寻找渡口。终于他在上游离特伦顿九英里处找到了一个叫做迈康基(McConkey

Ferry)的小渡口。渡口的主人很愿意帮助华盛顿,但他也劝华盛顿等到来年春季再开战,否则会很危险。华盛顿认为,12月25日的平安夜是个渡河的好时机,因为对面的敌人一定会庆祝圣诞节而有失防备,因此他没有采纳渡口主人的提示,决定渡河。决定之后,他在日记中写"胜利或死亡"(victory

or death),以示决心。1776年12月25日深夜,华盛顿在夜幕的掩护下,让约翰·格鲁夫(John

Glover)指挥,用渡口的几只不大的船只,连夜把2400人渡到了特拉华河的东岸。由于天气恶劣,直到凌晨三点所有人才都完成渡河,约翰·哈斯莱特上校(John

Haslet)甚至掉进河里差点淹死。而此时,特伦顿的守军毫无察觉。

兵分两路

渡河后,凌晨四点,华盛顿开始向南方行军。路上有一些村民自愿加入充当向导。在渡过雅各布溪(Jacob

Creek)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很快都解决了。行进大约4英里后,华盛顿把军队分成两部分。他自己亲自率领一部,向特伦顿西北方向行军,而他的部下约翰·苏里瓦将军(General

John Sullivan

)则率领另一部,绕道南方包抄德国人的后路。临走前,苏里瓦告诉华盛顿说,由于天气湿冷,士兵的枪支可能会有问题,华盛顿回复说,枪支不行就用长刀。两军约好,早上八点整发起进攻。

突袭特伦顿

特伦顿的守军是大约1500个为英国人战斗的德国黑森雇佣军,将领是上校约翰·拉尔(Johann

Rall)。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的德国职业军人,大多数来自德国黑森地区,战斗力非常强。他们主要驻守在特伦顿的西南方向,介于城市南缘和特拉华河之间。然而,当时的战争传统是深冬季节,特别是圣诞节和新年前后,是不会交战的,因此这些黑森雇佣军都在军营里饮酒狂欢,之后就倒头大睡。防线上很空虚,没有哨兵,大炮也没准备。拂晓时分,华盛顿到达了本杰明·摩尔(Benjamin

Moore)的庄园,受到了摩尔的款待。早上七点左右,华盛顿的部下荡平了一个特伦顿北方的黑森雇佣军的哨所。早上八点,华盛顿从北方对特伦顿发动突袭。他亲自从中路南下,左翼和右翼分别由手下的将领亨利·诺克斯(Henry

Knox)和纳森威尔·戈林(Nathanael Greene)负责策应。同时,苏里瓦将军在南线也发起了攻击。

黑森军溃败

此时的黑森雇佣军还尚未反应过来,许多人在刺刀和大炮的攻击下丧命,别的疯狂逃窜,向特伦顿城里退却。刚惊醒的约翰·洛尔上校并不相信有敌人来袭,他一丝不苟地穿好了军装后才出现在士兵当中,但此时,华盛顿的北路军队已经推进了大半个特伦顿。洛尔才感到大事不妙,立即组织剩下的士兵列队抵抗,然而他的手下们却未能集结起大炮。黑森军且战且退,但是这些职业的军人很快就稳住了阵脚。这时,南线的苏里瓦将军赶到,从背后向黑森军发动了进攻,而在特拉华河对岸,詹姆斯·欧将军(James

Ewing)率领1000名增援的大陆军士兵占领了特伦顿城外的渡口以及阿桑枰克溪(Assunpink

Creek)上的桥梁,截断了黑森军的退路,大陆军士气大振。很快,战场形势就成了定局,约翰·拉尔在混战中被子弹击中倒地,黑森军溃败。1500多的黑森军,除了阵亡的约25人,强渡阿桑枰克溪逃走的约100人,其余的全部投降。而华盛顿的大陆军只付出了两人死亡五人临阵脱逃的代价。不足一小时后约翰·洛尔也伤重身亡。华盛顿派人把洛尔的佩剑叫送给了大陆会议。

标签: 特伦顿战役美国

更多文章

  • 为何称特伦顿战役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特伦顿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8月底,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战至8月22日,华盛顿输掉了长岛战役,几乎全军覆没,英军占领纽约。美军仓皇撤至新泽西州,此时美国革命的未来岌岌可危。 美国大陆军遭受了几场败战,军队的士气低落,为了尝试拯救士兵并在乐观的情况下度过年尾,大陆军的首席指挥官乔治

