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郑和真的发现美洲了吗?(三宝井)

历史上郑和真的发现美洲了吗?(三宝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15 更新时间:2023/12/28 9:09:39

郑和简介

郑和是明朝的时候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是云南昆阳人。公元1371年的时候,郑和出生,是家中的的第二个儿子。

郑和画像

公元1381年的时候,明朝的军队进攻到了云南,当时还是叫马和的郑和被明军的副统帅蓝玉给掠夺了过去,并且把郑和给阉割了带到了南京,这个时候郑和只有十岁。郑和到了南京之后就被送到了燕府,燕王就是朱棣。到了公元1403年的时候,郑和被姚道衍和尚收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难之变中,郑和为燕王朱棣立下了战功。到了公元1404年,也就是永乐二年,这个时候朱棣已经当上了皇帝,于是他亲笔御书了“郑”字给郑和当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郑和改名叫了郑和,从前的名字马和也就不在使用,朱棣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郑和战功的纪念。之后郑和为人聪明、机灵,很快就被封为了内官监太监,这个官职是四品,地位上只比司礼监太监低一点。

当然郑和不是个普通的太监,他机智、勇敢、有勇有谋,被朱棣所赏识,朱棣也对他非常的信任。因此朱棣给了郑和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出使外国。在1405年到1433年的这二十八年中,郑和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类航海历史上的一次壮举。朱棣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最后郑和在印度西海岸不幸去世了,最后葬在了南京的牛首山。

郑和原名

郑和的原名叫马和,小名叫三宝,也作三保,是云南的一个贵族。元朝初期的时候,郑和的祖先移居到了云南,并且定居在了那里,世代生息繁衍。

郑和画像

但是在1381年的时候,明朝建立初期,政权还不是很稳固,旧朝的一些势力还盘踞在云南一带。于是朱元璋就派人攻打云南上的元朝势力,在战乱之中,十一岁的郑和就被明军的副统帅蓝玉给掳走了。蓝玉把郑和带到了军队上,还把郑和给阉割了在军中做了秀童。于是小小年纪的郑和就成为了太监,还在部队中做了秀童,原本贵族家中的子弟,遭遇了这样的境况,说来蓝玉也是一个改变了郑和人生的人。

后来蓝玉回到南京之后,就把郑和也带走了,还把郑和送到了燕王的府上。于是郑和和朱棣就这样有了交集,这一次也彻底改变了郑和的人生轨迹。郑和聪明、机灵、办事牢靠,朱棣看在眼里,非常重视他。而且在靖难之乱中,郑和为朱棣立下了战功,因此朱棣在登基之后就封了郑和做了内官监太监,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也好歹是个正四品的官员,而且地位仅仅次于司礼监太监。除此之外,朱棣还给郑和赐姓,将“郑”姓赐给了郑和,郑和于是就把马和改成了郑和,郑和这个名字给跟随了郑和一生。朱棣用这样的形式来给表彰郑和的功绩,也是非常看重郑和的表现。

郑和发现美洲

郑和七次下西洋到底最远去到了什么地方,这一直都是世界学者争论的焦点。能够从文献资料中看出来的就是郑和最远到了非洲东海岸,红海一带。但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郑和有可能到达过澳大利亚,甚至他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因此也就有了郑和发现美洲的说法。

世博园里的郑和像

最先提出这个说法的是法国的学者歧尼,他在1761年的时候就提出了是中国人首先到达了美洲。两个多世纪之后,英国的学者孟席斯又通过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在2002年的时候向全世界发表研究报告,提出了郑和发现美洲的说法。

孟席斯指出,他在威尼斯发现了一张在1459年绘制的地球平面图,在这张地图上画着好望角和非洲,旁边还有一艘中国样式的帆船。我们都知道好望角是在1479年的时候由达·伽马发现的,那么这张地图就是比达·伽马更早的发现了好望角。因此,孟席斯就推断,最有可能的就是这张地图来自于中国。

另外,在美洲的加勒比海附近的海底,还发现了中国古船的残骸等物品,因此孟席斯推断在1421年的时候,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达过这里。而且当时中国的造船技艺已经非常的成熟,有足够的能力能够造出以供远航的船只,所有也有技术支持郑和抵达美洲的说法。

当然这种说法也被许多学者所否定,毕竟要到达美洲是要跨越大洋,但是郑和的船只一般都是在近海行驶。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对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郑和一生所做的最为大的壮举就是七次下西洋。在1405年到1433年的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航海历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地图

和西方著名的航海家、冒险家以及美洲的发现者哥伦布比起来,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七年。而且郑和七次下西洋,而哥伦布出海扬帆的次数是四次,在这一方面郑和也优于西方。从规模上来看,哥伦布的船队更是没有办法和郑和的船队相比,不论是人员、船只还是所载的货物,都不是一个量级的,在郑和的船队面前,哥伦布的船队显得非常的“寒酸”。

郑和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出发,穿越了马六甲海峡,横渡了印度洋,最远到达了非洲的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曾经到达的国家也爪哇、苏门答腊、古里、苏禄、真腊、左法尔、暹罗、忽鲁谟斯、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彭亨、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而且还有人说郑和还有可能到达过澳大利亚,甚至发现美洲的都不是哥伦布,而是早于哥伦布就投身于航海事业的郑和。

郑和所到之处都是与各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希望结成邦交。对那里的人民介绍中国的商品,和中国的文化,对中国外交、文化和贸易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

郑和名言

郑和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有很多的学者评论郑和是开世界大航海时代的人物。事实也是如此,郑和作为古代最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七次下西洋,为中国的邻邦和周边国家带去了中国的文化思想还有精美的瓷器、丝绸等物品,对中国的和平外交、贸易和文化输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郑和像

