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黑森佣兵是什么?黑森佣兵的历史背景

黑森佣兵是什么?黑森佣兵的历史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89 更新时间:2024/1/15 17:43:22

黑森佣兵,即黑森士兵,又译赫斯佣兵,18世纪受大英帝国雇用的德意志籍佣兵组织。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约有30,000人在北美十三州服役,其中近半数来自德意志的黑森地区,其他来自类似的小邦。在英国服役的背景下,他们全部被归类为"黑森人"(Hessians),北美殖民地居民则称他们为"雇佣兵"(Mercenaries)。

黑森佣兵是以小队为单位受雇,非单人个别受雇。他们会得到报酬,但他们家乡各邦的贵族会收到大部分的资金,英国人发现与自行征募士兵相比,如此反而易于借款支付雇佣酬劳。

英国在包括爱尔兰的数次战斗中运用了黑森佣兵,但最大规模地投入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军事行动,他们提供了大量人力以支持亲英派份子(American

Loyalist),独立派方面则利用这些士兵非英国籍的事实做政治宣传,并将他们描述为贪图金钱的受雇者,独立派也提供奖赏土地引诱他们背叛而加入美方。有多支德裔部队被派驻防于不列颠群岛顶替正规军务,以腾出更多英国正规军调赴北美洲服役。

18世纪前叶

1706年、1707年间,约有一支10,000人组成的黑森佣兵队于在欧根亲的意大利军团中服役,直到1708年前往西属尼德兰为止。1714年,有6,000名黑森佣兵受瑞典雇用前往加入瑞典对俄罗斯的战争,随后的1715年有12,000人受雇于乔治一世以镇压詹姆斯党叛乱(Jacobite

Rebellion)。1744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有6000名黑森佣兵在法兰德斯对英国陆军作战,同时有另外6,000人在巴伐利亚陆军(Bavarian

army)之中。1762年之前,有24,000名黑森佣兵在斐迪南公爵的普鲁士陆军中服役。

美国独立战争1776-1783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黑森-卡塞尔领伯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 Landgrave of

Hesse-Cassel)与其他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出租了一部分备陆军部队给大不列颠王国以对抗美国革命中的革命党,前后大约有30,000名士兵被交易到美洲服役。他们被称为黑森人(Hessians),因最大族群即人数总的30,067人当中有12,992人来自黑森-卡塞尔地区。他们以完整的部队编制赴任,使用自己原有的制服、武器、军官。

兵源分别来自于黑森-哈瑙的威廉伯爵(Count William of Hesse-Hanau)、布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公爵查理一世(Charles

I, Duke of Brunswick-Lüneburg)、瓦尔德克亲王腓特烈·卡尔·奥古斯特(Friedrich Karl August, Prince

of Waldeck and Pyrmont)、勃兰登堡安斯巴赫-拜律特边侯卡尔·亚历山大(Charles Alexander, Margrave of

Brandenburg-Ansbach)、安哈尔特-策尔布斯特亲王腓特烈·奥古斯特(Frederick Augustus, Prince of

Anhalt-Zerbst)。

在美洲的黑森骠骑兵

黑森佣兵不单独行动,贵族领主会决定是否将整支部队出租。许多人是被强制征召(Impressment)进入黑森部队服役的,逃兵会被迅速处死刑或被连队处夹道鞭笞(Gauntlet)。在美国独立革命中,黑森佣兵大约占英国派遣军人数的四分之一;包括有猎兵、骠骑兵,三个炮兵连队和四个营的掷弹兵。大部分的步兵是称作"猎人"的狙击兵以及鸟枪兵、燧发枪兵(fusilier)。他们的武装是滑膛枪,炮兵使用3磅加农炮。最初每团平均由500至600人组成,后来在战争中每团只有300至400人。

1776年,黑森佣兵先遣部队约18,000人抵达北美,后续有更多部队到达。1776年8月15日,他们在纽约州史泰登岛登陆,随后于长岛会战首次参战,随后投入纽约及新泽西战役,10月在白原战役担当前锋,11月在华盛顿堡攻城战作为攻城主力取得胜利。12月26日翠登战役英军战败,黑森佣兵遭受惨重损失,1777年1月的孙平克溪战役及普林斯顿战役再度挫败。

1777年之后英国主要运用黑森佣兵为驻屯地的卫戍部队,黑森佣兵仍参与了几乎每场战斗,夏季的萨拉托加战役(Saratoga

campaign)因英军投降而连带被俘数千人。1778年至1780年间,一支混编佣兵在南方各州的战役中战斗,包括吉尔福德县府战役,1781年则仍有两个团在约克镇围城战役中战斗。

