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传说中的“金缕玉衣”是否真能让人起死回生之谜

传说中的“金缕玉衣”是否真能让人起死回生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43 更新时间:2024/1/18 19:08:07

导读:历史上的封建帝集所有权利于一身,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为保住自己至高无上的皇位或是贪恋世间繁华,很多帝王都希望练就长生不老之身,继续执掌天下。于是,一些皇帝就寻找长生不老药,炼仙丹,喝甘露。也有的皇帝认为玉能养精,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可以使尸骨不腐,来世再生。于是“金缕玉衣”就成为殓服随葬。那么,“金缕玉衣”真的能让人起死回生吗?

玉衣(也称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体现了穿戴者的身份和等级。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饰”。所谓“缀玉面饰”,就是将做成眉、眼、鼻、口形状的玉石片,按一定形状排列,辗附在织物上,再覆盖在死者面部。这种缀玉面饰就是汉代玉衣的雏形。

在汉代,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玉塞九窍,可使人气长存。所谓九窍就是指两眼、两鼻孔、两耳孔、嘴、生殖器和肛门。出土的玉衣经常就搭配有用玉做成的眼盖、鼻塞、耳塞、口含、罩生殖器的小盒和肛门塞。在汉代,除皇帝和高级贵族外,任何人使用金缕玉衣都是大逆不道,汉桓帝时,冀州官吏赵忠在埋葬他的父亲时,私自使用仿造的玉衣,被人上告后,以僭越的罪名,将其父的墓掘开,陈尸于棺外,赵忠一家也被监禁起来。

“金缕玉衣”盛行于汉代,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为止,共流行了400年。那么“金缕玉衣”是不是真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呢?我们先看看当时轰动国内外考古界的河北满城一号墓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出土时的情况。1968年,一批解放军士兵在河北满城陵山施工,他们突然发现了一个大型古墓,并及时报告给了当地的文管部门。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一座大型的西汉古墓葬出现在人们面前。根据考古专家推断,这座墓葬的主人是西汉时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在刘胜墓葬的旁边还有他的妻子窦绾的墓葬。俩人所穿的就是传说中如同铠甲,用金线穿成的“金缕玉衣”。

人们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历史典籍中一再提到的金缕玉衣的真面目。刘胜穿的玉衣形体肥大,全长1.72米,由2498片玉片组成,用于编缀的金丝约重1100克,玉衣分头部、上衣、裤子、手套和足共五部分组成,头部的脸盖上刻划出眼、鼻和嘴的形状,腹部和臀部突鼓,裤筒制成腿部的样子颇似人体。窦绾的玉衣比较短小,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没有做出腹部和臀部的形状,可能是出于对女性形体造型的避讳。

此后,全国各地又相继出土了中山怀王刘修、南炀侯刘迁、东昌侯刘祖等二十多套金缕玉衣。在这些金缕玉衣中,中山靖王的金缕玉衣是最精美的一件,现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十分不易的。“金缕玉衣”所用的玉料要经过开料、锯片、磨光及钻孔等,每一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必须经过精心的设汁和细致的加工。据测定,玉片上有些锯缝仅0.3毫米,钻孔直径仅1毫米,工艺繁难与精密程度之高令人惊讶。整个玉衣制作过程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相当惊人的,据推算,汉代制作一件玉衣,约需一名玉工费十余年的功夫。

用这么精美的玉衣作为殓服,用九窍器塞其九窍,可谓费尽心机,但结果适得其反。由于金缕玉衣价格昂贵,频频招来盗贼光顾。据《三国志·魏文帝本纪》记载,“汉氏诸陵无不盗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有鉴于此,公元222年,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只留下一个千古传说。

标签: 传说金缕玉衣起死回生

更多文章

  • 揭秘光武帝刘秀废郭皇后立阴丽华的真正原因(汉光武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秀,汉光武帝陵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废掉皇后郭圣通,改立结发妻子阴丽华为皇后。我们知道,皇后母仪天下,废立之举非同寻常,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随意废立皇后。那么,刘秀究竟为什么要废掉郭皇后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和阴丽华的感情更好?恐怕事实没那么简单。网络配图一、刘秀和阴丽华感情确实很好刘秀在长安读书的时候

  • 历史故事:趣谈东汉光武帝刘秀原陵(汉光武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光武帝,汉光武帝陵