郑和还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在十五世纪的时候郑和就已经意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在那个时候郑和就说了句振聋发聩的名言:国家欲富强,不能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从这句话能够看出郑和对海洋资源的看中,在十五世纪的时候就有这样前瞻的眼光真的是非常的难能可贵。直到今天,我们都一直在探寻我们身边这些蕴含着无数宝藏和资源的大海,对于大海的了解欲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在蓝色的世界中奉献着自己的热忱。

另一方面郑和也意识到了来自海洋的威胁,这一种危险不仅仅包括海洋带给我们无限的未知可能,还有海洋自己本身所带来的自然灾害,更重要的是,郑和意识到了来自海洋另一边的那些文明的危险。在这种意识之下,郑和还是开始了自己的远洋,他带着中国人“仁”的思想,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去宣传中国的友好和善良,为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

但是几百年后的清朝,爱新觉罗皇帝没有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而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

标签: 郑和三宝井

更多文章

  • 秦霸西戎说的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霸西戎

    秦霸西戎是指秦穆公统治时期征服西北方国部落的活动。秦穆公在位时,任用百里奚、蹇叔等名臣治国,成一时“富国强兵”之势。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企图向东发展,争霸中原。公元前627年,秦袭郑,在回军至崤(今河南洛宁西北)时,遭晋军截击,全军覆没,史称“崤之战”。秦东进受挫后改变战略,转而向西,进攻戎地,“灭国

  • 秦国的崛起:秦穆公称霸开启秦朝称霸西戎的时代(秦霸西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穆公,秦霸西戎

    秦穆公的故事秦穆公的一生过得很波折,但是却很精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做人办事的道理,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谈资,他的生平有很多个小故事,都彰显了他的为人豪情仗义,能急人之所急,心胸开阔,不为小利而丧失大义。秦穆公蜡像这里我们只从中截取一段故事来阐明他的性格,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秦穆公刚刚继位,晋国觉

  • 秦穆公击败西戎:秦国从此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秦霸西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穆公,西戎,拓地,,秦霸西戎

    第二年公元前623年,秦缪公用由余的规划和计谋开始向西扩展,大败西戎,吞并了12个小国,拓土一千多公里。秦缪公称霸于西方,成为了春秋第三霸主。由余本来是个晋国人,因为祖上犯了事逃到了西戎,戎王派他出使秦国。秦缪公好卖弄,领着由余参观那些豪华的宫殿和精美的器物。由余说:“你们的老百姓要弄这些东西可真够

  • 圣·詹姆斯日之战爆发于什么时候?圣·詹姆斯日之战的结果如何(突袭梅德韦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圣·詹姆斯日之战,英国,荷兰,突袭梅德韦港

    圣·詹姆斯日之战,在荷兰又被称为两日之战(英语:St. Jamess Day Battle;荷兰语:Tweedaagse Zeeslag),这是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由由英国的鲁珀特亲王和乔治·蒙克指挥的舰队与荷兰的德·鲁伊特在英格兰的北福兰角外海进行的一次海战。尽管德·鲁伊特在指挥撤退方面富有经验,荷

  • 第二次英荷战争正式宣告结束(突袭梅德韦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突袭梅德韦港

    在350年前的今天,1667年7月31日 (农历六月十一),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1667年7月31日(距今350年),英国和荷兰签订《布雷达和约》,和约规定英国占有新阿姆斯特丹,但将英军在战争期间占领的苏里南(在南美)归还荷兰。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

  • 四日海战什么时候爆发的?四日海战的背景(圣·詹姆斯日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四日海战,英国,荷兰,圣·詹姆斯日之战

    四日海战(英文:Four Days Battle;荷兰文:Vierdaagse Zeeslag)是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的规模最大的海战,从1666年6月1日持续到6月4日。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海战。1665年6月英国在洛斯托夫特海战击败了荷兰人,但未能充分将战果扩大,荷兰的商船队仍安全通航,并常到泰

  • 四日海战打了四天吗?四日海战的过程及结果(圣·詹姆斯日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四日海战,英国,荷兰,圣·詹姆斯日之战

    四日海战(英文:Four Days Battle;荷兰文:Vierdaagse Zeeslag)是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的规模最大的海战,从1666年6月1日持续到6月4日。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海战。1665年6月英国在洛斯托夫特海战击败了荷兰人,但未能充分将战果扩大,荷兰的商船队仍安全通航,并常到泰

  • 英荷战争的舰队司令:国会派将领乔治·蒙克的简介(圣·詹姆斯日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英荷战争,乔治·蒙克,圣·詹姆斯日之战

    阿尔比马尔公爵乔治·蒙克(George Monck1608-1670),英国内战时期在爱尔兰和苏格兰作战的国会派将领、苏格兰总督。第一次英荷战争和第二次英荷战争的舰队司令。当他在克伦威尔之后几乎掌握无限的权利的时候,他没有选择成为独裁者,而是为了全国和解,促成了王政复辟。早期经历1608年12月6日

  • 四日海战什么时候爆发的?四日海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四日海战,英国,荷兰

    四日海战(英文:Four Days Battle;荷兰文:Vierdaagse Zeeslag)是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的规模最大的海战,从1666年6月1日持续到6月4日。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海战。1665年6月英国在洛斯托夫特海战击败了荷兰人,但未能充分将战果扩大,荷兰的商船队仍安全通航,并常到泰

  • 四日海战打了四天吗?四日海战的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四日海战,英国,荷兰

    四日海战(英文:Four Days Battle;荷兰文:Vierdaagse Zeeslag)是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的规模最大的海战,从1666年6月1日持续到6月4日。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海战。1665年6月英国在洛斯托夫特海战击败了荷兰人,但未能充分将战果扩大,荷兰的商船队仍安全通航,并常到泰