英国对黑森部队的运用激怒了美国人的情绪,并促使更多的亲英派人士转支持革命。他们将英国利用非英语系外国军队镇压叛乱的动作视为侮辱,因英国政府对待英籍军民与非英籍军民未有差别待遇。亲英派认为,英国殖民地居民应该有权不沦为雇佣兵的敌人。

标签: 黑森佣兵英国

更多文章

  • 白原战役爆发的原因,白原战役的结果及影响(黑森佣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白原战役,美国,黑森佣兵

    白原战役(英语:BattleofWhitePlains),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与美国之间的一场战斗,发生于1776年10月28日。在基普湾登陆战后一个月,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发动新一轮军事行动,派军登陆布朗克斯,试图包围驻守曼哈顿岛的大陆军。由于何奥在沛尔岬之战受到大陆民兵阻延,行军有所延误,

  • 卤城之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起的?战前有着怎样的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卤城之战,诸葛亮,司马懿

    231年2月——诸葛亮进军祁山、卤城。《后主传》“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兵分水、旱两路。旱路走祁山道。水路走嘉陵道。水路是第三次北伐的成果,取得武都郡,控制了西汉水、漾水、浊水。《华阳国志》明载“平恐漕运不给”。水运缩短了战线。漾水水运在东汉时代就有。《后汉书·虞诩传》载“诩乃自

  • 卤城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卤城之战,诸葛亮,司马懿

    双方的初始部署情况蜀汉:【亮围祁山,…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长安,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驻雍、郿,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

  • 卤城之战: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以少胜多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卤城之战,诸葛亮,司马懿

    231年春天,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又招揽鲜卑人轲比能,轲比能起兵到石城响应蜀军。因曹魏大将曹真病重,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与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则率其他兵力解救祁山。张郃则认为该分兵驻守雍、郿,但司马懿认为若

  • 下邳之战有着怎样的背景?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下邳之战,吕布,曹操,袁绍

    下邳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是东汉末年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曹操势力完全击败吕布,吕布势力覆亡。曹操取得吕布控制的徐州,使得自己在和袁绍的决斗中避免了因为主力部队迎战袁绍而导致后方空虚,被吕布偷袭的危险。195年(兴平二年),曹操在兖州争夺战中成功击败吕布,吕布只好率领部众投奔新任徐州

  • 下邳之战有着怎样的影响?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下邳之战,吕布,曹操,袁绍

    吕布被杀后,曹操消灭了吕布的势力,掌控了徐州,并免除了后顾之忧。虽然次年刘备在徐州叛变,但被曹操快速平定。此役解除了徐州对曹操根据地兖、豫二州的威胁,使曹操能专心迎击于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的袁绍,为曹操在战役中取胜奠定了基础。下邳之战,曹操在《孙子注·谋攻篇》做注解时将其引用,说:“以十

  • 下邳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下邳之战,吕布,曹操,袁绍

    初战198年(建安三年),刘备因为在小沛囤积了大量兵马,使得吕布开始不安。于是吕布再次与袁术修好,并派高顺和张辽进攻刘备,曹操虽派夏侯惇援救,但被高顺和张辽击败。沛城最终于当年九月被攻破,刘备妻子被掳,单身逃走。曹操打算亲自去进击吕布,诸将都说:“刘表、张绣在后,如果您率军远袭吕布,必然会发生危机。

  • 西汉海昏侯大墓出土金丝玉剑3把 或现金缕玉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海昏侯,刘贺,金缕玉衣

    16日,备受关注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入主棺柩清理发掘的关键阶段。由于文物叠加情况复杂,专家分析棺柩存在解体可能。为保护好文物,考古专家组决定把主棺棺柩整体“打包”至附近考古实验室,整体打包重量达10吨以上。截至目前,南昌西汉大墓挖掘现场已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已有多项证据将墓主人指向汉武帝之孙、第一

  • 揭秘:金缕玉衣是历史上哪个朝代王侯入藏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金缕玉衣,历史,朝代

    导读: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 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 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

  • 传说中的“金缕玉衣”是否真能让人起死回生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说,金缕玉衣,起死回生

    导读:历史上的封建帝王集所有权利于一身,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为保住自己至高无上的皇位或是贪恋世间繁华,很多帝王都希望练就长生不老之身,继续执掌天下。于是,一些皇帝就寻找长生不老药,炼仙丹,喝甘露。也有的皇帝认为玉能养精,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可以使尸骨不腐,来世再生。于是“金缕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