    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河乡铁榭村。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话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天下英雄都希望能在北邙修坟建陵。但原陵却是“枕河登山”即葬在邙山背后、黄河之滨,所谓“汉皇仰卧”。据说是因为

  • 未解之谜:汉光武帝陵墓竟严重违背风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光武帝,汉光武帝陵

    原陵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独有的传说史,而它所在的北邙山的所有墓冢的历史则是一部中国文明史,原陵有着其他陵墓没有的奇怪之处,从风水学上来看,它完全不是一片吉壤。但也正因此,它成了皇陵的一道奇特风景,引得后人观望与惊叹。汉光武帝陵墓诡异的建陵之地中国有句古话叫“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意思就是说北邙是一

  • 粮草战争是什么?粮草战争的背景与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粮草战争,独立战争

    粮草战争(英语:ForageWar),是指美国独立战争于1777年1月至3月期间,新泽西州民兵与英国军队的多场战斗。1777年1月3日,英军在普林斯顿战役落败,退守不伦瑞克市一带。由于牧草无法在冬天生长,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爵士派出多支搜掠小队,到郊区征集粮草。不过,英军的搜掠部队却屡遭平民攻击

  • 强渡德拉瓦河:新泽西起义和特伦顿战役(粮草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新泽西起义,特伦顿战役,美国,乔治·华盛顿,粮草战争

    1776年的冬天分外漫长和寒冷。大陆军除了承受心理上的负担外,还要忍受严寒带来的困苦。部队败至宾夕法尼亚,一切物资俱匮乏。士兵没有营帐、毛毯,身上没有冬衣和鞋袜,不少人还穿着夏季发的单衣,光着脚。雪上加霜的是,军营里又流行起伤寒病和肺炎,营养不良加上缺医少药,病号们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士兵开小差的越

  • 普林斯顿战役结果:美军战胜英军(粮草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普林斯顿战役,美国,英国,粮草战争

    在237年前的今天,1777年1月3日 (农历冬月廿四),普林斯顿战役,美军战胜英军。普林斯顿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777年1月3日乔治·华盛顿的北美大陆军出其不意地向普林斯顿的查尔斯·玛沃德(Charles Marwood)带领的英国和黑森军队进攻获胜。1776年12月26日华盛顿在特

  • 古罗马的战车赛是尼卡暴动的起因吗?一场毁掉国家的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尼卡暴动,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

    古罗马虽有战车,但是由于马蹬没有发明,所以无法组织大规模骑兵,故而罗马实际控制的地域要么是环地中海地区,或者离地中海不远的岛屿(比如英国),一旦需要深入内陆,明显力有不逮。说道古罗马体育,就不得不提罗马帝国的战车竞赛(chariotracing),它是这个古老而强大的帝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即使是

  • 尼卡暴动: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市民暴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尼卡暴动,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

    532年年初,君士坦丁堡城中蓝党与绿党之间发生了冲突。蓝党认为查士丁尼一世登基是自己的功劳,因此蛮横骄纵,对居民实施恐怖手段,而对其政敌绿党成员迫害尤甚。在一个竞技日(通常认为是儒略历1月11日),绿党责骂当时在场的查士丁尼一世偏袒蓝党,结果把蓝党也卷入了骚乱,两党党徒在赛车竞技场爆发了激烈的斗殴。

  • 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爆发尼卡起义(尼卡暴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爆发尼卡起义,尼卡暴动

    532年1月在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城爆发的平民起义。尼卡为希腊语,意即胜利。起义因参加者高呼“尼卡”而得名。尼卡起义拜占庭期举行赛车会,并且形成特殊的组织——吉莫。它依驾车人的服色分为蓝党(以东正教徒为主)和绿党(以一性派教徒为主)。蓝绿两党的政治观点和宗教观点不同,因而经常发生斗争。政府则利用吉莫

  • 汉匈百年战争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匈百年战争,汉匈战争,汉朝,匈奴

    首先,从土地来说,匈奴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如河套、阴山、河西等,接连为汉军所占领,并徙民实边,使之彻底汉化。而这些地方水草丰美,是最适于游牧之所在,失去之后,匈奴只能远遁漠北,但漠北苦寒,环境极为严苛,在这种自然环境的约束之下,匈奴生存都已经成为了问题,所以才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