  • 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乔治·华盛顿生平简介 (特伦顿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美国,总统,华盛顿,简介,特伦顿战役

    华盛顿档案:姓名:乔治·华盛顿英文名:George Washington尊称:美国国父,美国之父出身:种植园主学历:毕业于威廉玛丽学院军衔:六星上将(1976年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以资深美国官员象征的理由授予其特级上将荣誉,另一说是六星上将军衔,原来General of the Armie

  • 五代十国中后蜀是怎么灭亡的?后蜀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五代十国,后蜀,孟昶

    由于蜀将畏缩不前,丧失战机,这些叛乱相继被平定,后蜀一事无成,仍旧龟缩于两川之地。待到北宋建立之后,全国统一的形势更加成熟,后蜀的灭亡遂不可避免了。后蜀灭亡孟昶与前蜀王衍不同,并不是宋人所说的昏庸之主。他幼年即位,不能亲政,将相大臣多为孟知祥的故人,骄横不法,夺人田宅,穷奢极欲,视孟昶如无物。孟昶要

  • 加拿大战役中的指挥官——菲利普·斯凯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菲利普·斯凯勒,加拿大战役

    菲利普·斯凯勒Philip John Schuyler (1733年11月11日-1804年11月18日)美国军人,政治领袖、大陆会议代表,出身于纽约名门。法国印第安人战争中(1755-1760)升任少校,战后赴英格兰谈判殖民地战争赔偿问题,1768-1775年出任纽约州众议员,第二次大陆会议(17

  • 加拿大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加拿大战役,美国

    北美独立战争期间,为了防止英军利用加拿大这个战略基地,也为了扩大北美反英阵线,把加拿大变为抗击英军的"第14个殖民地州",大陆会议决定派遣菲利普·斯凯勒(后由理查德·蒙哥马利代替)和本尼迪克特·阿诺德率军分东西两路远征加拿大。西路1000余人在菲利普·斯凯勒率领下,于1775年8月从提康德罗加北上,

  • 北美独立战争:只是一场新旧奴隶主的博弈(加拿大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独立战争,美国,莱克辛顿的枪声,加拿大战役

    国朝知识人熟悉这样一个美国独立建国的神话:一群在旧大陆受到迫害、走投无路的清教徒,坐着船到新大陆上寻找他们的乐土。他们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并推行"孤立主义"的路线,不想干涉他人,只希望他人"leave me alone" ("别理我")。然而宗主国英国仍然步步紧逼,征收重税却不给政治代表权。最终,迫于

  • 62岁反贪老太张秀芳,立“贪官碑”以警示后人(贪官遗臭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现代,中国,贪官碑,贪官遗臭碑

    2010年3月份,山东平度62岁农妇张秀芳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其主要内容是讲述各地贪官犯下的重大案件,剖析案情,并分析出贪官的“堕落路线”,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但张秀芳立即被这档节目所吸引,并萌生了将这些贪官的名字和故事记录下来的想法。从那以后,她就开始写“贪官笔记”,之后被各大媒体

  • 中国史上最大的贪官是谁?明朝太监贪污1600亿(贪官遗臭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瑾,贪官遗臭碑

    明代的刘瑾是著名的宦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大老虎。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曾将明朝太监刘瑾列入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单。刘瑾本来姓谈,因为是被刘姓太监养大,因此改姓刘,他依仗着明武宗的宠爱,大肆贪污腐化,根据《明史》记载“瑾故急贿,凡入觐、出使官皆有厚献。给事中周钥勘事

  • 古代贪官离任时当地百姓会为其立贪官遗臭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遗臭碑,贪官遗臭碑

    中国古代官员离任,可谓五花八门。清官、好官离任令百姓恋恋不舍,恨不能长期留住;人虽走,却留下了好名声。贪官、坏官离任则令百姓欢呼雀跃;人走了,骂名却难以消除。本篇专门说说贪官离任的趣事。相传唐朝大历年间,有一县太爷离任,当地绅民送匾一块,上书“天高三尺”。县官不解其意,还以为是乡绅对自己的颂扬,便满

  • 我国最早的指南针是什么?司南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指南针,司南,罗盘,战国

    我国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他们管这种石头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